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36”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科学设置“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诊断性检测)、释疑拓展、检测反馈(形成性检测)、归纳总结、云端补救”六个教学环节,为构建初中语文高效生本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2-0010-03
引 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学方式的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侧重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局限于教室这个物理空间,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的在教学资源整合、方法改进、平台搭建等方面的革新和完善的机遇。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基于智慧教室的智慧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如何充分运用智慧教室及其他线上平台和资源,构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高效生本课堂,目前的探索研究还不够充分。由福州周灵劳模工作室构建的“336”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还比较匮乏。笔者以《北冥有鱼》(第二课时)为例,尝试探索“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以期探索构建初中语文高效生本课堂的新途径。
一、教学模式
“336”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所构建的,教与学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
所谓的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 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智慧教室便是针对数字化、网络化学习产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系统包含互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IRS即时反馈系统, 以及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2]。智慧教室的使用能实现教学的及时评量、灵活互动,达到以学定教的教学效果[3]。
“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3”个维度——教师、智慧教室、学生;“3”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6”个环节——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诊断性检测)、释疑拓展、检测反馈(形成性检测)、归纳总结、云端补救。“336”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有机融合的新型课堂,展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及时评量、多维互动”的突出优势,为初中语文高效生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实践
(一)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校和家学习平台,发布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和思考探究。
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复习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诵读《北冥有鱼》,掌握本课文言字词,理解句义。
任务二:你心中的鯤鹏是什么形象?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请写出你心中的鲲鹏形象,150字左右。
备注:请将任务二的成果拍照上传至校和家平台。
教师通过学生上传至校和家平台的作业,了解到学生对鲲鹏的形象理解基本停留在外在形象方面,比较浅显,因此可以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对鲲鹏的形象进行多角度、深入探究。
通过校和家平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布置和作业上传,教师能够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进行更有针对性、更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
(二)课中
1.检测反馈(诊断性检测)
在正式上课环节,教师可以先出示两道选择题,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此环节教师可运用智慧教室HiTeach的IRS即时反馈功能统计答题情况,以即时做出解答和评价。
随后,教师继续展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二的完成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练笔用HiTeach进行图片展示。学生普遍对鲲鹏这一形象的认知停留在外在形象的浅显层次,缺少全面深入的分析,对此,教师可自然引入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
此环节运用HiTeach进行检测,使教师对学情有快速、整体的把握。教师运用HiTeach图片展示功能进行典型作业展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更加直观明确,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鲲鹏形象的动力,进而生成学习目标,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释疑拓展
对于课前检测反映的重点问题——鲲鹏形象的深刻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展开探究。
(1)鲲鹏之象
首先,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再次建构鲲鹏形象,激发探究的热情,然后立足文本,由表及里多角度分析,总结出鲲鹏体形硕大、力大无比、变化巨大、善借长风、志存高远的形象。继而,学生便可以将鲲鹏与文中“野马”“尘埃”这样较小甚至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关联起来,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万物皆有所依赖,没有绝对的自由。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既然万物皆有所待,那么对于我们来讲,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庄子〉二则》的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进行比较分析:鲲鹏和“出游从容”的鲦鱼,它们“自由”的共同点在哪里?学生容易得出:它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2)鲲鹏之源
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在于鲲鹏的创造者——庄子。教师可以展示两则助读材料,引导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思考庄子的人生困境。
“灭滕代薛,取淮北之地。……骂国老谏曰……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卫》
“(庄子)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外物》
通过材料,学生可以读到庄子的人生困境,是战乱频发、生灵涂炭的时代,是个人的贫困。庄子在困境里如何做出选择呢?联系“曳尾涂中”的故事,学生可以得到答案——舍弃高官厚禄,只愿自在随心地生活,哪怕清贫。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曳尾涂中”的神龟形象和一飞冲天的鲲鹏形象结合起来思考:庄子突破人生困境的方式是什么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庄子的方式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3)鲲鹏之韵
鲲鹏形象在两千年的传承里凝结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鲲鹏”在成语、名字、诗歌中的广泛运用,总结“鲲鹏”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志存高远、前途远大的美好寓意。
此环节HiTeach圈点勾画功能的使用,能够使文本分析的思维具象化,重点突出,落到实处。
3.检测反馈(形成性检测)
通过目前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对鲲鹏有了新的更丰富的认知。学生读懂了经典文本里的鲲鹏、庄子精神世界里的鲲鹏、作为经典流传的鲲鹏,而鲲鹏也应该和自己的生命融合。于是,教师布置如下任务。
其实读文本就是在读自己,在一遍遍的文本解读和学习中,我们看到了最初的自己,也看到了精神不断成长的自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对鲲鹏有怎样新的认知,对自己有了怎样新的认知和思考,请用彩色笔,补充写在课前的任务二作业上。
之后,教师选取作业拍照,通过HiTeach上传图片进行展示。学生在课前思考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志存高远的人生追求、善借外力的人生智慧、勇于突破的未来之途、精神自由的自我构建等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师运用HiTeach教学软件图片展示学习效果,通过诊断性检测和形成性检测展示形成的学生学习成果对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鲲鹏形象理解的全面深入,以及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也能够直观表现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达成程度。
4.归纳总结
学生课前对鲲鹏形象理解的片面和浅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北冥有鱼》这样的经典文本历时久远,作者庄子的思想又深邃玄奥,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方法掌握运用不够。
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并进行思考:认知加深、思维提升的方法路径是什么?学生通过总结,最后明确主要的方法是文本细读、知人论世、运用关联。本课教学运用了三种常见的关联方式。(1)文本到文本:从《北冥有鱼》关联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里“鲦鱼出游从容”的故事。(2)文本到自身:从鲲鹏的自由之思,关联我们自身,去探求自由的真正意义,从鲲鹏的形象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3)文本到世界:从《北冥有鱼》里的鲲鹏,关联了庄子所在的历史世界和学生所在的现实世界。
至此,归纳总结环节解决了课前所反映出的学生对鲲鹏形象认知不够深入的问题,以及阅读方法不足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深入地达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课后(云端补救)
针对课后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布置了两项学习任务。
空间学习互动场
任务一:选择阅读
文章:鲍鹏山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书籍:庄 子 《庄子》(中华书局)
申国君 《自在的庄子——〈庄子·内篇〉解读》
任务二:落笔成文
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后阅读,请自选角度,将对《北冥有鱼》的学习体会整理成文,投稿班级公众号。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相关文章和书籍资源,通过班级公众号发布学生优秀习作。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能够对课堂所学进行查漏补缺和深化理解。
微信群和班级公众号的使用为学生构建了更为灵活、有效的线上学习平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探索和表达需求。
三、教后思考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336”混合式教学模式明确了教师、智慧教室、学生三个学习维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的划分,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诊断性检测)、释疑拓展、检测反馈(形成性检测)、归纳总结、云端补救六个学习环节的设置,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为构建高效生本课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基于“336”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学习中反馈的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打开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系统,实现了基于学情的以学定教。课堂上的释疑拓展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全面、深入进阶,使其再通过检测反馈和归纳总结,明确学习成果,建立知识、方法体系。课后的云端补救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巩固拓展,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二)技术赋能,直观高效,线上线下有效融合
“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教学和线上平台、智慧教室融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结 语
“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打造初中语文高效生本课堂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途径,具有极强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2]周灵.及时评量 以学定教 促进发展: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1):30-31.
[3]周灵.融合创新 构筑后疫情时代教学新常态:“336”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9-12,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336’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语文单元主題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0A15)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琳琳(1987.9-),女,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论文课例获评福州市中小学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