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丽,尚国琲,刘宏娟,刘亚立
1.河北地质大学 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河北省农业干旱遥感监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它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为大学专业课程建设指明方向。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1]。课程思政没有统一模式、固定思路,要结合专业特点,因“课” 制宜。
地理 信 息 系 统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 于20 世纪60 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几十个春秋,始终发展迅速。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广泛开设于地理类、测绘类、地质类、土地管理类等专业,并且在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体系中归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GIS 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加深对于GIS 理论的理解,系统地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制图等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笔者调研,测绘类、地理类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一般单独设课,开设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课之后,学分2~3 分不等。单独设课、大学时的特点足以体现GIS 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该课程开设专业多、受众范围大,对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思政资源挖掘、案例研发,并未系统地对整门课程进行思政教育设计。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因此,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GIS 实验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探讨,并选取实际教学中的一个思政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课程提供思路。
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1,4]。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1]。在“GIS 实验” 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与授课要点相结合的思政元素,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表1 列举了“GIS 实验” 专业知识及其对应的思政素材,可供实际教学中参考。
在原有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授课时间安排提出了考验。如果实验课时不变,思政内容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学生实际操作的有效时间。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十分必要。笔者及课程组成员充分调研现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慕课资源,并基于学习通平台,搭建了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线上教学资源,并在其中充分融入了思政要素。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改进后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线上及线下内容。将部分实验的背景知识、思政要素等,通过学习群、微课、学习通资源推送等方式设置为线上自学,并提供配套的学习资料、延伸阅读资料等;同时,将实验教学的课后延伸教学及思考也置于线上模块。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总结的前后呼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思考。线下教学主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演示,并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图如图1 所示。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5]。笔者在GIS 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始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紧密相连、难度逐级提升的子任务,子任务亦为模块任务的基础,若干模块任务综合为总任务。思政要素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可以作为任务主题,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过程。如“某地区红色景点时空分布特征” 这一思政案例中,“红色景点” 即为任务主题,其中行政区划数据处理、专题地图制作等环节,均需要相应的思政素材来规范作业过程。
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专业课程,有其特定的思政要素侧重点。因此要结合课程特点、内容,设计融合思政要素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
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传统的基于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特别是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验课教学,单一的期末考核难以满足课程综合考核的需求。对于融入思政要素的实验课教学,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对“实验前预习—实验中过程学习—实验后反思总结深入学习” 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加大过程评价在课程评价中的整体占比。
表1 “GIS 实验” 专业知识与对应思政素材一览表Table 1 Lis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s of GIS experiment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图Fig.1 Implementation flow chart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传统的课堂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师对学生专业内容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是片面的。在课程思政实行中,要建立对课堂效果“双评估” 的体系标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二是专业和思政的双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自于线上学习记录、实践操作及成果、实验报告、思政吸收情况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组织、授课效果等方面。在课程评价体系中,不仅仅要对学生专业内容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要针对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即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GIS 实验” 是我校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的平台课,学院六个专业均需修读,开设于第四学期,共40 学时,2.5 学分。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课程内容,深挖思政资源,形成了十余个思政案例。这里选取“家乡省份红色旅游景点时空分布及可达性分析” 案例进行阐述。从专业内容分解上,该案例属于综合案例,覆盖4 个章节、6 个知识点;从思政内容上看,该案例覆盖6 个思政元素;且学生在完成该案例的过程中,个人操作与小组合作要互相结合,提高专业修养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思政教学目的之一。该案例的教学实施如表2 所示。
通过教学过程中实施该案例,学生在专业素养和思政修养两个方面得到同步提升,对中国革命发展和家乡红色旅游现状有了进一步认识。2018 级测绘专业学生以此案例为基础,申报了2020 年度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GIS 的太行山区红色景点时空分布特征与可达性分析,其成果在第六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得“大学生创新学术作品” 二等奖。通过问卷星平台,对2019 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其中73.44%的学生认为融入课程思政的案例式实验教学显著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的学生选择提升。以上说明课程思政参与下的GIS 实验课教学得到了显著提升。
表2 “家乡省份红色景点时空分布与可达性分析” 教学实施一览表Table 2 List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red scenic spots in hometown
教学内容上,通过挖掘“GIS 实验” 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隐性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教学方式上,搭建混合式实验教学平台、采用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模式,积累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大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的有效形式;评价方式上,将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课堂效果实施“双评估”。使专业课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将专业课原理知识落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了解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历史,进而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