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习祥:上甘岭“冷枪英雄”

2022-04-25 19:10:03李惊亚刘智强
读报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上甘岭罐头战场

李惊亚 刘智强

  70年前的上甘岭,仡佬族男儿邹习祥78发子弹歼敌39人,战后荣立一等功,打得美军心惊胆战。他所在的537.7高地北山,被惊恐的美国兵称之为“狙击兵岭”。转业返乡后,他从不提及自己在战场上的功劳,也至死未再吃一口罐头。

  近日,记者走进邹习祥的老家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追寻这位抗美援朝“冷枪英雄”背后的故事。

最冷的枪:78发子弹歼敌39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年近30岁的邹习祥毅然报名,编入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1营1连赴朝作战。这个从小善于打猎的农民,在朝鲜战场上冷枪狙击,英勇作战,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成为闻名第15军的神枪手。

  朝鲜中线战场制高点五圣山,1连守卫的537.7高地北山位于上甘岭村左前方,是第15军前沿30余里防线中最突出阵地之一,距敌仅百米左右,地势险要,敌居高临下,该高地得失关系整个防线的安危。

  1952年4月,白雪正在融化,美军却气焰嚣张,公然在1连对面的阵地上三两成群地晒太阳、洗澡、打球,强迫朝鲜青年妇女跳舞。1营1连当年的报功材料写到,这一连串的挑衅行为激怒了志愿军同志们。一天上午,擔任七班副班长的邹习祥看到537.7高地主峰的敌人三五个在外面晒太阳,于是三枪便打死三个敌人。敌人发现他的位置,十多挺机枪和炮火一直报复了两个多小时,而邹习祥和战友们全部进入坑道隐蔽,无一伤亡。

  按照上级要求,当天夜里,邹习祥在班里召开讨论会,组织狙击小组。为防止敌人火力报复,他们在阵地前构筑了许多假工事,故意开枪将敌人引出来。当敌人探头寻找目标时,在翼侧埋伏的狙击手突然开火,把敌人消灭;当夜间敌人运粮、运弹之际,邹习祥等狙击手们潜伏到敌侧后,在敌人必经的道路边,突然开火,把敌人消灭。

  之后,1连又研究出抵近观察,找出敌人活动规律和道路,选定冷枪射击路线、封锁线,构筑靶场,抵近敌人前沿去打,配合机枪排消灭敌人火力点,步、炮协同打冷枪冷炮等消灭敌人的办法,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在位于湖北孝感的第15军军史馆内,展陈着一张邹习祥身着军装的照片,他潜伏在灌木丛中,眉眼冷峻望着前方。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说明:45师135团1连狙击手邹习祥,一直活动到敌人前沿的灌木丛里,用78发子弹歼敌39人。战后,荣立一等功。

狙击兵岭:美军的噩梦

  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鉴于敌我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每日均限于小规模的战斗活动,为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志愿军开展了冷枪冷炮狙击活动,要求把神枪手、神炮手组织起来,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法,以积小胜为大胜的指导原则杀敌。不久便在全线全面展开,并逐渐形成一种持久性战术,获得重大效果。

“冷枪战,冷枪战,打得鬼子不动弹;今天俩,明天仨,加起来就是个歼灭战。嗨!大家都来开展冷枪战,管叫美国鬼子早完蛋……”这是当年号召冷枪冷炮杀敌的歌谣。当时,各个部队不但开展冷枪冷炮竞赛,还积极总结交流,战士们总结出“跑步打胸前,上山打头,下山打腿”的歼敌经验,山岭间回响着志愿军战士清脆的枪声。

“邹习祥等狙击手用的是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我们俗称‘水连珠’,比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用的枪好不了多少。这种步枪靠眼睛观察来瞄准射击,而对手是有4倍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对于邹习祥来说,战场上打仗,不是在山里打猎,那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会影响命中率。但凭着这种装备,他平均两枪消灭一个敌人,把美军打得受不了了,这是很了不起的。”军史专家张嵩山说。

  据第15军军史馆展陈公布的数据,在整个防御作战中,第15军冷枪冷炮歼敌近两万人。“第15军打得最好的是邹习祥所在的1连,1连的30个狙击小组里面,邹习祥这一组战绩最好。”张嵩山说。

  据《陆军第十五军军史》记载,我冷枪冷炮运动普遍开展后,敌前沿阵地上,死气沉沉,除少数哨兵外,大都龟缩在地堡内或山后死角处。敌为防我冷枪冷炮射击,不断加深交通壕。敌前沿阵地上的哨兵也很少露头,只好依赖潜望镜进行观察。敌人终日龟缩在地堡内不敢外出,不得已外出时,也是极度紧张,跑步通过。即使这样,也难以躲过我猎手的冷枪。敌汽车要通过常遭我袭击的地段时,都是利用拂晓,并施放大量烟幕后通过,以防我高射机枪平射袭击。

“‘狙击兵岭’后来写进美军的作战报告,载入他们的军史里。用冷枪在异国的土地上打出一个地名来,这在我们解放军的战争史上,仅此一例。”张嵩山说。

九死一生:回归田园英雄无言

1952年秋,上甘岭战役打响。

邹习祥生前曾向家人回忆起这场惨烈异常的战役。当时弹尽粮绝,他和战友们躲在一个洞里,没有水,渴了就舔一舔石壁,饿了七天七夜。大家商量不能再坐以待毙,决定让身手最好的邹习祥出去找救兵。

为了分散敌人注意力,邹习祥故意扔出一个空罐头盒子,用响声吸引敌人,自己跑出洞口。为了躲避敌人的探照灯,他钻进成堆的尸体下面,即使如此,也差一点被敌人的刺刀刺到。邹习祥找到部队时已极度虚弱,昏迷许久才醒过来。等部队找到洞里的战友时,很多人已经牺牲了。

“小时候,村里放《上甘岭》电影,他看到战士扔空罐头盒子吸引敌人的镜头,还说‘是我扔的’。”邹习祥的孙子、51岁的邹军说。

“上甘岭一役九死一生,邹习祥是45师里为数不多的,经历过上甘岭战役全过程的英雄。而且,在上甘岭,15军的战斗英雄璨若星河,如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邹习祥能立下一等功,很不简单。”张嵩山说。

  邹习祥1954年回国。1956年4月,34岁的他转业回到务川县。回到家乡的他,从不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在战场上的功劳。他曾在乡镇任职,又协助大队发展多种经营,后来回家默默无闻务农。据说,偶尔上山挖野菜,与放牛的小孩聊天,他会淡淡地说一句:“打枪?我准得很呢。”直到1980年代,县里多次来村里了解邹习祥的情况,给他送慰问品,村里人才知道这个“性格刚强、脾气耿直、爱帮助人”的退伍军人曾是朝鲜战场上的神枪手,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他众多的勋章。

“那个年代罐头是高档品,爷爷却从来不吃,别人送的橘子、梨子罐头,他都要退回去。”记者问起不吃罐头的原因,是否和当年战场上用罐头吸引敌军火力有关,邹军回答:“我们也不敢问,怕会勾起他的伤心事。有一次,他对我说,要说英雄,牺牲的那些战友才算是英雄,我们活着的人不算。”

邹习祥满身冻疮,时常发作,家中常备一种自制药膏——露水草晒干烧成灰,和菜油一起炒。痛痒难忍时,家人便用鸡毛抹这种药膏帮他止痒。

  近年来,随着《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热映,务川县委宣传部、县档案馆多方搜集这位家乡英雄的生平事迹,许多点点滴滴的往事逐渐被挖掘出来。经过媒体报道广为流传的邹习祥画像,是家人20多年前找画师画的。“爷爷在世时拍的照片不多,有一年县里来给他照相,我记得他很少穿得那么正式,还戴着勋章。他去世几年后,我发现这张照片已经残破,特别是勋章那一块都模糊不清了,所以找人按照片画了一张像。”邹习祥孙子邹银强说。

  1993年3月26日,在阵阵春雷中,上甘岭狙击英雄邹习祥溘然长逝,享年71岁。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上甘岭罐头战场
重释红色经典
今传媒(2023年5期)2023-06-08 09:07:42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新长征(2020年12期)2020-12-29 12:00:20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综艺报(2020年21期)2020-11-30 08:36:49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意林(2020年20期)2020-11-06 04:06:14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书摘(2019年2期)2019-06-21 03:25:56
为战争而生的罐头
吃剩的罐头怎样保存
50年前的罐头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