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珵 米娜
天才少女谷爱凌冬奥会夺冠,她听到的不只是铺天盖地的赞美,还有随之而来的诋毁。在极易深陷自我怀疑的处境,18岁的谷爱凌用“我并不是想要让所有人满意”来从容应对。她的勇敢和自信,引发了不少人对自信乐观、抗挫折力等话题的关注。
孩子容易在他人的评价里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偶然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便可能對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作为孩子成长成才路上的“重要他人”,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悦纳自我?唤醒内心的力量,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自信且阳光的新生代。跟着园长富有智慧的思考,让我们来一起陪伴孩子勇往直前、成为更好的自己。
01巧妙认可和鼓励,为自信成长奠基
《教育家》:一些家长在公众场合说孩子“胆小”“不爱说话”等,若长期生活在缺乏认可的环境里,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家长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悦纳自己?
李丽丽:当家长误判孩子的发展,或给孩子不恰当的负面评价时,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出现偏差,从而失去尝试与挑战的勇气。比如一些小班家长描述,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时不合群,进入游戏区就自顾自拿着娃娃装扮。实际上,小班幼儿的游戏常常是平行游戏,有自我对话的过程,而家长对此不了解才会误判。此外,家长对孩子有了更高的期待,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什么,就希望自己孩子也能就此有所发展,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有的孩子语言能力特别强,在群体中容易招人喜爱,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慢,但动手能力比较强。一百个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比如三岁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四五岁以后,可能慢慢喜欢与人交往,独立性也开始增长。到了五六岁,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也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家长要遵循自己孩子的成长节奏,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要适当放手,接纳孩子可能出现所谓不如人的地方,这意味着给孩子留出空间,让孩子有成长的过程。要鼓励、支持孩子不断尝试与锻炼,在经历过程中找到接受挑战的信心。
最后,家长应当学会批评,帮孩子建立起成长型思维。批评不应该指向孩子的人格。有些年轻家长一碰到事情就焦虑,比如孩子们在公共场合吵闹,就立刻批评“你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这样”“你太不乖了,我讲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等。家长只要告诉孩子,在公共场合中,礼貌的孩子应该是轻言轻语的,如果能够轻声讲话,肯定是最棒的孩子。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是发泄情绪、下定论。这样孩子知道失败也没关系、失败后我应该怎样学习来获得成功,这才是批评最重要的目的。
袁鲁:美国教育家卡茨提出“习惯性愚蠢”,指的是很多时候孩子在学习中因为某些原因,对学习产生怀疑丧失了自信心。家长不经意的负面评价,也可能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来越“笨”的境地。
父母需要学会理智地爱孩子,要尊重孩子。孩子虽然个子小,但其实心是很大的,希望和父母交流,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事情的决策。像我女儿中班时准备独立睡觉,在我们的询问下,她对想要的卧室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要求,我们一一满足。后来家中来了亲朋好友,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去女儿房间参观,大家都跟女儿表示“你布置的房间真漂亮”,孩子会觉得自己很能干。同时,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分析自己哪里没做好,孩子听后会获得被尊重感。
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小孩子遇事容易大哭,家长可以先共情:我知道你现在碰到了难过的事情,你是不是很想哭?如果想哭你就大声哭出来,妈妈在旁边陪着你。等他情绪好转后再抱抱他,问他为什么哭、事情应该怎样处理。如果是孩子发脾气、家长讲道理,此时孩子的理性为零,那么家长再说教也就和孩子一样失去理性了。
要学会示弱。女儿小时候,我看到她在折纸做小金鱼,跟她说妈妈不会折,你教教我,女儿便会兴冲冲地来当小老师。
要避免让孩子感到难堪。孩子犯了错误,尽量不要公开讲,在家里多给孩子留一些面子。如果真要讲,那么即便事情没做好,家长也要说孩子怎么做的、做得如何好,这样客人走后,孩子真的会把事情做好,因为家长的表述是对他的期许和信任。人都有两面性,照到的阳光越多,阴暗里的部分就越少,强调孩子的优点会让他们慢慢更加自信。
《教育家》:自我认同感基于自我悦纳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如何提高孩子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成为勇往直前的新生代?
袁鲁:孩子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产生非常好的自我效能感。我园旁边有一座龙泉山,爬山时孩子们发现,一口千年古井里有不少垃圾。孩子们商量后,决定用捡来的树枝捞,又发现长度不够,就解下鞋带当绳子,用绑好的长树枝将垃圾取出来。这件事让他们认为自己很能干,可以保护龙泉山上的环境。
当时,宁波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评比,第二次爬山时,孩子们发现垃圾桶的颜色和类别不对,于是将山上哪些垃圾桶不符合要求记录下来,包括设置的距离是否合理,都调查得清清楚楚。标注好后,孩子们写信给园林局叔叔,结果园林局叔叔回了信,到幼儿园里当场读给小朋友听,表示下决心要把不符合标准的垃圾桶全部换掉。整个撤换大概花费几万元,但是他们觉得孩子关于环保的建议非常正确。园林局叔叔还说,你们这么能干,要在龙泉山上给你们竖一块牌子。征询我的意见后,在大门入口处小朋友每天都能看到的垃圾桶旁,出现了一块“余姚市机关幼儿园花花环保小卫士”的牌子——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命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成功,自我效能感大大提升。
同样,失败也能培养强大的内心。女儿小时候提出想养金鱼,我们买回8条,鱼食瓶身上有喂养说明,我给女儿讲了一次,但她没有听进去。第二天上幼儿园之前,她抓了一大把鱼食放到缸里,结果晚上发现,金鱼死了一半。看着女儿伤心的样子,爷爷赶忙安慰,说明天再买几条。这时候,我制止了爷爷,告诉她金鱼死了就无法复活,女儿一下子哭得更伤心了。可是转天,女儿不敢喂那么多食物了,还主动问我金鱼到底要吃多少东西。如果再给她买小鱼,她会感觉得到很容易,失去也不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她来之不易和承担责任。0CEEEE09-71F6-4DBF-A402-26CB2E5A8C92
通过这件事,女儿也明白父母不是万能的,一些孩子觉得无论自己闯了多大的祸,都有父母收场,会越来越有恃无恐。让孩子知道有些结果一旦产生就无法挽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他会养成做事之前考虑后果的习惯。孩子接受无法死而复生的残酷事实,内心虽会感到痛苦,但这也是属于她的人生必修课。从养金鱼的挫折当中,女儿懂得了“如果按说明书做,我能够把金鱼养得很好”。后来,她将养好的金鱼带到班级自然角,给小朋友介绍金鱼的喂养办法,自豪地当起了班级饲养员,这对提升自我效能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沈艺:我们将游戏融入孩子在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泡泡乐园”游戏课程,以此培养孩子的人际合作、想象创造、语言沟通等勇往直前的品质与能力,培养热情、投入的“大玩家”。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品质与能力,需要持续的、渐进式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期间,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设定阶段性小目标,合作组织一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活动,以此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家》:有的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常常过度夸奖孩子,以致孩子“输不起”。家长应该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李丽丽:这个问题中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学会表扬。现在家长的批评少了很多,但表扬很泛滥。“你很棒”“你最聪明”,这些常听到的表扬是泛化的,孩子在糊里糊涂中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当他一碰到困难时就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开始害怕失败。正确的表扬应该是真实具体的,“今天跳绳跳了10个,比昨天有进步”;表扬指向孩子做事的过程,“今天舞蹈练了30分钟,你很棒”;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舍弃的东西,“你放弃了玩的时间,来陪妈妈一起做家务,妈妈感到很开心”;表扬孩子一时看不到的结果,“这三个月你每天早上起来跳绳,从原来不会跳到现在能跳100下了”,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
同时,家长要搭建各种平台,让孩子有机会在亲历中成长。我提倡给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机会,且是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而不是今天倒垃圾就拼命表扬。对孩子来说,偶然一次倒垃圾是游戏,但每天在固定时间去倒垃圾就是挑战。日常的受挫机会并不多,家长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让孩子能不断战胜自己。
此外,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和爸爸一起,踢足球、骑车、远足。体育能让儿童短时间感到挑战和克服困难的快乐,也能增强儿童的受挫能力。
02差异化支持,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教育家》:教师在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时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怎样给予孩子差异化支持?
李丽丽: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的第一个微型社会,是从儿童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阶段。以往有些幼儿园会以小红花评比来树立集体榜样,比如谁吃饭吃得好、谁吃饭吃得很慢,会有比较,虽然现在已经有意识抑制比较行为,但无形中会存在这种倾向。其实对于儿童成长来说,多样化是应该强调的,就是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尽量避免平行比较。教师在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中,也需要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而非一个集体中谁达到某个标准,在近期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質量评估指南》中也体现出这种导向。
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发挥之间,教师要注意分寸,不能忽略儿童的个性化成长,可以更多思考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指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班级幼儿有全面的认知,并对能力有短板或者优势的孩子差异化支持,建立个别化档案,进行长期跟踪。比如每个月至少对3-5个孩子做个别化跟踪,每人观察3-5次,逐渐先从数量上由个别走向全面。在设计活动时,也尽量分层错落支持材料,充分考虑强势和弱势儿童的需要。幼儿园应该像一个家庭一样,因此我园将“办有温度的幼儿园,做有故事的教育”作为办园理念,探索如何营造家庭般温馨的氛围支持让孩子获得自我认同。比如一些班级给孩子提供私密角,供内向的孩子或者孩子情绪不好时使用;考虑男孩子特点,提供拳击袋这类发泄体能的设施。
沈艺:我园青年教师较多,他们虽然上进心很足,但缺乏评价、指导方面的经验。我们强调不能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要求教师围绕两大支架、两个策略和两个途径开展工作,给不同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帮助。
“两大支架”即游戏计划和游戏检核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与孩子一样,为游戏制定计划。在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游戏需求调整计划,以真正落实孩子的计划为主。游戏检核表是为助力青年教师有效观察、发现孩子。当教师无法准确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需求,就可以建立检核表作为观察孩子的依据,从多个方面发现孩子的发展。
“两个策略”包括“四观”和“四察”。“四观”指引导教师需会观察、会记录。我们从挑选合适的观察方法、选择适宜的观察工具、拣选关键的观察事件、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四个策略入手,指导教师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四察”指引导教师需会倾听、会发现。反复看:聚焦动作、神情、互动情况,思考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学习特点和存在问题,辨别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等。用心听:以儿童视角倾听幼儿的游戏对话与独白,分析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追问题: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其真实需要。找关键:聚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当一位小女孩提出需要木板时,我们提供了安全的木板供她游戏。我在观察并记录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小女孩在斜坡上滑木板时,尝试先蹲下再缓速站起往下滑,如果摔倒了,会在下一次调整速度与姿势。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游戏,她顺利滑下了斜坡。我们组织交流会,让小女孩分享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小女孩滔滔不绝。这种差异化的支持也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提升能力的过程。
“两种途径”即现场解析和案例追踪。现场解析是教师通过分工合作、讨论分析等发现、支持孩子,最终与孩子达成一致。案例追踪是教师以月为单位,追踪一个孩子、一种材料或一个游戏,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通过单体时间的观察或单个案例来评价孩子,其实是不科学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分享和解读案例,还原孩子真实的全貌。0CEEEE09-71F6-4DBF-A402-26CB2E5A8C92
《教育家》:一些幼儿园开展“我的自画像”等活动,以期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但效果未必能达到预期。幼儿园应该如何“下功夫”,帮助孩子更好地悦纳自我和确立自信?
袁鲁:作为园长,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思考“要办一所怎样的幼儿园”。我园墙上写着“一所好玩的幼儿园”,下面是“玩出健康,玩出智慧,玩出自信”,一个健康的、智慧的、在玩中学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是个自信的人。在课程建设方面,我园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重点打造“龙泉山玩课程”,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自我效能感。每周会组织孩子爬山两次,基于孩子的兴趣开展活动,孩子在亲近自然中锻炼体能和毅力,生病的概率大大降低。无论是自然常识还是山上的人文资源,他们都能了然于胸,自信讲述,从小形成了爱家爱国的情怀。由于保障了项目活动的频率,孩子们无论是到山上观察蚯蚓还是找蚂蚁,都能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启迪智慧的同时增长知识。我们也会让小朋友带回树枝、树叶、石头等制作手工作品,他们的创意明显带有从自然中获得的熏陶和经验,精彩纷呈。同时,孩子们在山上碰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可以独自处理的,他们在合作中取得成功,会有充足的团队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培养幼儿园的孩子,不单要看到当下,更应该看到他三四十岁时需要哪些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教育的目标就会放得长远。三年下来,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师感到孩子特别有能力,当孩子活灵活现的变化摆在眼前,教师也越来越有自信,到省市里交流机会更多,他们的自我悦纳和效能感也非常好。
沈艺:幼儿园可以从环境创设着手,给孩子营造舒适的游戏氛围和有趣的游戏场所,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场所、需要的材料和心仪的伙伴,全身心“浸润”到游戏当中。我们围绕“始于好奇,成于点滴”的办园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自主游戏为主,让孩子成为园所的主人。我们利用户外场地优势,将山坡、池塘和现代化元素融为一体,创设了8000多平方米无围栏、供孩子自由进出、方便按需流动的户外游戏场所。在场所内游戏时,不应给孩子设限,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让他们自己掌握游戏的主动权。
我们以固定和流动两种形式,给孩子提供一些灵活性强、安全度高的游戏材料。固定材料是某一时期发展孩子某方面能力的需要,流动材料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想要在游戏中使用的材料。比如,我们在固定区域提供充足的PVC管,但当孩子认为他们在搭积木、玩滚球时也需要PVC管时,我们鼓励孩子做出游戏计划并向老师提出诉求,此时的PVC管就成了流动材料。这正是孩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我需要的过程。
李丽丽:评价重在过程,应该是在面向儿童的持续活动中,而非单独某一个环节。在我们的47号大街,儿童完全以小主人的状态,在模拟小社会中体验真实的生活与交往,可以看到这种活动对培養自信心的价值。这条混龄活动的游戏大街里有孩子喜欢的店铺,比如照相馆、美食区、首饰店、银行等。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银行卡,打工后将赚到的“森林币”存入,可以自由支配。银行卡是调控孩子游戏过程的一种情境评价体系,并非取决于教师评判“乖不乖”,而是依靠大家公认的准则。店长组织店员讨论,今天游戏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怎么样,是否认真负责、有没有陪好客人。长此以往,孩子们会形成明确的标准:作为店员卖掉了几碗面、是否处理好突发状况等。店员开始对评价是默然接受,随着游戏时间变长,当出现不公平评价时,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一个孩子面条做得不好只得到一个森林币,因为他的能力稍弱,但他会说虽然我做得不好,但其实我很努力了,尝试好多次才做出来——他会表达自己的委屈。店员的反馈被听到后,教师会引导大家协商决定,既然你已经努力了,还是可以按照正常的工资付给你。可以看到这种评价背后,是大家关注除了技能之外的过程性努力。
经过47号大街的长期游戏,孩子更加善于表达,乐于与人交往。这种同伴互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自信心养成。孩子会趋向于认为我能够通过努力来改变,变成更好的自己。当幼儿园营造出一种开放的、帮孩子建立自我认知的氛围,当教师不会打断孩子的表达,孩子们就会敢主动和园长交流,敢带着客人四处参观,在社会性发展方向不断给人惊喜。0CEEEE09-71F6-4DBF-A402-26CB2E5A8C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