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伶俐
刚开学不久,小明妈妈就向我反映,小明这几天很不开心,因为我把他的座位调到了后面,又把他原来要好的同桌小红调开了。小明妈妈想让我给小明换个理想的座位。
我有些头疼。我之所以把小明和小红分开,是因为他们两个人上课喜欢说话,影响彼此学习。在我心里,同桌应该是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成就的。
思来想去,我把小明调到了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小军身边。我的初衷是让小军帮忙督促小明,提醒他上课认真听讲,带着小明一起进步。可事与愿违,在一次测试中,两人的成绩都明显下降了,而且两人还总是闹矛盾,互相指责对方。
最终,耐心尽失的小军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想换座位!只要不和小明坐在一起就可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只是简单地给小明换座位,可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若小明还是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那他不管和谁坐在一起,最终的结果都是不理想的。
于是,我给了小明一个自由选择同桌的“特权”,对他说:“小明,你去问问咱班哪位同學愿意跟你做同桌,我就帮你换。”
小明开心地走到了小红身边,问她愿不愿意还和他做同桌,可小红一直低着头,不看小明。不回应就是拒绝,小明这一次深受打击。
我乘机引导小明反思:“小明,你知道小红为什么不愿意和你做同桌吗?”
小明红着脸,想了好一会儿,仍找不到答案。
我又问:“你觉得小红的新同桌怎么样?”
小明不假思索地说:“学习挺好的。”
我追问:“还有呢?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小明想了想,说:“上课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经常表扬他。”
我笑了笑,说:“那你现在知道小红为什么不愿意和你做同桌了吗?”
小明眉头紧皱,小声说:“我上课爱找她说话,表现得不太好。”
绕了这么一大圈,小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问:“那怎样做才能让小红愿意和你做同桌呢?”
“上课好好听讲,不找她说话……”
“老师和你约定,如果你今后能改掉上课不认真听讲、随便说话的习惯,老师给你的这个‘特权’就还有效。你想和谁做同桌,老师都同意,好吗?”
小明高兴地点了点头。后来,他认真履行着我们的约定,进步很明显。我相信,他如果能继续保持下去,那理想的座位离他就不远了。
以小明换座位事件为契机,我在班上开展了“受欢迎的好同桌”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同桌的样子,我顺势总结出了“受欢迎的好同桌”的特点:为人友善,待人真诚,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书写美观……
原来,孩子们心中好同桌的样子就是老师眼中好学生的样子。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好同桌,不如引导孩子自省,让他们自己说出评价标准,鼓励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朝着“受欢迎的好同桌”的方向努力。(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