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呵护中精心培育(外一篇)

2022-04-23 23:48戴方毅
青年文学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军校

戴方毅

校园造型如海军锚的东海少年军校,令人刮目相看。

这是唯一定点在军营内、以部队为主承办单位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全国先进少年军校。

从军地领导“办好少年军校,培养少年儿童国防意识”“喜今日爱文习武幼苗成长,望明朝四化建设人才辈出”的题词中,可以看出军校深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

金秋十月,首届全国少年军校学生成果汇报竞赛在北京举行。

竞赛中,“野外生存”“密语通讯”进行得非常艰苦、相当紧张,因为这两个项目是对军事教育质量的总检阅。在比赛中,由于东海少年军校使用了“旗语联络”的绝招,战胜了各路强队,使总分遥遥领先。军委首长在看完东海少年军校的“旗语联络”表演后,连声称赞:“了不起,旗语打得真不错!”

“军委首长表扬我们啦!”从北京回来的路上,学员们围在刚被破格提拔为干部、调任军校教官的九六身边,一个个兴高采烈。

旗语,是海军海上通讯的基本手段,以汉语拼音为基础,利用手旗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达字母、数字和其他勤务符号,保密性很强。学旗语,对于好动、模仿性强的十多岁孩子来说,吸引力很强。经过两三天的辅导、训练,学员一般都能掌握基本要领,诸如“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首长命令”等等,有的优秀学员还能打出简单的礼貌用语。

他们在九六的严格实训下练习旗语,可谓苦头吃尽。发旗语时,身体必须挺立,两手紧握小旗在各个部位变换;手与身体的角度必须一次性成功,因为角度稍大稍小、稍前稍后均表示不同的意义。九六要求学员发一句完整的旗语,必须在几秒钟内完成。

刚训练时,他们对手旗二十八个部位的变化感到新鲜好玩,随着动作的机械反复,练着练着,两只胳膊酸胀发麻了,腰背疼痛僵硬了,逐渐感到枯燥乏味了。

“教官,休息一会儿吧!”一名女学员泪水盈盈地求道。

“不行!再练一会儿。”九六不容商量。

旗语练习在旷野进行,海风夹着沙尘,吹得他们的手、脸疼痛。这位女学员委屈地说:“旗语练习怎么比队列训练还难受啊!”九六听罢不为所动,鼓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训练。

那天,来自四眼碶中学的学员在练旗语时,下起了绵绵细雨。九六用旗语考问他们:“怎么办?”几乎所有的学员用不太熟悉的旗语回答:“我们决不下战场!”他们继续在风雨中练习,没有一个当“逃兵”。

当晚,九六在训练小结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学员班长郭丹玲说:“今天训练完,手臂酸痛得无法举筷,腰背像上了一道夹板。但为了锻炼坚强的意志和掌握海军的专业技术,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训练,我认为非常值得。”

幾天后,他们应邀参加香港童子军建军庆典,准确地打出了“祖国好”“庆贺香港回归祖国”“爱军习武,保卫祖国”等旗语,赢得了香港各界的一致赞誉。

学员刚到军校时,热情很高,但经过几天紧张而艰苦的训练后,有不少学员因不适应军校的环境哭闹着要回家。对此,九六除协助辅导员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外,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冲淡学员的这种情绪。

没有艺术细胞的九六,利用业余时间,对着电视学演“赵本山”,学唱戏曲;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自编“鸭子舞”。每当军校组织联欢活动时,他那滑稽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常逗得学员们捧腹大笑,使那些想家的学员破涕为笑,沉浸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之中。

“瞧,这张照片真逗!”镜头里,有一群笑得前俯后仰的学员紧紧围着九六,他们将九六的头发扎成一束束朝天的小辫子。

“教官,这是你吧?”

看到这张照片,九六的话匣子打开了:“学员刚来报到时,看到我这副严肃的模样,都很害怕,但三四天后,他们便会像你们一样在我面前调皮捣蛋了。”

说完,九六拿出两本珍藏的影集,兴致勃勃地向新学员介绍每张照片的来历,有与学员们一起刻苦训练的镜头,也有和学员们一起嬉戏打闹的场面。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严格训练吗?”

“是的。”

“九六很会揣摩学员的心理,能及时捕捉你们心灵深处的瞬息变化。你们肯定能适应他的教学方式。”军校吴教官见教室里热闹非凡,走进来对他们说,“以前的学员都称九六为‘风趣幽默的严教官呢。”

见同事如此评价他,九六不好意思地说:“队列和旗语训练,机械乏味,时间一久,你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会在训练中表演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来调节你们的情绪。”

“噢,我明白了,昨天你模仿女模特走路的样子,原来是在取笑我们这些没踢好正步的女学员啊!”李燕假装生气地嘟起了小嘴。

九六笑道:“女学员踢正步的力度不够,影响了队列的整齐。所以,我在讲解要领的同时,用扭扭晃晃的女模特步来‘告知她们踢正步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高大家对正步练习的兴趣。”

在教学上,九六确实是位一丝不苟的严教官。

有一年,军校隆重举行校庆暨全国青少年夏令营甬城营地落成典礼,观看受训学员的汇报表演,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训练时,军校要求每个学员吃一块大肥肉,以保证身体的需要,不少女学员想偷偷扔掉。“这是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吃掉。”九六严厉地说。于是,那些平时挑食的女学员在他那威严的目光下,含着泪一口一口地全吃了进去。

九六带领学员们勤学苦练,因长时间大声喊口令,导致嗓子咳出了血丝,但他坚持不休息。那场汇报表演,在他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军地领导的好评。

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军校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国防教育路子。学员们在军校里,除了学习军事知识、进行队列操演、体验水兵生活外,还要像战士一样站岗、射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夜里,他们两人一组,扛着武器在甲板上站岗。刚开始,他们有的害怕得浑身发抖,尤其是女学员,但在九六的严格训练下,他们变得像一名名成熟勇敢的战士。

射击场上,有些女学员一听到枪声就吓得哭鼻子,但经过训练后,不仅人人敢打靶,且70%以上的女学员成绩都很好,涌现出一批3发子弹打出29环的“小神枪手”。

每天对舰艇进行保养,是他们的日常课目。学员们在“海战”中懂得了“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武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深刻道理。第一次保养舰艇,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九六“火眼金睛”的检查中经常通不过。但在几天后,他们就会把甲板拖得干干净净,把机件擦得闪闪发光。他們也和水兵一样练撇缆绳,虽然只在距码头四米处撇缆,也曾让缆绳一次次地撇入海中,但他们不气馁,在九六的“重来”声中一次次地捡起来重撇,直到准确地套住码头上的缆柱。

“叮铃铃……”战斗警报声在艇上响起—“海鹰行动”开始了。

一艘威武的鱼雷快艇停泊在军港码头,二十名学员鱼贯跑步上艇,紧张有序地进入各自的战斗岗位,快艇风驰电掣,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信号兵”发出了战斗准备信号,“电讯兵”开启了艇上的通讯联络工具,“艇长”利索地下达发现目标的命令,“枪炮兵”瞄准目标,“鱼雷兵”待命发射……他们在茫茫海面上进行了十五分钟的演练。“警报解除!”鱼雷快艇乘风破浪胜利返回锚地。靠码头时,“帆缆兵”吃力地扛起粗重的缆绳撇向缆柱……

这是九六按照鱼雷艇实战需要制定的训练方案,也是学员的必修课。

“‘海鹰行动饱含着海军将士对少年军校的期盼。”九六经常这样激励着学员:“在部队的历史上,只有重大军事行动才能实施‘海鹰行动。”

学员们自豪地说:“我们出海训练,不仅体验了海上生活,增强了海防知识,而且感受到严父慈母般的爱。”

短短十天的军事生活,留给学员们除了海上“战斗”生活的美好回忆外,更可喜的是使孩子们从学生向军人的逐步转化。他们的思想变了—热爱军队,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立志成为合格的军人;作风变了—动作敏捷,严守部队纪律,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天中午,身着便服的九六带着学员肖尧在甬城办完事后,搭上中巴归队。

车行驶十分钟后,上来了一对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男青年见车内座无虚席,于是来到身着水兵服的肖尧身边,油腔滑调地对肖尧说:“小兵仔,发扬点风格,把座位让给我女朋友。”未等肖尧开口,男青年接着说:“只要你肯让座,给你10元钱。”肖尧准备答话的念头消失了,鄙夷地看了男青年一眼,将头转向了站在身边的九六。男青年以为肖尧嫌少,改口道:“20元,怎么样?”

“嘎”的一声,中巴突然停了下来。

车门开后,一颠一跛地走上来一名残疾少年。肖尧忙站起来招呼:“小哥哥,请过来坐我的位置。”正在肖尧与残疾少年推让之际,男青年一屁股坐到了肖尧的座位上,一边招呼女友过来,一边对肖尧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钱不赚,还学雷锋!”

肖尧见状,大声喝道:“你给我站起来!把座位让给小哥哥!”说完,双目怒视着男青年……

车内的空气突然凝固了。

稍后,车内响起了众乘客的议论声:“这个男青年也太不像话了,竟然抢人家的座位!”“这位小水兵,真是好样的!”男青年陷于一片斥责声中,可他还是厚颜无耻地说:“我愿意出高价。”

“不要你的臭钱!”肖尧愤怒地说。这时,男青年只好狼狈地把座位还给了残疾少年。

整个让座过程,九六一直默默地观察着,他有意让肖尧独自一人应对,见肖尧有如此优秀的表现,九六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你做得很好!是位雷锋式的合格‘军人。”

初春的一天,宁四中学的学生正在军校训练。凌晨四时,唐旭欢、陈仁义、沈烨辉等三名学员在站岗时,发现附近一家工厂屋顶冒烟,他们立即向九六报告了这一异常情况。

“紧急集合!”

睡梦中的一百多名学员在九六的带领下,三分钟后赶到了火灾现场。

“千万不要靠近火源,注意安全!”九六大声喊道。

学员们把前几天学来的“紧急敌情处置”“危险时的疏散办法”等知识综合运用,列队端着水,在九六和其他教官的保护下,一次次勇敢地冲向火海。此时,闻讯赶来的部队官兵也迅速加入了救火队伍……

大火扑灭了,工厂保住了。可是,学员们却一个个瘫倒了。望着这群小脸蛋被大火熏得通红,浑身上下湿透的学员,教官的眼角湿润了,周围的群众动情了。

“这次救火,你们难道不怕?”回来的路上,九六问。

“不怕!”一位学员回答得棒极了:“因为我们是战士!”

事后,支队首长给予通报表扬,要求部队全体官兵向“小海军”学习。

军校生活培养了学员们的爱军尚武精神。

许多学员从军校生活开始后,变得更加热爱人民军队。他们学习《兵役法》,深知保家卫国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他们更希望祖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学员吴浩在毕业前对九六说:“十天太短了,我能不能再来一次?”九六问:“十天里,你受到了十几次批评,为什么还想来军校?”吴浩说:“爸爸妈妈忙于做生意很少管我,军校让我改掉了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也锻炼了我的意志。我学到了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保护自己,克敌制胜的方法。”甬城中学张俊学员在笔记里写道:“我们要有更先进的巡洋舰,更先进的航空母舰。”他对九六说:“更先进的巡洋舰和航空母舰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产生!”他最钟爱的衣服是在军校时穿的水兵服。他说:“这套军装记录了我从军的经历,要作永久的留念。”

女学员史琦在军校学习了祖国海防百年耻辱史,深深懂得要建设强大的国防,需要科学知识。她坚定地对九六说:“将来一定要报考军校,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是我的努力目标和强烈愿望。”

军校十天的训练时间虽短,但学员、老师与家长都说它是一座大熔炉。不少学员家长给军校写信,称赞“军校教育十天,胜过家教十年”。回去后,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意识增强了,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了。

九六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越发感到肩上的重担。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军校,爱上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

秋高气爽的一天,几名记者来到十年前挂牌的东海少年军校,不禁一怔:原以为今天一定热闹非凡,却发现军校仍和以往一样—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号声阵阵,毫无校庆的特别气氛。

缘何不借校庆之机,引来军内外“凤凰”好好地“露露脸”?

“校庆不是显耀的时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负责接待记者的九六道出真情:“这段时间,正好有一期学员在校学习,如果隆重组织校庆,势必花费许多精力,将影响军校的教育进展和学生的正常学习。”

为创办这所军校,托起明天的太阳,全舰队住房最紧张的支队党委毅然做出决定:即使官兵睡地铺、家属住招待所,也要挤出楼来办军校。几年过去了,部队官兵依旧挤在集体宿舍里,一百余户随军家属仍住在招待所和临时住房。当地一家工厂愿出资20万元租用军校那片营房,可部队就是不让任何人动用军校半间房屋。每年干旱季节,部队经常停水,官兵们总是先把水送到军校。几年间,部队为保障军校用艇、用车、被装、训练用弹和生活用品,出资已近千万元……

在支队会议室,任政委对记者讲述了创建军校的艰难历程。

“学员们沐浴在党和人民军队的阳光雨露里。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有希望的一代、承前启后的一代!”一名记者不由发出赞叹。

当得知九六被甬城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时,任政委握住九六的手说:“你干得相當出色,也非常尽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让学员早日驰骋大海,是九六的心愿:在辽阔的海疆接受血与泪凝聚的中国近代史教育,领略祖国海疆的神圣美丽,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在危难中谱写壮歌

“东海少年军校教官九六……”

“到!”

“……任命你为护卫艇大队岸勤处警通连副连长。”

“是!”

离开东海少年军校的前一天,王校长赠给他一本《雷锋精神在海疆闪光》,语重心长地对九六说:“这里有‘爱民模范赵尔春的事迹,但只是个上篇,下篇文章得由你来写了……”

九六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与教官们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踏上了新的征程。

临近郊区,大巴驶上全国最长的公路桥—鹿城大桥,只见宽阔的瓯江从桥下奔流而去,来往的车辆在桥上川流不息急驶而过,象征着这里的繁荣与繁忙。

汽车进入市区,笔直的马路,造型美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的厂房和五光十色的广告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鹿城长途汽车站下车后,九六徒步沿街而行。

不知不觉中,九六来到了风光秀丽的海坦山公园,只见一群少先队员正在向高高耸立的“爱民模范”赵尔春塑像献花。

塑像整体布局与形象塑造甚为和谐、美观,坐北朝南,濒临瓯江,这是在赵尔春牺牲二十周年之际,近三十万青少年自愿捐款动工兴建的“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优秀青年工程。

一位戴着眼镜的教师此时正在向少先队员讲述着英雄当年的壮举:“……正在军分区观看电影的战士赵尔春,得知东门上岸街发生火灾后,立即飞步奔向火场。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赵尔春和战友们钻进一条小巷,翻过一座小山包,较早地跑到了现场。失火的是上岸街东面的一所民房,紧靠新码道小学。这时,风助火威,一股强烈的火势蔓延到新码道小学礼堂。礼堂周围是一片密集的民宅,还有国家仓库。在这紧急关头,赵尔春两次冲进火海,一边救火,一边搬出教具,当他第三次冲进火海时,一声巨响,房顶上一堆砖瓦随着断裂的椽梁塌了下来,将赵尔春压成重伤。”

“赵尔春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二岁。”

“赵尔春用宝贵的生命,把军队对人民的爱,深深地埋在了鹿城百姓的心中……我们今天来这里瞻仰烈士,缅怀英雄的壮举。”

在塑像前,九六感慨地说:“赵尔春赴汤蹈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民壮歌,同时,也在鹿城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一位佩戴中队长袖标的少先队员向九六行队礼后,问:“叔叔,你也是海军,今后也会像赵尔春叔叔那样勇敢地扑向火海吗?”

还予军礼后,九六坚定地回答:“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

九六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有着赵尔春对工作一样的追求,对战友一样的关爱。

初来乍到,面对机台、插塞,九六学起了汉语拼音,慢慢地矫正自己那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大堆部队番号、代号、用户情况等,他背得滚瓜烂熟。上任不到一个月,九六便主动申请并通过专业考核,像战士一样独立上岗值班。

有一天,猛烈的风夹着豆大的雨滴,疯狂地翻卷着、摔打着。宽广的夜幕里,肆虐的满是飞舞的雨滴和随风飘扬的落叶。

“毛竹岭信号台电话线被台风刮断,请迅速派人检修!”

接到命令后,见战友们忙于抢救战备物资,九六独自一人扛着线架,顶着暴雨,深一脚浅一脚,猫腰爬上了信号台。他全身湿透,手指甲爬掉了两个,鲜血直流,仍然坚持一段段、一点点地查。

经过三个小时的搏斗,终于接通了电话线路,确保了部队防台期间的通讯畅通。

那一年,历史上罕见的17号台风,像一个邪恶的魔鬼狰狞地咆哮着,放肆地袭击着鹿城,部队的电话线几乎全部被毁坏。

“带上维修工具,马上出发!”

为确保通讯畅通,九六带领战士们冒着酷暑,不顾劳累,夜以继日地修复线路。

当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部队的线路接通后,又接到状元桥中心小学帮助修电话、整校舍的请求,已连续二十多天未好好休息过的九六和战士们,二话没说,继续在烈日下爬电线杆、查线路,满身都是汗水和泥水,顾不上歇一口气。

“你好!声音非常清晰,太感谢你们了!”当听到用户的电话声时,官兵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一头扎进帮助整修校舍的劳动中……

战士们佩服地说:“副连长以身作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张一宏因战友关系紧张被调到外线班后,见一些新战士常在战友面前对他指指点点,心里总怀疑新战士在揭他的短,整天心事重重,学习不用心,训练没干劲儿。

九六带他出去维修线路,见一只落伍的海鸥正在奋力追赶前面的鸥群。九六灵机一动,笑着对张一宏说:“海鸥落伍尚能奋翅直追,你受到一点挫折,又何必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呢?”

一席话说得张一宏心里豁然开朗。

从此,他轻装上阵,埋头工作,不出三个月便成了训练标兵。退伍时,张一宏被评为“优秀士兵”。

九六不仅专业训练知难而上、应急抢险带头示范、善做战友思想工作,而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像赵尔春一样勇敢地扑向火场。

初冬,一场空前的灾难降临了。地方一艘油船在瓯江状元桥江面沉没,泄漏的油料起火燃烧,在江面形成了五十多米宽、几百米长的火带,乘风顺潮,烧得江面黑烟冲天,几艘来不及驶离码头的护卫艇旋即被浓烟烈火吞没,眼看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发生—每艘护卫艇的弹药舱里都装满了弹药,一旦爆炸,战艇、码头和仅百米之遥的鹿城最大的石油库以及停泊在下游三个码头的几十艘货船、渔船和万吨远洋巨轮都将难逃厄运。

生死关头,正在码头修理电话的九六,带领五名战士第一批冲向火海。九六冲在最前面,他用水浇湿衣服后,与战友一起跳上了燃烧的甲板,钻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舱室,拼命地将伙房水柜中存放的水往弹药舱灌。

头发烧焦了,衣服烧着了,脚板烫脱了皮,九六全然不顾。他只有一个念头:往烧得已经发烫的弹药舱里多灌点水,使惨剧不要发生。

危难时刻,消防车赶到了。与烈火搏斗的官兵们,心头滚过一阵惊喜。但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消防皮管不够长,高压水龙头喷射出的水不能直接射进弹药舱。

这时,几名战士冲到前甲板的弹药舱口,九六大吼一声:“向我们身上喷!”

他们手挽手,围成马蹄形,用身体筑成了一道人墙,让水龙头将水喷到他们身上,然后反射进舱里。一阵高压水龙扫射过来,他们一个趔趄,全摔倒了,随即站了起来。闻讯赶来的十几名水兵冲了上去,用身体顶着他们,抵御着水龙头的喷射冲击力。水柱射在头上、背上、腿上,疼得就像皮鞭抽,不一会儿,他们全身都麻木了。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几十分钟过去了,那堵脊梁铸成的人墙仍然挺立在那里。

两小时后,大火扑灭了,战艇保住了。可是,九六与他的战友们却瘫倒了,全身被水龙喷射得红肿起来。望着这群衣服被烧得斑驳褴褛的士兵,部队领导、驻地百姓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救火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想到其他的?”一名战友问。

九六不假思索地回答:“赵尔春当初就是为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在烈火中光荣牺牲的,我不能当孬种!”

初春的一个清晨,鹿城港务局第一装卸区的一个露天货场,由于电源短路起火,堆放在那里价值近百万元的白麻被引燃。

情况十分危急!

正在市区码头总机分机房值班的九六发现后,留下一名同志值班,率班长杨华、战士韦建国赶往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切断电源,和工人们一起冲进烈焰滚滚的白麻堆救火。尽管衣服、头发、眉毛被烧着了,但他们一直坚持到把大火扑灭,保住了国家财产。

当天,港务局的领导带着感谢信来到部队,连声赞扬他们是“活着的赵尔春”。

在历次扑灭驻地山火中,“赵尔春班”所在连队的官兵不管山有多高,火有多猛,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扑灭山火中,因火势太猛,九六因缺氧导致呼吸困难,但他仍坚持扑火,直到晕倒在地被战友们救出。

抚摸着救火时被烧伤的疤痕,九六深知,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唯有冲在最前面,才无愧于赵尔春的精神传承!

那年的建党节,九六被大队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已是他连续五年获此殊荣。第二年,九六被上级组织提拔为警通连指导员。

岗位变了,责任重了。九六在新的岗位上,不断探索着部队专题教育、行政管理、读书育人、助民活动的新路子。

“朋儿,替我向指导员表示感谢!”

“怎么回事?爸爸。”

“是他替爸爸找到了一份工作,你安心在部隊干,不要牵挂父母。”

原来,地方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以后,有些官兵的亲友因此而下岗,一度影响了他们的思想稳定。战士李小朋的父母在改革中双双下岗,小李为此十分担忧。九六在做李小朋思想工作的同时,利用出差机会顺路看望了小李的父母,并与原单位的蒸发器厂领导商谈,为小李的父亲特意安置了一份门卫工作。后来,李小朋通过刻苦钻研本职业务,成为连队业务骨干,并当上了副班长。

为了把“服从大局,支持改革”的专题教育活动搞得扎实有效又生动活泼,在其他连队干部的配合下,九六采取了授课宣讲、参观走访、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形象教育,把活动引向深入。通过专题教育,警通连五名亲友下岗的战士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党的改革政策!

“报告!”

“请进。”

“指导员,这是你的信。深市公安局石岩湖派出所寄来的。”文书推门进来。

“噢,我错怪他了!”九六拆信之后,懊悔地摸了一下头……这封感谢信,揭开了化州籍新战士尤添机《军人外出联系表》的“丢失”之谜。

那天下午5时,回家探亲到石岩湖温泉度假村看望姐姐的尤添机,路过玉泉宾馆附近的三岔路口时,发现两辆摩托车横卧路面,四人倒在血泊之中……

“不好,车祸!”

尤添机迅速将一辆压在一名司机身上的摩托车挪开,此时,四名伤员因伤势严重而昏迷不醒,其中一人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在四周无行人的情况下,尤添机立即飞奔至度假村的电话亭向报警台报警。

五分钟后,度假村派出所和医务站的八名干警、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将四名伤员火速送到石岩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晚上10时,伤员在医务人员的抢救下,终于全部脱离了危险。这时,满身血污的尤添机才悄然离开医院。

尤添机在归队后,不愿张扬自己在外做了好事,向九六报告《军人外出联系表》已在路上“丢失”。

“探亲归队后,你撒谎了,对吧?”九六对尤添机说:“现在可以把石岩派出所签署的探亲鉴定《军人外出联系表》交给我了吧?”

尤添机红着脸,面对九六的“批评”,不好意思“嘿嘿”地笑着。

这是九六上任后,成功独创的加强对外出战士延伸管理和考查外出期间表现的军人外出联系制度,得到了护卫艇大队党委的充分肯定,并在部队全面推广实行。

为积极探索部队法制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部队法制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官兵学法、守法的自觉性,警通连组织了《绿色方圆》读书育人活动。

活动中,九六始终把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法纪观念、培养“四有”军人作为《绿色方圆》读书育人活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并与“顾大局,讲奉献,守纪律”教育相结合,引导官兵读好书、立好志,打牢立志做人的基础,进一步保证部队的安全稳定。

为引导官兵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安心服役,自觉拥护和支持改革,九六通过组织出面,邀请了省人大代表、曾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的全國复转军人优秀代表郑思韦前来讲课,受到了官兵的欢迎。

军士长徐剑鸣深有体会地说:“我因家属下岗,曾一度有早脱军装的念头,通过读书育人活动,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军人应该顾全大局,自觉遵纪守法,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为改革做出贡献。”

“下面,请副指导员张叔猛分享一下读书育人活动的感受。”

为使读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九六除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外,还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官兵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撰写的心得体会和笔记中评选出“最佳心得体会”和“最佳笔记”,并安排获“最佳心得体会”的官兵在军人大会上进行交流。

刚上任的副指导员张叔猛由衷地说:“这次《绿色方圆》读书育人活动,对我这个从未在全体官兵面前讲过课的人来说,压力相当大。参加‘最佳一堂课‘最佳政治教员的评比,我觉得也是一种锻炼。这种教育方式,能提高我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为解决书籍缺乏的问题,警通连在大队率先建立了“共青团书库”,对单位、个人的藏书进行严格筛选,编号登记造册,在连队交流阅读。

他们还开展了“少抽一包烟,多读一本书”活动,启发官兵不吸烟、不酗酒、不到地方娱乐场所、不向家中索钱要物,人人有藏书。

通过读书育人活动,九六欣喜地感受到,一个立足言谈举止,注重点滴养成,塑造自身形象,人人争当遵纪守法模范的风气正在该部队逐渐形成。

在一次助民劳动中,得知龙湾区滨江村有位八十八岁的“五保户”朱龙华,老人孤独无依,九六便做出一个决定:从现在开始,常年照料老人的生活。

老人的被褥脏了,官兵们为他拆洗缝补;夏天到了,官兵们为他送去防暑降温的饮料;老人生病了,官兵们为他请医送药,端茶送饭。

无论是干部离任,还是战士离队,照料老人的生活从未间断。老班长退伍或上军校前,九六便带着他们到老人家中交接班,嘱咐新班长要时时把老人记在心中。

“孩子们,你们又看我来了!”

一看到战士们来,老人就乐得合不拢嘴。

由于官兵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朱龙华成了全村岁数最大的老寿星。

九六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爱民壮歌—当台风海潮决开海堤时,是他们纵身跃入海中筑起人墙;当山洪暴发将群众的几百立方米木材卷入江中时,也是他们跳入瓯江保住了群众财产;寒冬腊月,小孩落入河中,又是他们跳入冰冷的河中搭救;火灾发生时,他们更是一马当先……

猜你喜欢
军校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论军校公共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转型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注重军校学兵健康人格的培养
军校大一学员新训期间应激压力及其干预研究
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校”鬼谷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