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的情境任务创设的探索历程

2022-04-27 19:01:15杭仲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毕业典礼事例主持人

杭仲梅

为什么要有情境任务?引入情境的最终目的,是跨越情境脉络,实现重要概念、能力、品质与学习心态的迁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意味着学生需要经历在情境中思考——去情境化的思考——再回到新情境中思考的过程。

(一)设计指向习作核心能力的情境

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习作《我的同学》,这是一篇写人文章,教学中我尝试创设情境任务来进行教学。我们首先创设了如下情境:学校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招聘会,总共招聘四种职业(出示四张海报):教师、警察、医生和记者。如何去推荐自己的同学成功应聘。

此次設计我们希望学生结合情境任务,根据职业的不同,介绍同学最符合这一职业的特点,并能以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

创设的情境是真实的,四种职业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却很难将这些职业所需要的品质与身边的同学关联起来。可见这些职业与学生目前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无法去推荐同学去当医生、当记者。

由此可知,这样一种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任务是无法有效驱动学生进行习作表达的。

(二)设计更联系学生经验的情境

我们及时对情境的设计进行调整,让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学校要举办毕业典礼,要从五年级各班中挑选一位主持人。如何推荐自己的同学去成功应聘?

学校每年毕业典礼都会挑选学生担任主持人。创设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推荐自己心中的主持人,使得孩子真正基于一种需求进行表达。

同学们都十分愿意把自己心中的主持人介绍给别人,让他能够真正成为毕业典礼的主持人,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和上次的教学过程相似,学生也罗列了作为一名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特点,比如能说会道、随机应变等。这些特点也正是身边同学可以具备的。这样的情境任务下,学生的推荐是真实的。他们能够真正去思考身边的同学是否符合毕业典礼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特点,并努力通过事例来让别人也能够感受到这些特点,而成功推荐。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旧发现一些学生所写同学的特点和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特点关系不大,所选事例和特点缺少联系。

(三)在情境中设计指导写作的支架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情境任务,还需老师去设计学习工具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习工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思维外显化。那么我们能否依托一种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呢?

1.运用工具,联系旧知,发现写人类文章异同

写人类文章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结合到不同情境、不同表述对象时,写作的内容应发生改变。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辨析《我的朋友》与《推荐心中主持人》有哪些异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同样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同样应该抓住人物的外貌,并选择几件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但是因为情境任务的不同,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事例的选择,都应该围绕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特点来写。

2.运用工具,联系情境,发现自我表达需求

当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出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特点后,让他们去思考是否仅仅具备一个特点就可以被别人认可成为主持人呢。教师指导学生列提纲,写出两到三个特点,并选择相对应的事例。比如一个学生写了三个特点:能说会道、自信大方、随机应变。如何确定详略呢?并非让他从三个词语中去简单地选择,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推荐他,最能说服别人的是哪一点,这一点就是你需要详细来写的。

通过这一次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根据真实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习作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思考。儿童对新知的学习需要在一段较长实践中与相关情境互动,克服在新知识习得过程中的思维困难。儿童还需要在与成人、自我、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去理解、抽象、剥离、迁移情境中的知识,这样所学才能深入。

猜你喜欢
毕业典礼事例主持人
学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
主持人语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主持人语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伴随成长 毕业典礼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52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