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林强
紫砂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且十分重要的传统陶制茶壶艺术品,可见中国人对于饮茶的热爱和中国茶道文化的深远影响。紫砂壶不仅具有艺术、工艺方面的价值,创作者通过在壶中构建艺术意境能够将文化、审美、气质等更加丰富的内容融入壶中,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价值和长久的审美魅力。此件《祥云追月》造型精巧,其中包含着一幅极富中国古典美学气质的画卷,构建起独特的艺术意境。此壶展现了紫砂壶的一些基本工艺特征与标准,并借“祥云追月”的独特装饰烘托了作品的气质,表达了作品的个性化艺术理念和紫砂壶艺术的内在意蕴。
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紫砂壶的基本艺术特征已经十分鲜明,虽然传统艺术品在进入新时代以来也十分重视创新的力量,但优秀的传统是创新所不能抛弃的,创新实际也是彰显紫砂壶传统底蕴,强化紫砂壶基本特征的过程。此件作品在泥料与造型上是具有比较明显的紫砂壶基本特征的,并能烘托主题形象,做到了个性表达与共性呈现。
紫砂泥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矿物质泥料,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在适合温度和恰当时间的烧制下便能“脱胎换骨”,在保留泥料质朴之感的基础上能够呈现出好看的颜色和卓越的工艺质感。此壶有着淳朴又鲜亮的棕红色,棕色调更加强烈,古朴、雅致的韵味也就更加强烈。更吸引人的还是泥料的质感。壶体表面不似陶的哑光质感,而是有着如水波一般明亮的光泽,有玉的温润,也像阳光照耀下的琉璃,虽有浓厚的颜色但依然能带给人纯净、透明之感。泥料的色彩与质感配合有月之明亮,也有朦胧之美,烘托出作品的环境意境。
壶的造型设计也追求简约之美,为经典的圆器,勾勒出月之形状。作品的体积较小,自带精致感。壶身的圆润感恰到好处,有圆器结构的典型特征,又将弧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着端庄与内敛,恰有些藏在云雾中的月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壶身顶面与底面比较平缓,筒身的弧面流畅,饱满而不臃肿,姿态优雅,正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究的“度”,这也是创作的难点之一。即使较平的壶底已经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创作者依然在壶底部镶嵌了圈足,使作品更加庄重和灵巧。
简约的圆形壶盖是一顶圆形的礼帽,边缘的线条比较立体,增强了作品的结构层次感,使作品看上去不会太过平板和单调。壶盖顶面的弧度是根据壶身设计而成的,形成了两个结构之间的接续,作品就更具整体感,内部的层次又是非常丰富的。一弯流如弯月,镶嵌在壶身一侧,集中体现出壶中线条的流利感,尖尖的口部看上去十分爽快,也能保证出水的流畅。耳状环形端把也是一个“镂空”的月亮,上部线条可见明显的棱线感,越向下运行就愈发圆润,至末端向内勾,线条柔和,又具力量感,是力与美的综合。
此壶的造型虽然简单,但处处可见“月影”,壶身与壶盖是满月,壶嘴与把手则为弯月,不仅通过不同的形态展现了月之美,更包含着“月有阴晴圆缺”的哲理。
祥云是紫砂壶创作中常用的吉祥纹样之一,在此壶中,创作者将之安排在壶身上半部,除了表现祥云的形态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出“追”的效果。在壶身上,有一条飘荡的云丝从把手上端向壶身另一侧舒展开来,两端则稍稍卷曲,形成祥云的纹理。祥云装饰有浮雕效果,能够展现出创作者精湛的雕刻技艺,达到了以静衬动的境界。
壶钮是一个更加形象和独立的月之型,创作者雕刻了小巧的弯月镶嵌在壶盖中央,如悬挂在夜空中的弯月一般,具有场景化的特征,不再局限于紫砂壶的世界当中,而是过渡到静谧的夜晚之中。在壶盖上,也带有祥云装饰,烘托着月亮的高度,也能将“追”的效果表现得更加鲜明。
此件作品中的祥云与月的形态是完美融合起来的,因此便具有了那种紧凑的“追”的效果。夜晚是静谧的,而“祥云追月”则具有一种动感,让人们通过此壶放松身心,感受宁静之美的同时亦能体会到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创作者通过艺术意境的建构不仅展现了紫砂壶创作的卓越工艺,更展现了紫砂壶艺术无限的美好意蕴。
结语:《祥云追月》包含有美好的吉祥内涵,也让人们看到了紫砂壶创作在艺术意境建构方面的实力。本文通过分析此壶的泥料、造型与装饰说明了此壶的艺术意境建构,强调了紫砂壶艺术的内在价值。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艺术意境建构,将更能体现紫砂壶艺术的民族魅力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