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占伍 杨玉飞 李耀 韩根成 马天利
摘 要: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资源、生物资源稀缺,但其现代设施农业在国际上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该文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特色,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借鉴荷兰农业发展经验的思考,以期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荷兰农业;先进性;启示;借鉴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7-0013-03
荷兰农用土地面积249万hm2,人口约为170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荷兰以其名列前茅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贸易,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农业发达国家。2005年,荷兰农业总产值为145亿美元,占其GDP总额的2.5%,农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值高达6.32万美元。在农业人口不足世界农业人口的0.02%、耕地不到世界耕地面积0.07%的背景下,成为农产品净出口额的“世界冠军”[1]。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建设,笔者一行赴荷兰开展了为期5d的考察学习。先后考察了梵代康(基质)、番茄园艺大世界(集成展示)、骑士(设备)、戴必斯科(安装)、科伯特(生物防治)、瑞克斯旺(种子)、豪根道(软件)、威斯康(自动化)等8家典型企业。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发现,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国内借鉴,应结合实际,有针對性加以吸收利用。
1 荷兰农业的特色
1.1 高科技,高效率,高品质
1.1.1 设施农业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 荷兰农业高科技的面貌,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对于现代技术的应用非常普及,不仅体现在高度机械化、精准环境控制(包括自动补光、调控温度和湿度、通风、补充CO2等),也体现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1.1.2 智能化水肥系统完善 荷兰设施农业基地,会配套3~4个大的配肥罐,提供作物生长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Viscon公司研究的盆栽花卉基地采用潮汐式灌溉方式,电脑自动调整每种花卉所需的水肥,每天施肥1次,每次5~10min。在不同生长时期,侧重供给的营养也不同。精准施肥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质量上。每7d的肥料配方都是生产者根据回液测试值、雨水测试值,调配符合某一特定时期的配方的营养液母液;二是用量上。番茄营养液用量由施肥系统控制,根据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会有所不同。自动灌溉系统,不但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时期调整灌水量,还可以根据1d当中的太阳辐射情况及时调整供水量,以保证在满足作物需求的同时,避免水分浪费[2]。
1.1.3 生物防治技术先进 荷兰的温室,对黄板、杀虫灯以及天敌等物理、生物防控方法的应用到了极致。病虫害防治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也以矿物源、植物源药剂为主,化学药剂用量在20%以内,甚至一些设施基地不用任何化学药剂,完全达到有机水平。与国内防治不同,荷兰种植者并不是通过化学药剂,而是引入对该作物无害的害虫天敌进行消灭,这是荷兰设施农业生产中对害虫非常普遍的防治方式。
1.2 注重研发,管理专业,分工明确
1.2.1 注重科研,研发投入大 荷兰企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荷兰最大的蔬菜种子公司瑞克斯旺每年把30%~35%的营收投入到科研中,远高于种子行业平均15%的水平。目前的130名员工中,有50%左右从事科研工作。科伯特公司每年也至少会把10%的营收投入到研发当中。
1.2.2 管理科学严谨,注重细节 无论是生产中管理,还是产后筛选,荷兰人的严格承兑超乎想象。如控果,在番茄基地农产主告诉我们,为了保证质量,他们控制番茄每株结40串,每串只有5~6个番茄果,多出来的花必须摘除。骑士、瑞克斯旺等公司都有自己的检测中心,不仅检测本国生产产品质量,也对世界各地分公司产品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市场。
1.2.3 产业分工明确,协作紧密 荷兰农业各环节分工明确、协作紧密。每个环节专注将负责领域做好,并做到极致。各企业都专注自己的主业,几代人坚持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点,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这样的企业产业“简单”,“简单”在于资源集中,主业突出,集中力量干一件事。
1.3 理念先进,注重可持续性
1.3.1 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经营模式 骑士创新中心,生产面积30hm2,建设成本为350欧元/m2,番茄产量675t/hm2,销售收入约为105万欧元/hm2。据Viscon介绍,荷兰盆栽花卉基地,每m2的投入400欧元,其中100欧元为土地价格,300欧元为建设成本,但高投入换来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土地利用率高,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设施大果型番茄最高产量可达95kg/m2。
1.3.2 专注生物防治生态理念 科伯特公司40多年来为全球农业安全生产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各项殊荣,是目前世界上熊蜂、天敌和生物防治产品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公司。从保持作物生物系统平衡的全新视角来提高作物抗性和生产力,着眼于提高土壤的综合能力、植物营养管理方式、更好的水分管理和综合生物防治技术,以恢复和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力和主动抗御能力。
1.3.3 无土栽培,水肥循环利用 在荷兰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而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高达90%。并且普遍采用岩棉做栽培基质的全岩棉营养液栽培模式,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在Viscon水培基地,使用水肥管理系统是闭环式的,实现自身循环,处理后再利用,不会有废水或肥料流入下水道或其他区域,在荷兰企业下水管道和生产肥水系统是完全独立开来的。
1.3.4 资源循环利用 高度重视生态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地热资源替代天然气;在建造设施大棚时,充分考虑热能的收集和使用,为作物提供碳源。
1.4 产业政策完备,市场经营规范有序
1.4.1 融资政策 完善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的融资成本非常低,农业产业化投资较高。据估算,一个先进的温室造价约为400欧元/m2,合人民币3000~4000元/m2。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可采取多方面措施:(1)构建农民合作金融制度,设立农民合作银行,用吸收的存款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信贷资金来提供信贷支持和各类金融服务;设立担保基金,给予农户担保信贷支持。(2)建立农业合作社,设置农业安全基金,对受灾害而经营困难的农户施以帮助,提高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3]。
1.4.2 市场经营规范有序 荷兰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规范的市场体系为荷兰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资金满意产品。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明确,如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现代农业生产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做好结构规划和调整工作,制定相关政策,严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创造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政策保障体系[3]。
1.4.3 市场价格体系稳定 荷兰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内,且价格全年趋于稳定,而国内受季节差异、市场供应量的影响特别明显。此外,其出口价格和出口量保持平稳。
1.5 地缘优势独特,物流体系发达
1.5.1 地缘优势独特 荷兰地处欧洲腹地,荷兰农业具有强烈的国际导向。1992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荷兰农业产业大举进入欧洲和国际市场。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海運优势和附近的公共运输网络,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的分销中心[4]。
1.5.2 物流体系发达 荷兰拥有发达的海运、陆运和空运,为其花卉、番茄、土豆等销往欧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当购买商看中某种鲜花并决定以拍卖钟显示的价格购买时就按动按钮,电脑进行各项程序处理,当天就包装运送到附近国际机场,第2天就能在世界各地的花卉市场上零售[5]。
2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项目设计不完善,项目先天性不足 很多项目为了拿到政策,成为政府形象工程,规划设计未能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品种特性深入研究。在运营上,更多的是处于展示或空置状态,一旦投入生产,亏损会更大。
2.2 片面强调技术引进,管理及专业人才团队跟不上 荷兰设施农业是经过70多年沉淀形成的系统性工程,若只是把重要技术引入,在管理上跟不上,不能按照荷兰那种专业、专注、分工合作、严格把控细节,也很难确保产出高产优质产品。很多项目不是人才先行,而是先建厂,后培养人,出现管理严重跟不上的问题。
2.3 生产体系薄弱 国内农产品价格因供求关系变化大,波动特别大,农产品从生产到终端中间环节多,生产端处“U”形链的最低端,永远处于弱势。且企业化运作的设施农业(寿光模式除外),更多地注重生产环节的设备设施投入,在前端和后端的为农服务体系上,很多比较薄弱。
2.4 经营管理不完善 短时间内国内的寿光模式,由于成本控制、市场体系等因素,还有很大市场竞争力。盲目的大量投入荷兰设施农业模式,采取公司化运营管理,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平衡。国内农业政策、企业管理方式、市场机质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寻找出符合国情的系统经营管理方式。
3 荷兰农业的借鉴及思考
3.1 与荷兰农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学习荷兰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的先进性,重点已经不是设备设施的引进和投入,而是要关注专业性和企业系统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深度合作,为人才引人和输出培训提供通道,实现领域内系统性掌握;与荷兰专业人员的长期接触,实现思维转变,提升专注力和严谨度,并形成积极的影响力。 通过人才通道和平台的锻造,感受到变革的紧迫性,主动学习应变。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两者的长期绑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达到两者的目标基本一致。
3.2 结合地域特征布局温室项目 我国地理维度跨度大,气候特征总能找到接近或优于荷兰气候的区域,更适合温室生产,如云南某些方面更优于荷兰,云南本来具有的花卉产业资源,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利用荷兰先进设备和卓越管理理念,助推农业产业化向设施领域迈进,特别是花卉产业。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玻璃温室种植番茄等蔬菜类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但这种状态在逐年好转。
3.3 提升农业专注力,推进由区域向领域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涉农企业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尤其是近10年来跨领域进入农业的企业增多。接下来如何提升产业发展的专注程度,按照战略决定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决定组织方式的原则,实现农业从区域向领域的产业化变革,一切发展围绕产业,实现在领域内处于领先水平,需要对农业某产业或品种做专业化思考,提升问题解决的专注度,学习荷兰、日本等国家农业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
3.4 建立农业“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全体共创 通过传承、借鉴、融合、共享,聚集国内外农业领域相应板块的优势资源,为规模化农业企业所用;并通过集团性企业一二三产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产品品牌和价值提升;农业“图书馆”既是农业资源仓库,更是未来青年人创新的平台和舞台,是保障国家主副食品稳定高质量供应的创新梦工厂。此外,国内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及涉农相关单位能够多交流,研究领域的重叠,研究课题和实际运用的脱节,形成某一领域、某一品种、某项技术比较统一的标准。
3.5 摸清市场端需求,切忌盲目进入中间生产环节 就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全国各地国外设施农业模式可谓遍地开花,但很多出现设备设施投入了,因前期设计细节(地域环境特征、品种选择、设备设施选型及质量等)考虑不够完善,缺少专业人员或团队的经营,无法实现正常生产,产品产量和质量与方案设计的预期出现很大差异。很多企业本来不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了获取国家项目补贴等其他目的,盲目进入,缺少对产前、产后市场的系统调研,出现生产成本高,产品产出后无法以合适的价格被市场消纳的问题,从而出现亏损现象,要么减产,甚至关停。而部分具有终端市场或平台的企业,通过市场驱动,以销定产,可避免盲目投入现象。
参考文献
[1]黄丹枫,葛体达.荷兰温室园艺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借鉴[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26(05):351-362.[2]智慧农夫.解码荷兰农业的发达秘诀[J].中国食品,2019(10):32-33.
[3]徐良,王凯荣,郑丹.荷兰种植业产业化体系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借鉴[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02):94-96.
[4]魏开明.面向市场的荷兰温室农业[J].农家顾问,2001(10):52-53.
[5]胡晶晶.荷兰:小国大业的农业策略[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8(04):60.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许占伍(1980—),男,安徽淮南人,经济师,研究方向:食用菌、现代农业。 收稿日期: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