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怡
崇礼金代太子城遗址中发现建筑基址67座,其中中轴线上南部正对南门的9号基址规格最高、单体面积最大、台基最高。9号主殿的复原有一层、二层两种可能,我们选择制作更加精细的二层模型,其复杂度较高,涉及知识面广,对于我们提升研究能力会有很大帮助。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比做一层的模型难度和工作量远不止翻两倍。
11月初开题后首先是研究和数字建模阶段,我们从金代相关地理区域的历史文献入手,结合研究宋《营造法式》中的建筑风格及形制的特点,探究其历史背景以及主殿可能形制,分析整理金代歷史事件、工程技术进步以及时代审美变化对于其的影响,并进行同期数据比对,对太子城遗址主殿进行数据分析,以尽可能地还原泰和殿样貌。
12月上旬我们正式进入了实体模型制作阶段。材料方面我们选择了木头、亚克力、树脂等材料,同时我们也将模型纵向分割成三部分,分别用以展示大木结构、屋面构造和瓦作彩画。
最先开始的铺作部分,考虑到其复杂度,我们选择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分为一层、二层、平座和抱厦四个部分。学校打印机的打印范围不能支持我们一次打完较大的单个模型,我便尝试对单个模型进行分块,分次打印四分之一,多次打印后再黏合。可就连平座层铺作的四分之一都需要学校打印机三四十个小时连轴转才能完成,依赖学校实验室是不可能完成模型的。我们最后选择淘宝找本地有喷粉式设备的打印店,来打印一层室内之外的铺作,在学校完成一层室内铺作以及其他难以手工制作构件的3D打印工作。
在复杂构件上我们使用机器辅助完成,这是我们巨大的工作量下无法避免的问题。除3D打印外,我们还使用了激光雕刻,主要处理的是彩画、门窗、栏杆、平棋以及遮椽版等图案比较繁杂的部分。根据之前划分的区域,东侧开间设定为透明、内部可视的,所以部分门窗以及绘制了彩画的阑额由额也使用亚克力激光雕刻。
大多数构件都是手工切割,钻孔和打磨出来的。层数较多的模型要求手工的各项数值与数字模型尽量贴合,上下结构完美对应,以减少各层之间的剪力。立首层柱子时,我们制作了3张柱网上下确定柱头和柱脚,为保证精确,我们甚至不愿意相信桌子的平整度,把模型搬到了地上,人也趴在地上立起了首层柱子。整个手工制作大木结构的过程都伴随着误差的产生和消除,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柱间距是我们制作模型的基准,柱子之外的构件为先制作,后打磨,再拼接。
完成大木结构的那天,因为教室被占用,我们搬着模型去了老师找来的办公室继续工作。封上门窗,墙面,那个金代行宫的主殿好像就在眼前,剩下的就是椽子、望板和瓦作了。
两层屋檐,檐椽加飞子一共几千根,虽然大部分已经制作完了,但是贴椽子是我们这两个月时不时会想到的难题。平行的椽子贴得还算安逸,只要根据各开间椽子数量确定点位就行,但转角部位的近三百根檐椽却让我整宿没睡。转角檐椽长短不一,且呈放射状,需要将原本头尾一样粗的木棍削扁一部分才能实现放射的形式。面对着翻了倍的任务,我们使用了很多技术辅助,在手工技术上也更加精益求精。
在克服了一系列专业困难后,我们制作的太子城遗址主殿模型终于顺利完成。2021年12月30日,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将模型送进了张家口冬奥村文化中国展厅。
责任编辑: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