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印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备课、课前调查和上课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活动课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课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7-0035-03
“教材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构件。”“读懂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材的设计思路,依然是影响教师课堂设计的主导线索与首要资源,进而也成为影响儿童德育境遇的重要因子。”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深度研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系统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把握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共学共研,增强备课的有效性
几年来,我们在备课上充分发挥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团队的作用,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团坐在一起共备同一节课,这个过程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首先每个人先重温教材编写专家对教材的解读视频,全面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特点,做到深度解读统编版教材。第二步,认真学习研读教师用书的内容,诸如“为什么要编这一课”“这一课是怎么编的,该怎么用”“课文内容解析”“这一课的挑战是什么”“如何上好这一课”“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教学资料库”七大环节,每个人写出研读后的心得,与自己备课关联紧密的知识点等。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团队里的每个人独立撰写一份教学设计,先匿名发到团队的教研群里,供大家学习。第四步,每个人都对上传的设计(自己设计的除外)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设计就作为团队集中备课时要讨论的内容,讨论后根据大家的意见由教研组长最后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作为本次备课的共学共研成果,上传到群里供大家参考使用。
二、强化预习,增强课前调查的有效性
(一)重视课前的调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的小调查或小采访任务,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对课程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我们可以长期坚持做好课前小调查或小采访。
关于运用“调查”这种学习方式,《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标》也提出“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以及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
(二)讲究方式多样化
课前调查的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填写“课前调查表”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在学习与家乡的变化有关的话题时,在学习之前就应该设计一些表格,提前一周让学生去调查我们家庭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填好表格,准备在课上小组讨论时使用。如果没有学生的课前调查,仅凭教材上的提示线索,教学内容就会略显单薄。有了课前调查,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说,也能够提高小组合作讨论的质量。
三、运筹帷幄,增强上课的有效性
课中是每节课的重头戏。为了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价值引导”这一重要职责,在上课环节应重点强调提升活动指导的有效性。一般来说,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了课堂活动,课上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认真思考,充分表达。教材是《课标》理念的主要(直接)载体,学生学习的重要文本材料。我们强调“用教材”,切忌“教教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即落实两点: 一是“精准制定课时目标”,二是“智慧设计课堂活动”。这里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的第4课时话题“参与公益”为例加以说明。
(一)精准制定课时目标
结合教师用书的提示,本课时笔者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道参与公益的重要性。2.知道服务社会不分大小,小善举也可以汇聚成大爱。3.增强责任意识,传承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二)智慧设计课堂活动
教学中必须加强课堂活动设计。《课标》指出:“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體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因此,教师备课设计活动,上课时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作。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活动要本着“四有”原则。即一是“有效——紧扣目标”,二是“有序——教师引导”,三是“有情——体验感悟”,四是“有趣——链接学生生活”。
本课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活动。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选取了发生在我们班学生身边的事例,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020年3月22日某银行的领导来我们学校举行捐赠仪式,看望我们同学,关心我们同学,还给我们赠送了很多学习用品。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初步知晓了“公益活动”这一词语的真正含义。
第二环节:成为一名志愿者。学生阅读教材41页的活动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志愿者资料。(1)学生交流1:明确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是指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2)学生交流2: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既可以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3)学生交流3:积极付诸行动。除了教材中的行为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如:到楼道里清除小广告、清扫社区、捡拾垃圾、走上街头做交通文明劝导员等。
第三环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笔者先启发大家:同学们,在 2020 年初,本该喜庆祥和的春节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有许多志愿者挺身而出。(1)提问:课前老师给大家留了调查作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志愿者的身影?他们都做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一些同学的调查结果吧。(2)呈现学生调查结果。(3)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被志愿者帮助、服务的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第四环节:公益的力量。出示志愿者小娟的经历资料。提问:(1)同学们,小娟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呢?(2)请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3)日常生活中,除了小娟的故事之外,你还知道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帮助学生了解公益事业,帮助学生认识志愿者,提高公益意识。知道哪些故事体现了公益的力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大家收集的故事。(4)课堂小结:参与公益活动能够传递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及时迁移,增强课后延伸活动的有效性
课后还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性作业。本课里“成为一名志愿者”环节,可以让学生去开展相关的志愿者工作。比如让学生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庆六一联欢会”“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中当一名志愿者,增强他们的体验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