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澜芯
成都博物馆坐落于市中心的天府广场西侧,馆藏30 余万件藏品。生动详实的东汉画像砖石、带有错金工艺的“一刀平五千”銅刀币……成都地区历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与古代文献记载相互佐证,以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天府之国”的辉煌成就,绘就了一幅成都积厚流光的历史画卷。
欢迎同学们来成都博物馆,看一看可触摸的成都故事,探索源远流长的天府文化。
成都博物馆副馆长 黄晓枫
20 世纪以来,成都地区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距今约2000 年)的画像砖石。画像砖石是墓室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一种建筑构石,一般描绘的是墓主人生前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是古人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所以他们会在墓室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藏起大千世界的精彩。
这些画像砖石上既有对制盐、耕种、捕鱼、打猎、纺织等生产劳动场面的再现,也有对宴饮、出行、歌舞等场景的描绘,被专家们称为“研究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让我们“走进”这些画像砖石,去东汉时的成都游历一番吧。
庄园生活画像石( 拓片)
这块庄园生活画像石展现了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上部描绘了一人正在山间弯弓射鹿;中部描绘有兵器架、双辕车等物品,马、猴等动物,还有妇女在操作织机的场景;而在最下面,我们既可以一览汲水、运粮、烧煮、装坛发酵等完整的酿酒流程,还可以“喂一喂”散养的鸡、鹅、猪、狗等家禽家畜。
在这块盐井画像砖上,我们可以看到群山耸立、植被茂盛的场景。山中既有歇息的动物、弯弓射猎的猎人,也有背负盐包前行的运盐者。砖的左下角有个盐井上的井架,井架分两层,每层有两个人正用滑车和吊桶汲取井下的卤水。砖的右下角有一口放着5 个釜的长形灶台,一人正烧火熬盐。井架与灶台之间架有枧(jiǎn)筒,盐卤经枧筒传至灶台上的釜内。
这块盐井画像砖形象地再现了东汉时成都地区的自然生态和盐井生产时的繁忙景象,是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盐产地的证明。
在这块弋射收获画像砖中,茂密的莲池中有大片的莲叶、含苞待放的莲花,还有鸭有鱼。天空中群雁激飞,树下两人正弯弓射箭。一旁的农田里,农民正辛勤地收割农作物。你看那个手提食盒的人,他是来为劳作的家人送饭的吗?
在这块庄园生产画像石中,房门前的一人正提着食盒向坐在树下、手持鸠杖的老者走去。右侧房屋里,似乎是两位学者正在谈论着什么;屋外水田中布满了秧苗,池塘中鱼儿灵活地游来游去,粮仓中堆满了粮食,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总算有了满满的收获,连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
盐井画像砖( 文物)
弋射收获画像砖( 拓片)
庄园生产画像石(拓片)
规划得当的城市格局
庭院画像石(拓片)
市肆画像砖(拓片)
古代宫廷中管理乐师、舞者及其他与音乐相关事务的官员。
看庭院画像石,从这座颇具规模的四合式庭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庭院被笔直的长廊分开,院中有雄鸡相斗,有两鹤相立。堂屋中宾主对坐。右边的高楼为望楼,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楼旁有仆人正在打扫,一只小狗跟随其后。
来到十字形街道,道路两旁商铺林立,里面的人或坐或站,街道上的人或行走或推车交易……忙忙碌碌中展现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街市的四周有墙垣,左右各有一扇大门,这就是市墙和市门了。
这块市肆画像砖是当时的蜀郡太守李冰所设“市”的真实写照。李冰将原来位于成都城中的“市”迁到城外“两江(岷江和沱江)”之间,建成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市”。他设立的统一规范的市场有专人进行管理,每天按鼓声开市和闭市。“二江珥其市”的城市格局在成都延续了约600年。
弹琴、跳舞、引吭高歌……古代成都人对歌舞表演颇有研究呢!这块歌舞宴乐画像石中有六人或坐或立,后方右侧头戴高冠、身着长服的男子是观舞者,中间双手弹琴的男子是乐正,其他几位或为歌者,或为舞者。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气氛。
观看杂技表演也是当时时髦的休闲方式哟。杂技盘舞画像砖中左边的女子正在表演“反弓”。她倒立在层层堆叠的案几上,反身下腰,展现出高超的技巧。中间一人在表演“跳丸”,他上下掷丸,动作流畅。右边的舞者脚下有盘和鼓,跳的正是汉代流行的“盘鼓舞”。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曾这样描绘盘鼓舞:“振朱屣(xǐ,鞋)于盘樽,奋长袖之飒俪。”这块画像砖便再现了舞者轻盈翩跹地舞于盘鼓之上的绝世风姿。
汉代成都人用简洁流畅的线条为我们描绘了当时或质朴或华丽的生活场景,反映了风土人情,每一块画像砖石上都充盈着饱满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匠心。
杂技盘舞画像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