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引导资金的基金化运作

2022-04-25 12:47廖茂林贾晋
银行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产科技农业

廖茂林 贾晋

导语:政府财政引导资金对于推动农业科技项目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由于我国涉农科技普惠式补贴项目繁多,而农业科技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因此资金缺口相对较大。政府农业科技引导资金通常缺乏精准性、引导性和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资金不需要返还,无法形成循环的资金流,影响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和资金放大,往往效率不佳,不仅激励效果边际递减,而且补贴规模受制于财政预算约束,远远不足以发挥财政政策激励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的支撑作用。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资金缺口加大,亟待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体系,提高扶持性制度供给,加快引导城市资源与农村要素融合发展,依托财政扶持政策优化,采取多样化奖补政策,利用产业基金、专项资金、风险补偿等优惠和奖补等政策工具,发挥财政乘数效应,通过优化资金运作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政策性引导资金的运作效率,弥补现有市场运营模式的不足,通过撬动财政资金杠杆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为加速农业科技革命搭建资本和农业科技良性循环机制。农业科技引导基金以中央和地方的相关农业补贴项目资金为基础,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平台吸引银行、保险、信托、个人等社会资金加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全产业链环节,通过引导资本市场与农业科技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可持续性资金支持。

本文聚焦农业科技引导资金的基金化运作的必要性、重点领域和运作机制展开讨论,以期为打通农业科技与资本市场双循环、加快农业技术变革提供政策参考。

农业生产是内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资源过度开发、使用效率偏低,以及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缺乏国际竞争力,甚至过度依赖进口,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农产品安全。农业生产环节低效率、低收益等问题进一步导致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过度向城市集中,加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新技术革命是重塑生产方式、推动生产模式革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抓住新技术加速变革和快速普及的重要契机,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的超前布局。例如,法国从2015年开始启动构建农业大数据门户和开展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美国从2018年开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本从2019年开始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综合运用政策、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工农业融合发展。

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桅杆显现

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受阻。我国农业科技短板突出,产业链升级改造需要覆盖全产业的大规模融资支撑机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了农业科技的不可替代性,明确提出要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各方面条件。然而,我国农业自身积累基础和现有的融资体制、农业科技引导资金等现有资金支撑条件根本不能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在一二三产融合方面,由于缺乏资本引导机制,我国制造业在高端农业机械自主研发、生产方面既缺少政策倾斜也缺乏市场机制驱动,“以工促农”的效果仍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事实上,2015年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互联网+”助力现代农业将大有可为,让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农业全产业链改造插上翅膀,但是目前相关人才、机构、资本等要素仍然缺乏有力支撑。尤其在专业人才方面,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优势人才大量吸引、集聚到城市,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高素质农业人才大量流失。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基础是具备新技术、新知识的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小农户经营主体在高端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应用、管理、维护等方面面临较高的知识门槛,相关专业化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订单生产、统一采购、专业物流配送,受到掌握大数据和冷链物流体系的互联网电商巨头的挤压,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升级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资本下乡”适配性不足。当前,我国农业仍然以小农户生产为主体,生产方式相对落后,附加值低下。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到1%,相比之下,这一数据在美国和日本等智慧农业发达国家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5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7%。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推动协会组织发展,政府作为新的组织形象,与农户开展合作,实现产业化、合作化和专业化,组织农产品流通,农业的规模化、资本化和市场化为持续推动农业技术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基础。相比之下,虽然近年来我国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积极推动小农农业、合作农业和公司农业三种模式共同发展;但是,由于风险资本更加关注企业的高成长性以及未来财富的投资回报率,只有蕴含着未来巨大财富的高科技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才有可能获得风险资本的青睐,而我国农业的规模化、资本化和市场化程度不足,小农户资金实力薄弱、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的管理、商业经营知识,难以主导新技术变革下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对于社会资本尤其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社会资本、风险资本下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契机。由于我国农户普遍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这种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使得信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传导不畅,加之冷链物流支持力度相对低下,导致农产品销路受到局限,损耗较大。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使传统的农业产销模式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延伸和创新,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将在集体、农户、市场和政府等各类参与主体之间发挥核心关键作用,与之相应的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呼之欲出。例如,美国许多大型农场已经尝试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生产、流通、销售全流程的“全要素信息融合发展”的新型智能化农业运营模式,通过精准的信息采集、监测和融合算法对生产条件、资本、劳动等复杂因素进行智能把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应用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狀况,目前仅有少数电商巨头尝试性开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京东、腾讯、阿里、美团、百度等纷纷加入探索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企业、政府、消费者合作平台,但推广覆盖率较小,运营模式尚不成熟。

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农业仍然以小农户生产为主体,生产方式相对落后,附加值低下。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数据指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仅为43%,这一数值在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80%,我国在农业技术和科研投入水平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引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成为新的趋势,亟须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整合城乡各类要素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及城乡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农业科技基金的重点领域有以下几个。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信息基础设施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将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提高到50%,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虽然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政策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发展相对滞后。同时,由于此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外部性大、收益率低、投资风险大,市场机制通常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不仅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而且现行条件下尚未形成高效的融资机制。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处2017年发布的《农场电脑使用和所有权报告》,美国205万个农场中,73%的农场配备高性能电脑,71%的农场连通了网络,47%的农场会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23%的农场通过网络购置农业生产资料,18%的农场用网络进行农场平台销售活动。正是高密度基础信息网络的覆盖,保障了美国农业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英国也不例外,所有的农场均介入互联网;加拿大也强化了农村地区互联网服务,让所有居民都能够廉价享受宽带网络;日本农村计算机网络化普及率在2019年已經达到91%。发达国家农村低廉、便捷、迅速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了城乡各类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的交流、互动,大大提高了城乡融合发展能力。而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据统计,到2019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有38.4%,比城镇的普及率低了近40%,农村数字经济比重也仅占7.3%,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我国农业开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瓶颈。从我国的特殊国情来看,仅仅依靠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层面的倾斜对于补足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远远不够。通过设立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可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依托新技术、新基建的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打通城乡要素流通壁垒,加快让市场机制调动要素流通的优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充分释放。

农业大数据技术发展基金。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各类主体的数据进行精准采集、监测、运算和融合应用,将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融通、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未来要充分发挥农业大数据技术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各方资本力量建设农产品产业链信息数据库,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和消费者市场需求信息,打通城乡信息隔离带,构建农业要素信息图谱,打通“信息孤岛”,将农业生产环节融入全产业链的动态均衡中,逐步实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农业大数据技术发展基金可以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以需求引导生产、以生产扩大需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释放农业资源增值潜力。

智能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基金。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我国的农副产品损耗率为8%~20%,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产品腐损率为8%~20%,肉类腐损率最低也超过了8%,蔬菜腐损率则高达20%左右。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农副产品的平均腐损率要低很多,约为5%。美国凭借其优秀的农产品运输全产业链冷链物流,实现了果蔬从采摘到餐桌全过程腐损率可控制在1%~2%,流通率达到90%以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订单生产、统一采购、专业物流配送,农业日益受到掌握大数据和冷链物流体系的互联网电商巨头的挤压。通过设立智能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基金,抓住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机遇期,将农业生产环节逐步纳入工业互联网中,通过大数据融合、云计算实现工农业生产融合发展,带动城乡要素高效整合。通过设立智能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基金,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改造方案,可以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应用,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转型。

高端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发展基金。当前,我国制造业在高端农业机械自主研发、生产方面既缺少政策倾斜也缺乏市场机制驱动,虽然2015年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标,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助力现代农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长期迟滞,支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相关人才、资本等资源要素短板突出,导致我国制造业和农业发展协调性不足,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滞后严重限制了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我国在支撑农业智能决策控制方面的模型和算法主要从国外引进,但是由于环境等条件的差异,其兼容性和适用性均面临不少问题。而且,引进、模仿发达国家既有技术和设备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且面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封锁,大数据技术进入农业生产环境仍然缺乏有力的硬件设备生产供应。通过设立高端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发展基金,可以依托科技创新战略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契机,加快推进高端农业配套设施研发、生产国产化替代进程,促进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效联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杨生恒

猜你喜欢
生产科技农业
阿宽的生产小组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科技助我来看云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科技在线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