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
近日,有关新修订版职业教育法取消普职分流的说法流传很广。4月27日,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把“普职协调发展”解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是一个误读。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绝对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要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
还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对于普职分流误读背后反映的升学焦虑。具体误读有二,一是,50%的初中生会被分流,不能上普高;二是,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
关于普职分流5:5的解读,是误解一。普职分流5:5的目标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普职分流”和“大体相当”的概念:“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力争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一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90年代后,这一分流要求日趋严格,也曾在一些年份达到过5:5的分流比例,但近10年来没有哪个地方实现过这一分流目标。
去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再次重申了这一政策要求和目标,并表述为“大体平衡”,这让很多人误以为未来要搞5:5普职分流。事实上,根据教育部去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大约65%的学生进入普高,35%进入中职。即便是分流比较严格的地方,比如江苏、广东、山东等地,也没有实现过5:5分流。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普职招生计划录取比是7:3,但最后实际普高录取率均高于计划。2018年,北京中考最后的普职比曾高达92%比8%。
也就是说,5:5分流、大体平衡,作为30年来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追求的目标,除了个别年份外,从来不曾变成现实。目前的焦虑,更多是一些家长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惶恐,是建立在不了解事实基础上的不安。
其次,中职学生真的不能上大学吗?事实上,约65%的中职学生最后都上了大学,而不是直接就'业。这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职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根据覆盖全国24个省市、353个县、近千所中职学校的16946份调查数据,直接就业的仅有35%,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而且升学的人中大约1/10升入的是本科院校。在升学途径上,主要是对口单招和各种形式的直升(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还有9%的同学采取参加普通高考的方式。
去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078万人,其中有数百万是中职学生。比如2021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125万,创下沥史最高,但参加6月普通高考的仅有79万人,其余约46万考生基本都是中职学生以及专升本考生。总之,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完全是误解。
日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中职定位已经从就业转向就业升学兼顾。与之相关,职业本科也提出2025年招生要占本科总量的10%,这还没有计算每年大量专升本的招生计划。可以预见,未来中职升学的路径会越来越畅通。
在以上两个问题上,公众与舆论还默认了一个前提:所有孩子都喜欢上学,都必须上高中,甚至大学。然而,这一结论是不可能的。必须承认,无论什么原因,都会有一些孩子不想上学,也就是所谓的“自然流失”。
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孩子全面发展考虑,国家实施强制性学校教育,不允许辍学。但在高中以及后续教育阶段,法律赋予了孩子可以不上学的权利,这也是非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无论是上高中,还是读大学,即便不存在“考不上”的因素,.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升学率。如果剔除一部分自然流失的学生,最后被迫分流的会有多少人?
所以,有必要对于普职分流,以及能否参加高考和升学的事情做必要的科普。只有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进一步探讨普职分流的合理性、必要性。但无论如何,不应制造不必要的升学焦虑。/(作者是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