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供图/视觉中国
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新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灰质数量下降和脑组织损伤,还可能削弱其大脑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新冠病毒对人类大脑认知功能的损害相当于让人类提前衰老了1 岁至10 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可能会对此进行“自我修复”,但目前尚不清楚此类损害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愈合。研究人员还指出,在自然的衰老过程中,人们每年都会失去一小部分灰质。在这项研究中,那些感染过新冠的参与者,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在三年里额外损失了0.2%到2%。与此同时,他们的总体脑容量也比未感染过新冠的参与者出现了更大程度的萎缩,并且某些局部区域的脑组织损伤也更加严重。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损害能在多大程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逆转和治愈。
突破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相关团队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填补了大豆属泛基因组的空白,解析了大豆进化历程,高效准确挖掘了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拓宽了大豆分子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
发现
■日本东北大学相关团队发现,每周进行30~60 分钟的肌肉强化运动可以降低12%~17% 全因、心血管疾病、总体癌症、糖尿病和肺癌的死亡率。将肌肉强化和有氧运动联合“服用”效果更佳:全因、心血管疾病和总体癌症的死亡率降低了40%、46%和28%。但是,肌肉强化运动与降低某些特定部位癌症(如结肠癌、肾癌、膀胱癌和胰腺癌)死亡率之间没有关联性。
变革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相关团队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弱磁能收集器结构,可使物联网传感器免于更换、维修电池等繁琐的人工操作,实现弱磁条件下的“自发电”,其输出功率比传统磁能收集结构提高约120%。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两端夹持式的谐振结构,为磁场能量收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生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相关团队发掘出一种新的绿色富硒食品——富硒油菜芽。研究发现,其作为一种新型功能蔬菜,富含硒、维生素E、硫苷、镁、锌等珍稀营养素,拓展了绿色富硒食品来源和油菜多功能利用途径。
转机
■瓯江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相关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相关团队近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阐述了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相关基因USP25(泛素特异蛋白酶25)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从唐氏综合征发展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机制。该成果证明USP25(泛素特异蛋白酶25)是AD 药物研发的潜在靶点,为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撼动
■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的一项研究结果,两个共享同一名称的黑洞在距地球约90 亿光年的位置上共享双星轨道。研究人员说,大约1 万年后,这两个黑洞将合并,发出涌过宇宙的引力波——撼动爱因斯坦最初预言的时空结构。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经过近5 年研究,揭示了活性氧清除途径改善水稻种子活力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改良作物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用的靶标。
相关团队建立并完善了水稻种子人工老化实验体系,测定了两种栽培稻生态型(粳稻和籼稻)的600 多个品种的种子活力表型。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转录组学和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分别分析并比较这些品种种子老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和代谢组的改变,最终在6000多个发生转录表达改变的基因中,筛选到两个特殊的转录因子——bZIP23 和bZIP42。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bZIP23 和bZIP42对种子活力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近日,蚂蚁集团隐私计算一体机通过了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BCTC)的测评,这是蚂蚁集团隐私计算一体机通过的首个金融级测评,意味着蚂蚁隐私计算一体机已达到金融级应用水准。据悉,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金融科技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
本次测评从功能性测试、信息安全测试和性能效率测试三个部分展开,对可信平台、可信执行环境、安全容器、算法加速、全计算平台、安全操作系统等83 项功能进行了全面严格的技术检测,对参评对象的技术实力及产品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危机
■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显示,欧洲北部大面积冻土泥炭地可能比预想的更早达到气候临界点,进而释放出数十亿吨的碳,加速气候变化。英国利兹大学的相关人员详细研究了北极气候何时何地不再适合封存在永久冻土中的泥炭地。研究小组预测,芬兰、挪威、瑞典和俄罗斯西北部一小部分地区到本世纪40 年代将变得过于温暖。
隐忧
■近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弹性正在减弱。一旦超过临界点,森林就可能被草原取代。研究人员警告说,失去亚马孙雨林可能导致近900 亿吨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或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而稀树草原取代热带雨林也会使不同物种的栖息地大大减少。
潜力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相关团队使用混合纳米原纤化纤维素的活性材料,通过挤压的3D 打印方法,制造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可拉伸蛇形电极和隔膜。该图案化电极与隔膜的简易3D 打印实现了高性能可拉伸锂离子电池的低成本制造,展示出了其为可穿戴和表皮电子产品实现可拉伸储能设备的巨大潜力。
预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相关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并系统评价了其在冠心病精准预防中的应用价值。该评分可提升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和临床风险分层能力,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测预警和精准防治。
引领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山大学“天琴一号”卫星近期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该项技术此前一直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能力的国家。
奠基
■近日,西湖大学相关团队在《细胞研究》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核孔复合物中核质环亚基的单颗粒冷冻电镜结构。该研究阐释了核质环的基本构成,并搭建了目前为止最精确的核孔复合物支架结构模型。这对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开发相应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基础。
之江实验室数字反应堆计算材料研究团队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材料与性能预测方面获重要研究进展。在中科院院士、之江实验室数字反应堆计算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统一领衔下,研究团队围绕“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绝缘体电化学”核心难题,提出了计算解决方案。
在该研究中,团队首次将“无序化分解”思想引入到转换反应放电产物的分解机理研究中,发展出一套应用于转换反应电极材料的分解过程计算方案。方案突破了传统局限于满足化学计量比的理想分解过程,提出了更契合产业实际的电化学过程分解路径,预测出更贴合真实体系的本征过电位。结合实验工作,研究团队证明了计算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可使反应动力学效率提高至原来的3~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