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敷金属共面波导传输线(GCPW)端头接地过孔研究

2022-04-25 08:36李明磊乔志壮刘林杰高岭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输线端头微波

李明磊,乔志壮,刘林杰,高岭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0 引言

背敷金属共面波导传输线(GCPW)具有性能优越、加工方便的特点,在MMIC电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毫米波频段,GCPW相比于常规微带传输线,更容易加工,且辐射损耗小,易于实现无源、有源器件的集成,因此被广泛应用[1]。

1 GCPW介绍

GCPW相较于常规共面波导在基片背面增加了接地金属,在上层射频传输线的两侧均有接地平面,两侧接地平面通过金属过孔将上层和底层的平面相连,其横截面如图1所示。

图1 GCPW 横截面示意图

影响GCPW性能的参数包括:介质材料厚度H,中间带线宽度W,带线对地间距S,金属化厚度t,材料的介电常数rε。

2 GCPW端头接地过孔

对于GCPW来说,过孔用于将同电位的两平面短接,称为接地过孔。接地过孔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可以给流经过孔的回路信号提供良好的返回路径,而且可以降低过孔间的串扰等噪声。接地过孔最好在两平面间均匀地添加,同时接地过孔越多,串扰噪声的抑制效果越好。如何设计接地过孔是提高射频性能的重要一步。常规的接地过孔在射频传输线两端均匀分布,为信号提供返回路径,已经有相关文献[1-2]对影响接地过孔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但上述分析的接地过孔均位于GCPW内部,本文则对GCPW端头接地过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无端头接地过孔对微波性能的影响[3-4]。端头接地过孔的实现方式为在GCPW边缘加入侧面空心金属化,使得上下接地面直接连接。如图2所示,对比了如下三种结构:a结构无端头接地过孔,b结构在传输线的两端增加接地过孔,c结构在b结构基础上增加转接部位的接地过孔。图中圆圈处为端头接地过孔。

图2 a、b、c 三种结构

三种结构的仿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三种结构的S11 参数仿真对比

图4 三种结构的S21 参数仿真对比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DC~40GHz范围内a结构传输性能最差,b结构次之,c结构最好。因此可以得出,增加端头接地过孔后传输线的微波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3 实物测试与机理分析

针对上述仿真结果,实际加工了a、b、c三种结构,并进行实际测试对比,其S参数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三种结构实际测试图

从图6~7可以看出,实物测试结果显示c结构微波性能最好,与仿真结果趋势一致。

图6 三种结构S11 参数实测对比

图7 三种结构S21 参数实测对比

进一步分析了三种结构在传输路径上的特征阻抗,如下图8-图10所示。

图8 a 结构传输路径的特征阻抗

图9 b 结构传输路径的特征阻抗

图10 c 结构传输路径的特征阻抗

从时间上将特征阻抗分为两段,第一段从0.00ns~0.05ns,第二段从0.05ns~0.08ns。这两个时间段三种结构的特征阻抗其最大最小值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结构阻抗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b结构相较于a结构在第一段的特征阻抗值偏差小了2.41Ω,第二段特征阻抗值偏差小了0.15Ω。c结构相较于b结构在第一段的特征阻抗值偏差小了0.48Ω,第二段特征阻抗值偏差小了1.19Ω。可以看出增加端头接地过孔后,传输路径上的阻抗震荡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5]。

因此在GCPW结构中增加端头接地过孔后,可有效减小传输路径上的阻抗振荡,从而提高产品的微波性能。

4 结语

本文研究分析了有无端头接地过孔对GCPW传输结构的影响,结合仿真与实物验证,得出端头接地过孔可有效改善传输结构的微波性能,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事实证明,在实际应用中,端头接地过孔确实可以有效改善传输结构的微波性能。

猜你喜欢
传输线端头微波
钢芯铝绞线拉断力测试试样端头的制备工艺
这个村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外运垃圾
时域传输线方程随机负载问题多项式混沌分析
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的电磁耦合时域分析方法*
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导致车身刺穿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及防护经验借鉴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的技术改造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特性研究及工作状态分析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