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2-04-28 08:42谢涛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22年3期
关键词:治沙绿色生态

谢涛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威胁,这也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冈此我们要用“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够兼得。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生存,更关乎人类生存。生态环境问题由人造成,就必须由人来解决。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践行绿色发展观。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在这个进程中,除了越来越富足的生活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无疑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只有使人民群众享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社会的更大进步贡献力量。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最亮底色。

新时代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棒传下去。”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22日出席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继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30·60”碳目标),12月提出碳排放强度、碳汇和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量指标后,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和理念更进一步。

“双碳”目标,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更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绿色转型的国家战略之下,一些地方和行业已经行动起来,山东专门制定了“四减四增”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钢铁、地炼、焦化、火电、水泥等行业产能淘汰或整合;上海计划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钢铁行业整体也将力争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每个公民也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推进低碳工作不仅仅事关政府、企业,也事关个人。每一位公民也有责任在这方面作出贡献,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多栽花、多植树等点滴小事做起。让低碳消费贯穿于日常生活。当前,我国正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契合低碳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全社会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对接主题】节能减排需要人人参与。

极端天气频发背后:透支了的气候账本

2021年7月22日,台风“烟花”登陆东部沿海,上海、杭州相继宣布停航、停高铁,全面备战。7月20日,一场特大暴雨,雨水涌进郑州地铁,景象惨烈。7月15日,在亚欧大陆另一端,身陷疫情的欧洲也遭遇了罕见的暴雨洪灾,死亡人数已超百人,还有大量人员失踪。

早在2019年6月,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气候专家研究发现,过去25年间南极共有3万亿吨冰融化,其中50%的冰都是最近5年之内融化的。自2012年,南极大陆的冰山融化速度比之前翻了3倍!融化的浮冰让企鹅失去了生存的场所,赖以生存的食物磷虾大量减少。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显示,一些群落中,帽带企鹅的数量已经减少了66%之多。此外,南极冰川融化有可能显著提高全球海水水位。

越来越多的气候专家都形成一个共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國际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使得碳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然而,与气候变化的速度相比,人类的行动显得有些低效。事实上,自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增加。

【对接主题】绿色环保意识需落实在行动中。

“治沙英雄”石光银:在毛乌素种下绿色梦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童年时代,因为风沙危害,他随父母九次搬家,这也是当年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景象的真实写照,童年的遭遇让石光银决心与沙“较量”。

1984年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石光银成为陕西省榆林市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为了使治沙能长久地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公司依托“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的总体发展战略,走“公司+农户十基地”的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30多年来,石光银带领一伙陕北硬汉,在承包的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林,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

漫坡郁郁葱葱,不仅让毛乌素沙地披上了绿装,也让当地人民找到了“生态、经济、民生”的利益平衡点,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接主题】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

扎根牧区50年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

1974年夏天,19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延·巴特尔从呼和浩特来到萨如拉图亚嘎查插队,从此在草原一干就是几十年。作为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廷·巴特尔本可以选择回到城市里从政、经商,但他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草原深处,由将军之子成长为草原之子,为锡林郭勒草原带来勃勃生机,成为牧民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萨如拉图亚嘎查处于浑善达克沙地的西北部,由于过度放牧,连年干旱,草场严重退化,直接导致了牧区的贫困。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一直在思考如何摆脱贫困寻找新的出路。他认为草原保护不好,建设不好,牧民的生活就没有出路。他反复和群众商量,“牲畜不是命根子,草原才是命根子”“不能一味靠增加养殖数量来提高收入”,他四处动员牧民加大草原建设投入,缩减牲畜头数,让草场休养生息。通过围栏轮牧,草场慢慢得到了改善。廷·巴特尔深知养羊对草场的破坏性,他又搞起了“减羊增牛”,而养牛更有利于草场的恢复和发展,还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当地的人均纯收入从40多年前的40元增加到2018年的1.88万元,草原植被覆盖率和牧草高度明显提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草场生态得到了恢复,牧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嘎查也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对接主题】绿色发展,生态保护。

猜你喜欢
治沙绿色生态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