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立勋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大型会展综合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建筑类型,一般具有占地面积大,建筑、广场、道路交通占地比率高,绿地率相对较低等特点[1]。其绿化景观旨在烘托主体场馆的宏伟气势以及营造展会期间喜庆、热烈的氛围。
2017 年5 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囯际合作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 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根据相关部署,进博会举办场馆选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在此之前,该场馆已于2016 年投入运营。中国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8 年,为了迎接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启动了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场馆周边附属绿地整体景观提升工程。工程范围包括国展中心东、南、西、北四个广场及洲际酒店,总面积约为90600m2。工程内容涵盖了苗木迁移、地形整理、容器苗场内运输、种植和绿地内覆盖物实施、灌溉系统施工和景观照明施工等方面,总工期为7 个月。
项目于2018 年4 月启动,同年10 月竣工,工期十分紧促。与此同时,在整体工程实施过程中,距离进博会开幕不到两个月的9 月中旬,又新增了实施难度较大的立体绿雕专项,该专项的设计方案于10 月上旬最终定稿,用于加工生产的时间仅约二十余天,给工程的组织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
作为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设计方案一直处于动态变更状态,存在着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的特点。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设计、施工、业主和监理多方联动,紧密配合。
进博会的安保级别极高,越接近开幕日期,现场施工条件就越严苛。外来大型运输车辆、吊车等施工器械也受到约束,被要求不能随意出入。特别是广场铺装改造共涉及三条车行道,为尽量避免施工对展会的干扰,须对广场铺装的施工界面进行规划,加以避让。
园林施工本身有季节性强的特点,但是本次工程的苗木种植时间为4 月份到11 月份,整个夏季属反季节种植。为在工期内完成种植任务且在开幕期间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对种植技术及养护技术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国家会展中心附属绿地已经建成多年,现状地形、小品和植被丰富。其中,南广场附属绿地为重点改造区域,面积最大,现场情况也最为复杂,植物品种繁杂、长势不佳、植株死亡率高;东、西广场有一银行及一酒店,绿地要求有一定的服务性功能,现场景观面貌不佳,植物形态较差,部分植株死亡;北广场为集中停车区,绿地面积相对较少,景观面貌良好,部分植株死亡。
2.1.1 设计阶段
原绿地现状乔木品种较多,群落结构杂乱。进行种植设计时遵循先归类后补植的原则,将现场保留的长势较好的植物集中成片,或者进行组团式种植,再增加中层大花灌。考虑到地块面积较大,借鉴绘画艺术中“留白”的手法将绿地局部区域打开,让整个绿地没有视觉死角,达到视线通透的效果。下层灌木地被设计时,靠外围较密的乔木下,成片带状种植灌木及耐阴地被,减少小块面的零碎种植,达到流畅整洁、干净利索的视觉效果。靠内侧设计以草坪为主,上层拉开乔木及花灌木种植间距,结合统一平整的草坪地被,表现“会呼吸的绿地”,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了体现四个广场的不同特色,增添绿地的整体色彩,每个广场选择不同的色叶乔木作为主题苗木。东广场:乌桕、榉树;南广场:枫香、无患子、乌桕;西广场:纳塔栎、银杏;北广场为停车区域,改动量较小,为保证整体协调性,沿道路补齐香樟。
2.1.2 施工阶段
对现场进行准确排摸之后再进行的设计,与现状差异较少,可以加速推进整个施工进程。为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重要节点的施工阶段,安排设计师驻场指导施工。配合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种植方式,在整体改造工程完成接近百分之九十时,设计师再次对整体效果进行“查漏补缺”,选择局部小面积进行着重提升。
2.1.3 养护阶段
绿地景观提升工程经历了整个夏季,采取了防旱措施。苗木运输时用遮阳网遮阳,补水保湿,同时对苗木喷洒抗蒸腾剂以减少树体水分蒸发。苗木种植完成后及时进行灌溉。小苗、新栽苗及地被等植物尽量避开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浇水。
2.2.1 大规模台阶立体绿化技术
南广场台阶位于整个南广场轴线终点,是人视角的最终聚焦位置。台阶逐渐向上形成完整斜面,所有与会来宾能直接观赏到台阶上制作的立体绿化景观。南广场台阶立体绿化面积约1900m2。在斜面中央布置了两个巨大的进博会吉祥物熊猫图案装饰。熊猫图案装饰采用彩色卵石铺设,从远处看卵石起伏不平的肌理与熊猫毛茸茸的毛发非常接近。台阶立体绿化以大面积金叶佛甲草为基底,靠近台阶下方则由五色草勾勒出由世界各地最著名的标志建筑组合形成的城市天际线(图1)。
图1 大规模台阶立体绿化
为了实现大气简洁的效果,要求选用的植物株形矮小紧凑、整齐一致、色彩丰富鲜艳;叶片丰满、抗逆性强;整理较为简单,高湿环境下不易感病。工程实施中,五色草用于填充台阶下半部分的城市天际线装饰,而台阶大部分均被金叶佛甲草所覆盖。所有的植物均安装在台阶钢骨架上,体量巨大的钢骨架将整个台阶连成一个完整的斜面。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大台阶中央的大熊猫是由植物扦插组成的,但是大熊猫的黑白二色无法用植物进行完美的表达,最终改用彩色卵石来铺设大熊猫。首先在铺设外骨架上组装、焊接熊猫造型的金属托盘。托盘内部采用金属板勾勒出每一根细部线条。焊接完成后在金属托盘不同的线条之间铺设彩色卵石。熊猫装饰由黑、白、黄、红、蓝这五种颜色构成,其中白色黑色直接选用了白色和黑色的卵石,黄、红、蓝则选择在白色卵石表面进行油漆上色来实现。熊猫手中是四叶草则由五色草构成。
2.2.2 立体花柱绿雕技术
进博会主入口广场处设计了八座以中国传统名花为主题的立体花柱绿雕,寓意八方来客、平平安安。立体花柱绿雕以弧线花瓶为整体造型,高度8m,最宽瓶口为2.6m,瓶面上通过植物体现惟妙惟肖的花朵形象。从入门向内,象征“国色天香”的牡丹、上海市花白玉兰领首,茶花、月季、杜鹃、兰花、荷花、梅花依次排开。花柱造型典雅,细节逼真,是主入口的第一处景观节点,对展会的气氛起到了强烈的烘托作用(图2)。
图2 立体花柱绿雕效果
花柱绿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双曲面体,对金属骨架的加工及植物的栽植提出了极高要求。工程实施过程中,首先以1:5 的比例制作出整根花柱和单朵花朵小样的泥塑小样。其中,特别制作了立体雕塑和浅浮雕两种形式的单朵花朵小样进行对比。通过制作小样将施工效果直观地展示,最终决定采用浅浮雕的形式解决立体绿雕双层裱扎带来的厚度问题,让绿雕上的花卉看起来像是青花瓷瓶上的飘逸装饰。
当金属骨架上的介质土填充及遮阳网裱扎完成后,使用绿草、佛甲草、黄草、绿白草、加拿大红草等穴盘花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高密栽植。花瓶表面的浅浮雕涵盖了牡丹、玉兰、茶花、月季、杜鹃、兰花、荷花、梅花八种名花,每一个立柱的每一朵花的造型都不相同,对施工工艺提出极高的要求[2,3]。
栽植完成后,进行二次精细修剪,进一步调整了绿雕表面植物的顺滑程度,最终呈现出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实际的施工运用中,五色草类植物的表现比穴盘花植物更加细腻精致,起到了显著的景观效果。
2.2.3 坡道及通风井花卉垂挂布置技术
为迎接此次盛会,对国家会展中心的室外、室内统一进行摆花景观布置。参展贵宾将从地面通过建筑坡道直接进入室内会议核心区域,能直接看到车行线沿线的坡道两侧护栏和通风井护栏。为了烘托博览会的热烈气氛,在809m 长的坡道护栏和588m 长的通风井护栏上摆放了垂挂花卉组合[4](图3、图4)。
图3 坡道花卉垂挂布置
图4 通风井花卉垂挂布置
主场馆的三大出入口广场、室内贵宾行车路线沿线和会议核心区都被摆花所覆盖,形成花的海洋,营造出热闹的迎宾气氛,给各国领导人和企业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摆花工程总面积约3 万多平方米,主要品种包括:超级凤仙、矾根、花叶蔓长春、海棠、变叶木、常春藤等。为了确保盛花期与会展期同步,施工时间向后压缩,整个施工周期不足25 日。
为延续花期,在进口博览会期间达到最佳观赏效果,根据不同植物的长势,通过调整温度、通风以及肥料配比来调控花期。基质底肥中一般用3 个月有效期的缓释肥。期间安排专职人员在花卉发芽、上盆、开花等关键节点进行记录和检查。
为更好地对最终花卉布置效果进行把控,先在现场进行50m 的花卉布置作为小样,并适时调整确认花卉品种、布置结构方式和花卉盆器的选择等。
2.2.4 预制立体绿雕技术
至2018 年9 月中旬,展馆周边附属绿地的景观提升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国展主场馆外围绿化景观提升效果较好,尤其是南广场的摆花气势宏大。对比之下,国展北、东、西入口广场景观略显单调,因此在工程竣工最后阶段通过立体绿雕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广场景观效果。
在北、东、西入口广场上分别设计了四处立体绿雕。其中北广场绿雕为两处,两处绿雕中轴对称,造型完全一致。北广场绿雕以海浪和沙漠骆驼为主体,海浪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沙漠骆驼象征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绿雕正对主入口,欢迎着为了构建“一带一路”远道而来的八方来宾。在东广场中央通道设置组合花雕,绿雕构成的荷叶象征着国内外的嘉宾珠联璧合。地面上红、黄二色摆花营造热烈的气氛,庆祝这一盛会。西广场绿雕以四叶草为核心,自由的枝叶向两侧打开,象征着国展中心张开双臂拥抱四方来客。
在现场施工工期严苛、施工条件受限的情况下,立体绿雕的主要加工制作过程全部在场外完成。同时,为了后期运输安装的需要,将大体量的绿雕拆分成小块组件进行制作,形成方便运输和吊装的预制成品。场外预制、组合拼装工作模式在立体绿雕建造领域是创新尝试,避免了现场的人员、设备及工期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确保在展会开幕前,完成了景观提升任务(图5)。
图5 预制立体绿雕施工现场
2.3.1 广场喷泉施工技术
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镜面水池中原本已有迎宾涌泉,为了对整个广场的气氛进行进一步提升,对现有喷泉进行了改造:将迎宾喷泉由原来的2m 高迎宾涌泉提升为6m 高迎宾喷泉;现状镜面水池沿广场中轴线对称,在左右两侧水池中各设置8 个喷头,一共16 个喷头。喷泉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敷设新的水景管道、安装潜水泵、安装水下灯具、敷设水下电缆、安装水景室外控制柜和进行水景设备调试等。在进行涌泉设计建造时特意增加了一套额外的电气动力设备作为备用,确保展会期间迎宾喷泉将持续不断的运行,不出现差错(图6)。
图6 广场涌泉实施效果
2.3.2 广场铺装石材防护技术
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是本次会展中心景观提升中的核心部分。为迎接首届进博会,南广场进行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改造,具体为会展中心建筑前170×66m 的矩形区域。该区域被会展中心建筑前的两条内部沥青车行道路截断,分成三个矩形区。改造范围内现有的广场花岗岩铺装和车行道黑色沥青被拆除。从园区入口开始,统一铺设花岗岩铺装并一直延伸至会展中心建筑的大台阶前。经过改造后的整个南广场铺装形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景观轴线序列不会被打断。
工程通过合理规划,安排作业面,在保证展会活动不中断的前提下完成了整个广场铺装的改造提升。结合精密的高差控制和防护剂的使用,确保了广场铺装的快速排水,避免了斑驳水渍的出现。特别是为了避免因内部密度酥松程度不同,花岗岩易受酸雨、油垢、水泥及有色液体的渗透性污染,造成水斑、返碱、锈斑等病害现象造成不良景观效果,对铺装石材进行了预处理。通过石材表面防护剂提高石材的抗污能力,防止其他在安装和使用中被污染,影响最终的景观效果(图7)。
图7 进博会广场铺装遇水效果
大型会展综合体绿化景观品质与功能的提升是针对特定主题会展需求开展的,其绿地景观的营建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临时性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会展综合体的功能决定了其绿化景观是与主场馆高度融合的统一体,因此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和多专业协同特点。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场馆室外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在较短的工期内,依靠设计、施工、业主、监理多方联动,高效配合,科学划分工作界面,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后续同类工程建设实施提供了参考借鉴。
图片来源:
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