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2022-04-25 07:08:20付胜云陈启亮邓蕾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属矿床铅锌金银

付胜云, 陈启亮, 邓蕾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湖南 长沙 410116)

0 引言

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大,以常宁市水口山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鸭公塘—龙王山铅锌金银矿床,郴州市红旗岭锡铅锌金银矿床,新邵县白云铺铅锌金银矿床为典型矿床的湘中、湘东南、湘东北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前人对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1-4]、典型矿床地质特征[5]进行了初步总结,但对全省各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鲜有研究。本文在有关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对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全面总结,对进一步寻找同类型矿床及深部勘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 资源概述

截至2018年,湖南省共伴生金银的铅锌多金属矿床13处: 金主要与铅锌、黄铁矿等共伴生,伴生矿床12处、异体共生矿床1处; 银主要与铅锌、金、铜、钨、锡等共伴生,共伴生矿床4处、伴生矿床9处。按成因类型划分,夕卡岩型伴生金银矿床4处、夕卡岩型伴生金及共伴生银矿床3处; 岩浆热液型伴生金银矿床4处、伴生金及共伴生银矿床1处;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异体共生金及伴生银矿床1处(表1)。

表1 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一览表Tab.1 List of lead-zinc-gold-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

根据《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志》研编技术要求及前人研究成果[6-12],划分了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表2)。一级为内生矿床,二级为岩浆作用矿床及含矿流体作用矿床。岩浆作用矿床三级分类为接触交代型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 含矿流体作用矿床三级分类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13-14]。

表2 湖南铅锌金银多金属典型矿床及其成因类型划分简表Tab.2 Brief list of typical lead-zinc-gold-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and thegenetic types in Hunan Province

1.1 接触交代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接触交代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产于燕山期中浅成酸性、中酸性花岗岩小岩体与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的外接触带,含矿层为夕卡岩化大理岩。矿体成群产出,单矿体规模较小且相差悬殊,主要成矿作用为交代作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或瘤状、脉状及不规则状。岩体内、外主要金属矿物分带为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岩体内、外围岩蚀变分带为夕卡岩带-硅化带-大理岩带,另见白云石化、钾化、碳酸盐化。主要非金属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透辉石、符山石、硅灰石、阳起石、透闪石、石英、方解石。矿石呈自形结构、半自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乳浊状结构、包含结构及填隙结构。

1.2 岩浆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矿体成群产出,主要成矿作用为充填作用。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毒砂。矿体大多数呈脉状、透镜状、串珠状,少数呈筒柱状、似层状。主要非金属矿物组合为碳酸盐类、石英、重晶石、萤石、绢云母。矿石呈自形晶、半自形晶粒-它形晶结构、压碎交代结构、乳浊状结构,块状、细脉状、浸染状、团块状、角砾状构造。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1.3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多阶段、多成因成矿,成矿物质多来源。矿体大多数呈层状、似层状,少数呈细脉状、透镜状、不规则状,厚度延深变化大。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 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矿石呈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镶嵌结构、交代结构、充填结构,浸染状、帽章状、缝合线状、块状、条带状、溶蚀角砾构造。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2.1 接触交代型典型矿床——常宁市水口山鸭公塘—龙王山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位于水口山铅锌矿田西部、常宁市52°方向,直线距离40 km,面积24.35 km2。至2018年,铅查明资源量254 935 t,保有资源量50 525 t,属于中型矿床; 锌查明资源量556 235 t,保有资源量114 385 t,属于大型矿床; 金查明资源量28 154 kg,保有资源量9 547 kg,属于大型矿床; 硫铁矿(共生)查明资源量689.48×104t,保有资源量679.82×104t,属于中型矿床; 硫铁矿(伴生)查明资源量62.3×104t,保有资源量30.4×104t,属于小型矿床; 铜查明资源量33 438.43 t,碲查明资源量681 t,镉查明资源量92 t,银查明资源量5.9 t。Pb平均品位为1.80%,Zn平均品位为 3.92%,Au平均品位为 3.1 g/t(图1)。

1.下白垩统; 2.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 3.二叠系阳新统孤峰组; 4.二叠系阳新统栖霞组; 5.花岗闪长岩; 6.破碎带; 7.断层及编号; 8.铅锌矿体; 9.C-C′剖面线。

2.1.1 鸭公塘—老鸦巢矿段

该矿段矿体38个,多数产于大型推覆滑脱构造部位的次级倒转背斜——鸭公塘倒转背斜轴部或倒转翼、隐伏花岗闪长岩体侵位超覆部位、东翼栖霞组和孤峰组组成的接触“三角地带”或接触破碎带中,为深部盲矿体。岩体超覆接触带附近多组次级断层交汇带控制厚大矿体。

在鸭公塘—老鸦巢3号岩体周围的孤峰组硅质砂岩、夕卡岩、硅质岩中,发现了石英方解石脉状铅锌铜金银矿体。矿体品位较富,铅最高品位8.51%,锌最高品位5.24%,金最高品位2.70 g/t,银最高品位1 247.20 g/t。矿体产状一般>55°,但矿脉较薄,厚度一般2~10 cm。矿石以含铜、磁铁、全铁、硫为主。

2.1.2 龙王山—老鸦巢矿段

老鸦巢倒转背斜轴部被4号花岗闪长岩侵入破坏,老鸦巢铅锌黄铁矿体、Ⅳ号含金黄铁矿体及龙王山含金铁帽位于该背斜的南北两端,岩体主要位于栖霞组与孤峰组的接触破碎带上(图2)。

1.龙潭组; 2.孤峰组; 3.花岗闪长岩; 4.接触破碎带; 5.含金铁帽; 6.断层。图2 龙王山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平面(a)及剖面(b)地质图[5]Fig.2 Geological map of plane (a) and profile (b) of Longwangshan lead-zinc-gold-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5]

矿体(层)共有67个,含金铁帽和含金破碎带中含金、银、铜、铅、锌、锡、铁、钛、锑、钨、钼、铋、锰、钴、钒、铀、镍、汞、硅、钙、钾、钠、镁、镓、锗、铝、氯、氟、硫、砷、磷、氧和氢等元素,矿物达72种,而石英、高岭石、褐铁矿、赤铁矿和长石占原生矿物的96%以上。含金矿石有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次显微粒状结构; 蜂窝状、角砾状、胶状、环带状、同心层状、鲕粒状、皮壳状、球状、囊状、浸染状构造。该矿床属氧化带风化型矿床。

2.1.3 矿区边深部及外围找矿远景

(1)夕卡岩型矿体产于鸭公塘倒转背斜西翼、3号隐伏岩体超覆部位及其与栖霞组灰岩接触带上,规模较大。标高-400 m以上为铅锌铜矿体,标高-400 m以下为黄铜磁铁矿体。勘查揭露的铜铁矿体规模大,矿体最厚达167.17 m,走向及倾向上未完全控制,矿床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物探信息显示矿体深部及北部仍有巨大的找矿前景,在铜铁矿体深部具有探寻铜钼富集地段的可能性。

(2)根据矿体产状与接触带吻合呈“S”型特征及物探信息,岩体接触带深部、北部黄铜磁铁矿体的找矿潜力巨大。

(3)在钻孔及坑道揭露的3号隐伏花岗闪长岩体中发现铜、钼矿化,局部地段样品的铜、钼含量可达工业品位。

(4)该区脉状铅锌金银、铅锌铜矿(化)体有后期成矿空间。

2.2 岩浆热液型典型矿床

充填交代型矿床产于燕山期中浅成中酸性花岗岩的外围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断层中,蚀变岩型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硅铝质岩碎屑岩、花岗岩断层中。

2.2.1 充填交代型典型矿床——常宁市水口山矿田康家湾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位于水口山铅锌矿田东部(图3),常宁市51°方向,直线距离35 km,面积15.15 km2。至2018年,查明铅资源量466 903 t,保有资源量171 196 t; 查明锌(共生矿产)资源量436 819.5 t,保有资源量242 257 t; 铅、锌均属中型矿床。查明金(伴生矿产)资源量29 556 kg,保有资源量13 877 kg; 查明铜(伴生矿产)资源量21 048 t; 银(伴生矿产)资源量999.97 t; 硫铁矿伴生硫2 259 000 t。Pb平均品位3.10%,Zn 平均品位3.69%,S 平均品位13.8%,Cu平均品位 0.063%,Au平均品位2.19 g/t,Ag平均品位70 g/t,硫化铅锌矿不分品级。

赋矿围岩为二叠系栖霞组。脉状铅锌矿体均为深埋于地下的隐伏矿体,主要赋存于F22断层硅化破碎带角砾岩内,硅化角砾岩带由一套弱硅化角砾岩-极弱硅化角砾岩-硅化角砾岩-强硅化角砾岩(似硅质岩)组成; 其次赋存于康家湾倒转背斜轴部早侏罗世高家田组底砾岩和早二叠世孤峰组硅质泥灰岩中。在二叠系阳新统栖霞组灰岩和上石炭统—二叠系船山统壶天群偶见小规模矿体产出。

铅锌伴生金银矿体56个,呈似层状、透镜状,最大埋深590 m。矿石平均含Pb 3.92%、Zn 4.5%、Au 2.68 g/t、S 13.4%,组合分析平均含Ag 86.6 g/t、Cu 0.06%、Ga 0.023%、As 0.46%,此外还含有Ge、Se等。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大,局部有尖灭再现和无矿天窗。

1.白垩系; 2.侏罗系; 3.三叠系; 4.二叠系; 5.英安玢岩; 6.断层角砾岩; 7.地层界线; 8.断层; 9.勘探线; 10.勘查区。

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和金银矿,可以从铅锌矿体、黄铁矿体中圈出金矿体。金矿体或金银矿体规模一般小于铅锌黄铁矿体或铅锌矿体的规模。

含矿层硅化破碎角砾岩带(QB)在111线附近受深部构造隆起及NE向断层错断,含矿层下移。矿区南部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F22断裂带的赋矿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2.2.2 蚀变岩型典型矿床——郴州市苏仙区红旗岭锡铅锌金银矿床

截至2018年,共查明铜伴生资源量3 608.03 t,铅资源量75 511 t、锌资源量47 126 t、锡资源量55 979.6 t、锡伴生资源量585 t、钨资源量10 343.82 t、钨伴生资源量341 t、金伴生资源量0.892 t、银共生资源量157.7 t、银伴生资源量119.65 t、镉资源量652 t、镓资源量93 t、铟资源量110 t、硫铁矿伴生资源量389 750 t。

该矿区自西向东分布Ⅰ、Ⅱ、Ⅲ、Ⅳ4个矿(化)带(图4)。其中,Ⅰ矿带以锡矿化为主,矿体常呈不规则脉状(图5)。

1.中侏罗统跳马涧组; 2.下南华统泗洲山组; 3.花岗斑岩脉; 4.不整合地质界线; 5.背斜、向斜; 6.断层及编号; 7.锡矿脉及编号。

1.下南华统泗洲山组; 2.侏罗纪第一次侵入花岗岩; 3.花岗斑岩; 4.变质砂岩; 5.花岗岩类; 6.地质界线; 7.断层及编号; 8.坑道及编号; 9.钻孔及编号; 10.老窿及编号; 11.剥土及编号; 12.锡矿体及编号; 13.钨矿脉及编号; 14.准采界线。

Ⅱ矿带分布于Ⅰ矿带东侧,两者大致平行排列,为石英细脉带型钨锡矿体。单个含矿细脉呈侧脉状排列,一般含细脉密度2~8条/m,含脉率一般1%~3.9%,含脉率少数达6%~7.5%。脉带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表3),石英脉自上向下含脉密度变稀,脉幅增大,矿体矿化较单一,上部为锡矿化,深部为钨矿化。

区内发现27条矿体(脉)及矿化体,其中出露地表矿体16条,隐伏矿体11条。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主要可采的矿体为4、4-2、14、15等4个矿体,包括锡石-石英-硫化物混合型矿体2条(4矿体、4-2矿体),钨、锡细脉带型矿体2条(14矿体、15矿体)。

2.3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典型矿床——新邵县白云铺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

矿区位于新邵县298°方向,直线距离18 km,行政区隶属新邵县巨口镇白云铺村,面积6.85 km2。截至2018年,该区共查明铅(共生)资源量32 763 t,保有资源量32 763 t; 锌(主要)资源量92 031.13 t,保有资源量88 085 t。查明铜资源量676 t,银资源量163.90 t; 硫铁矿(伴生矿产)查明及保有资源量68.98×104t。主要组分Pb含量为0.76%,Zn含量为2.17%,Ag含量为13.82 g/t,Cd含量为0.021 4%,S含量为9.37%,属产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沉积热液再造型)矿床。深部为隐伏矿,地表仅有褐铁矿铁帽分布,曾被群众采挖炼铁。

矿区仅发育1个轴向NE的背斜,其北西翼控制着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产的赋存。矿区内共发现断裂29条,其中NE向F5断裂具导矿作用,其他断裂具配矿作用。

黄铁矿化与铅、锌、金等多种矿产密切相关,一般分布于矿体的上盘,厚30~40 m。硅化与金、铜矿化关系密切,常产于其矿体部位。褪色化常产于铅、锌、金矿体部位及顶底板围岩中。毒砂化与金矿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金矿体的顶板围岩中。重晶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常与铅、锌、金矿体部位相距较远。

同体共生铅锌矿及其异体共生铜矿,赋存于泥盆系棋梓桥组浅海相碳酸盐岩中,属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物,由新到老可分为上、下2段4层。金矿为铅锌矿的异体共生矿,赋存于泥盆系跳马涧组泥质粉砂岩中。

矿区12个工业矿体均产于“Y”字形范围内(图6),且大部分富矿体主要集中于白云冲断裂上盘附近的有利地层中,最大埋深680 m。隐伏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跳马涧组。

1.第四系; 2.棋梓桥组上段; 3.棋梓桥组下段; 4.跳马涧组; 5.残坡积层; 6.灰岩; 7.生物白云岩; 8.砂岩; 9.断层/推测断层及编号; 10.矿体; 11.黄铁矿化界线; 12.钻孔及编号。

铅锌矿体11个,Pb+Zn平均品位 1.52%~5.57%。I~Ⅶ矿体赋存于棋梓桥组上段第一岩性层生物灰岩(主要为枝状层孔虫灰岩)和白云岩中; 金矿体1个(ⅩⅢ),与铅锌矿以异体共生形式共存,与Ⅻ铅锌银矿体产状基本一致,单工程厚1.55~13.85 m,平均品位2.86×10-6。Ⅸ~Ⅻ矿体赋存于棋梓桥组下段的上部泥灰岩中。矿体总的产状与围岩近乎一致,走向NW,倾向SW,倾角25°~40°,但不完全顺层。

铅锌矿中伴生的有益组分主要是镉、银和硫。闪锌矿和黄铁矿赋存镉,方铅矿赋存银。硫以硫铁矿形式与铅锌铜矿体共存,硫在Ⅰ、Ⅱ号铅锌矿体中的平均含量<2%,在其他铅锌矿体中含量>4%,平均含量为9.37%。

矿石类型有铅锌矿石、铜矿石、金银矿石; 硫化矿石可进一步划分为闪锌矿矿石、方铅矿矿石、铅锌矿矿石、硫铁铅锌矿矿石。

矿区除铅锌矿产外,还有硫、镉、银等矿产伴生,铜、金等矿产异体共生,矿床富集具有以下规律: ①由白云冲F5向海棠岭F1,铅、锌矿石类型由铅锌向锌过渡,Pb+Zn品位由高变低; ②铅锌赋矿层位为棋梓桥组第一段及第二段下部,但由下部向上部,Pb+Zn品位由高向低变化,金的赋矿层位为跳马涧组; ③容矿构造是一组走向NW、倾向南西、倾角25°~40°的构造破碎带,具层间断裂特点,但不严格顺层; ④Pb+Zn品位与S品位具正相关性,S品位高则Pb+Zn品位高。

矿区金矿找矿潜力较大,可进一步扩大金矿床规模。

3 控矿因素

3.1 构造、岩浆岩对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铅锌金银矿的控制

江南隆起区中心的坳陷带,EW向、NE向、NNE向区域性(深大)断裂交汇区控制湖南省主要铅锌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的分布。其中,区域性(深大)断裂既是岩浆上升通道,也是深部成矿热液上升通道,控制岩体就位与矿床的分布。异向的叠加与复合、深大断裂相交的等距性常使矿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等距性、方向性。背斜核部易形成虚脱并伴有小规模断裂,是脉状矿体的容矿空间。

燕山期酸性、中酸性小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面的形态控制了夕卡岩型铅锌金银矿床的产出,尤以岩体侵入前沿内凹及接触面由陡变缓部位有利于成矿,夕卡岩外围常分布有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型铅锌金银矿床。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棋梓桥组、石磴子组、栖霞组,次要赋矿围岩为奥陶系、志留系和前震旦系的浅变质砂板岩。

3.2 泥盆系棋梓桥期地层、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对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金银矿的控制

区内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沉积再造)铅锌矿受地层控制尤为明显。湘南棋梓桥组沉积铅锌锰“胚胎矿”,经岩浆热液改造或风化淋滤后成为矿床,如蓝山县太平形成了土状铁锰铅锌矿床。

3.2.1 棋梓桥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中泥盆世—晚泥盆世,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湘东南裂谷盆地(禾青、白云铺、后江桥),处于岩相变化剧烈的过渡地带。自南西至北东,海水由深变浅,依次为硅质岩相—碳酸盐相—碎屑岩相,控矿层位出现了由中泥盆统(湖南金狮岭)—上泥盆统(湘南后江桥)—石炭系—二叠系(湘东北七宝山)的递变现象,大多数层控矿床的控矿层位于一次大的构造运动之后形成的不整合面之上第一个海侵旋回形成的碳酸盐岩下部。

3.2.2 棋梓桥组铅锌矿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

铅锌矿呈浸染状产于白云石晶粒间或呈脉状产于白云岩中。泗洲山背斜铅锌矿产地有黄毛江、富家等10余处,均沿棋梓桥组底部白云岩分布,断续长30余km。嘉禾—蓝山地区有太平、咱林坳、薛家等铅锌矿,多处铁锰铅锌矿,矿产地散布面积达20 km2。其中,蓝山太平铅锌矿赋存于棋梓桥组白云岩中,有铅锌矿体20多个。

湘南下含矿层中的矿化常富集于棋梓桥组下段上部生物屑泥晶灰岩或泥晶白云质灰岩中,矿石品位一般较低。在后江桥矿区,此层中产菱铁矿体,局部见氧化或半氧化的菱铁矿层或含铁白云岩。

湘南上含矿层(棋梓桥组上段)包括几乎整个白云岩段,矿体主要富集于含生物或生物屑云岩中。矿体厚数米乃至数十米。矿石品位较高,这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矿层。在矿床外的无矿地段,如沿走向追索,在此含矿层中常见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或铁质浸染现象。

3.2.3 层位(矿源层)、沉积相带及构造控矿

矿床点集中出现于棋梓桥组灰岩区与泥灰岩区相变带附近的灰岩区一侧,即位于碳酸盐台地边缘,岩性厚度变化迅速,容易形成地层圈闭,形成良好的物理障壁。在相变带两侧,产于灰岩区和泥灰岩区中的矿化有对称出现的趋势。

(1)区域构造控矿。首先,大部分矿床(点)均出现在加里东期,以后又长期活动在NE向大断裂带上。湘中层控矿床形成了呈NE向展布的城步—安化大断裂、新宁—邵阳大断裂、零陵大断裂3个成矿带。其次,集中出现在大断裂带上或附近的以下古生界为核部的复背斜翼部,特别是倾伏端对成矿更有利。

(2)矿区构造控矿。大部分矿床均位于次级小背斜倾伏端断裂上盘及由次级断裂组成的“Y”字型构造中。铅锌矿床的构造相对复杂,且多数属于缓倾斜矿床。已知的铅锌矿床均有不同形式的断裂,使储矿层与下寒武统(矿源层)相互沟通或直接接触。

矿床均属于浅成矿床,向下延伸,矿层厚度、品位逐渐减薄、变贫。矿层多集中于储矿层下部,厚度、品位与底板起伏有关。

4 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及成矿时代

4.1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印支期,金矿床分布于岩体周缘。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C-H-O-S-Pb-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地质特征呈现为岩浆流体、变质流体混合。成矿物质主要源自基底岩系及同期岩浆岩,He-Ar同位素结果表明有幔源成矿物质及流体的加入。

燕山期,金矿床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属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远端矿化,构成由岩体内外接触带铅锌-金-银矿化完整的多金属成矿系统[14]。不同矿床发育的分带程度不同,如幕阜山地区七宝山铜铅锌金银硫铁矿床; 常宁地区鸭公塘—龙王山铅锌金共伴生,外带出现热液金矿床[2]; 骑田岭岩体外围发育宝山铜铅锌金银矿床、大坊铅锌金银矿床。

4.2 成矿时代

湖南铅锌金银矿床的成矿期大致分为3期,主要为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其次为加里东早期。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或火山-潜火山活动有关的夕卡岩型及岩浆热液型铅锌金银矿床大多数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期为燕山期[3,15],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55~125 Ma(表3)。新邵县白云铺铅锌金银矿床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层控矿床,成矿期为加里东晚期,成矿年龄为450~400 Ma,受泥盆系棋梓桥层位控制[16-17]。

表3 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期划分简表Tab.3 Brief table of mineralization period division of lead-zinc-gold-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

5 矿床空间分布

5.1 成矿作用与成矿期

湖南省湘中—湘东南及湘东北地区铅锌金银矿[22],成矿作用由印支期浅成中-低温热液向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夕卡岩转变[16-17,23-25]。

(1)燕山期。铅锌金银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成岩峰期一致,总体呈NNE向展布,如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康家湾铅锌多金属矿等。铜、铅锌、金、银总体形成由岩体向外接触带的中高温—中低温元素分带,主要属于伴生金。

(2)印支期。铅锌金银矿床沿溆浦—靖州逆冲断裂东南侧湘中盆地周缘及常德—安仁断裂带分布,矿床就位受印支期NWW向构造和加里东期NE—NEE向构造控制。

5.2 矿集区

湖南铅锌金银矿床矿集区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预测的基本单元。矿集区划分原则: 根据银矿床成因类型及预测类型,地层、岩浆岩、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重砂异常等控矿因素及相关找矿标志圈定矿集区。湖南银矿床初步划分为6个矿集区(表4,图7),覆盖全省13个矿床,各矿集区有1个以上矿床。

表4 湖南省铅锌金银矿矿集区成矿地质特征简表Tab.4 Brief table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gold-silver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Hunan Province

铅锌金银矿主要分布于湘东南邓阜仙铁钨铅锌煤、水口山—大义山—上堡铅锌金钨锡高岭土煤、宝山—香花岭钨锡铅锌和千里山—骑田岭—瑶岗仙钨锡铅锌铁锰金银[26]煤石墨4个矿集区(表4),至今发现矿床11处。其次分布于湘中留书塘天龙山—锡矿山锑钨金铅锌铁硫石膏煤矿集区、湘东北连云山平江—浏阳金铅锌铜矿集区,各发现矿床1处。

1.古近系—第四系; 2.上三叠统—白垩系; 3.泥盆系—中三叠统; 4.板溪群—志留系; 5.冷家溪群; 6.燕山期岩浆岩; 7.印支期岩浆岩; 8.加里东期岩浆岩; 9.武陵—雪峰期岩浆岩; 10.岩浆热液型铅锌金银矿; 11.夕卡岩型铅锌金银矿床; 12.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金银矿床; 13.矿集区范围及编号; 14.大型断裂/推测断裂。

6 结论

(1)湖南省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均与地层、构造、岩体密切相关。江南隆起区中心坳陷带,EW向、NE向、NNE向区域性(深大)断裂交汇区控制主要铅锌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的分布。燕山期酸性、中酸性小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面的形态控制了夕卡岩型铅锌金银矿床的产出,夕卡岩外围常分布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型铅锌金银矿床。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棋梓桥组、石磴子组、栖霞组。晚古生代坳陷区、花岗岩基广布及碳酸盐岩发育地区是岩浆作用成矿的有利地段,宝山、水口山及柿竹园一带铅锌金银矿深边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2)湖南省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点)集中出现于棋梓桥组碳酸盐台地边缘。铅锌矿呈浸染状产于白云石晶粒间或呈脉状产于棋梓桥组白云岩中,金的赋矿层位为跳马涧组。

(3)湖南省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期大致分为3期,主要为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其次为加里东早期。找矿方向为: 湘东北主攻连云山平江—浏阳矿集区,湘东南主攻邓阜仙矿集区、水口山—大义山—上堡矿集区、宝山—香花岭矿集区、千里山—骑田岭—瑶岗仙矿集区,湘中主攻留书塘天龙山—锡矿山矿集区铅锌金银矿。

猜你喜欢
金属矿床铅锌金银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矿产勘查(2020年3期)2020-12-28 00:26:40
河南崤山东部浅覆盖区磁异常特征及其银铅锌找矿预测
矿产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36
湖南仁里铌钽稀有多金属矿床经济价值及其找矿启示
矿产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16
湘南长城岭锑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矿产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04
燃情岁月金银潭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8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7:44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4
沙特阿拉伯AL Masane VMS型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进展及认识
河北地质(2016年2期)2016-03-20 13:52:02
德珍:画梦里千年金银错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57
广西某难选铅锌矿铅锌分离试验
金属矿山(2014年7期)2014-03-20 14: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