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珍 付余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作为以抒发人们情感著称的一种文体,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般存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志士专注于诗歌研究,《文史哲》作为悠久历史、丰富內涵、广泛影响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高校期刊,紧跟时代步伐,以“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的办刊旨趣要求自己,其上发表了很多研究诗歌的沉博绝丽的文章。本文通过对《文史哲》上刊载的诗歌文章研读,发现《文史哲》上的诗歌研究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研究,以及研究角度多样性的特点,最后总结其研究的借鉴意义,以期能够让当代人文学术期刊的诗歌栏目研究得到一些启发,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民族的底气,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一、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研究
《文史哲》上研究诗歌的文章涉及时间和空间的各个领域,在全面系统的研究上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包括在时间纵向上的研究和空间横向上的研究。
(一)时间纵向的研究
第一是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在《文史哲》上有很多研究古典诗歌的论文,横跨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从唐宋到明清的研究,可以说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包含了从古至今的各个时间领域。比如《唐诗选本与李、杜诗歌的经典化—以唐代至明代唐诗选本为例》这篇文章就从选本的角度深刻研究了唐代著名诗人李、杜诗歌的经典化问题。诸如此类的文章数不胜数,这是因为《文史哲》认识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诗歌历史,觉悟到从时间的角度选取研究诗歌的文章对梳理中华民族的诗歌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典诗歌总是能够以传统的魅力滋润人们的心田,给人以精神的支撑力量和人生哲理的启发。从李、杜诗歌中我们总是能够感受浪漫乐观的激情和忧国忧民的顿挫,虽然李、杜诗歌的风格不同,但是总会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灯塔般的指导,这就是古典的现世作用,《文史哲》高度重视诠释经典和对古典诗歌进行发展历程的全面研究,值得借鉴。
第二是对近代、现代和当代诗歌的钻研。《文史哲》不仅能够深刻领会到古典诗歌给予当代人们的精神力量,而且对近现代诗歌也进行仔细的梳理,时间线是完整的。《新时期诗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一文从新时期诗歌的角度探讨了东方隐逸诗派、朦胧诗派、“新生代”诗人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将古典诗歌和近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联系起来,从“锻铸人文新知”的角度为古典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现代提供了新的诗歌认知,真正贯彻了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让诗歌发挥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振奋人心的作用。
(二)空间横向的研究
第一,《文史哲》对诗歌的研究包括整个中华民族,关注到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问题和中国文学,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文学。《文史哲》作为人文社科类期刊的模范,深刻回应时代要求,在其上发表了很多研究整个中国文学的文章,比如杨一曾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观点,强调中国文学应该关注时间的同时也要重视空间视角的研究。纵观文学史我们发现,各民族的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比如阿来(藏族)的“山珍三部”—《三只虫草》《河上柏影》《蘑菇圈》,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以及霍达(回族)的《穆斯林的葬礼》。同时,它们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丰富多样,在早期以口头文学见长,多诗歌神话故事,还有民族电影《刘三姐》,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涉及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有神话创世类,先祖征服自然的文学作品等等。《文史哲》对中华民族的文学整体研究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团结不同民族,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同时有利于丰富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为世界文学的宝库增添光彩。
第二,《文史哲》对诗歌的研究还深刻贯彻了“融入全球文明”的宗旨,不仅站在中国历史长河的对岸回溯中国本土的诗歌,而且展开国际背景的诗歌研究,从而为中国诗歌的研究拓展了国际视野,有利于汲取全球文明,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最终更好地为中国诗歌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文明也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文明交流,应该汲取优点,摒弃缺点,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树提供沃土和养分,让当代青年都能够在文化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养成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在五千年文化熏陶下的有文学修养、谈吐礼貌的人。《文史哲》的诗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诗歌研究的大花坛,其全面研究诗歌的特点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二、角度多样性的研究
《文史哲》始终以秉承初心、引领创新的时代使命要求自己,在文学与哲学的结合方面、女性诗歌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研究角度,给予我们启示。
(一)文学和哲学的结合研究
《文史哲》上的文章对诗歌的研究角度新奇,让人耳目一新,符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解读的时代使命要求。文学、哲学、史学的研究本就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哲学思想都是通过文学创作流传下来的,因此哲学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文史哲》高度关注了这一点,从文学与哲学结合的角度研究诗歌。《文史哲》上的文章让文学和哲学结合,然后对诗歌进行研究,比如从佛学、儒学等哲学思想中解释诗歌的内容。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起源是很早的。正是因为其简洁和可以歌唱的特点而广为流传,总是能够洛阳纸贵般流传下来。而人们愿意背诵朗朗上口的诗歌的原因却不仅仅局限于娱乐,而是因为诗歌中总是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人生哲理很多都是从儒学、墨学、道学、佛学中吸收借鉴来的。这些人生哲理或让我们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迎难而上地解决困难,或让我们在坦然大路上不忘警惕诱惑,抑或让我们在踌躇满志时得到醍醐灌顶般的警醒。
总之,哲学对诗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诗歌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哲学对其的影响。当我们把文学、哲学、史学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时,我们才可以将诗歌研究透彻,真正做到将古典诗歌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且为古典诗歌在时代的潮流中增添光彩,能够起到振奋人们精神的作用,让人们从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哲思中得到精神上的启发和获得灵魂上的升华。《文史哲》及时捕捉研究诗歌的多种角度,从哲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诗歌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也提示我们在研究诗歌时应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深刻钻研诗歌的内涵。我们应该更全面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的解读,让时代创新的车轮在诗歌研究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地向前滚动。
(二)不同视角的深度研究
首先,新时期以来《文史哲》对诗歌研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一点就表现在研究视角拓展到了从不同性别探讨诗歌艺术风格和主体的领域。《文史哲》上研究诗歌的文章也勇当时代先锋,表现在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诗歌的发展问题。《解构传统的80年代女性主义诗歌》一文明确提出了“女性主义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躯体诗学’对舒婷一代的替代,完成了性别意识的艰难蝉蜕与确证”的观点,结合心理学对女性主义的诗歌进行深度的钻研。由此可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诗歌领域是可以进行一代又一代的不同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视角也会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因此人文社科类期刊更应该做好学术的引航作用,积极探寻诗歌领域的创新研究。
其次,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探索一直是《文史哲》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文史哲》上发表的对杜甫诗歌进行解读的文章可谓是观点新颖、龙章秀骨,比如,对杜甫诗歌进行艺术性解读,将杜甫诗歌和唐代其他著名诗人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杜甫诗歌的思想解读,这些研究内容都体现了《文史哲》“昌明传统学术”的宗旨,从传统学术中汲取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益的思想精华,从而在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增强文化自豪感和平添生活的精神动力。
最后,《文史哲》对诗歌的研究总是能够联系传统进行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述评与省思—以历史、政治主题及理论建构为中心》这篇文章就在植根本土经典文化的同时从历史、政治角度新颖地解读了古典诗歌的主题问题,做到了锻铸新知,这是《文史哲》对自己矢志不渝的要求。由此也启示我们对诗歌进行研究的时候要结合历史,恪守学术严谨的原则,要让自己的文章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并且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要顺应时代的创新潮流,发挥文科指导思想的正面作用。
三、《文史哲》上的诗歌研究给予我们的思考
(一)植根传统学术的沃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总是以其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矗立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这种文化蕴藏在精神方面的传承,更加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而诗歌作为形式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文体,总是能够在历朝历代得到名人志士的青睐,毋庸置疑在古籍中的数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在研究诗歌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各种题材的诗歌内容,植根中华传统学术的沃土,从经典中探索诗歌的奥秘,从当代的视角解读诗歌的内涵。《文史哲》中研究诗歌的文章就为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从空间和时间上探寻中华传统中的诗歌主题和艺术,值得我们借鉴。
传统学术是我们的文化沃土,无论研究任何一个领域,我们都要从传统学术中汲取营养。我们对诗歌的研究更应该贯穿从上古时代到诗歌盛行的唐代,再到诗歌数量达到顶峰的明清等各个阶段的各朝代研究,像《文史哲》上对诗歌进行的研究一样,从古典诗歌中找到文化的精髓。只有植根传统学术的沃土,我们才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诗歌领域的沃土进行创新性的耕耘,以期结出更加美丽的学术之花。
(二)进行创新性的解读
毋庸置疑,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植根到传统中,而不再开阔视野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因为这样会导致我们故步自封,因此我们应该对传统进行创新性的解读。《文史哲》对诗歌的研究完美诠释了创新的意义,其上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在植根传统学术沃土的同时汲取全球文明的优点,在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同时铸造人文领域的新知。《文史哲》无论是对亚里士多德诗论的钻研,还是对杜甫诗歌的深刻研读,或者对女性主义诗歌的创新研究,抑或对哲学和诗歌结合起来的研究,这些都遵循了“锻铸人文新知”的办刊宗旨,扛起了人文領域的创新大旗,走在时代的前沿。因此,在进行诗歌研究时我们也要吸收《文史哲》的优点,在传统中探寻新知,在古典中寻找灵感,从而真正地做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文史哲》中对诗歌研究的文章总是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对诗歌领域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研究古籍上记载的内容,而且能够乘时代创新的潮流对诗歌进行研究,在研究诗歌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哲学领域对诗歌进行各种角度的创新研究。这些研究总是能够让我们有一种醍醐灌顶和神清气爽的感觉,能够让我们真正沐浴到创新的春风和感受到学术的严谨风气。
诗歌文体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矗立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中,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作为以诗歌著称的中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更是随处可见存在着的诗歌创作。因此,对我们来说诗歌的研究是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通过对《文史哲》上的诗歌研究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更好地推动诗歌领域的研究,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要求我们钻研到传统学术中,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锻铸新的知识,融入全球文明的同时不忘初心,植根本土文化的同时引领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贯彻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对人们思想的指导作用,让人们在读朗朗上口的诗歌的同时受到精神层面的启发,进而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对诗歌进行纵横交错的全面研究、进行角度多样性的研究是《文史哲》给予我们的启发,而研究的全面性与角度的多样性都因为《文史哲》拥有秉承初心的创新精神,希望人文社科类期刊都能够勇担时代的先锋,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在诗歌研究领域共创辉煌。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初心与创新:《文史哲》办刊旨趣与国内外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11016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