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导引】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上学都是一段艰难的征程。学历歧视使得大多数孩子不得不为了进入更好的学校而奋斗。应试教育很残酷,每天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周末、假期还要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然而,当我们还在为中国教育的利弊、孩子童年是否幸福喋喋不休地争吵时,童年的她们却渴望学习而不得。当我们因为作业、考试和升学带来的压力感到烦躁时,我们很容易忘记能够接受教育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在世界各地,女性都在一个充满了危机和风险的世界中奋斗,她们面临的障碍无处不在。ABC 新闻的Jacqueline Calayag 报道:“知识就是力量,但由于教育障碍,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女孩被剥夺了这种力量。”
纪录片《女孩崛起》试图描绘九个发展中国家的九个年轻女孩面临着自己的斗争的故事,这些女孩都面临着早婚、基于性别的暴力、歧视和童工等巨大障碍。她们为了有机会接受教育、摆脱当前的困境而努力克服障碍。
该片由奥斯卡获奖导演理查德·E·罗宾斯执导,安妮·海瑟薇、赛琳娜·戈麦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人用旁白讲述。影片的拍摄手法混合了纪录片和叙事电影制作,这九个女孩来自塞拉利昂、海地、埃塞俄比亚、秘鲁、尼泊尔、阿富汗、埃及、印度和柬埔寨,每个女孩的故事都由来自各自国家的作家撰写,并由上述知名演员配音。该片曾获艾美奖提名。
六岁时,苏玛的父母没有将她送到学校,而是将她抵押给雇主,做“卡穆拉利(女奴)”。
卡穆拉利,尼泊尔南方一种终身强制劳动的劳工。女孩和年轻妇女会被父母卖给村庄之外更高种姓的买家,合同为一年。这在当地是一种习惯,所有穷人家庭的女孩都这样。
苏玛被辗转押送到许多个雇主家,受尽欺凌和剥削。雇主让她从早上四点便开始干活,一直到深夜。每天,苏玛要做家务、找柴火、照顾孩子、看山羊……而她只能睡在羊圈。她也曾渴望过父母的温情,然而在夜晚,苏玛写出的多是悲伤的歌曲:“我的父母亲如此自私/他们生了女儿/为什么儿子可以去上学/而我就如此不幸/在雇主家当奴隶/那里生活艰苦/每天都要被打。”
谁愿意过着奴隶的生活呢?可善良的苏玛每每想到贫穷的家庭都只能继续隐忍下来,但是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只让弟弟接受教育。
幸运的是,在做了5 年女奴后,苏玛遇到了马尔老师,这个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
马尔说服苏玛的雇主同意她加入一个由社会工作者举办的夜间课堂。当她结束一天的工作,在夜间课堂和大家读书写字时,那是苏玛最开心的时刻。正是在学习过程中,苏玛意识到这种所谓的卡穆拉利就是奴隶。
2000 年,尼泊尔将这种劳动抵押定义为违法行为。
影片中,苏玛骑着自行车穿越尼泊尔泥泞的山路,回忆这一切。获得自由的那一刻,苏玛自豪地微笑,她说:“我是我们家最后一个抵押奴隶,当我只属于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我无所不能。”
她不断地学习,之后毅然加入到了解救女奴的事业中。在故事的结尾,苏玛用她自己写的歌感染了身边的女奴,她们唱着歌,为解放其他跟她们命运相同的伙伴而继续努力。
苏玛的老师马尔说,并不是他改变了苏玛的一生,而是她的努力学习改变了她自己,是她成为了自己的超级英雄。
在埃及的某个小镇,12 岁的亚思敏和妈妈来到了警察局,决定为遭遇了侵犯的自己寻求正义,这可是个稀奇的事儿。在埃及,常常有女孩被性侵,受害者别无他法,只能选择默默承担这一痛苦。
亚思敏从未上过学,她和母亲一起在大桥上卖茶。父亲则在监狱。一个炎热的下午,她和好朋友阿雅揣着零花钱去交叉路口买新鲜果汁。一个赶马车的男人在靠近她们时放慢了脚步,问她们是否需要搭便车,两个女孩以为终于可以不用走路,于是上了他的马车。到了一个拐弯路口,大胡子男人掉转了方向。好友阿雅因为害怕而下车了,她则被男人带回了家。女孩大声呼救,但没人过来,她只好拔出身上的小刀,到处挥舞。男人最后仓皇逃走。
说完,女孩取出这把刀交给了警官。一个警官说:幸好你没有杀他,不然进监狱的可能是你。另一个警官和亚思敏母亲谈判,警官希望她停手,对方可以给她一笔钱作为补偿——那个男人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财主。
母亲说她一分钱也不要,她只是想捍卫女儿的权益。
“正义?在这世道是不存在的。”警官警告母亲,如果继续坚持告下去,女孩将会身败名裂,她们母女也会遭到打击报复。
母亲明白了,她们想要的正义不会到来。她接过警官塞过来的补偿金,匆匆离开。这个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自己的女儿,并决心将此事保密,再不提起。
在现实世界里,这就是故事的结局,没有超级英雄来营救,也没有主持正义的法官。女儿尽管自称是英雄,但她实际上根本无法保护自己。这场事故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亚思敏不久后就要嫁人了,尽管那时她还是个13 岁的天真女孩儿。
“要是我丈夫听到这些,他可能会杀了我!我必须穿上这身蓝色罩衣,我不能露面,不能说话。父亲安排我结婚时我才11 岁……”2010年,阿富汗的童婚率高达9.2%,这是一个在阿富汗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故事。
在世俗化进程失败后,阿富汗恢复了传统的沙里亚法,取消了女性的受教育权,规定女性必须穿戴布卡,外出要有男性陪护。沙里亚法要求女性外出必须穿戴名为“布卡”的罩袍——一种最为严实的宗教派别服装,连眼睛都不能露出,而是由一层网纱覆盖。
这样的一件罩袍将阿米拉裹住,罩袍内闷热难耐,而她只能透过蓝色的密集网纱看到外部的世界,这样的设计让许多阿富汗女性遭遇了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任何戴着“布卡”面罩的人都会看起来像傀儡。统一化的罩袍抹去了一切性别特征,甚至是人的特征,女性不被允许看清楚并感受这个由她们参与并延续生命的世界。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如果是女孩,必须遵循压抑的传统礼教:在十几岁时结婚、生育,履行母亲和妻子的使命,不被允许单独出门,禁止与男性接触,禁止参加体育、抛头露面,她们被隐匿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之外,成了“看不见的人”。
阿米拉的妈妈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甚至无法理解食品袋上的标识,她只希望生个儿子,增加家里的劳动力。阿米拉出生后,母亲得知她是女孩时崩溃地大哭,她把小阿米拉放在空地上,绝望地接受了女儿将经历和自己相同命运的事实。
从3 岁开始,阿米拉就开始干活了。每天天刚亮,她就起床扫地,洗衣服和洗餐盘,还要从冰山上打水给家里的男人们洗手。而她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光,就是读书的那几年。但快乐的时光如此短暂,11 岁时,阿米拉不得不接受父亲的安排,嫁给表哥还债。在阿富汗女孩的眼中,婚姻是一桩再明白不过的交易,“我的身体可以换取男人的愉悦或者利益”,阿米拉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这场“婚姻”将给她的家庭换来5000 美元,这钱被用来给哥哥买一辆二手车。
新婚第一夜,丈夫就在她11 岁的身体里留下了种子。在这些童婚盛行的地方,没人在乎她们也是孩子。她们从出生就被视为未来男性的私人仆人和生育容器。抱着孩子哺乳的她心底升起了不满和愤怒,反抗的种子在她心中早已发芽。她知道阿富汗曾有过女英雄,像马拉来、拉比亚·巴尔西……她们曾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到处奔走,呼吁性别平等和女性独立,读书和学习,成为时代的勇士。结婚那天,她努力回想阿富汗过去的那些勇敢坚强的女人。她决心开始反抗。她说,“你越阻止我,我就会越勇敢”,“你杀了我,还会有更多的女孩起来反抗”。
她知道自己受到了压迫和奴役,她知道本不该如此。就像是使命一样,阿米拉天生就知道这不是她应有的生活,她从不是逆来顺受的那种人,她选择拒绝懦弱、无知、愚昧。追寻真理的她心中毫无畏惧,“我们寻找自由时会被烧死。说出真相也会被石头砸死”。
镜头里,一个女孩说:“不要告诉我一直就是这样,也不要告诉我是宗教使然。我不相信你们的软弱顺从,我很久以来就拒绝愚昧无知。不要说你站在我这边,你的沉默就是纵容。”
生命的旅途还会继续,通过读书识字,我们有了智慧、文化、勇气。正是这些特质向人们传递了希望和冲破束缚的精神。阿米拉鼓励、动员其他的阿富汗女孩勇敢地回归校园,和其他男孩一样,在教室里光明正大地读书。最终,在她的努力和社会团体的帮助下,阿米拉胜利了,她重新返回了校园,身边的女孩们也纷纷揭下面纱。
在其他人的眼中,作为一个应该接受家庭命运安排的女孩,阿米拉的行为完全是“胆大妄为”“离经叛道”,但阿米拉从不在意这些声音。因为她知道,除了自己,还有很多人在为阿富汗女性的教育权而努力。而接受教育,就是拥抱希望。
尽管这些改变可能微不足道,但依然像种子一样,深埋在阿富汗女性的心里。
埃及的亚思敏被一个年长的男人侵犯后,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有着美好结局的童话。在这个童话里,她是一个13 岁的强大女孩,也是一个超级英雄,面对坏人她能勇敢地与之对抗,并最终取得胜利,守护了正义与和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有确凿的证据,在不作为和维护男性利益的法律和政府面前,试图为女儿寻求公正的妈妈也无能为力。童婚、贩卖人口和贫困等问题也贯穿了整个故事。在讲述她们的故事时,埃及的亚思敏和阿富汗的阿米拉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使用化名。一旦她们的真实身份暴露,她们表达的不满被这个国家的其他人知道,没有人会知道她们会遭遇怎样的报复。
女孩拥有的机会、自由比她们身边的男孩子更少,受到的教育也更少。全世界接受小学教育的学生中,女孩比男孩少三亿三千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75%的艾滋病患者为女性。每年有一亿五千万女孩遭受性暴力。世界上50%的性侵受害者是15 岁以下的女孩。性侵的危害是父母不让女孩出门,或早早地把她们嫁出去的原因之一。15 岁到19 岁女孩死亡的首要原因,不是艾滋病,不是饥饿,不是战争,而是分娩。但如果一个女孩受到教育,她将进入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女孩从学校中得到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她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上学提升了她们在社区中的身份,使她们更健康、更有安全保障。但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剥夺了女孩们的学习机会。人口贩卖的受害者80%为女性。帮助女性就是在帮助人类的未来。教育改善了年轻女孩的生活,显著地部分解决了贫困、未成年婚姻和债役工等社会问题。让每个孩子都去上学,每年能减少70 万例艾滋病;受过8 年教育的女孩们,童婚的概率会减少四倍;认字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活过5 岁的概率增加一倍;受过教育的母亲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
该纪录片讲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女孩在妇女权利和待遇方面遭受的不公和不幸;但别忘了,我们自己身边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当前女孩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被鼓励参与劳动,这与五十年前相比迈出了一大步,但不平等的影响依然在各行各业显著存在。
这些情况即便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在美国,从事同样的工作,白人女性获得的报酬比白人男性少77 美元,黑人女性比男性少64美元,西班牙裔女性比男性少57 美元——几乎只得到男性薪酬的一半。
在《天空的另一半》一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过去5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 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毫无疑问,这个巨大的体系中还存在许多其他歧视和不公正,仅仅依靠教育显然无法解决她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尽管话题沉重,但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充满力量的结局。这些女孩中的每一个都从她们的故事中走出来,成为了与传统和愚昧抗争、并致力于帮助其他女孩的战士——即使存在这些问题,人们仍在不断努力。
纪录片中说“没有比女性更脆弱的人了”,这句话并不准确。真实的情况是:她们被颠倒黑白、野蛮无序的社会欺骗了,那些从无数女性身上压榨了巨大财富的人们让她们误以为自己是脆弱的、没有价值的、愚笨的。然而,制造这些谎言正是为了掩盖她们本身就是最强大的生命、最有价值的人。因此,无论怎样的压迫和谎言都无法熄灭她们心中的希望——对理想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力量是女性心中一团本能燃烧着的火焰。
传统习俗的愚昧落后、贫穷的出身、缺乏正义和法律的环境……这些女孩们一代又一代地遭遇着歧视、压榨、奴役、性侵,被当成商品交易,她们身为女性独特的美丽和价值却成为了霸凌者掠夺的理由。但是这些女孩从未停止过斗争,她们向我们展示了勇敢和抗争的力量,她们竭尽所能地追求公平和正义。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这就是高贵灵魂呈现出的样子,它无关肤色、民族、阶级和收入。她们提醒着我们:无论情况多么糟糕,你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与之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