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学特色教学改革创新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022-04-27 21:34池永宽朱大运肖华陈浒宋月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特色

池永宽 朱大运 肖华 陈浒 宋月华

地理学是一门十分古老又非常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大众科学。地理学主要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空间“水、土、气、生、人”等地理要素及其时间演变过程、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特征,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并紧密联系的属性,同时又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交叉性等鲜明特点,是一门经世致用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学科。因此,培养高质量合格的地理学人才对社会发展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对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地理学教学的核心主体和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地理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是地理学学生能否胜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关键。故此,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的深化地理学教学改革创新,是当前地理学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别是省属高校的地理学,一般都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地理学,地域性特色相对全国性综合大学的地理学而言更为明显。例如地处中国南方喀斯特核心地区的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其地理学主要围绕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喀斯特生态红线划定、喀斯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喀斯特碳中和与碳达峰、喀斯特地球关键带、喀斯特碳汇、喀斯特传统村落与民俗等喀斯特地域特色开展教学和科研。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具有本硕博完善的教学科研体系,拥有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花江、撒拉溪、施秉、清镇、独山等野外科研基地,实验设备价值近亿元,教学和科研条件十分优越,其学生毕业面向社会也多为国土、林业、环境、农业等党政决策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同时,由于喀斯特地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居住人口超过10亿,喀斯特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战略地位。其中,我国的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出露喀斯特面积大约为55万平方公里,涉及以贵州为中心的云南、广西、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南方喀斯特具有两个极端的景观形式,既有桂林、环江、荔波、施秉、武隆、金佛山、石林等原始喀斯特生态系统(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為代表),同时又存在遭受严重人为干扰的次生喀斯特生态系统(以贵州花江、罗甸、晴隆、望谟、册亨、兴义等石漠化为代表)。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省,喀斯特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24.5%。贵州省喀斯特分布比重在全国罕见,全省仅有4个县没有喀斯特发育,而且分布类型多样,高原山地、高原峡谷、高原盆地、高原槽谷、峰丛洼地均有分布,贵州的喀斯特研究在全国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从研究范畴的地域性角度而言,贵州师范大学的地理学教学科研又具有很强的世界教学研究格局和广阔纵深的横向对比性。

故此,笔者根据一定的日常地理教学经验和野外地理实践经验,为高校地理学教学改革创新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笔者建议高校地理学教学在突出地域性特色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的特色分明的教学改革创新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应从以下十五点狠抓落实。

1.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狠抓地理学教学的地域特色性

地理学的地域性是新时代地理学的根基,是任何一所地理学研究机构的立足点,只有将上课教授与地域特色实际相结合,这样的课程才是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地理学教学要突出地域性,将理论课程教学紧紧结合地域特色,发挥优势特点,让学生对地理学有更加深刻的深知。

2.深化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重课堂更重实践

众所周知,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所以地理学的属性特点也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不能够“纸上谈兵”,要更加注重野外实践,将所授所学相结合,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对高校地理学而言,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仅仅是对书本教材的教授,课题实践也就是校园或者校园周边“走马观花”式地转一圈,缺少必要的“走心”的深入探讨。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设计上必须要精心安排,做到深入浅出。

3.加大投入,建立地域特色的地理学教学实践基地

地理学的教学实践基地应当与实习单位相类似,可以看作是今后的工作单位,将每一个实践环节看作是今后每一个工作环节。地理学教学能否深入和贴合社会需要,这就要求地理学教学的顶层设计者要思考如何建设符合学生发展和地方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逼真”“仿真”的实践基地,为输出社会把好最后一道关。

4.健全学生教学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尽可能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科研+教学+社会/野外实践”环节,在每个环节下功夫,保障学生每个环节都懂、都熟悉,实践能力强,严格健全学生考核机制,绝对不能“混日子”拿到“空文凭”最后被社会淘汰,如果产生这类情况,则是高校和老师对学生、对社会的不负责。

5.教学时刻把握时代特点,并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服务国家战略

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为例,在贵州省本区域及其周边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历史上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当前又是我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民生战略的前沿阵地,所以我们教学要紧紧把握时代特点,突出特色开展教学,使毕业学生符合社会需要。地理学的属性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只要是国家战略需求,我们就要深入了解和积极投入战略实践当中。

6.课堂教学要将国家重大战略融入专业知识教授,让学生了解“国事”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国家战略重大需求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服务国家的哪些重大战略,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信心,知道所学知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任何的国家政策,特别是涉及到与地理相关的各类政策,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解读,以便在课堂及时传递给学生,并提出其必要的拓展解读。

7.课堂教学改革与毕业必备技能相挂钩,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如果是照搬课本,没有用案例或者实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则会显得过于死板,学生也是多半难以理解,其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课堂所授的所有知识均是为学生后期毕业找工作所打的基础,基础必须夯实,这也就要求讲授必须过硬。同时也能被学生所理解,做到深入浅出。

8.注重建立健全完善本硕博教学体系,助力长足发展

一所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地理学一般都具备本硕博人才培养机制,不具备的高校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完善系统性人才培养机制。因为本硕博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具有高度的教学与科研性质,教学培养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只有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地理学服务社会功能才能更加强大。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当中,我们也要让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活动有序设计,这样对学生思维的碰撞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

9.地理教学必须要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性

但凡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社会服务,必有地理学作为支撑,这也就决定了地理教学要兼容社会、生态、环境、人文、农牧等知识,将所学知识融合完善,构建一套思维体系。當然这也要求地理学教师自身知识体系过硬,否则学生也难有较好的综合思维。

10.实验室动手实验是关键,必须强化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实验室做实验的经验,这就为其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进入科研工作岗位后带来很大的弊端。以科研工作为例,如若一个研究生不具备实验经验,则很难发掘科研潜力,没有关键的一手实验数据则更是难以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更不可能深入现象的本质,故此地理学教学在实验这一环节需要加强。

11.培养学生课堂自主能力,加大互动环节

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是一对有机体,一节完美的授课,必须要求学生和老师积极互动。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地理学上课存在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玩,甚至是睡觉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授课的意义。故此,老师必须静心设计好每个授课环节,加大学生在上课中扮演角色的比重,甚至可以每节课抽出一定比例的时间,交给学生们发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表现欲。

12.大胆相信学生,加大学生课后科研参与力度

高校地理学绝大部分老师都在主持或参与科研任务,其中大部分任务是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参与,本科生参与度很低,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科研是什么。故此,我们要大胆相信学生有能力,能够把老师交给他们的一些科研任务做好,当然我们也要积极提前设计好哪些任务是他们能够完成的,哪些是我们必须要精心指导的。

13.积极推进“5G、VR”等先进辅助设备在课堂的应用,提升课堂现代化水平

随着我国5G技术的兴起,课堂许多传统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课堂讲授学生较难以理解和生涩的名词、现场和现象,而我们又难以短期实践获取的时候,可以借助VR等仿真模拟还原特定场景,这无疑将显著提升学生课堂理解水平,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的课堂VR等技术从目前来看在全国地理教学中应用极少,特别是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先进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4.传统板书和绘图能力逐渐丧失,与PPT教学需要融合提升

在历史上相当一段时间,我们是依靠板书进行教学,特别是一些简单的手绘地理图形,是以前学生的必备技能,但是现在这些学习步骤大部分都省略了,故此,我们有必要将手绘地理图形列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有兴趣进行板书和绘制。同时上课PPT的教学兴趣点和板书要相互融合,根据课堂讲授实际来区分二者的有效关联。

15.提高野外实践比例,将课堂更多的放在野外

现在强调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实践,避免课堂讲授过多,而实际接触过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学和用分离了。所以课堂规划要适当提高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和过程的野外实践,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认知度。笔者认为提高野外实践占比有利于学生今后社会工作和地理学知识的传播,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地理学是服务社会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学科。高校作为地理学教学的核心主体和人才输出源头,是地理学学生能否胜任国家需求的关键。地理教学改革创新必需紧密围绕地域性特色,力求全局突破,改革创新,地理学地方院校要在地域特色研究的基础上做深做精,成为特色研究的翘楚。为此,我们基于地理学特点和教学经验提出“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狠抓地理学教学的地域特色性”等十五点教学改革建议和思路,以期为同行研究、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一点思路,使地理学更好地改革创新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人才成长项目:喀斯特人工草地对长期放牧和刈割的响应机制研究(黔教合KY字[2022]157号);贵州省学位办贵州省研究生创新基金: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机制研究(黔教合YJSKYJJ〔2021〕097);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林草模式土壤环境差异特征(GZNUD[2019]1号);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项目:斑叶蝉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基因流对喀斯特生境破碎化的响应(黔教合KY字[2021]013号);科技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601);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黔科合平台人才项目: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2016)4024]。)

(池永宽,博士,在读博士后,从事喀斯特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讯作者肖华,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世界遗产研究。)

猜你喜欢
喀斯特石漠化特色
“喀斯特王国”地质构造动力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穿越喀斯特
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