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谭子宓
近来台湾岛内不少人讨论台湾经济发展是否会患上“荷兰病”,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荷兰经济高度依赖单一产业、挤压其他产业资源并给整体经济带来风险的一种经济现象。事实上,当前台湾经济发展早已患上“荷兰病”,并呈日趋严重之势。
台湾地区2020年与2021年经济增长分别达到3.36%与6.28%,2021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8000亿美元,人均GDP过3万美元。疫情暴发后,全球居家办公与云商务活动等对电子与半导体产品需求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进一步刺激对芯片的需求,这成为台湾电子与半导体产业的机会。
但这种单一产业高度集中的现象,其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首先是直接造成产业严重失衡或极化现象。台湾电子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一枝独秀,但传统服务业如餐饮、住宿、旅游、运输、仓储等则出现衰退。2021年,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4.08万亿元(新台币,下同),占GDP总额的18.5%、出口总额的35%。台积电一家的营业额就达1.59万亿元,约占台湾GDP的7.4%;台积电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一度占到台湾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5%左右。
其次,半导体产业不只是单纯的高科技产业,它已成为国际政治大博弈的一部分。台积电赴美投资设厂,显然不是台积电产业发展布局的自主选择,而是迫于美国压力的无奈之举。目前美国正在拉拢民进党当局,试图与日韩一起建立“去中排华”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民进党当局参不参与都是难题:不参加,难扛美国压力;参加,又担心影响自己的自主性以及大陆这个最重要的市场。
民进党当局一直强调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是不能把出口集中在大陆一个市场。目前台湾海外投资的比重仍有1/3在大陆,55%的海外接单也在大陆。台湾对大陆市场高度依赖,民进党当局却又不断搞“台独”挑衅,给两岸关系带来巨大风险,这当然也会冲击到岛内的半导体产业。
第三,任何经济体产业单一与高度集中,本身就是一种经济风险。一旦该行业产品出现产量过剩、价格大跌,就会冲击产业发展。现在不仅中国大陆与韩国在持续加大半导体产业发展,美日欧也在全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未来该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台湾的相应优势可能会被削弱。尤其是半导体新材料、新技术更新迭代快,既有半导体产业发展格局随时可能被颠覆。另外,芯片生产涉及的一些原材料由俄罗斯等提供。俄乌冲突后,台湾加入美国主导的对俄经济制裁,俄也将台湾列入不友善者清单。一旦俄实行对台特殊原材料断供,就会造成岛内相关产业发展的严重困难。
第四,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荷兰病”的出现,还造成另一种兹济社会后果: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多数行业享受不到少数产业带来的总体经济繁荣成果。虽然台湾经济近3年创下平均新高,但普通老百姓无感。2021年台湾除少数行业薪资出现上涨外,许多行业薪资不仅没涨,还有11个行业薪资出现下降趋势,涉及约293万人,占全体受雇人员的35.5%。
综上所述,台湾经济的“荷兰病”如果不经过有效治疗,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大爆发。届时,受到冲击的将是全岛民众利益。▲(作者分别是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