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的几件遗物

2022-04-25 21:50贾关青
党史纵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藤椅兰考焦裕禄

贾关青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光荣的革命烈士,虽然他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75天,但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比如他读过的书、戴过的手表、穿过的衣帽鞋袜、坐过的藤椅等等。这些珍贵的遗物正是焦裕禄热爱学习、勤政为民、严以律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见证。本文讲述的是这些遗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一本《毛泽东选集》

作为一名在毛泽东领导下获得解放的贫苦农民和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焦裕禄自始至终都坚持把学习毛泽东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在1947年10月随军南下前的“三查三整”运动中,作为班长的焦裕禄不仅经常领着战友们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还带头忆苦思甜,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到河南工作以后,他更是随身带着《毛泽东选集》,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他都能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在兰考工作期间,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焦裕禄不仅没有被吓倒,他还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选集》,并教育大家说:“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不读报纸不知道天下大事,不看文件不能领会党的政策,不读毛主席著作就要迷失方向。”“干革命工作嘛,总会有困难的。越是有困难,越要有雄心斗志,越有困难,越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1963年2月4日,在兰考县委扩大会议上,焦裕禄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战胜“三害”信心的问题,带领大家学习了《毛泽东选集》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论述,提出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兰考的形势,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条件。他说:“我县虽然连遭几年灾害,给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在座的一批干部,只要我们挺起腰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次大会,要使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振作起来,敢于迎着困难上。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只有干部思想解放了,才能领导群众战胜‘三害!”他还要求每个人都要检查总结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

一天,城关区党委书记孟庆凯到县委汇报工作,他对焦裕禄说:“当前干部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畏首畏尾,被困难压得抬不起头来。”两人谈了很久,最后焦裕禄决定在金营大队召开全区干部会,用毛泽东思想统一对灾害的认识,鼓舞斗志,解决思想问题。第二天一早,人到齐后,焦裕禄拿起《毛泽东选集》,翻到《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念给大家听,念完后又结合当前干部中存在的畏难情绪讲了半个多小时。接着,他又领着大家学习了另外两篇文章,然后放下书,说道:“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和决心,搬走了压在全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现在,兰考人民头上还有‘三座大山:就是风沙、内涝、盐碱。‘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我们在座的干部都是改变城关区落后面貌的带头人,只要干部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新的‘三座大山就好铲除。”焦裕禄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亮堂堂的。金营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咱们照毛主席说的,下定决心,拼死也要搬走这‘三座大山。”窦寨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咱不要国家一分钱,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挖掉灾根!”大家的思想统一以后,焦裕禄便趁热打铁安排部署城关区的除“三害”工作。

焦裕禄不仅要求自己和身边的同志们学习《毛泽东选集》,还要求自己的家人加强学习。临终前,他把大女儿焦守凤叫到病床前,对她说:“小梅(焦守凤小名),要听妈妈的话,帮助妈妈带好弟弟妹妹,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边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怎么生活……”焦裕禄逝世以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毛泽东选集》。

一块旧手表

焦裕禄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小时候,每天清晨,家里的大公鸡喔喔叫的时候,他就立即起床,高高兴兴去学校,从来没有迟到过。参加工作以后,他更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特别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参与工业建设。同年6月,受组织安排,焦裕禄怀着无限的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離开自己干了多年的农村工作和青年团工作岗位,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阳矿山机器厂(以下简称洛矿)。对焦裕禄来说,工业战线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和多数干部一样,决心从头学起、从零干起。他在洛矿工作的9年时间里,先后担任了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基建科副科长、一金工车间主任、生产调度科科长等职。其间,受洛矿党委选派,焦裕禄还于1955年2月来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大连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艰巨的工作任务,焦裕禄没有退缩,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和百倍的努力投入工作。他总是勤学好问,积极向干部学习生产管理,向调度员学习生产调度,向计划员学习计划安排,向工人学习专业技术。正是这种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让他很快成长为工业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

在繁忙的工作以外,焦裕禄还笔耕不辍,积极总结管理经验,撰写了《论劳动竞赛的前方和后方》《论工段长的职责》等文章。1956年7月至11月,他在大连起重机厂厂报上连续发表了《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问题和意见》《减速机工段党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等多篇署名文章。同年12月,厂报还刊登了焦裕禄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的十条工作经验:一要依靠群众;二要发扬民主;三要经常总结工作;四要学习政治;五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六要了解群众思想,关心群众生活;七要依靠党的领导;八要搞好团结;九要学习党的政策;十要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厂党委将这些经验在全厂推广。

在大连的时候,为了方便工作,焦裕禄在旧货市场买下了他身上最值钱的一个物件——一块瑞士产的旧手表。这块手表见证了焦裕禄在洛矿搞科研、抓生产的每时每刻,也见证了他在兰考斗风沙、战盐碱、斗洪水的日日夜夜。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的:“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64年3月,焦裕禄因长期过度劳累,加之营养不良,肝病恶化,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临终前,为了鼓励大女儿焦守凤好好工作,他把这块手表亲手交给了女儿,并愧疚地说:“爸爸没让你继续读书,也没给你安排一个好工作,爸爸对不起你。这块旧手表是爸爸唯一的财产,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他还嘱咐道:“参加工作以后要有时间观念,认真工作,别迟到……”焦裕禄逝世后,焦守凤时刻牢记父亲的嘱托,生活上不搞特殊,工作中和时间赛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奉献了一辈子。这块手表被她视若珍宝,一直细心地保存着。

一把破藤椅

由于兰考地处黄河故道,千百年来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粮,交租纳税恨官堂。扶老携幼逃荒去,卖了儿和女,饿死爹和娘。”这首曾长期流传在兰考大地的歌谣,描写的就是旧社会兰考人民背井离乡外出逃荒时的悲惨场景。新中国成立后,兰考人民通过大力植树,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再次让兰考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带着党的重托和兰考人民的期望来到这里。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他不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主动与灾害抗争,而且也在与自己的疾病进行顽强抗争,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焦裕禄生前坐过的那把藤椅,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焦裕禄刚到兰考的时候,县委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当时,县委机关大院坐落在一片洼地上,盐碱不断浸上地面,屋里屋外十分潮湿。刚铺上的砖,不几天便会长出半寸长的白碱毛,被子十天半个月不晒,几乎都能拧出水来。所以,早在焦裕禄来兰考之前,县委便在酝酿搬家的事情,一个从条件较好地区过来的领导还提出了一个装修办公室的计划,甚至桌子、椅子等都建议换成新的。焦裕禄知道后严肃地质问他:“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见他不吭声,焦裕禄又耐心地说:“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后来,这位领导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收回了这个建议。焦裕禄则继续使用那把旧藤椅。

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除了下乡调研外,就是坐在这把藤椅上日夜思考、谋划着兰考的未来。为了整顿干部作风,他坐在这把藤椅上亲手起草了《全县党员干部“十不准”》,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在困难时期都要始终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科学制订了一整套彻底根除“三害”的方案。他在修改《草案》时,还特意加上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兰考是我们光荣的工作岗位,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必须发生深厚的感情,一定要把这个地区的工作做好,不然我们是不甘心的。当前兰考的灾情如此严重,我们必须有伟大的革命胆略,冲天的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们有决心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完成这个生产上的革命。”然而,正当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作斗争的关键时刻,他的肝病却越来越重。人们经常看到,无论是在开会,还是在作报告时,他突然站起来,把右脚踩在椅子上,俯身压住肝部。他棉衣上的第二、第三个扣子总是不扣,因为要时常用手按住肝部。甚至在办公室里,钢笔、铅笔、茶杯、鸡毛掸子都成了他压迫止痛的工具。他将这些东西一边顶在椅靠上,另一头顶在自己的腹部肝区,天长日久,他的藤椅上竟然被顶出了个大窟窿。没人知道为了坚持工作,他暗中到底忍受了多少病痛的折磨。

1965年12月17日,为了深入宣传报道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来到兰考,当看到这把破了洞的藤椅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深情地回忆说:“我为什么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

一双补丁袜

焦裕禄不仅在工作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在生活上更是异常艰苦朴素。他刚到兰考不久,为了纠正干部中存在的特殊化问题,就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模范地执行党的纪律,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生活不能特殊,家属也不能特殊,谁的家属都一样。还应该教育下边的干部要爱护领导,不能违反政策,给领导同志搞特殊待遇。”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1964年2月7日,组织上看焦裕禄整天东奔西跑,身上穿的棉衣很单薄,于是便决定照顾他家3斤棉花票,想让他做件新棉袄。焦裕禄知道后,不仅让妻子徐俊雅把棉花票给退了回去,还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袄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实际上,焦裕禄的许多衣物都该换了。一床被子用了十几年,被里烂了就翻过来用,衣服、鞋袜也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

一天,焦裕禄下乡前看到自己的那双破了好几个洞的袜子还没有补,就问徐俊雅:“俊雅,我的袜子你怎么还没有补啊?”徐俊雅撅着嘴没好气地说:“没法再补啦!干脆扔掉再买双新的!”焦裕禄却说:“补补,还能穿!”徐俊雅生气地说:“不补!当个干部穿那鞋袜见不得人,你不怕丢人,我还嫌丢人咧!”焦裕禄只好耐心地劝她说:“你到农村看看群众穿的啥,咱的穿戴和群众一比就不错啦!再说,穿着新鞋袜,下乡劳动时,光怕弄脏了,扑不下身子,拉不开架式……”徐俊雅说:“你说得再好,我就是不补!”看徐俊雅态度坚决,焦裕禄只好笑着说:“你不补,我补。”说完,他就自己拿起针线一针针补了起来。

焦裕禄逝世以后,徐俊雅看到这双满是补丁的袜子心里很难过,于是就將它们扔到了屋后。后来,这双袜子被兰考县委的工作人员找到并收藏了起来。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成立后,这双袜子连同焦裕禄读过的那本《毛泽东选集》、戴过的那块手表、坐过的那把藤椅等都陆续被纪念馆收藏,成为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见证。其中,那把藤椅还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毫无疑问,焦裕禄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的这些遗物都非常普通,但就是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遗物却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一名优秀县委书记崇高的精神风范和共产党人的风骨,这就是焦裕禄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题图为表现焦裕禄潜心工作的国画作品)

(责任编辑:钱海峰)

猜你喜欢
藤椅兰考焦裕禄
又访兰考
藤椅
焦裕禄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一对旧藤椅
兰考交卷
如果藤椅想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