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维感知在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2-04-27 11:17褚俊杰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情报工作研判警务

◆褚俊杰

全维感知在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建设与应用

◆褚俊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国家安全学院 北京 100038)

面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如何提高公安情报工作数据搜集、关联整合、分析应用的能力,是公安情报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文献调研与归纳分析方法,梳理全维感知系统的构成要素,介绍系统模式的筑建过程,通过研究、分析、建立全维感知系统,丰富了公安情报工作的相关理论,以提高公安情报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公安情报精准支撑领导决策和基层实战的功能。

公安情报;数据整合;全维感知;系统构建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信息栅格、移动网络、量子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实现全维信息感知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为了应对21世纪军事新形势,全维感知的理念在军事领域首先提出,并得到充分发展补充。随着“智慧公安”的建设,全维感知应用到公安情报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的搜集、整合、应用是公安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公安情报数据“建”、“联”、“用”三个层面的纵向通贯、系统切合,是提高公安情报工作效率、提高情报研判精确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情指一体化”的背景下,公安情报部门是贯彻“情报主导警务”的核心部门,根据公安情报工作流程,需要开展情报搜集、数据整合、信息研判等工作,为公安机关决策调度提供支持,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为警务实战提供服务[2],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公安情报工作粗犷式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造成系统繁多、数据零散,没有统筹、缺少整合,形不成合力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安情报数据利用的精准高效。

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全维感知来自“智慧公安”建设的过程,2010年公安部党委针对当时的犯罪态势,从打击破案角度,提出了合成作战的新理念、新观点,通过建设合成作战体系,以实现打、防、管、控、服于一体的高效型警务工作模式。2017年,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总结出要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大部门、大警种制,最大限度提升整体作战水平,提高公安机关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维稳处突、快速反应能力[3],在此背景下,为充分整合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行集中研判,以形成“情指一体,情勤联动”的打防管控一体化格局,“情指一体化”、“智慧公安”应运而生,在实际警务工作领域内,根据“智慧公安”理念,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智慧警务、数据感知的新路径,旨在完善公安情报工作,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立体防控水平。2019年,嘉峪关市公安局通过近年来不断完善公安情报工作机制,构建了“大巡防”格局,“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成为常态,巡逻人员通过使用移动警务终端,可以轻松、准确地识别出被盘查人员是否是违法犯罪嫌疑人,通过“传统+科技”的有效结合方式,积极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构建全维感知体系,并通过合成作战中心,整合数据资源为实战破案提供“千里眼”,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加快了破案速度。

1 全维感知的含义及现状

全维感知的说法实际上来源于警务实战工作中,是在坚持“情指一体化”的要求下,探索的一条智慧警务、数据感知的新路径,以情指中心汇聚整合的数据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情报感知和分析平台[4],旨在面对新形势、新事物、新问题,充分发挥公安情报赋能作用,完善情报数据搜集、整合、运用的过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及时精确进行分析研判,以支撑领导决策和基层实战。在2018年的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上,指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在新时期应达到“广、快、精、准”的工作要求,而全维感知体系正是符合了对情报数据全面覆盖,精准及时的要求[5]。在提高研判水平方面,通过加强智能化情报分析、情报研判应用、关联式情报分析等模块应用,实现数据库内的资源可以自行进行比对、碰撞,从碎片化、多元化的数据资料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锁定目标对象。

当下,全维感知在警务实战中不断建设、积累经验,2019年嘉峪关市公安局构建了“大巡防”格局,通过全维感知体系的建立,实现传统手段与高新科技的结合,积极推进了“智慧新警务”的建设,2019年11月,公安全维感知建设应用交流会在济南召开,会议上讨论了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智慧公安建设,打造全面化、系统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据治理整体体系平台,2019年,济南市公安局全维感知网建设工程也进行到了第三期,并通过全维感知为全局各分县局提供各类数据比对、预警100余万次。全维感知体系的构建就是对全局情报数据信息化进行统筹,带动全局理念转变,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数据搜集、整合、运用能力,通过数据服务极大实现数据应用价值的过程。

2 全维感知系统的构建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依靠社区民警“两条腿、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的信息采集模式早就过时,公安传统的手段难以进行有效管控,并且在数据的运用上,容易出现“建”、“用”脱节,加上缺乏统筹和数据整合,以至于不能形成合力,难以发挥公安情报研判预警的功能,此时,以全维感知体系切实提高公安情报数据运用能力、推动警务机制变革、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

2.1 公安情报中数据的搜集、整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数据搜集质量不高

既有感知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当下很多公安机关基层一线的感知设备是基于以前原有设备改造而来,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单位面积的数量以及数据采集的精度都缺乏统一的规范。由于公安数据的采集主要由一线的公安民警进行,公安民警对数据采集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据的采集质量以及随后的数据挖掘及应用。在日常工作中不同设备之间、不同民警之间以及设备和民警之间由于所属部门与业务领域不同,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反复、多次采集相同数据的情况,数据的重复采集无疑增加了数据挖掘的难度[6]。

(2)数据更新不及时、共享有限

当下公安情报搜集的工作中,不仅包括设备自动采集的数据,还有民警人工采集的数据,这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导致相同意义的数据重复采集,存储多条,无法做到“一次采集、全网通用;一次变更,全网更新”,增加了数据挖掘和应用的难度。在情指一体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综合情报部门与指挥中心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的模式,但是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公安与社会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并没有实现全面、实时共享,特别是当下快递、外卖等社会热点服务业数据并没有实时共享到公安数据中,直接影响了数据应用分析、研判的质量。

(3)数据分类索引缺乏标准

当下各地公安机关全维感知系统的构建,主要是根据“智慧警务”理念,和一些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系统,比如上海的“阿里云”,安徽泾县公安局与大华公司研发的AIOT&SDTV双引擎,及浙江宝聚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的窄带物联网与智慧公安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由于开发公司使用的环境与语言差异,版本号以及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硬件设备都会对数据的整合使用产生影响。

(4)数据的应用程度有限

大数据本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与情报业务需求相融合,才能体现情报数据的价值。但是,由于数据应用形式单一,仅掌握数据分析、数据对比等数据应用形式,沿用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难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5)数据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水平情报分析师以及计算机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情报数据的利用率以及情报数据的安全,情报数据得不到管理和维护,对于伪造、错误的情报数据无法辨别,有时还会因为人员的主观因素,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数据失真和偏差,这些都容易成为数据使用的安全隐患。

2.2 全维感知体系的优势与作用

(1)全维感知体系坚持统筹和整体的观念

传统的情报信息化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情指一体化”下,公安情报部门应当坚持统筹和整体的观念,推进大数据建设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发挥公安情报预警作用。

(2)全维感知体系坚持共享服务理念

通过全维感知体系,建立与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的沟通桥梁,推进数据共享应用,从而服务社会民生,支撑平安和谐社会。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应用以“无感采集、有感服务”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形成以服务促工作的工作方式。

(3)全维感知体系实现情报赋能

全维感知体系增强了情报数据的全面性、精准性、共享性,以全维感知实现情报赋能,从而发挥情报信息先导、主导、引导作用,广泛拓展信息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数据警务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规范化、智能化、精准化。

3 全维感知体系的构建

全维感知体系实际就是以“人”为中心,大力布置前段感知设备,整合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实现网上网下信息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全维感知综合采集网、综合研判平台,依据全维感知综合研判中心,运行全维感知综合研判机制,全面涵盖全维感知的“建、联、用”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

图1 全维感知体系

通过全维感知体系,整合情报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全过程,充分提高情报数据利用率,以提供精准信息研判,进行准确的情报预警。

3.1 全维感知体系的“建”

全维感知体系的构建重点在于科技与人力的充分结合,发挥数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技产品的高效性,对数据进行主动采集、有感采集,从而做到全面感知。

(1)树立“全维”理念

全维感知体系的建立,需要理念先行,坚持共建共享共用理念,根据“全维”的建设原则,坚持圈、域、格、点的全面感知,形成纵向相通,横向相连的数据感知格局,坚持统筹和整体观念,推进大数据建设应用。

(2)科技支撑

全维感知体系构建的基础,是需要构建一张数据的综合采集网,高质量的源头数据需要大力加强前段感知源建设,通过网上网下的实时监控,布建和整合视频监控、交通卡口、微卡口、人像卡口、人证核录、WiFi终端特征采集、4G热点、运营商基站等智能感知设备,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特别是政区、景区、站区、商圈、医圈、校圈等“三区三圈”重点部位常态化检测,实时感知关注人员漫入和聚集异动。通过前段感知设备的布置,织密一张覆盖全面的信息感知大网,通过全维综合研判平台,利用数据应用系统以及数据可视化建设,使各类感知设备“一网融合,一图呈现”。

(3)专业的数据人才

科技支撑、数据驱动、人机协同是全维感知体系的重要特点。其中人员的使用是关键因素,为充分发挥情报数据的整合运用,需要固化数据人员用数据、懂数据、想数据的工作方式,培养人员全维数据感知、全维数据应用的意识,通过建立专业的情报数据分析队伍,增强人员数据分析研判能力,是数据人员达到懂理论、善分析、专业强、技术精的标准。

(4)群众力量

情报数据的全维感知离不开群众力量的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有奖举报”、政务微信红包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依托互联网建立覆盖保安、出租车、警务助理等行业的微信公众号。

3.2 全维感知体系的“联”

感知设备的建设拓展了数据来源,但只解决了“感”的问题,真正达到“知”的目标,就需要数据的融合、治理、关联,运用关联工具进行数据关联[7],才能变单一分析为深度挖掘、多维研判,实现由“感”到“知”,通过开展数据深度关联分析,做到既往感知、即时感知、即将感知。

(1)数据的融合治理

数据的融合治理需要秉持“手段保密,数据不保密”、“保密不保守”理念,开展公安内部资源、社会资源、技侦资源、网警资源的共享融合,推进各个专网资源与公安网信息互相安全访问,通过数据共享融合,获取火车、民航、通信运营商、水电气暖、快递外卖等数据,融入视频、通信等数据资源,构建数据标准化体系,按照人、事、物、地、组织等五个大的维度开展数据治理,以形成基于应用的标准库、资源库和数据库。

(2)全维档案建立

深度挖掘数据间关联关系,建立支撑智能化研判的全维档案,形成一站式检索模式,即基于各个维度的信息一键检索;通过“六码一图”,关联身份证号、手机号、车牌号、MAC地址、IMSI、IMEI及人像图片,支撑感知设备前端计算和数据关联,通过虚实关联,核实网上虚拟身份信息、网上行为轨迹,与移动通讯位置深度关联,通过人像检索将视频解析、人像卡口等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融合应用。

(3)自主建模

通过引进了可视化建模工具,开放多类常用数据,建立人员模型。通过执法办案系统筛选出曾被打击过的违法人员、掌握的在侦嫌疑人和陪侍人员,建立高危人员关注库,通过分析重点人员在用手机号码及相关三码信息,在感知设备聚集预警里进行布控,达到预警效果。

3.3 全维感知体系的“用”

情报数据工作中的全维感知以实战为需求,以应用为导向,通过全维感知体系支撑数据服务、确保机制运转、提供精准分析研判、开展实战应用,最大化地完善了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应用的过程,对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实现多源异构融合和情报数据准确刻画目标属性轨迹,准确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准确预测风险点和群体“三个准确”的精准制导,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帮助情报组织及其分析人员充分利用各个维度的时间,提升情报产品的供给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决策需求[8]。

4 全维感知体系应用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为保障全维感知体系的顺畅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满足一定的应用条件。

4.1 人才资源丰富

全维感知体系的运行需要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支持,情报数据人员不仅需要提高数据意识,还应当避免重硬件设备轻应用管理的传统思维。除了情报分析人才、情报数据人才外,计算机人才同样关键,由于内部系统开发的实力有限,很多数据应用系统都是由公安机关与外部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部分的系统维护、升级都需要依赖软件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数据安全隐患。所以全维感知系统的建立需要丰富的计算机人才资源以及情报数据人才。

4.2 科技手段支持

全维感知体系最大的特点是科技与人力的结合,具有显著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结构特征[9]。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更加丰富,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情报数据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数据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全维感知体系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整合,最后到数据的分析应用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前端感知设备的布控,数据处理系统等都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科技最大的力量在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安徽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以“简单”、“实效”、“便利”为主旨研发的智能化门禁装置、可拍照巡逻手电等新型装备,突出了高效、便捷、可操作的数据采集特点。

4.3 运行保障机制完善

全维感知体系包含了从数据搜集到应用的全过程,是情报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应用三个构成要素共同形成的一个结构紧密的动态过程,为保障全维感知体系高效、顺畅运行,需要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全维感知综合采集网,构筑全维感知综合研判平台,依靠全维感知综合研判中心,运行全维感知综合研判机制,涵盖感知体系关键的“建、联、用”这三个层面,满足系统运行过程中平台、系统、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以确保顺畅运行。

5 结束语

“情指一体化”、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情报工作的核心是根据情报数据产生判断的判读过程[10],针对当前“智慧公安”建设和推进中存在的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应用、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全维感知成为新型情报数据工作模式,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应用以及数据管理等各个环节得到高度重视。

“智慧公安”是警务模式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结合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从而建构公安机关的智慧大脑,是建设智慧工作的有效途径,全维感知体系作为当下各级公安机关热点的建设内容,推进开展了警务大数据深度关联分析,促进了情报数据的深度融合与价值挖掘,在新形式、新要求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全维感知需要注意重建设轻应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11],只有将科技与人力充分结合,广泛拓展情报数据信息来源,充分发挥全维感知体系优势作用,才能实现公安情报工作对情报数据分析应用“广、快、精、准”的要求。

[1]季自力,王文华. 美军加快推进战场感知系统建设[J].军事文摘,2019(07).

[2]罗杰.公安机关情指一体化工作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3]陈福连.情指行合成作战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绍兴市公安局为例[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8(3):104-108.

[4]赵柯然,王延飞.情报感知方法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05).

[5]王婧媛,吴爱芝,土延飞.基于情报感知的领域内容演化脉络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9(06).

[6]祁筱.浅谈“智慧公安”建设中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信息化,2019(10).

[7]冯卓.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情报指挥一体化的探索实践与完善策略[J].情报搜索,2019,07(261).

[8]刘建时,刘杰.情报分析的“时间”要素及其优化[J]江西警察学报,2018,03(209).

[9]王富春,黄天信.消除“战争迷雾”:实现全维信息感知[N].解放军报,2012(12).

[10]王怡鸥,李楠欣.面向领跑、并跑者的发展情报判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11]徐同德,王晨.公安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探究[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01).

猜你喜欢
情报工作研判警务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市场研判 不确定因素困扰市场
全球低轨卫星网络最新态势研判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