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2022-04-25 08:04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基底

王 栋

(合阳县人民医院 陕西 渭南 715300)

在临床当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和椎基底动脉狭窄、颈椎骨源型压迫有直接性关系。在临床中针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采用的诊断方式为影像学方案,且最常见的为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通过影像学分析结果进行确诊。要进一步掌握患者病情产生的原因,这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方案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眩晕采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动脉成像(MRA)的应用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中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所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缺血性眩晕患者,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选取的例数为50例。所有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和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所选取的50例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8例,有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5岁至7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2.19±4.19)岁,患者的病程时间在5至14天,其平均病程时间为(8.53±1.52)天。在50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其中有11(22.0%)例患者伴有耳鸣,有5(10.0%)例患者出现内耳疼痛明显,1(2.00%)例患者出现了四肢无力情况。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因为颈椎动脉骨源性压迫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视物出现晃动感,出现眩晕情况。

1.2 方法

本实验的所有患者均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进行检查诊断。其中颈部血管彩超使用Philips iU22以及全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装置HIVISION AVIUS进行检查。指导患者为仰卧位,随后可观察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走行,并观察患者的管腔当中是否存在狭窄的情况。而MRA组则使用联影1.5t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查,患者置于仰卧位,检查将从椎动脉处开始进行观察,一直到WILLIS环结束,在观察要点上,则重点为椎基底动脉血管的狭窄处,以及临近正常血管管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主要观察患者椎基底动脉的变化情况,还有椎基底动脉内径的大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时,可以直观的发现患者椎动脉出现走行迂曲、变细、跨越畸形、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闭塞情况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或斑块的形成。检测异常例数有37例(74.00%),其中迂曲占比6%、变细占比42%、动脉硬化占比6%。采用MRA检查时,可以直观的显示患者椎基底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走行迂曲、变细、闭塞或是狭窄情况,检测异常例数有35例(70.00%,其中迂曲占比2%、变细占比72%、闭塞占比14%。详细如下表1所示:

表1 颈部血管彩超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异常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眩晕作为神经内科疾病之一,从发病原因上看并未得出准确的结论,这就对于治疗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单椎动脉血管结构而言,主要是管径的狭窄,导致其管径狭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为以下几种:先天性椎动脉狭窄,颈椎骨源性压迫,椎动脉本身退变、动脉粥样硬化喝斑块形成,管壁弹性降低等等。伴随着最近几年来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椎动脉本身蜕变因素所引起的自身原发性改变,这也是最终引起来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多数正常群体中可有一侧椎动脉狭窄,而这与先天发育有关,例如有一侧的椎动脉发育存在不良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椎动脉代偿的测定进行了解,虽然临床暂未见到病情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和斑块的逐步形成会由于失代偿而患有该疾病。除此之外,通过颈部血管彩超的方式能够对颅外段血管的检查更为直观形象从整体效果上看优于筋骨多普勒检查。从前者所具备的优势上看,一方面可以对血管直径进行反馈,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椎动脉狭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反馈,可详细对比内壁厚度,管壁弹性以及钙化、斑块、管内血流等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检查方式对于患者而言费用较低,操作较为方便。

通过颈部血管彩超以及MRA检查,能够认为导致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两点。第一,个是由于先天性、椎基底动脉狭窄从而引起供血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颈椎骨源性压迫而导致的疾病发作。相较于MRA,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对血管内镜进行显示,能够帮助影像人员以及医师针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情况作出判断,同时可以反馈血管壁动脉硬化的实际情况以及斑块是否形成。MRA则可以能够清晰反馈均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走向以及是否出现了狭窄、闭塞、扭曲、折角的问题。在一次性图像采集之后,便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血管重建而获得更为权威的影像学数据资料。采用MRA进行检查的时候不用像CTA检查或者DSA检查前必须进行注射含碘对比剂,这就有可能对患者的肢体而造成穿刺伤,同时在MRA检查的时候可以预防骨性伪影的发生。在开展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时,可直观的观察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斑块状动脉壁结构,和MRA图像相比,结果更为清晰。但是在椎基底动脉整体形象方面还略差于MRA。最后对于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也会存在对影像学数据影响的因素,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即椎骨会在一定程度上来阻挡超声波扫描,促使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盲区,很有可能会遗失部分病灶,进而影响诊断的质量以及准确性。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时,可以直观的发现患者椎动脉出现走行迂曲、变细、跨越畸形、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闭塞情况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或斑块的形成。检测异常例数有37例(74.00%),其中迂曲占比6%、变细占比42%、动脉硬化占比6%。采用MRA检查时,可以直观的显示患者椎基底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走行迂曲、变细、闭塞或是狭窄情况,检测异常例数有35例(70.00%,其中迂曲占比2%、变细占比72%、闭塞占比14%。MRA无骨性伪影,能够完整的显示椎动脉的整体形态,颈部彩超则在显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彩超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盲区,以致于遗失部分病灶,血管内超声能够克服颈部彩超这一缺点,对于血管内壁结构会显得更加清晰,但是其为介入检查,因为其具有创伤并且价格较为昂贵,所以还不能普及,从具体的应用上看,多针对于难治性患者或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检查。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彩超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眩晕均具有不同优势,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联合检查,进而降低漏诊、误诊的情况出现。

猜你喜欢
椎动脉供血基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辣语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