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历史自信的依据、价值和路径

2022-04-27 12:57杨军
关键词:党史教育中国共产党

杨军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基础上提出了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坚定历史自信是以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为实践依据,以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历史经验为认识支撑,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所展现的价值追求为价值基础。坚定历史自信,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伟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坚定历史自信,在理论上有利于确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确证“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在实践上,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斗争本领。坚定历史自信,需要持续推进党史教育以构建正确认知,需要坚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破除认识迷雾,需要推动党的独特优势向政治认同转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百年奋斗;精神谱系;党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22)02-002-07

2022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其中明确提出“历史自信”这一概念和坚定历史自信的要求。“坚定历史自信”反映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所呈现的精神气质和目标指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奋斗历程深刻反思的认识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坚定历史自信的基本依据

自信是认识主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积极态度和良性情绪。“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自身历史深刻总结而形成的,对自身能力、成就和价值的积极评价。作为一种理性认识、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历史自信,不是毫无根据的虚骄、不是盲目自大的浮夸,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客观事实和深刻的历史自省基础之上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明确了坚定历史自信的基本依据。

(一)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铸成实践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不断创造的历史。在一百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使中国人民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状态,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焕发出历史主体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创造精神;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状态,使中国走向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独立自主,在几十年时间里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消灭了绝对贫困,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理论和实践上破除了西式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等方面为世界做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也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际,中国政党林立,全国约有300多个政党和类似于政党的政治团体[1]34。它们或是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昙花一现,或是在历史潮流面前被淘汰,或是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而中国共产党经历多次考验,付出巨大牺牲,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壮大党员队伍、锤炼政治品格、提升领导能力、勇于自我革命,逐步发展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拥有长期执政经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以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等客观事实,构成了一种“优势认定”,即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践行初心使命,站在人民群众一边,不断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历史伟业。恰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及其成就这一事实,是历史自信生成的客观依据。

(二)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提供认识依据

善于在自省中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3]16。中国共产党总结的历史经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反思、再认识,准确评价自身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价值。其目的在于丰富历史智慧、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增强自觉性、主动性。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 [4]

在《决议》中,中国共产党以大历史观反思百年奋斗历程,在分析四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党的历史主题、主流和本质,从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中概括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3]17,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涵了丰富的历史智慧。

《决议》对经验的总结凝练遵循了客观性原则,忠于历史事实,涵盖了党百年奋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方方面面。“十个坚持”既各具特点、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相互联系,从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正确道路、战略基点、精神力量等多个方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说明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等重大问题,从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因密码,为确立、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認识素材。

(三)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提供价值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一谱系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克服物质条件的匮乏、无惧枪林弹雨的凶险、直面风险挑战的叠加、经受生死得失的考验,在执行、完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中呈现的总体精神样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这一精神谱系所张扬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中国革命时期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砥砺奋斗,搭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历史自信的底蕴是价值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贯穿着鲜明的价值自信。其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立志于改造“旧世界”,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超越了对个人得失或小团体利益的算计、谋求,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其二,中国共产党秉持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热爱,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党的二大上通过的宣言中提出“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最低纲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探索,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敢于斗争,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无数共产党人甘愿付出生命,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其三,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百年奋斗中不负人民的希望和选择,把实现人民利益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日益丰富的条件,欢迎和接受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和批评。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自信,说明中国共产党超越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脱离人民大众的局限,具有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境界。它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使中国共产党在“精神的对垒”中获得优势,创造出伟大成就。正如李大钊所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5]487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淀积了历史自信的价值底蕴,增强了历史自信的底气。

《决议》对历史成就的全面认识,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对党的价值追求的深刻分析,表明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精神成果,坚定历史自信是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应该形成的基本态度。

二、坚定历史自信的双重价值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4]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精神品格的观念转化,历史自信蕴含着对“过去中国共产党何以成功”“未来中国共产党如何成功”的回答。坚定历史自信,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实践活动,都与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及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历史自信中不仅有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成就、实践经验的认同,更内含着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等重要关系的反思,内含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问题的科学回答。坚定历史自信,其理论价值在于:

第一,有利于确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中,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在反复比较西方各种“主义”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视马克思主义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组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忠实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逐步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不断积累经验、深化认识、纠正错误,终于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赋予中国共产党广阔的国际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百年奋斗中取得伟大成就,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日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行”。

第二,有利于确证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6]562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解决中国问题时,在反思实践中的挫折时,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本质规定性,从而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主体。面对实践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实现理论新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的理論形态。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塑造了伟大的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反映中国国情、中国实践的现实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领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特色之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赋能,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于科学解答实践之问、时代之问中得到证实;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因中国共产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通过鲜活的时代内容、鲜活的中国话语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7]

所以,坚定历史自信,必然要求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必然要求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坚持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

(二)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价值

当前,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8]15这是因为,第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以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大国战略竞争和关系分化重组十分激烈复杂,全球性问题长期困扰人类。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第二,“我们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那个历史时代”,即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大国仍然把控全球治理体系,但对整个世界的驾驭和统治能力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0万亿元,人均GDP首次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9]。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而且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和竞争有加剧的趋势。第三,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历史自信,就是以史为鉴,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把历史创造的自信转化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自信、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自信。第一,坚持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凝聚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成果,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人类文明发展根本方向的深刻理解,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牢记“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自我要求。尊重历史经验,以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增强自觉性和能动性。这体现在根据历史经验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大势、科学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根据历史经验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根据历史经验判断重大政治是非,保证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保持历史经验所彰显的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继续在服务人民、独立自主、开拓创新、胸怀天下、自我革命等方面奋发有为,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文章”。第二,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3]21历史证明,拥有坚强有力的党中央、实现全党的团结统一,是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主体条件,也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内容。因此,坚定历史自信,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而且还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放首位。每个共产党人应自觉锤炼政治品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履职尽责地完成日常工作中。第三,增强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生于内忧外患之际,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积累了大量处理危机、战胜困难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坚定历史自信,就要坚信在过往应对风险挑战、化解危机困境的态度、思路和方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三、坚定历史自信的推进路径

坚定历史自信,在根本上是强化对党的历史、现实及未来的思想认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0]93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条件下推动历史自信的形成、保持,不仅仅需要认识层面的教育、转化,更需要实践层面的奠基、推动。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 [11] 192。

(一)持续推进党史教育以构建正确认知

历史认知是人们认识客观历史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坚定稳定、持久的历史自信,需要持续开展党史教育等实践活动,为正确的党史认知形成提供必要条件。

一是以唯物史观教育确立大历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真理体系。其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了关于社会结構、社会形态、社会矛盾、社会运动、历史主体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指明了一条“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10]425。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也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特定的立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掌握、运用唯物史观这一科学工具,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要求、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责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由于唯物史观以研究人类全部历史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作为己任,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史观,必然地形成了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形成了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历史的长周期中思考中国发展、未来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是大历史观的哲学基础,大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运用和转化。《决议》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成就、历史经验的概括,正是运用大历史观得出的。因此,构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正确认知,必须学习、掌握大历史观。

二是以史实的学习涵养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一种科学思维。学习党史的目的,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事实形成正确认知,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形成历史思维。养成并运用历史思维,有利于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考察党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党情”“国情”,使思想从“知史”向“爱党”“爱国”升华;有利于自觉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智慧来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实现科学认识向实践转化;有利于在历史中去认识、理解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在中国发展道路、方向上保持历史定力,面对错误思想的蛊惑,面对百年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面对现实工作中的困难考验,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个人在品行上保持政治定力,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等方面的要求,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

三是坚持以实事求是原则叙述党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经历了一些曲折、产生了一些失误。对此,中国共产党在三个“历史决议”中从来都不回避,比如《决议》明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曲折,同时更加重视从曲折、失误中总结教训。但一些错误思想思潮常常在这些曲折、失误上做文章,造成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因此在开展党史教育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曲解、戏说、篡改和捏造,既讲清楚历史上的曲折、失误为什么会发生,更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自觉纠正错误,逐步成长壮大的,说明中国共产党自我纠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反省、再生能力,说明“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3]9。

(二)坚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破除认识迷雾

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否定唯物史观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发展的贡献、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革命英烈,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历史认知、历史观,成为历史自信确立的极大障碍。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根据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历史话题广泛性和历史图景呈现方式多样性等特点,不断调整表达方式和话语策略,将核心观点以多种方式、利用多种途径渗透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使人们难以辨识。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回应、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举措。如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并通过《决议》,等等,都可谓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应和遏制,已经产生了明显效应。但历史虚无主义在短时间里不会从中国的思想场域消失。因此,坚定历史自信,必须以久久为功的态度,持续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批判和学术批判,“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25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善于用历史细节来否定党史主流、以个人记忆取代国家记忆、以学术话语包装政治目的、以娱乐手法消解历史严肃性的特点,在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不仅要坚持已有的举措,还要突出:其一,辩证说明党史的主题、主流、本质与历史细节之间的关系,阐明党史的主题、主流统领党史的细节、片段,党史中真实的细节、片段则增强党史主题、主流的生动性、丰富性。虚构、夸大历史细节、片段违背历史的真实,只会破坏正确的历史认知。尊重历史,首先是尊重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尊重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其二,揭破历史虚无主义蛊惑大众的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法,将学术界研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成果大众化,推动大众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核心观点、表现形态,了解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决心和举措,逐步形成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其三,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观点问题。历史虚无主义是以一定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政治思潮,其特定的价值诉求常常与学术讨论纠缠在一起。对此,习近平指出:“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12]28这一论述明确了分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即是否违背学术道德、是否违反宪法法律。历史虚无主义的核心观点与价值取向,与我国宪法法律中对政治制度、指导思想的规定,对英雄烈士名誉的保护等背道而驰,因此不能因有学术形态的遮蔽而忽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上必须讲政治。

(三)推动党的独特优势向政治认同转化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多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即在理论上既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又善于进行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在理想信念上既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奋斗目标上既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又坚持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解放;在实践任务上既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伟大社会革命,改造客观世界,又勇于开展自我革命,改造主观世界,坚持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组织上既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又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党内法规,既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社会基础上既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把各个政党、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又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具有广泛而稳定的群众基础。由此,中国共产党展现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會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是在历史中形成、在比较中凸显的,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追求、意志情怀、行动能力等各方面对中国历史上和世界上其他政党的超越,是确立历史自信的重要“资本”。当然,这些独特优势要转化为坚定历史自信的养料,必须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人民生活幸福为“国之大者”,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将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落实,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政治发展中坚持“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思想,不断完善制度程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使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文化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用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推动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先进文化的创造;在党的建设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反腐败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总之,在实践中实现党的独特优势转变为人民大众的物质利益、政治权益和精神生活的稳定保障,从而推动人民将对现实的认同与党史教育中宣传的内容链接起来,接受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上的基本观点,确立并坚持历史自信。

[参考文献]

[1]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2]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9日。

[5]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4卷,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新華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1/11/c_1128253361.htm。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9]《2021年全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全年GDP破110万亿》,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2-02/28/1302824494.html。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The Basis, Value and Path of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YANG  Jun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is based on the great practice and achievements of one hundred years of struggle,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value pursuit shown by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is of great value. It is theoretically conducive to confirming that it is completely correct for history and the people to choose Marxism and it is completely correct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practice, it is conducive to adhering to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CPC’s, ensuring the Party’s un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o struggle. To strengthen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we need to promote the Party’s history education to build a correct cognition, adhere to criticizing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ty’s unique advantages into political identity.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one hundred years of struggle; the spiritual pedigree; th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责任编辑 孙俊青)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