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数据库的夜景照明研究发展热点及启示

2022-04-24 07:01侯万钧王立雄
照明工程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夜景热点聚类

侯万钧,贾 铁,王立雄

(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2.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引言

2000年以来,由于照明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在夜间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时间不断扩大,对于夜景照明的需求也在提高,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夜景照明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发展[1,2]。近几年,随着夜间经济需求、生活需求、城市需求的再次爆发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夜景照明领域的科学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要性也逐步体现,为了满足实际需求,挖掘潜在需求,我们急需对整个夜景照明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剖析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新的研究方向[3]。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研究数据均来自于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NKI)数据库,使用CNKI数据库,将主题设定为“夜景照明”,因为辑刊文献和报纸中不含有关键词,在后期对关键词做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时会影响分析结果,而硕博论文的前沿性和专业性上自身差距较大,与期刊文章对比来讲也有一定差距,所以本次检索将文献范围限定为期刊文献[4]。最终确定为自2000年至2020年间,夜景照明领域相关研究期刊文献共1397篇,之后用CiteSpace软件对所获文献进行转码处理,得到可供分析使用的样本数据库。

1.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CiteSpace 5.0版本为研究工具,CiteSpace软件是一款以科学计量为基础的可视化分析软件,于 2004 年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华裔教授陈超美所开发并推广应用[5,6],对于此次研究来讲,其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地展示夜景照明研究发展的宏观概况和基本信息,最终呈现并分析夜景照明行业的研究现状、热点话题、研究趋势及该研究在学科领域间的跨度等问题。

本文将从夜景照明研究的外部特征(文献发表情况、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及内部特征(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分析各年度的文献发表量,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该领域研究发展的进程[5,6]。核心机构与核心作者研究的内容体现了一个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通过绘制夜景照明研究领域作者共现图谱来研究文献作者,从而发现核心作者群,同时分析该领域核心研究机构[5,6]。而对文献共引用分析中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聚类分析、时区视图分析的研究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热点变化[7]。

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一个量化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图论概念,其大小反映出该节点的重要程度,中介中心性越大反映该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以此分析夜景照明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5,6]。

1.3 创新点

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1)不拘泥于短期视角,从领域长期发展角度出发,更全面地分析我国夜景照明研究的发展; 2)选用 CNKI 数据库,样本数据充实且全面;3)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绘制核心作者视图、核心机构视图、关键字共现视图、时区视图等分析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化及发展趋势。

2 夜景照明行业研究现状分析

2.1 文献发表情况

文献的发表数量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一项研究领域其研究水平的变化情况,文献发表量的多少也就代表了该领域科研水平的高低。由图1可知,自2000年到2020年,夜景照明领域的期刊文献发文量规模巨大,并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1 夜景照明领域期刊文献发表情况年代分布图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periodicals in the field of night scene lighting

(1)波动发展阶段(2000—2007):2000年至2007年间,各年文献发表数量波动较大,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基本保持在年均30~60篇之间,说明这段时间夜景照明发展较为平稳,基本没有出现变革较大且更为深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

(2)波动上升阶段(2007—2012):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夜景照明需求,2008年至2012年间,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个别年份略有波动。这个时期,夜景照明领域取到了较大的进步,各地区对于夜景照明的需求在逐步增加,研究深度及广度都得到了积极拓展。

(3)波动变化阶段(2012—2020):2012年至2019年间,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各年间论文发表数量波动较大,且无特定规律,但总体数量均高于2000—2007年,同时2019年也为单年较去年同比增加最快的年份,共增长36篇;2016年至2020年,发文数量的整体提升代表了城市对于夜景照明的需求提高,夜景照明领域研究的迫切性有所增加,实际需求又带动了大量的新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大量增加,研究深度继续加深[8]。

经过对最近20年间夜景照明领域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夜景照明领域的发展需求和研究深度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进一步观察和验证上述结论,接下来会从多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2.2 核心作者分析

一般来说,核心作者发表的高质量文献反映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核心作者来把握夜景照明领域的研究重点[6,9]。运用CiteSpace进行数据分析,得到2000—2020年夜景照明领域作者发表及合作关系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作者发表及合作关系图谱Fig.2 Author’s publica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map

图2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了作者文献发表量的多少,节点越大,作者发表数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了作者间的合作[7,8]。从整体上看,全国夜景照明领域内核心作者间存在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基本以围绕核心作者的小团体内部合作为主,即团队的研究进展过于依赖某一位作者,同时除核心研究团队外,还有大量的边缘性学者发表了少量的论文。中国学者刘国兵认为,单核心模式的团队合作过分依赖于核心人物,网络牢固性较差,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甚至会出现研究停滞的情况。从这点上来看,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团队合作形式仍不容乐观。从整个领域的长远发展来看,作者间尤其是核心作者之间在学术上的交流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更多的相互交流合作来推进整个夜景照明领域的研究水平的提高。

为了再次验证以上结论,同时也为了更清晰地显示出上述主要作者所处的研究领域及发文情况,我们对所有学者的发文量进行了排名,并提取了前 10 位研究者的发文量以及他们的中介中心度和发文时间,从而分析夜景照明领域研究的相关特征并制成表1。

图3 机构成果发表量及合作关系图谱Fig.3 A graph of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achievements published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表1 前十名核心作者发文量、中心度、首次发文时间等信息汇总表

据统计可知,2000—2020年间,发文量前10位的核心作者共发表236篇文章,约占总和的16%,其中夜景照明领域发文量最多且中介中心性最高的为重庆大学杨春宇教授,自2000年至2020年共发表70篇期刊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是山地城市光环境、建筑环境与景观照明、LED等,比如:《山地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研究》[10]、《LED照明环境下照明参数对人眼视疲劳的影响》[11]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赵建平研究员在该领域共发表25篇期刊文章,主要研究方向为照明节能的设计、照明节能的评估及诊断、室内光环境优化保障等,此外还对照明标准制定和半导体照明模块化等领域做过较多研究,比如:《办公建筑照明能耗模拟方法研究(下)》[12]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13];天津大学王立雄教授在该领域共发表16篇期刊文章,其中介中心性排名第二,达到了0.04,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光环境、城市照明、照明节能等,比如:《城市照明色光对居民室内活动的干扰阈值》[14]和《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色温表现视觉适宜性评价研究》[1]等。此外,重庆大学陈仲林教授的论文发表量为25篇,中介中心度为0.01,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光环境、中间视觉、隧道照明、光视效能等,比如:《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研究》[15]和《光源色温对隧道及道路照明视觉功效影响的研究》[16]。重庆大学严永红教授和同济大学郝洛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照明、室内照明、昼夜节律、光生物效应等,比如《光源色温对脑波节律及学习效率的影响》[17]、《教室荧光灯色温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理节律的影响》[18]、《医院建筑健康光照环境研究——以病房为例》[19]、《健康光照环境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20]等。

通过分析核心作者的相关研究方向发现,城市光环境、照明节能、道路照明、照明设计、健康照明、光视效能、昼夜节律、光生物效应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2.3 核心机构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该研究的学科跨度及特征,把握此领域的研究前沿,挖掘出各地区在夜景照明领域上的研究水平,我们对夜景照明研究领域核心研究机构及其相互间合作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CiteSpace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得到机构成果发表量及合作关系图谱(图3),对所得图谱进行数据统计可得到2000—2020年全球夜景照明行业核心研究机构信息(表2)。

图3中的节点代表研究机构,节点大小代表机构发文量的多少,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情况,连线的粗细代表合作频率[7,8],中介中心性值超过 0.1被称为关键节点[6]。共现图谱中可以发现,就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的性质来讲,基本以高等大学和国家科研院所为主,如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其中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发表的论文占比最多。重庆大学得益于拥有众多专研建筑照明方向的教授及高水平教师,如:杨春宇教授、严永红教授、翁季教授等,其发文数达到了118篇,占比遥遥领先,达到了8.45%,中介中心性也为全国最高,说明其在整个机构合作关系图谱中的重要程度领先于其他机构,紧追夜景照明领域的发展方向,对夜景照明领域的研究热点起到了一定的先驱引导作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共发表93篇期刊文章,中介中心性达到了0.14,其建筑光学及照明领域研究由我国第一位建筑物理研究生沈天行教授领导开创,后经马剑教授、王立雄教授的大力领导和推动,带起了一批如党睿教授、张明宇教授、刘刚教授为代表的治学严谨、研究深入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推动了整个夜景照明领域的快速和深入发展。同济大学在夜景照明领域共发表34篇期刊文章,中介中心性为0.14,同济大学以郝洛西教授为代表的光学及照明研究专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照明、昼夜节律、光视效能等健康照明相关领域,已经做到了行业前沿,推动了整个健康照明领域的发展。前五名的研究机构期刊文章发表量占总发表量的24%,所有研究机构中只有三家研究机构中介中心性超过了0.1且都为高等大学,同时观察图3发现图谱共生成652个节点,158条连线,密度为0.0008,说明整个夜景照明研究领域的机构间合作是非常落后的,各自之间过于独立,这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这种科研现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夜景照明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行业交叉性决定了前期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还需要有一定的科研人才储备,而且此类研究无法立即形成收益,所以研究机构主要为高层次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

2)夜景照明行业发展较晚,其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于夜景照明发展的需求量,所以主要研究机构基本都来自于像重庆、天津、北京、上海等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大城市。

3)夜景照明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过于分散,同一区域间机构较少,无法形成集群效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之间的合作。

表2 2000—2020年全球夜景照明行业核心研究机构信息

3 夜景照明行业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整篇文章中核心思想的凝练,如果某个关键词反复出现于一个研究领域的文献中,则该关键词所代表的主题内容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1,22]。在一个研究领域内,某一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代表该研究内容热度的高低,对关键词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夜景照明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热点演变趋势[7,22]。本文对1397篇有效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在 CiteSpace 操作界面,我们将 Node types 设 定 为 Keywords,点击“Go”运行软件[21],得到“夜景照明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夜景照明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Fig.4 Keyword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of night scene ligh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图4中的每一个圆环节点都代表一个关键词,关键词所处的圆圈及字号的大小和关键词出现频率呈正相关,圆圈节点及数字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则表示关键词之间共现频率系数的高低。在“夜景照明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可以发现,图谱共生成615个节点,1 472条连线,密度为0.0078。结合节点大小、连线粗细及密度高低三个因素,我们发现当前夜景照明的研究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深度、广度均已具备相当规模。此外,从图4中可以看到“夜景照明”“景观照明”“照明设计”“城市夜景照明”“光污染”“LED”“夜景照明工程”等关键词节点体积较大且相关线众多,它们基本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节点的出现频率是作为衡量节点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CiteSpace的使用中,中介中心性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另一个指标。CiteSpace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具有高的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通常是连接两个不同关键词的重要枢纽。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反映出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情况,而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度则表示了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信息流的数量以及对整个网络资源的控制程度,它表示一个网络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的大小,中心度越大,表示该节点越重要[7]。所以为了更清晰地对世界上夜景照明研究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展现,本文提取了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关键词(表3)及其中心性的指标数据(表4)。

表3 关键词共现频次前十名表

表4 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前十名表

在对比表3和表4后,我们发现两表中数据情况以雷同为主,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研究热点的总体上来看,夜景照明研究主题丰富且热点突出,各研究热点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此外,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其所具有的中介中心性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具有更强的中心性,如“夜景照明”“照明设计”等。

图5 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区视图Fig.5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time zone view

从研究热点的问题指向来看,研究主要围绕的内容包括: “夜景照明”“照明设计”“景观照明”“城市照明”“LED”“泛光照明”和“光污染”。这7个关键词在两表中均有出现,出现频率高且中介中心度也高,是整个CiteSpace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我认为当前国内夜景照明研究主要是围绕此7个关键词展开,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拓展夜景照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3.2 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

2000—2020年全球夜景照明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区视图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夜景照明” “城市夜景”“泛光照明” “光环境”等热点关键词在2000年甚至之前就已经广泛出现,并持续成为其热点研究问题;2001年新增研究热点是“景观照明”“城市照明”,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周边夜景照明基础需求提升所做的研究[23];2002年新增研究热点为“绿色照明” “光污染”,主要开始侧重于解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绿色照明;2003年的研究热点为“照明设计”“照明标准”,从研究和设计中探索制定照明标准,并作为照明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再通过专业、高效的照明设计手法,解决光污染等问题,实现照明效果;2004年的研究热点为“LED”“夜景观”, 城市夜景观的塑造,可以提高城市安全性与舒适性,增加生活气息,促进商业经济。通过研究和发展夜景观,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12]; 2005—2008年中没有过于热门的研究点,研究角度也较分散,比如:“颐和园” “照明节能” “夜间经济” “城市景观照明”等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2009—2014年研究热点又开始往“夜景照明设计”和“light pollution”方向转变,由于人们夜景照明需求的再次提升,城市灯光秀的快速兴起,雾霾等对光环境影响较大的恶劣天气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光污染和照明设计更加关注,在这期间着重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以及准则来解决,推动了城市夜景照明行业的良性大发展[24];2015年至今,研究热点继续深入为“ecological light pollution”“artificial night lighting”“地域文化”“智能控制”,随着5G通讯、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照明也随之兴起,成为近几年夜景照明研究的大热门,同时照明对各生物种群的影响或侵扰问题、照明对人的健康和城市环境影响问题,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从更加细化理性的角度来逐步满足人们生理上和感性的需求,为人类营造更加舒适、良好的夜景照明环境创造了条件。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 CiteSpace 中的“自动聚类”功能,可以完成关键词聚类,并自动生成聚类标签。聚类视图是在默认视图基础上,通过聚类算法生成知识聚类,然后从引用聚类的相关施引文献中通过算法提取标签词,以此来表征对应于一定知识基础的研究前沿。具体操作是节点类型设置为 Key Word,在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后,点击“Clus-tering”聚类分析,并使用LLR对数似然比聚类算法对样本文献的摘要进行分词、分类,并抽取名词短语作为同一类关键词的聚类标签[6,21],得到 2000—2020 年国内夜景照明领域关键字共现分析聚类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此次运算共得到前五个聚类为:“夜景照明”“商业区”“城市夜景照明” “照明工程”和“light pollution”。这五个聚类基本反映了2000年以来,国内夜景照明研究的五大类研究热点。

图6 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知识图谱Fig.6 Knowledge graph of keywords co-occurrence analysis clustering

我们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基础上,查看了详细的聚类信息。具体操作为在 CiteSpace“Clusters”菜单栏中选择“Summarization of clusters”,从而得到前六名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6,21],如表5所示。

表5 前六名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表5显示出此次六大聚类的大小和标识词,其中聚类2和聚类4的核心都是光污染聚类,故归为一类,聚类大小为104。其中聚类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主题研究规模的大小,标识词则反映出该主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现阶段夜景照明领域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于保护环境,降低照明污染,尤其是光污染的相关研究。共现标识词为:light pollution、光污染、城市夜景照明。

光的分类主要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而夜景照明中的光污染研究主要是关注人造光源对人和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光污染问题由国际天文界提出,最初天文界专家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而对天文观测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不良现象[24]。天津大学马剑教授以光污染的发生和造成影响的时间为分类标准,将光污染分为“昼光光污染”和“夜光光污染”,前者的典型现象为白亮污染,后者的典型现象为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光污染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并且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降低视力、造成眼部疲劳从而损害眼睛,诱发癌症,引起头痛、疲劳、性能力下降,增加压力和焦虑,产生不良情绪等[13]。过度的光污染还会产生大量的光辐射,而过量的光辐射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比如影响生物的自然生活规律、竞争能力、辨位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生物钟节律等,此外还会对交通安全、航空航天科学研究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24]。

现阶段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实验模拟,我们已经对光污染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光害分区分级管控,对广告灯和霓虹灯进行整体管理、细化管理,禁止使用大功率强光源,控制使用大功率民用激光装置,限制使用反射系数较大的材料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都逐步进行了严格的实施;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光源,改善照明系统,因地制宜修订照明计划等[25,26]。

第二,照明对昼夜节律、生物钟等生理规律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共现标识词为:circadian disruption、睡眠、light。

视交叉上核是哺乳动物大脑中主要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它在休息和活动、核心体温、神经内分泌功能、自主功能、记忆和精神运动表现以及许多其他行为和生理过程中产生昼夜节律[13]。昼夜节律是一个人主要的生物周期(睡眠-清醒周期)。就像所有生物周期一样,昼夜节律受体内生物钟控制,生物钟的启动和重置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其最主要的就是光[27]。

光线作为人体昼夜节律系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昼夜节律产生于大脑并通过身体组织与器官调控生理节奏,影响激素分泌水平和醒睡周期[13]。人体通过ipRGCs(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使人体对光作出反应,ipRGCs是眼睛的非成像光感受器,通过ipRGCs,高频率和高强度的光会提升人的警觉性,如果缺少这种刺激信号,人体会降低能量消耗并进入休息状态。

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神经学教授和光研究项目的主任George Brainard认为,一旦光线进入眼睛,就会刺激视网膜,向下丘脑发出信号[13]。下丘脑中的两个小核是人体内部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整个神经系统和人体中发送有关光线、昏暗和生物时间的信息[28,29]。这一过程能让人们在白天保持警觉清醒和夜间入睡。眼睛中的受体对短波长的光线(阳光、电子设备发射出来的蓝光)最为敏感,因此入睡前看电子设备会扰乱睡眠、情绪和代谢[23]。在卧室安装EML(等效黑色素勒克斯)低的照明,可以加速睡眠;在办公室就安装EML高的照明,可以让意识更清醒,缓解压力,舒缓疲劳。

夜景照明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在夜景照明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照明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层面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满足人们夜间需求的同时,能够做到不影响人们的生理及心理习惯,能够对人的生物钟及昼夜节律产生较少的影响。昼夜节律照明会成为未来健康照明的重要发展趋势。

第三,随着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催生和发展的夜景照明总体规划、设计标准等研究,共现标识词有:夜景照明、总体规划、设计标准。

我国夜景照明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变化显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逐步形成了适合我们国家城市特点和社会现状的夜景照明总体规划思路和设计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一个先进而合理的总体规划,必须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各功能分布、照明原则和要求以及实施步骤都不应离开城建总体规划[26]。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夜景照明总体规划就是根据该城市的特征、性质及标志性建筑、主要核心功能区的分布和相互联系、城市技术经济水平、能源供应状况,从宏观上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夜景照明建设才能创出重点显著、明暗适宜、和谐协调,并富有自己特色的夜景照明效果。

在建筑照明设计过程中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满足建筑功能需求,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节能环保、维护方便,促进照明应用,所制定的标准为照明设计标准[27]。经过几十年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夜景照明设计标准,其中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建筑的照明设计标准,《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CJ153—2007)、《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等。

第四,对于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尤其是像城市核心区、商业区等人流量大、夜景照明需求量大、发展较早的重要区域和重要建筑节点的夜景照明设计。共现标识词有:照明设计、泛光照明、商业区。

照明设计可基本分为在室内和室外两种场所中对光的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光”作为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已经走进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照明设计融入到了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脑海。现阶段照明更多地以地域文化和人文思想作为设计理念,丰富的照明手段将创造新颖的照明方式,人们的身心和视力健康也将因优良的照明而获益。

随着各大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开展,我们的照明产品技术和照明设计艺术都得到迅速发展,基本脱离了传统的电气工程师概念,形成独立的照明设计师群体,照明设计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层面,已经上升到艺术设计层次,而且不断创造出富有创新、艺术、互动体验的照明设计。

泛光照明因其设计简单、安装方便、见效快等优点,在我国照明设计兴起初期,就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也常在街头高大建筑、古建筑、商店橱窗、仪表板等需要较大区域范围照明的情况下看到,所以,泛光照明一直都是夜景照明设计和研究领域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工程经验和研究发展,对于泛光照明的技术要求(如入射角、照明方向、视角等)、眩光要求、节能要求、绿色照明要求等都得到了非常系统的研究,在照明设计中也在慢慢地解决其平淡无味、甚至是呆板的照明效果。

第五,由于城市的快速建设发展,催生了众多的夜景照明工程,同时,就其工程技术、工程规划、设计等做了众多研究。共现标识词有:照明工程、研讨会、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工程是指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对城市夜景照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工程。加强对照明工程的管理对保持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照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现代化控制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不仅能保证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还能保证经济实用,以取代最佳的效果。

城市夜景照明工程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城市夜景照明工程与建设工程设计紧密联系,加大对夜景照明工程的研究有利于将夜景照明工程融合在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有利于实现在现代化市政工程、重点文物和老街坊修缮、建筑物外立面整治等工作中,做到两者配合。

夜景照明工程自2000年以前就被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随着G20杭州峰会、青岛峰会等大型照明灯光秀工程的带动,夜景照明工程迎来爆发期,照明工程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从而推动了整个夜景照明行业的发展。

4 结论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夜景照明领域文献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分析发现夜景照明研究领域在经过了最近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之后,已经构建成了一个成果丰硕、主题丰富、热点突出、多学科交叉并具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储备的重要学科。核心研究学者以杨春宇、严永红、赵建平、王立雄等为主,研究主力为以核心研究作者为首的小研究团队为主;研究机构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发表成果最多且中介中心性最高,是最为核心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热点可分为:“光污染”“夜景照明”“照明设计”“照明工程”和“昼夜节律”五大类。同时还发现了以下问题以及对以后发展的启示:

1)在整个夜景照明研究中,各核心研究机构及以核心研究作者为主的研究团队间合作均较少,聚合性不强,核心作者群较为零散,虽然有研究机构,但团队核心研究成果不明显,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研究网络。夜景照明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且注重多方合作的研究领域,所以各团队间加强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发挥集群力量、加强合作才能更好的助力整个夜景照明行业的发展。

2)光污染一直都是国内夜景照明的研究热点,在最近的20多年间,前五名的热点聚类中独占两个,再加上人们对于舒适度、健康等越来越重视,在今后的夜景照明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光污染必将成为更为核心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会更加的精细化,比如对于更加小众的特定人群的特定生理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光污染效应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方式也会更加的科学。

3)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大数据的兴起,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对于夜景照明行业来讲,本应该与科技和大数据紧密结合,但是由于其研究热点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和研究成果的滞后性,导致对于智慧照明领域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照明需求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大力支持,智慧照明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4)未来夜景照明研究需要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科共同合作,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物理学、计算机等相关的学科加入到研究队伍中,带动健康照明、VDT等方向的发展,做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增强研究的多元支撑,实现理论创新以及理论的规范化和体系化,进而持续有力地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以促进我国夜景照明研究的进一步飞跃。

猜你喜欢
夜景热点聚类
不妨写夜景
热点
数种基于SPSS统计工具的聚类算法效率对比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结合热点做演讲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城市夜景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