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来袭对农村产供销系列影响较大,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经营风险加剧。此外,近郊农村的第三产业也因疫情封锁、人流停滞受到极大冲击。在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农村产业经济活力,不仅事关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也能为相关部门拓展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上海市郊青浦农村依托超大城市消费潜力,与市区单位建立帮扶意向,拓展销售市场,同时鼓励村民,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销售渠道,变被动困守为主动送货,在疫情期间非常顺利地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其应急措施,对于在类似疫情这样的战时状态保证农村销售市场有示范作用。本文将以青浦朱家角镇张马村、上海绿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及青浦区赵巷镇5210草莓园等为例,剖析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对“三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根据实地调研中当地干部和村民所述,疫情骤起,青浦农村的农业经济瞬间有陷入停滞的危险。大部分农业园区以及农产品销售,都面临较大损失。如果任其发展,当地农业和旅游业都将面临重创甚至一蹶不振。具体而言,这些威胁包括:
1.游客锐减。青浦农村早已发展成依靠农业和旅游业两条腿走路,疫情袭来,游客骤减。这不仅大大削弱了当地旅游业,也对依托旅游业的农业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2.供销链断裂。疫情之初,因为防疫需要,各地实行人员限流。流通受阻,其农业供销链立即面临被切断的风险。其中,绿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草莓销售立即遭遇“倒春寒”,一度举步维艰,价格步入低谷,供销链的断裂使“莓农”受到了较大冲击。
3.收入下降。人员限流是重要的防疫措施。该措施虽然可以迅速遏制疫情扩散,但凡事不能两全,其对农村经济的短期冲击也不可避免。大量蔬果因为无人采摘而造成积压,只能任其在农田里腐烂。即使采访期间已复工复产,但是民众还是会避免去公共场合等聚集性场所,这也造成蔬果自采业经济不景气的情况,给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影响。
1.打破农时限制。张马村在遇到旅游业打击时,无法挽救游客减少带来的损失,甚至在政府大力帮助下也无法弥补该村的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村旅游业依托农业,对农时要求极其苛刻,过时不候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紧箍咒。
据此,建议此类村庄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推出更多观赏景点,形成连环套的观赏周期,借助不同植物的花期此起彼伏拉开旅游时长,以免一花开罢万世皆休。同时,努力打破靠天吃饭的被动模式[1],在特殊时期进行线上直播,或是在淡季举行其他活动,如线下摆摊出售、交换特色小物、干花制作教学,以其他形式获得利润从而弥补这类紧急情况带来的损失。
2.打造“互联网+”一体化模式。在疫情期间,互联网不仅帮助当地农民拓展销售,也启发当地农民到网络上寻找商机,可谓因祸得福[2]。各村委会可运用“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新模式,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路,并开设农家乐,生态旅游等新产业,形成高效运行、顺畅连结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例如,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可增加对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和利用,紧抓直播带货风口。对此,建立起“互联网+”模式可从如下两点入手:
其一,大力拓展短视频、直播等网络销售方式。网络直播带货方兴未艾,可以提供实时冲击力,同时有温度,互动性强,可以多角度展现产品的魅力。而短视频的优势在于浓缩很多要素和场景,在短短几十秒内,就可以将农产品的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此外,目前短视频平台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群体基数较大,这也为短视频的传播量带来一定的保证。建议当地政府努力搭建网络平台,整合當地资源,充分调动农民,把平台定位和农产品定位有机结合起来。
其二,搭建智能物流,力争一键发货。快递公司可将物流操作系统同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通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物流链路,将空运与物运齐发。这样做可以通过减少物流中间环节,使得商户减少成本,农户增加收入,同时确保农产品新鲜直达,也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更新鲜的农产品,属于三方的互惠互利。
3.形成长效机制。此次疫情只是敲响了警钟,并非是为未来的风险划上了句号。因此,在减少现存问题与损失的同时,各村也应当对未来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加以防范。面对信息反馈不及时的情况,当地应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3],注重提高农村公共管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消耗。建议依托当地市政工程,加强雪亮工程,通过打造完善的应对机制,落实“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扶农助农的高质量发展。
尽管公共卫生等紧急安全情况具有不可预测性及较大危害性,使农民遭到一定损失,但是通过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积极调动等介入治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可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损失。同时,一套成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的防御机制,可为原本脆弱的农业生态加上一层厚厚的防护罩。
以青浦区为代表的现代农村应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主要战略,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助推乡村农业振兴:(一)生态先行,提升绿色产品认知度;(二)厚植优势,提升品牌美誉度;(三)点面结合,提升产业融合度。经过疫情大考,当地的农业资源产供销链条将不仅实现了高度立体化,更会实现了网络化。这是农业振兴道路上不可忽略的光亮。
参考文献:
[1]张永占,刘馨月,徐志刚.工资与农时双重约束下的粮食规模户农时调整行为及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1(11):4-15.
[2]刘永海.“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1(07):45-46.
[3]周梦.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受众反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郭净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