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淮尚善治”精彩篇章

2022-04-25 22:49周青
群众 2022年6期
关键词:市域淮安试点

周青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淮安紧紧抓住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市契机,强化统筹统揽、抓好聚合融合、突出共建共治,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善治规律、体现淮安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全力打响“淮尚善治”工作品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安、法治淮安。淮安市委政法委荣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三化协同”工作经验在全国试点推进会上交流,政法队伍满意率、扫黑除恶群众满意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等核心指标全省领先。

聚焦体系建设强领导,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淮安始终注重发挥各级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党政主导、政法主责、社会主动、公众主体”的试点建设新格局。建立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将试点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创建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并实现实体化运行,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试点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做到重点工作统一调度、重大问题统一会办。健全一体联动的指挥运行体系。立足决策中枢和指挥枢纽的功能定位,按照“市级统揽全局、县级实战指挥、镇级一线处置”等要求,高标准推进“三中心一站点”建设。市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正式揭牌运行,“1+4+N”架构体系持续完善;市、县、镇三级指挥中心和村社会治理工作站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政法、信访、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社会治理力量相继进驻,“一个中心受理、一个平台指挥、一套系统运行、一张云图展示”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完善精准高效的任务推进体系。将试点建设纳入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试点建设实施意见,按照清单化派发、明晰化落实的要求,制定任务书、签订责任状,并实行“每月报进度、双月报绩效、季度出排名”,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创建责任。坚持以项目化手段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示范点创建,建立142个示范点培育库,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社会治理工作蝶变跃升。自主研发市域社会治理“质效监测”应用平台,在线动态监测试点建设进展情况,及时预警提醒落后项目。

聚焦发展大局强服务,推动平安指数转化为幸福指数。坚持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相融合,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在维护安全稳定、提升发展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超前布局、破难清障,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社会环境平安度。始终将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放在首位,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战果绩效位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党政领导“一线三包”,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深入开展风险“除患”行动,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牢牢守住重大节点“五个不发生”底线。提升服务发展贡献度。创新推出政法机关服务企业23条公开承诺,常态化开展“法润淮商”“千警护千企”“法治体检”等活动,涉企案件“轻拿轻放”原则成为政法机关共识,淮安获评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依法打击涉企犯罪,全链条查处虚假诉讼、侵权假冒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努力为企业营造放心经营、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度。推进精准精细精致“三精网格”建设,挂牌成立淮安网格学院,“网格党建工作站”实现全覆盖,警网融合取得新进展,网格事件及时处置率达99.9%,常态化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社会治理“一格承载”作用更加凸显。深入实施“三调联动”提升工程,县镇村三级调处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诉调对接中心、基层派出所派驻调解室全部建成,“1+5”医患纠纷调解模式全省推广,34个标准化家事调解工作室投入运行,“一码解纷”智调平台在全省推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综合运用科技终端,推广全网通办、指尖办理等模式,机动车“一站式”上牌、24小时诉讼服务中心实现政法服务的多渠道、全天候供给。深化法治为民,连续5年实施政法惠民实事项目,司法救助率全省第一,连续16年有案件入选全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提升。

聚焦多元参与强共治,推动社会合力转化为治理活力。推动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體,是试点建设的应有之义。淮安坚持将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结合起来,整合企业、群众、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加快实现党委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程度。健全社会动员体系,全面推广“雪亮淮安”APP,以群众的“网上”参与带动基层的“网下”治理。组建30万平安志愿者、10万“淮上义士”,用好以“五老红袖标”为代表的治安热心人队伍,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工作,构筑风险防控的“人民防线”。发挥社会组织纽带作用。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建成9个县区级和40个镇级培育服务中心,优先孵化社会服务、专业调处等专业型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渠道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治理项目,困难人群心理关爱等项目惠及群众达17.4万人。释放社区治理强基效应。积极探索“红网领航”等党建引领新路径,建强社区战斗堡垒,全面推进社区“三好”建设,推动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建成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426个。创新文明积分、“爱心超市”等社区自治模式,广泛设立“民主议事厅”“社区听证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四方共治”“温暖治理”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串珠成链。整合群团力量专业资源。定期发布群团组织社会治理职责清单,打造工会职工维权服务中心、团委社会服务青年人才库等17个共治平台阵地,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22个系列平安创建工作,以各领域小平安构筑“大平安”。

聚焦理念创新强应用,推动科技效能转化为实战效能。当前社会治理已进入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的新阶段,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试点以来,淮安始终将科技应用作为关键手段,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建立“一网汇集”平台,提升“聚”的能力。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时接入人社、卫健、税务、银行等领域的民生企业180类近20亿条数据,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共享共用。建强“淮警智云”数据中心,打造“警务超脑”感知大数据平台,对吃住行消等数据分析进行自动甄别,相关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打造“全域感知”体系,提升“防”的水平。以“雪亮工程”和升级版技防城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公共安全视频资源联网平台建设,全省“智慧安防”建设现场会在淮安召开。聚焦风险前端治理,推广实施“五色预警”系统,通过科学赋分、加权排序、建模分析,对涉稳风险进行“全周期管理”,实现常态监测和应急防控“先知先觉”。研发“精密智控”场景,提升“用”的实效。拓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一体化平台功能,自主研发16项具体应用场景,推动实现“全流程可视管理、全天候指挥研判、全方位协调处置、全闭环监督考核”。创新“睿剑”现代巡防体系,组建数据赋能“巡鹰战队”,升级巡特警可视化实战平台,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运行机制,八类案件破案率保持在90%以上,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市域淮安试点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