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关永晖,张银海,朱德康,王玉杰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患病率为3%~10%,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总量的15%,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1]。目前多认为CP/CPPS是病原体感染、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异常、血流灌注失衡、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精神心理因素是CP/CPPS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2]。该病不但会引起患者身体的各种不适,还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CP/CPPS的有效治疗成为目前临床的研究重点。常规的诊疗方式是患者去医院就诊,但部分患者由于就医不方便、医患沟通有限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使治疗结果受限[3]。立体化治疗方案是由社会、社区、家庭3个层面联合为患者实施干预的医疗行为,旨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但目前该治疗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尚缺乏报道,处于空白状态[4]。基于此,现观察立体化治疗方案对CP/CPPS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CP/CPP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3~56(38.22±5.12)岁;病程3~32(15.51±4.46)个月;体质量指数18~27(20.22±3.57)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20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9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观察组年龄22~56(38.46±5.26)岁;病程3~30(15.68±4.55)个月;体质量指数19~27(20.44±3.65)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9例,大专及以上19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1例,中度19例,重度1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116009),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5]中关于CP/CPPS的诊断标准;②前列腺按摩液检查白细胞>10个/HP;③前列腺按摩液细菌培养呈阳性;④临床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感染或泌尿系统结石;②生殖器官解剖异常;③肛门、盆骶疾病引起的盆腔疼痛;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⑤存在精神病史及严重功能障碍者等。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CP/CPPS病因、各项检查的目的及意义、治疗方法效果等,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嘱咐患者需规律饮食,饮食需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戒烟戒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久坐,适当节制性生活,每天清洁外阴,保持规律作息。(2)观察组采用立体化治疗:①建立档案,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6]评估CP/CPPS患者症状,同时记录患者的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工作状况、生活饮食习惯及家庭成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②心理咨询及疏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患者心理状态以躯体化、抑郁、焦虑为主,躯体化症状主要由CP/CPPS的疼痛感产生,采用视频宣讲等形式明确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及认知疗法,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和心理暗示,了解其不良心态的原因,指导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③社区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每月在社区医院进行一次专题讲座,邀请患者及配偶共同参加,在社区设立宣传橱窗,摆放CP/CPPS疾病防治相关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及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社区医师可指导患者进行外敷熏蒸、穴位敷贴、电子针灸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患者疼痛。④家庭关爱,鼓励CP/CPPS患者配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结合自身家庭实际情况及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出个体化需求。每周进行一次家庭随访,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每周发放病情追踪卡,提醒和监督患者遵从医嘱,患者也可随时来电咨询。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心理状态评估: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评定焦虑状态,该量表总分为100分,>70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50分为无焦虑,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估抑郁状态,>72分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53分为无抑郁,分数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
1.4.2 生活质量评分:参照诺丁汉健康调查量表(NHP)[9]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该量表共包括身体活动、社会活动、情感、睡眠、精力、疼痛等6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3 治疗依从性评估:采用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2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包括遵医嘱用药、戒烟戒酒、体育锻炼、清洁外阴、不久坐或憋尿、节制性生活等多个方面,总分为40分,>30分为依从性良好,20~30分为依从性中等,<20分为依从性较差。
1.4.4 健康行为评分:采用自制的患者健康行为调查表,该量表包括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2个方面的10个问题,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行为越强。
1.5 症状改善效果评价 参照相关疗效评定标准[6]评估2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前列腺按摩液检查正常,直肠指检压痛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改善,前列腺按摩液检查白细胞减少>1/2,触诊压痛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前列腺按摩液检查有改善,炎性反应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前列腺液检查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2组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9%(P<0.05),见表1。
表1 2组CP/CPPS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例(%)]
2.2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CP/CPPS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3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身体活动、社会活动、情感、睡眠、精力、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CP/CPPS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2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88.88%,高于对照组的66.66%(P<0.05),见表4。
表4 2组CP/CPPS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2.5 2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健康行为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分)
CP/CPPS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异常、下腹胀痛、会阴、睾丸部位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失眠、健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CP/CPPS的病因复杂,其病因除了病原体感染外,还包括自身免疫、化学因素、尿道阻力增高、神经肌肉等多种因素,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较棘手,加上部分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和康复进程[10]。有调查研究显示,CP/CPPS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相似,因此,只有症状缓解才是唯一的治疗终点[11]。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发现,对CP/CPPS患者采取有效的基础措施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的关键[12-14]。
CP/CPPS患者因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容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可与患者疼痛症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立体化治疗旨在帮助患者克服压抑、自我破坏、焦虑等障碍,促进患者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及社会间的融合,促使相互间的认可,从而获得社会支持,改善家庭环境[15]。常规的诊疗方式着重于疾病的治疗,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16-17]。宋星星等[18]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CP/CPPS患者应用基础诊疗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改善其错误认知,使患者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和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立体化治疗可有效改善CP/CPP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刘瑞林等[19]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立体化治疗不仅有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参与,还有心理医师及患者配偶的加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配偶与患者共同接受健康指导,可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促进家庭关系和谐。陈建华等[20]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分析立体化治疗在促使CP/CPPS患者早日康复的意义发现,其可显著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证实了有效的诊疗措施在治疗CP/CPPS中的积极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健康行为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立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CP/CPPS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及健康行为,与金明昱等[21]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发展进程,CP/CPPS病情迁延且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进而不能遵照医嘱[22-23]。本研究中社区医院与专科门诊的互动互联为患者诊治提供更多便捷,配偶的参与可适时监督、鼓励患者遵医治疗,同时还有助于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错误认知,坚持遵医嘱用药,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进而使精神状态改善、睡眠好转、饮食增加、情绪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桑枫等[24]认为影响CP/CPPS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心理和疾病,应充分认识到恶化的夫妻关系、不良的心理因素及生存质量的负面影响,重视伴侣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降低患者疾病症状造成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与本结果相符。
综上,立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CP/CPP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及健康行为,对于疾病诊疗的规范化治疗起到了先导先驱的探索作用,但不利于保护患者的部分隐私,如何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尊重患者隐私可作为后续研究方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罗成: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关永晖:文献调研与整理;张银海:数据整理;朱德康:统计学分析;王玉杰:论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