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妍,王欣(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
书 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作 者:马俊平
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55.00元
ISBN:9787517064367
新时期提供了新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承载着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潜在人才力量。新时期更应注重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二者的融合培养,这有利于应对新时期的各种风险挑战,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开展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相协调的教育意识,缺少满足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为此,探索高校双重育人模式,突破束缚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局限性,成为众多高校领域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有效启发。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书籍,该书对高校育人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首先,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切入点,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学生培养的关键意义。系统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并提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要求。其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协调的育人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从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入手,提供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解析突出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培养更具创新性的创业人才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重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重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理清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利于为高校高质量育人体系提供有效参考。从主要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等角度入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三方面的内在关系。第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点关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应与时俱进。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来帮助学生树立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质,实现个人综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社会人才,使高校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的教育宗旨均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精英人才,保障社会发展中的人才资源供给。第二,复合型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落实能够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关乎着大学生良好意识形态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勇气和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以积极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自身发展,而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第三,价值取向的衔接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架构,为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奠定基调。创新创业教育则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出发,培养大学生为社会现代化而奋斗的意识,二者都有为社会服务的统一价值取向,都以促进社会发展为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结合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孕育出的全新研究领域,实现二者相协调的双重育人模式必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主要意义如下:第一,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层引导,将思政教材内容与蕴藏的精神实质精准地传达给学生,催生大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以坚定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从而高效地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能够敏锐察觉市场中的有利契机,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具有前瞻性视角和全局观。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全方位的思想意识引导,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去,使大学生以鲜明的责任追寻创业梦。第二,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的产生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育人战略的重点要求,开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协调的新教育与研究领域,能够将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创业概念、创业过程、创业内容的全方位认知,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同时,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性课程能够使大学生发现自身创业思想的局限性,不断提升创新意识,更加坚定自身的创业目标和理想信念。第三,有利于缓解人才竞争的压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更是要改善人才竞争的僵化格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育人模式,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同时能够形成对自我的真实认识与评价,主动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情况,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从而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双重育人模式是新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清晰认知当前二者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现实依据。新时期高校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重育人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意识薄弱。思想意识是行为驱动的重要前提,部分高校缺乏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深度认知,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脱节,思想政治素质与创新创业思想之间并未形成紧密关联。过度重视理论介绍,缺乏体验式的实践课程,使整体教育停留于表面维度。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缺乏创新性。现实的发展环境蕴藏着机遇和挑战,经济形势使高校的创新性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许多高校都意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理论讲解占比过重,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授课的单调性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需求,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理解程度的把控不足。缺少创新性的育人途径不利于培养出具备较高思想境界与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第三,双重育人模式的教育队伍实力相对薄弱。教师队伍是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坚力量,教师的素质高低与能力强弱直接与高校育人水平相挂钩。缺少完备的师资队伍,使一些教师局限在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讲解,无法开拓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领域,不利于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实用性,无法为学生培养提供充足的保障。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重育人模式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从高校教育的实践出发,结合新时期高校教育的现实情况,聚焦主要问题并结合时代发展,高校双重育人体系构建的有效对策主要有: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意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应从提高主观意识入手,使高校教师与学生从自身出发,主动了解双重育人模式的内容和形式。为此,高校应积极举办多元教育主题的校园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返校分享创业经历和心得体会,让大学生更加真实地贴近创业实践,并通过网络形式宣传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营造双重育人模式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方式。高校应推出双重育人网络实践平台,在线上宣传创新精神,在线下鼓励大学生进入创业实训基地,或参加创业社团,为大学生的思想表达和实践需求提供专业平台。同时,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借助企业的实训基地让大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创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另外,高校应创新双重教育课程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专题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神上的指引和心理辅导,使大学生充分认知创业所需的精神品质和能力素养。第三,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队伍。首先,应提升教师团队的创新意识与思政素养,保障教师队伍的创新性,使其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鼓舞学生的创业信念。其次,教师队伍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进入校园开展讲座进行创业经验分享,与自身内部的专业师资队伍形成强大合力,使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践与真实的创业实践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实效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重育人模式蕴藏着前瞻性的育人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育人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