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红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性陶制茶壶,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与文化价值,代表了中国独特的壶艺美学,体现了茶道文化的深远影响。紫砂壶艺术自明朝正德年间诞生以来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代代制壶工匠的探索,紫砂壶的基本造型、创作工艺等皆已成型,且产生了大量的经典款式,让人们得以欣赏到不同时代的紫砂壶所呈现出的典型特征。
此件《菱花提梁》就融合了方器、筋纹器两种经典器型,参考了菱花壶这一经典款式,运用了提梁的经典结构,这些元素在此壶中没有“大杂烩”的感觉,创作者寻找到这些元素所具有的共同性或互补性,运用巧妙的工艺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氛围,更能表达紫砂壶艺术特有的风格,展现紫砂壶传统结构与经典款式的价值。
紫砂泥种类较为丰富,每种泥料也都有着自己的风格。此壶泥料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淡雅之味”,能够体现中国古典审美风格的特质,更是中国人温润、敦厚与内敛性格的写照,同时也体现出作品基本的气质追求。
作品的表面是极为清淡的黄色,还稍带着一些绿色调,正是因为紫砂泥是自然生成的,没有人工泥料的色彩那样“纯”,所以它的美感才显得别致和丰富。泥料的整体色彩是十分均匀的,故有着纯洁、干净的视觉效果。壶的表面细腻、平整,这是紫砂壶泥料的标志性美感。最为独特的就是泥料的纹理感,紫砂泥是矿物质含量很高的泥料,潜藏在泥料中的砂质颗粒经过高温烧制后便会形成非常独特的砂质肌理效果,能够展现紫砂壶所特有的淳朴美,更加“接地气”,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土地的亲切,而不是单纯地感觉紫砂壶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创作者选择此种泥料看中的是色彩、质感所具有的淡雅之味,与其所表现的主题——菱花是具有气质上的共同点的,或者说能够更好地衬托菱花的气质,使作品在工艺美、艺术美之外还具有鲜明的自然美。
一般来说,紫砂壶的体积都比较小,所以不适合容纳过多的艺术元素,因此光器才备受推崇,而一些创新型的作品在选择元素时也会比较节制,避免单纯追求创新而掩盖紫砂壶特有的气质。此壶所选择的元素是比较多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却在创作者巧妙的安排下产生了强烈的古典美,将紫砂壶特有的气质表现得更加凸出了,更能说明紫砂壶传统结构、经典款式等所具有的价值,体现了工匠智慧。
菱花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通常运用筋纹工艺呈现出来,具有自然美与韵律美。此壶也运用了筋纹设计,但在造型上有着独特的想法。花朵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圆润的、温柔的,创作者也重视这种气质的呈现,不过在基本造型上却选择了四方形,有利于菱花高洁、脱俗气质的表达。壶身较扁,从顶面看可见一个标致的正方形,筒身四面明显是完全一致的四个长方形,转折部分利落、清晰、明快爽朗。单纯的方器,棱角是锐利的,与菱花的气质不符,创作者便将这棱角“打磨”成圆弧状,既保持了四方器的结构特征,也勾勒出了菱花花瓣的丰满与柔和。在壶的四个“棱面”上,分布着四条清晰的筋纹,将壶的四个面更为明显地区分开来,筋纹的流畅与整齐则体现了筋纹工艺的特征,提升了作品的工艺品质。
壶盖与壶身一样,有着方正又圆融的轮廓,顶面凸起,是对壶身结构的延续,保持着作品节奏的均衡。壶盖中央是一粒方正的壶钮,同样有着圆润的棱角。筋纹也顺着壶身延续到壶盖与壶钮上,且随着结构的变化而产生深浅的变化,刚好在壶钮顶端“消失”,不同结构之间的筋纹完美对应,没有任何错位,可见创作者对壶身、壶盖与壶钮比例的精准控制。
壶嘴镶嵌在壶身左侧面,如同菱花的花枝,昂扬而不骄傲。提梁位于壶身上方,两端镶嵌在壶身肩部,它的线条是扁带状的,比较宽,看起来很是结实、耐用,对于紫砂壶来说,这样的实用价值也是必须的。提梁为底窄上宽的造型,这样的调整能够使壶的姿态看上去更加舒展。提梁顶部的横梁略带弧度,考虑到人使用时的手感体验,圆润的两角与壶体各部分的特征是一致的。此壶底部还带有底座,也能将作品衬托得更加轻灵,有菱花的姿态美。
四方菱花给人的视觉效果必定是新鲜的,壶的各结构部分在彰显自身特征之时统一于为整体服务,显示出创作者丰富的艺术经验与创新能力。
菱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财富,创作者运用提梁这一设计更能让人有掌握财富之感,这“俗”的内涵恰恰是此壶的可爱之处。从泥料与造型上看,紫砂壶的优雅、稳重、端庄等气质均有较好的呈现,在打造自己艺术风格的同时彰显了紫砂壶艺术的深厚底蕴。
结语:优秀的工艺、艺术与文化传统对于紫砂壶创作及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件《菱花提梁》便是很好的范例。本文对此壶进行了分析,通过说明其所包含的多种传统工艺、款式等阐述了其艺术风格,也提示了紫砂壶创作、创新应充分重视优秀传统的力量,才能展现紫砂壶艺术的生命力与艺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