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梦杰,马 悦, 杜 娟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常见的肾恶性肿瘤[1]。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为肾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有研究报道,超重、肥胖等体重异常能够增加肾癌发病的风险[2]。但目前超重、肥胖与ccRCC的分期和分级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ccRCC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探讨超重、肥胖与ccRCC 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治疗且诊断为ccRCC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转移性ccRCC。排除临床或病理数据部分缺乏的病例。
1.2诊断与分类标准根据WHO诊断标准定义BMI<25 kg/m2为非超重组,BMI 25~29.9 kg/m2为超重组,BMI ≥ 30 kg/m2为肥胖组。ccRCC的分期标准:根据2009年AJCC的肾癌TNM分期标准,将T1N0M0期定义为Ⅰ期, T2N0M0期为Ⅱ期,T1/T2N1M0、T3N0/N1M0为Ⅲ 期,其余为肾癌Ⅳ期。ccRCC的分级标准:采用临床常用的Fuhrman四级分类。
1.3研究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同时纳入 2019 年在我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并按性别、年龄1∶3配对的非肿瘤健康体检者29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相应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2组患者肾癌发生情况,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各暴露因素对ccRCC发病的影响。再根据 WHO 标准,将97例ccRCC患者分为非超重组(BMI<25 kg/m2)、超重组(25~29.9 kg/m2)和肥胖组(BMI ≥ 30 kg/m2),比较3组ccRCC患者在临床分期、Fuhrman核分级、肿瘤大小等差异。
2.1 肾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97例ccRCC患者年龄28~82岁,其中男68例(70.1%);有高血压病史54例(55.7%)、糖尿病病史23例(23.7%)。体重异常者36例,占总例数37.1%。肾癌组与对照组间在体质异常、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上述分析结果中,体重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与ccRCC发病风险进行进一步的Logistics 回归分析,发现结果显示高血压、体质异常与ccRCC发病风险有关,见表2。
表 1 肾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n(%)]
表 2 ccRCC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2肾癌患者中超重组、非超重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97例ccRCC患者中,非超重组61例、超重组27例和肥胖组9例。3组ccRCC患者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组和超重组、肥胖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组ccRCC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组和超重组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患者的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3组ccRCC患者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超重组和超重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患者的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表 3 入组ccRCC患者的临床分期秩和检验[n(%)]
表 4 入组ccRCC患者的病理分级比较[n(%)]
表 5 入组ccRCC患者的肿瘤大小比较[n(%)]
3.1超重、肥胖与肾癌发病的关系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3]。近30年来,超重、肥胖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4]。国内研究发现,我国20~69岁人群超重率达到34.26%, 肥胖率10.98%[5]。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重、肥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6-8];且已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超重、肥胖可能增加肾癌发病风险。Bagheri等[9]研究表明,肥胖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和肾癌密切相关。Golabek等[10]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肥胖是肾癌的危险因素。张冰玉[11]通过对17篇关于超重、肥胖与肾癌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果显示超重人群患肾癌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 1.40 倍(RR=1.40, 95%CI 1.26~1.55,P<0.05);肥胖人群患肾癌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 1.74 倍(RR=1.74,95%CI 1.59~1.90,P<0.05)。
3.2超重、肥胖引发肾癌的机制虽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超重、肥胖与肾癌发病相关,但两者之间关系复杂, 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发生机制包括如下方面。①脂肪因子分泌异常: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增加引起脂肪组织功能失调,导致脂肪因子异常表达(瘦素水平升高[14]、脂联素水平降低[15]),从而导致肾癌的发生发展;②炎症反应: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肥胖者体内存在较高浓度的慢性炎性因子,使得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而持续的炎症刺激可能会使得基因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增加肾癌发病的风险;③内分泌环境改变:超重和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肾癌发病风险;④此外,性激素、脂质过氧化、肾组织缺氧、高血压等也可能是肥胖致肾癌发生的机制[12-13]。
3.3超重、肥胖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有关超重、肥胖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关性尚存争议。左吉泉[16]研究发现,BMI 是ccRCC的分期和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超重(BMI≥25 kg/m2)能降低ccRCC的分期和分级。然而张卫杰等[17]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本研究将BMI≥25 kg/m2认定为肥胖,结果肥胖与cc RCC的病理分级、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②本研究属于病例对照研究,并不能判断超重与肾癌的时序关系,论证因果关系不如队列研究强度大。
综上所述,高血压、体质异常(BMI≥25 kg/m2)与ccRCC发病相关,可能会增加ccRCC发病风险;超重、肥胖可能降低ccRCC的分期,肥胖可能降低ccRCC病理分级,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