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雅情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096-02
摘 要 轮滑运动同时兼具了娱乐性、健身性、观赏性等多重功能。近年来广大青少年参与轮滑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轮滑选项课。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轮滑游戏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保持了高度关注。本研究从轮滑游戏的特征入手,剖析解读轮滑游戏的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挖掘轮滑游戏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高校学生在参与轮滑游戏过程中得到全面成长,通过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安全意识、增强比赛趣味、加大社团扶持等途径将轮滑游戏的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有效融合,以期为高校轮滑教育发展及轮滑游戏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轮滑游戏 健身功能 教育功能 融合
一、引言
体育游戏在青少年成长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青少年身心需求的体育游戏不仅仅能够强化学生提升,更能够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心理、塑造集体意识。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对广大学生产生了极强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与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要对体育游戏的价值与功能形成清醒认知,积极推动体育游戏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的深度融合[1]。
二、体育游戏特点分析
体育游戏将体育运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外的体育活动之中。高校体育教育在全新形势下持续推动体育游戏化发展,体育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1.强健身体。体育游戏将体育项目通过游戏方式呈现,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得学生在游戏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拔河、丢手绢、追逐跑等等常见体育游戏对青少年具有很强吸引力,体育游戏的引入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技能。
2.愉悦心理。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工作之后的消遣和游戏”,科斯特认为“游戏本身没有明确目的,但却能够让參与者身心愉悦”。游戏带来的心理愉悦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大学生面临着生活、升学、就业等多重压力,体育游戏化能够使得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2]。
3.易于普及。体育游戏涵盖了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单双跳绳与花样跳绳是绳类运动游戏、花式篮球是球类运动游戏、追逐跑是田径类运动游戏等等。体育游戏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学生在课堂内外均可以参与体育游戏,规则简单而宽松,这为体育游戏的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
美国耶鲁大学在上世纪末展开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轮滑是最佳的运动方式,相较于慢跑、骑行、游泳而言可以更好地消耗卡路里并吸收氧气,实现平衡性、协调性、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单纯的体育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很多学生因此而不愿意参与体育训练。轮滑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之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实现运动速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敏捷反应的全面发展[3]。
三、轮滑游戏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的融合路径
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使得传统体育教育面临着发展挑战,高校对体育教育与现代文化融合保持了高度关注。以轮滑运动为代表的现代体育运动开始被广泛引入到高校课堂,轮滑游戏的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可,将二者有效融合是提升轮滑教育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兴趣习惯萌发、强化核心素养的最佳选择。
(一)优化轮滑教学方案
当前高校轮滑教学以休闲性轮滑为主导内容,教学形式较为简单,学生很难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轮滑的竞技性与趣味性无法得到充分体会。因此高校应该对轮滑教学方案展开全面优化,注重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的融合,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保留休闲轮滑,同时也要增加竞技轮滑,适时引入平底花式绕桩、花式刹车为主的花式轮滑,结合就教学内容设计多种轮滑游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兴趣。
(二)预防轮滑运动损伤
轮滑是一项新兴运动,学生在较高速度下进行各种游戏很容易出现运动风险。相较于传统项目而言,轮滑的风险与危险更高,因此教师在游戏设计环节一定要将安全性放在首要地位,确保学生穿戴好护具后再参与游戏。轮滑运动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于手腕、膝盖、肘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穿戴护具,但是在课外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忽视潜在风险。因此,教师在轮滑游戏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戴好护具再参与游戏,最大程度降低轮滑运动损伤。
(三)增强轮滑竞技趣味
高校在开展轮滑教育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竞技类轮滑比赛,这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对轮滑运动保持关注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轮滑项目之中。轮滑爱好者的技能水平将持续提升,总体风格也将变得更加飘逸。高校轮滑教育要同时实现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就必须要更多地开展趣味性比赛,将轮滑运动与其他休闲运动整合起来,引入轮滑篮球赛、轮滑羽毛球、轮滑丢沙包等等充满趣味的游戏竞赛,学生将充分享受轮滑带来的快乐。更多的学生在趣味性竞技游戏的吸引下将主动选择轮滑运动,这也为轮滑运动推广提供了全新路径。
(四)加大社团支持力度
轮滑的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使其更适合作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当前,各个高校纷纷成立了轮滑社团,但社团人数不高且活动参与度不足。高校轮滑教育应该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鼓励轮滑社团借助多种途径展开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轮滑运动,这将使得学生的压力得到释放与舒缓。社团学生可以共同设计更加充满趣味性的轮滑游戏,同时校际之间可以举办轮滑交流与轮滑竞技活动,学生的深度参与将使得轮滑发展呈现出全新局面,有效发挥轮滑运动的育人功能。
四、轮滑游戏的创编与设计程序
(一)游戏创编与应用
轮滑游戏的创编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依照资料收集、创设构思、实验应用、修正改进、再次创编过程完成轮滑游戏设计。在轮滑游戏创编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总体思路,积极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并展开整理分析,形成最终的游戏后经过不断的实验检验并最终完善应用。例如“祖钻山洞”是轮滑中较为常见的游戏,教师在游戏设计时首先完成线路图设计,随后选择相应动作,进而确定并检验游戏器材、滑行距离、场地情况,轮滑游戏必须要经过检验后才能够具体应用。
(二)游戏的创编方法
1.收集整理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分析轮滑游戏的设计目的与总体思路,借助“头脑风暴”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轮滑游戏创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游戏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将关键信息收集整理,师生共同完成游戏的创编。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展开合作教研,共同研发体育游戏,将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等等学生熟悉的运动引入轮滑游戏之中。
2.借鉴创编法。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这些游戏较为成熟,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借鉴参考现有体育游戏。例如钻杆挑战比赛就是一项在拓展训练中经常使用的体育游戏,笔者将其运用于轮滑游戏之中,学生穿着轮滑鞋穿越高度不等的栏杆,栏杆初始高度为1.4米,随后逐渐降低高度,直到最终决出冠军。借鉴创编法充分吸收了成熟体育游戏在整体结构、动作选择、动作组合等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满足的健身与教育需求。
3.目标导向法。轮滑游戏在轮滑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以技术动作训练和培养为主要目标,教师在游戏选用与设计环节可以围绕训练目标进行整体优化设计,根据具体目的确定轮滑游戏内容。例如行进间乒乓球运球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专项平衡能力与敏捷性;接桩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在高速行进间变形技术能力;圈之魅力游戏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轮滑技术动作等等。目标导向法能够使轮滑游戏设计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充分展现出游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轮滑能力。
(三)轮滑游戏设计要素
轮滑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行进过程中的受力并不固定,“游离支撑”导致轮滑运动需要更强的稳定性与平衡性,速度快、冲击力强、场地风险高等特点导致轮滑游戏更容易出现安全风险,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范畴。
1.适当降低游戏难度,轮滑游戏中的很多动作属于对称式身体运动,学生参与时需要较高难度,刚刚接触轮滑的学生必须要从简单易学动作入手,将复杂的动作逐渐分解,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时能够快速掌握游戏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内容选择要充分显现轮滑基础特点,轮滑运动在技术动作运用时呈现蹲屈、支撑、高速等等特点。这些技术动作也恰恰是轮滑游戏的核心,充分运用这些元素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蹲屈能够刺激学生肌肉力量并平衡神经功能刺激,高速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心理与视觉刺激,有效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而更好地完成轮滑教学目标。
3.游戏设计应该对运动伤害保持充分关注,轮滑运动的特点使其具有较高风险,场地平整度、滑行路线、安全意识等等均可能对学生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轮滑游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将运动伤害消灭于萌芽状态,具有较强风险的游戏不适用于轮滑教学。
4.轮滑游戏可以分为活动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和放松性游戏,不同轮滑游戏适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活动性游戏主要用于课前准备的关节肌肉拉伸,例如喊数抱团、推车比快等等;练习性游戏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例如转彎接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弯道技术;放松性游戏能够调整学生身体与心理,例如“逛公园”、“蛇形伸展”等等。
参考文献:
[1]王丰秋,王金涛,刘洋,等.东北地区高校轮滑球与冰球协同开展情况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85-87.
[2]高芳.兰州市高校直排轮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7):77-78.
[3]黄盛良.“课内外一体化”高校轮滑教学模式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7):164+166.
[4]胡嘉谊.高校轮滑教学对学生身体机能培养的实验研究[J].运动精品,2018,37(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