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俊,范晓强
(1.福建中医药大学 军事教研室, 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 保卫处(武装部),福建 福州 350122)
高校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以下简称“军训”)两部分组成。其中,军训作为军事课的实践课程,是高校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必修课,是高校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主要途径。军训从1985年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到2001年成为高校必修课,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和育人成果。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增强高校军训实践育人效果提出更高要求。[1]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军训也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019年8月,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正式实施,对新时代军训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在新大纲指导下更好地发挥军训实践育人的功能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新大纲颁布施训的第一批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代表访谈,了解新大纲背景下普通高校军训实践育人情况,用数据分析大学生军训现状,提建议、促提升,为今后更好地落实新大纲、增强军训实践育人成效打下基础。
新大纲规定高校军事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2]结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以及校情生情实际,分析高校学生军训的实践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3]军训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对大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途径。通过军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爱党、爱军、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心系祖国,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唤起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国防情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和强国之志。[4]
军训之初,为便于组训、管理和保障,参照部队建制规范训练编组,成立高校学生军训团,将所有参训学生都编入到集体中间。军训期间,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各项活动,如日常训练、拉歌、歌咏比赛、拔河比赛、内务卫生、行军拉练和汇报表演等,都以集体形式出现,主要是内化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凝聚大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振兴中华重任的青年大学生,其国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大学生通过军训,可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可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实行学生军训制度,对于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军训期间,参照部队编制实行军事化管理,制定了从早到晚的训练计划和合理而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参训学生规范言行举止,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通过军训的严管理、严训练、严纪律和严作风以及教官的言传身教,使大学生真正领悟“令行禁止、军令如山倒”的真正含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通过军训,大学生的“站、坐、走、跑”均有规范的动作和姿势,一扫平时稀松、自由散漫的习气;大学生的内务整洁、着装整齐,一日生活制度合理安排,做事井井有条,一扫生活不肯自理、温室花朵的毛病;大学生的作息制度有规律性,按时起床、睡觉,一扫通宵达旦玩手机、睡眠生物钟紊乱的现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体质偏弱。每年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军训第一天的站姿训练,短短一刻钟时间就陆续有学生出现身体不舒服现象,只能到树荫下休息。但是经过两周军训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大大改善,这可以从军训总结表彰大会上看出成效,他们基本上能够在太阳底下昂首挺胸,坚持到大会圆满结束。
军训一般安排在每年9月新生入学季节实施,具有时间短、要求高、内容多、强度大等特点。由于这个季节的气候条件不佳,尤其是南方,不是酷暑炎热,就是风雨交加。此外,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8~10个小时,白天训练、晚上学习,不是一身汗水,就是一身雨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紧张、严肃和艰苦的军训,有助于铸就大学生的强健体魄,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坚毅精神。
随机选取福建某大学2019级军训学生1 104名,这是新大纲颁布后施训的第一批学生。样本的取样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福建某大学2019级军训学生抽样情况
结合新大纲军训内容和校情、生情等,自编普通高等学校军训实践育人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大学生对军训的整体印象、军训目的、军训科目和军训教官的评价态度等。通过“问卷星”网站制作电子版调查问卷,然后将网页链接通过辅导员发到2019级新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回收问卷1 104份,有效率为100%。此外,还访谈部分学生代表,面对面了解大学生对军训的看法和建议。最后,通过SPSS 25.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大学生对军训的整体印象
调查大学生对传统军训(本文专指2019年以前的军训,下同)的整体印象,结果显示,58.33%的学生表示喜欢,24.9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6.7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其中,不同性别之间,对传统军训的整体印象程度存在显著差异(Z=2.222,P=0.02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大学生对传统军训的整体印象不是很满意。
军训结束之后,调查大学生对2019年军训的总体评价,结果显示,90.31%的学生表示多姿多彩、收获丰富,4.89%的学生表示暗淡无味,4.8%的学生表示苦不堪言。其中,男生和女生之间对2019年军训的总体评价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5,P=0.14>0.05)。可见,大学生对2019年军训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
2.大学生对军训目的的态度
调查大学生对军训目的态度,结果如图1所示,占比高的前三项是磨炼意志(89.76%)、锻炼身体(82.88%)、培养吃苦耐劳精神(76.45%)。同时,不同性别对军训目的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选择“普及国防知识”选项显著高于女生(卡方=5.457,P=0.0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选项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认可军训在磨练意志、锻炼身体、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塑造团队精神上的作用。
图1 大学生对军训目的的态度示意图(多选)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purpose of military training (multiple choice)
3.大学生对军训科目的评价
调查大学生最喜欢的军训科目,结果如图2所示,76.09%的学生选择学唱军歌,54.53%的学生选择战场医疗救护,49.55%的学生选择战术训练,49.28%的学生选择格斗训练,41.12%的学生选择行军拉练,37.59%的学生选择队列训练,28.44%的学生选择核生化防护。其中,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有:队列训练(卡方=19.026,P<0.05),其中男生48.0%选择,女生仅33.7%选择;战术训练(卡方=28.364,P<0.05),其中男生62.7%选择,女生仅44.7%选择;格斗训练(卡方=9.834,P<0.05),其中男生57.0%选择,女生仅46.4%选择;战场医疗救护(卡方=7.824,P<0.05), 其中男生仅47.7%选择,女生57.1%选择;行军拉练(卡方=10.556,P<0.05), 其中男生49.0%选择,女生仅38.2%选择。“核生化防护”“其它”项目的选择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2 大学生喜欢的军训项目示意图(多选)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 favored by college students (multiple choices)
4.大学生对军训教官的评价
调查大学生对2019年军训教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92.48%)对军训教官还是很满意的,部分学生(6.88%)认为军训教官表现一般,极少部分学生(0.63%)表示对军训教官不满意。同时,不同性别对军训教官的评价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P=0.711>0.05)。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官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教官的带训能力、带训方法、思想态度等也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主要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大学生对军训的整体满意度不断提升
大学生对传统军训的整体印象不是很满意,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喜欢传统军训,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一是传统军训模式相对固定,如老三样(站军姿、走队列和整理内务)已经难以吸引信息时代接触过大量新鲜有趣事物的“00后”青年大学生,缺乏新鲜感,与新时代发展程度不匹配;二是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抵触情绪,怕苦怕累,找各种理由、借口不训或免训。[5]
由于传统军训上出现的问题,新大纲进行大幅度地调整训练内容,如取消“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练”等与中学阶段重复的训练内容,增加“分队的队列动作”等充满“军味、兵味”的训练内容,因此,大学军训只要在队列恢复性训练后就可以进一步开展分队训练,既可以与高中阶段队列训练内容相衔接,又可以为入伍后的新兵训练作铺垫。因此,2019年军训在学生中反响很好。通过对传统军训与2019年军训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军训满意度在提升,而且新大纲之后的军训内容更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肯定:有的认为新大纲的军训有了兵的味道,圆了军营梦;有的认为通过军训学到很多东西,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忍耐的意志等;有的认为大学军训值得怀念,令人回味无穷;有的甚至希望可以把大学军训时间延长一些。
2.大学生对军训目的认识有待加强
大部分学生认可军训在磨练意志、锻炼身体、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塑造团队精神上的作用。然而,军训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却只有不到五成的学生认为军训可以做到。这与高校军训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应引起重视、查找原因。在高校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工作和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上,军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还有部分学生觉得通过在军训过程中与教官的接触,他们初步了解了军队的生活,燃起了他们参军报国的意愿。
3.大学生对军训科目喜爱度持续提高
军训科目或内容越丰富、军味越浓,越会吸引大学生的训练兴趣,越会影响到对军训的认可。新大纲对军训科目调整较大,新增较多的训练科目,如“战备规定”“紧急集合”“分队战术模拟训练”“格斗基础训练”“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电磁频谱监测”等,具有实战特点,确实能够激发青年大学生对军训的兴趣。
军歌可以提振精气神、鼓舞士气、丰富军训生活,学唱军歌,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训练科目。排名第2的战场医疗救护,也深受大学生的喜欢,这主要与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专业有关,是医学院校特色的军训项目,该科目作用多样,既可以将国防教育融入其中,也可以进行基础急救技能的培训。紧随其后的格斗训练、战术训练和行军拉练等也广受大学生喜欢。这些科目的排名均在队列训练前面,也侧面佐证了大学生对于队列的“厌倦”。虽然选择队列训练的学生比例是最低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意识到队列训练的重要性,尽管其动作单一,重复枯燥,但这是基础训练、不可替代,可以磨练意志力。同时,男生对于队列、战术、格斗、行军拉练等训练更具有偏好性,而女生则倾向于医疗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鉴于男女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偏好,在未来的军训中应当设计开发更多女生喜欢的项目,提高女生对军训的参与感与喜爱度。
在访谈最喜爱的军训科目时,大学生比较期待今后能够开展轻武器射击(实弹射击)科目的训练。其实早在军训试点期间各高校都有组织大学生到部队、基地进行实弹射击,但近年来由于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不再组织实弹射击,只是通过同重量的模拟教具简单介绍轻武器性能、构造以及射击瞄准练习等。[6]对于无法满足实弹射击条件的高校,新大纲对此做了规定,允许高校用激光模拟射击等替代方式来达到实弹射击的训练目的。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在评估和论证该训练方式的可实施性和风险管控程度,个别高校已经先行先试,在军训中增加激光模拟射击训练。
4.大学生对军训教官满意度比较高
军训教官的品德操守、言行举止,影响着大学生对军队和军人的看法,甚至影响到大学生抉择入伍与否的态度。大学生对军训教官还是比较满意的。通常来说,大学生了解军队和军人的方式,不外乎两条主要渠道,一是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二是在军训过程中与教官的接触,第二条的宣传作用最为直接。经与学生代表访谈得知,教官给人一种与生俱来的崇高敬意,因为军训教官的凛然正气和飒爽英姿,使得他们向往军旅生活,坚定了参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因此,承训部队很重视高校新生军训,重视从源头抓起教官的遴选工作,多轮考核,只有通过“四会”教练员标准的同志才能担任学生军训教官。[7]
新大纲背景下高校军训育人成效明显,然而也存在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调研数据和访谈结果,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校情生情,努力提升优化,为今后更好地落实新大纲、增强军训实践育人成效打下坚实基础。
1.既要重视训练安全也要重视训练程度
近年来,由于校-军双方对安全重视程度较高,“安全第一”摆在首位,对学生的训练标准有所下降,比如轻武器射击、行军拉练等项目。轻武器射击项目,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喜欢的项目,然而由于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各大高校基本不再组织实施,只是简单介绍轻武器性能、构造以及射击瞄准练习等,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新大纲规定,训练条件不满足时,可以积极推广仿真训练和模拟训练。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各高校要积极评估激光射击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行军拉练项目,既新鲜又专业,如在校外开展就要综合考虑医生、安保、辅导员等后勤保障人员和安全预案,涉及面广,安全性低,而且学生身体素质也是一大因素,因此,有的高校综合考虑后就放在校内开展。然而,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尽管沿途设置多个演示项目,校内行军拉练距离短,还是无法展示其特有的“军味”,使大部分学生感到难以尽兴,认为形式成分多。因此,高校和承训部队应该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踏千山破万水精神,不怕困难,奋勇争先,做好安全保障,到野外开展行军拉练,使军训真正有“军味、战味”,使学生切实得到锻炼。
2.既要重视训练成果也要重视训练过程
高校军训即将结束之际,一般会进行军训科目展示与总结表彰大会,作为检验学生军训成效的标准。为了使军训科目展示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绽放光彩,就会在展示科目上占用大量时间,导致其他正常的训练科目基本不学或简单体验。比如,某学院要展示军体拳,那么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和战术训练等科目只能走马观花,达不到真正的训练目的和效果,反而使学生感到军训科目单一、刻板,形式化色彩浓重,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8]这种情况或许已经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存在已久。因此,高校和承训部队应该要“以生为本”,认真研究实际情况,首先要保障各科目训练内容得到落实,不能顾此失彼,真正做到让学生体验更多的训练科目,军训总结有成果展示,师生皆满意、双赢。此外,军训成效还要达到长期化、持续化,比如军训前学生可能不修边幅、自我为主,但经过军训后,学生不但明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更懂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智慧。
3.既要重视宏观管理也要重视微观管理
军训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也是一件细致活,需要精细化的教学能力。比如第一天的训练项目站军姿,相当一部分学生才站一会儿就不舒服甚至晕倒。这主要是由于学生长期埋头学习、缺乏锻炼导致体质较弱。这是各高校军训前期常见的普遍现象。当然经过几天的适应期后,这种晕倒现象逐渐减少。因此,不能一刀切地对站军姿时间要求比较严格,而是要采取循序渐进、逐渐加长时间的方式进行训练。此外,还要做好做细后勤保障,比如发挥学院红十字会的功能,提供凉茶、白糖等,特别要提醒学生吃早餐,预防低血糖。除此之外,9月的南方天气依旧炎热,从当前的学生体质来看,体质偏弱的学生偏多,以致不宜进行长时间的阳光下训练。因此,高校应该结合校情、生情,与承训部队一同结合部队的训练模式,实事求是、合理得当地安排好阳光下训练和阴凉处训练的时间,做到既让大学生学会吃苦耐劳,又让大学生锻炼了身体。军训期间,高校和承训部队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科目、场地、天气等因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合理规划训练强度,及时调整训练时间,宽严适度。
军训作为高校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系统工程,把守着高校国防教育的主阵地。新大纲背景下通过新时代军训教学,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功能,这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新一轮的探索工作,任重道远。当前的调查研究范围较小、样本数据有限,尚处于初始阶段,抛砖引玉,有待后继的不断充实完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着眼长远、群策群力,清除新时代军训实践育人过程中的“绊脚石”,助推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