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梅
随着四川省重大课题“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手工编织活动实践研究”工作的开展,幼儿园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申报了子课题“利用多种材料开展幼儿创意手工编织活动的实践研究”,从教师的成长需要出发,以幼儿发展意愿为导向,多方合力、自下而上积极探索与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编织课程体系,做好幼儿园编织文化的传承。那么,运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将本土的手工编织材料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教师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幼儿对编织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编织技能呢?
一、充分挖掘和整理幼儿生活中适宜的编织材料
(一)基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进行编织材料的挖掘
小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让幼儿了解、欣赏编织的区域,各种毛线编织的鞋帽、围巾,中国结、 发饰、杯垫、沙发垫,或者陈列一些材料宽大、柔软、容易操作的编织物品,如草绳、芦苇叶等,让幼儿充分感受编织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将教育活动余下的材料、废旧纸筒、饮料瓶、纸箱、吸管等“变废为宝”,经过安全消毒处理后进行分类,让这些贴近生活的物品在幼儿心中产生亲切感,增强对幼儿生活中事物的多元化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比较于小班和中班而言,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丰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在手工编织区域里合作学习用稻草扎稻草人、编草蒲团,用棕榈叶编毛毛虫、草帽...
(二)基于变换的季节特点进行编织材料的挖掘
宁南县金沙江边每个季节都有丰富的植物品种,春天的杨柳条、麦冬草、嫩竹条,夏天的艾草、麦秆、芭蕉叶、棕榈叶,秋天的茭白叶、席草、爬山虎藤,冬天的干稻草、玉米杆(壳、须)、芦苇花都是很好的编织材料。教师根据时令选择编织材料,既打开幼儿的创作空间,也使宁南本土的民间手工技艺得以传承。
(三)基于“家园合作”进行编织材料的整理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编织材料,幼儿园在开展编织活动前,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半日活动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实施目标、计划等,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幼儿编织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动中来,将大量的编织材料、编织成品和半成品根据活动开展的需要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安全、卫生等因素进行分类整理。或者将一些观赏性强、深受喜爱的材料悬挂、摆放于长廊之上,供幼儿观察和欣赏,提高幼儿对编织艺术的兴趣。
二、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编织的兴趣
(一)主题墙展示幼儿的编织作品
在幼儿园的大环境或班级主题墙挂上幼儿的编织作品,如绕编的花朵、中国结、玉米结等,充分发挥环境的渗透作用和艺术的熏陶作用,让幼儿体验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欣赏和赞美交流时的成功感,从而提高编织的兴趣。
(二)活动区营造良好的编织氛围
幼儿可以在班级内操作簡、趣味性强的环境感染从而获取更多的编织经验。在绳编区,教师可以投放家长捐献的剩余毛线,在幼儿学会简单的编织方法后,教师辅助幼儿完成各类挂饰、头饰、中国结等作品。也可以通过教女孩子相互梳理发辫,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团结有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格。
三、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编织技巧
(一)小班开展生活化的编织活动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重点以培养幼儿对手工编织艺术的兴趣为主,引导他们主动用感官仔细听、认真看,大胆想、动手做,刺激幼儿高高兴兴地投入到编织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幼儿编织潜能的发展。在培养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可以引导幼儿简单学习 “穿” 的技巧,初步感知编织这项艺术。“上下穿”、“间色穿”、“间物穿”、“向心穿”、“斜线穿”、“单转结” 等技法是在众多编织活动中最常见的编织方法。在具体活动实践中,老师也不是采取机械的办法来训练幼儿,而是在他们已有经验和技法上进行帮助和引导,充分及时地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如在小班编织活动“漂亮的杯垫”、 “好玩的飞碟”等教学活动时,教师先用普通毛线在硬纸板、废旧光盘上穿绕而编织成杯垫、飞碟等,让幼儿进行欣赏,再引导幼儿认识编织材料、工具等,让幼儿在编织过程中全身心投入。
(二)中班开展系统化的编织活动
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编织活动应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此时的活动目标可以“编”为主,让幼儿通过“编”的技法,近一步提升编织和创造的能力。在“压挑编”、“齿轮编”、“折压编”、“十字绕编”等众多技法的教学中,教师对幼儿手部力量和手眼协调等多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编织材料,如稻草、纸条等,设置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努力即可完成编织,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浓厚的编织艺术兴趣。如“彩色的毛巾”、“漂亮的楼房”等活动中,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幼儿先欣赏编织品,但比起小班教学而言,中班幼儿更偏重于积极积累色彩搭配、图案组合变化等经验,为进一步制作编织艺术品作准备。
(三)大班开展生成性的编织活动
大班幼儿对编织材料和工具有了丰富的认知,能够正确使用编织材料和技法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因此,大班编织艺术活动目标更注重对幼儿创造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以立体造型为主,引导幼儿加强线状、带状等编织材料的运用,使幼儿在原有编织技能的基础上精湛技艺,学习更加多样的编织技巧。这一时期编织活动以“结”为主,有“平结”、“双线结”、“玉米结”、“蛇结”等,其中“蛇结”是中国结的基本技法之一,需要幼儿学习用两根绳子进行编结。教师可设计“漂亮的手链”、“小蜗牛”这一类别的教学活动,通过盘、排列、拼插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制作立体造型艺术品,同时意识到同伴协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同伴间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