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 法的大学校前入口空间感知研究
——以南昌市高校为例

2022-04-27 02:31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植树入口密度

文/吴 闽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教 授 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一级注册建筑师

刘可欣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周 韬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讲 师(通讯作者)

引言

当前,在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理念的驱动下,大学校园由封闭式转向为社会开放式,致使大学与城市关系日益密切。校前入口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的重要的联系通道,其在城市及校园空间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一个好的校前入口空间对提升校园及城市的空间品质,促进大学建设发展尤为重要[1]。当前对于大学校前空间的研究较少,多为从空间的物理属性特征的角度对其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进行探讨与研究[2-6]。未曾出现过通过从人的感知情况出发,通过分析使用者对高校校前入口空间的感知评价来探寻提升优化校前入口空间的方式,但通过从人的感知情况出发对建筑空间及城市空间的研究众多,如对校园内部节点空间、校园周边商业空间、城市街道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及公园、绿道环境等相关空间的空间感知研究[7-12]。

SD 法又称语义差异法,是从人的感知情况来获得使用者对空间的感知评价的一种心理学的测评方法,其在建筑学领域的运用较为广泛,国内外也通过此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空间感知的成果[13]。因此文章通过运用SD 法,以南昌市八所高校的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心理感知层面入手,分析使用者对入口空间的心理感受情况,同时分析空间感知量和所测得的入口空间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究其中存在的内在规律与相关性,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丰富和完善校前入口空间的设计方法。

1 研究对象

经实地考察且综合考量了研究的可实施性及代表性后,选取位于南昌市的八所高校的入口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其分别是: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大学校园入口空间是以校园主入口校门为界的前后两部分区域,由校前区与入口区两部分组成,其分别联系校园内部空间与城市空间[1]。这个空间处在校园和城市的结合处,其是校园与城市之间的通道,既包含属于校园的校前区,又包括属于城市且紧邻校园的入口区[4]。简言之,就是学校“门内+门外”的空间。因而本文所研究的入口空间的范围是校门外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入口广场空间及校门内一片相较独立的空间。

2 研究过程

2.1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SD 调查法准备阶段的关键步骤,其包括语汇的收集、价值尺度的决定、调查表的制作[13]。对于语汇的收集,参考了以往相关SD法的调查研究,及对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后,经研究筛选形成由空间形态特征、空间环境特征、空间舒适程度、空间氛围、空间风格、空间品质特征组成的六个维度共21 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为感知指标[8]其分别是:

第1 组,表示该空间形态特征的形容词对:开放-封闭、宽阔-狭窄、围合感好-围合感差;

第2 组,表示该空间环境特征的形容词对:生机盎然的-枯燥沉闷的、视野好-视野差、有趣的-无趣的;

第3 组,表示该空间氛围的形容词对:安静的-喧闹的、轻松的-沉重的、亲切的-庄严的;

第4 组,表示该空间风格特征的形容词对:新颖的-过时的、美丽的-丑陋的、精致的-粗糙的;

第5 组,表示该空间品质特征的形容词对:仪式感强-仪式感弱、秩序性强-秩序性差、遮阳性好-遮阳性差、引导性强-引导性差、轴向感好-轴向感差、层次丰富的-单一直白的、标志性强-标志性性差、整齐的-凌乱的、齐全的-欠缺的。

2.2 数据处理分析

将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感知数据输入Excel 软件, 得到感知的平均值,绘制出感知曲线(图1), 然后通过SPSS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绘制散点图以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

图1 南昌市各高校校前入口空间感知曲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SD 法评价结果分析

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可获得使用者对八所高校主入口空间的心理感知得分情况(图1)。从图1 来看,处于同一区域的高校,其入口空间的感知情况存在一定相同的趋势,位于不同区域的高校其入口空间的感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城市区域规划对校园入口空间的感知情况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从区域来看,位于高新区的高校在空间感知情况上总体良好,大体趋势近似一致,各项指标得分普遍在正值。位于红谷滩区的两所高校在空间感知情况上总体较好,三所学校在有些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引导性、层次感、新颖度、仪式感上,差异显著。而位于经开区的三所高校入口空间的感知情况总体而言较为一般,各项指标得分趋势大体一致,并无较大差异。

4 客体指标对感知的影响

在上述对SD 法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临界值分析,探寻高校入口空间各项空间指标与评价者的心理感知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入口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8]。

4.1 客体指标的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了10 种空间客体指标作为相关性分析的自变量,并测得其各项指标数据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校前空间的空间度量指标(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4.2 相关性分析

4.2.1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有关的三项感知指标与环境装置密度、植树密度、广场总占地面积、主界面宽度这四项客体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植树密度与开放度、宽阔度呈负相关关系:植树密度越大,人们对入口空间开阔程度的感知越低。如图2-a,当植树密度在16%左右时达到临界值。虽然植树越多绿化程度越高,但会阻碍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图2 客体空间感知对心理感知的散点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2 空间环境

从表2 中可得知环境装置密度和植树密度是影响入口空间环境的两项重要指标,环境装置密度与空间活力度趣味性呈强相关关系,如图2-b,当环境装置密度达到2%左右时皆达到临界值,可见当环境装置较多时,入口空间则更具活力与趣味性,更能让使用者驻足,激发空间与人之间的互动,让空间不再平淡枯燥。植树密度与空间活力度及视野感呈负相关关系,尤其与视野感相关性显著,如图2-c,其在18%左右时达到临界值,可得知植树密度对人的视野是有一定阻碍的,会影响人对空间的视觉上的体验,同时植树数量过多也会导致空间活力度下降。总体上看,入口空间环境很大程度受到环境装置密度的影响。在校园入口空间设计中对可供休憩的花坛、座椅、景观小品,这类环境装置的设计是优化入口空间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4.2.3 空间氛围

在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上,如表2 所示,空间舒适度与绿化覆盖率呈一定相关性,与预期相符合。而空间静谧度、亲切度预期与植树密度绿化覆盖率有一定相关性,但结果与之并不相符,这可能是由于个别绿化覆盖率及植树密度较高的高校其静谧度和亲切度并未能让评价者满意。从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华东交通大学在这一点上尤为显著,其有较高的植树密度及绿化覆盖率,但其由于校门紧邻城市干道,车流人流混杂,导致入口空间嘈杂混乱,在静谧度上给人的感受较差,反倒有些绿化覆盖率不算高的高校,这几方面的感受较好,如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经实地调查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两所学校在规划上动静分区合理,入口空间与城市之间有一定的缓冲隔离带,同时其在环境装置的数量上都较多且设计合理。因此植树密度、绿化覆盖率并不能成为影响空间氛围的主导要素。如图2-d,环境装置密度与空间静谧度呈强相关关系,其在2%左右时达到临界值,可见对于空间氛围的营造,不能只注重绿化这块的设计,应综合整体规划设计考虑,多注重利用环境装置提升空间氛围。

表2 南昌市高校校前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4.2.4 空间风格

如图2-e,环境装置密度在1.8%左右时达到临界值,对环境装置的设计更多,在美感度、精致度上也就越好,所以说环境装置的设置对提升入口空间的美感度和精致度上有很大帮助。同时植树密度却与精致度、美感度呈负相关关系,如图2-f,其在19%左右时达到临界值,过多的树植会使空间显得局促,会给人凌乱粗放的感觉,影响到使用者对美感度、精致度上的感受,使得空间风格不够显著,应注重利用环境装置来提升空间的美感度、精致度、新颖度,以提升空间的风格特征。

4.2.5 空间品质

在空间品质上,轴向感与后广场进深呈正相关关系,后广场进深越大所形成的这种轴向感越强。标志物密度与空间的引导性、标志性、仪式感都呈现强相关关系,如图2-g、图2-h、图2-i,当标志物密度在2.5%左右时达到临界值。前后广场面积比值与入口空间层次感呈一定相关关系,如图2-j,当比值在0.3 左右时达到临界值。从空间的荫蔽性上来看,植树密度是对遮阳性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这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强。如图2-k,当植树密度在20%时达到临界值,植树密度越高空间的荫蔽性就越好,空间品质自然就相对较好,但从以上分析也可知过高的植树密度对于空间的其他方面也是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的。空间整齐度与植树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如图2-l,当植树密度在19%左右时达到临界值,因此过多的树植会导致空间显得凌乱。设施完善度则与环境装置密度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使用者对于入口空间内可供休憩的花坛、座椅、景观小品这些环境装置的感知意象较强,认为这些环境装置丰富度是空间设施完善程度的体现。

5 结论与讨论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可得出:

(1)人们对入口空间的感受一方面源自入口空间本身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受到城市空间品质的影响。从高校入口空间本身来看,经开区三所高校规划设计较早,规划理念落后,其是基于先前的城市道路尺度及学校规模,规划设计学校的校前入口空间,未充分考虑到城市及学校日后不断扩张发展所带来的城市与校园之间的交通流量加大而产生交通混杂拥堵等问题,同时其设施老旧、绿化品质低,造成人们对其空间的感受较差,而其他几所学校情况则相反。从高校所处城市外部空间的角度来看,经开区三所高校所处的城市空间品质较差,城市设施老旧、绿化品质不佳、道路狭窄,城市与校园间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造成对整个校前入口空间的感知意象差。而高新区及红谷滩区的高校所处的城市街区空间尺度宽阔、城市规划完善、校前入口空间有好的规划设计基础,有较大的设计及规划空间,能够营造出高品质的校前入口空间。

(2)在各项客体指标当中,对高校校前入口空间影响较大的是环境装置密度及植树密度。对于评价者而言,入口空间内可供休憩的花坛、座椅、景观小品,这些环境装置能让他们对空间产生较强的意象。由于入口空间普遍较为开阔,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大都集中于这些环境装置中,人与空间环境的对话也发生于此,故而在入口空间的设计中应多考虑环境装置的设计,激发人与空间环境的对话,提升空间的活力度。

猜你喜欢
植树入口密度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植树
植树真快乐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植树鸟的来信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