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霖 张鹏啸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一、乡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2000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小农思想影响深远,加之我国又是一个农业人口较多的国家,这种小农思想的影响力更是深远。我国农民普遍都有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平安就是富贵的小农思想,往往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太多的见识,只是安于现状。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影响着农民的思想意识,尤其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切身体验了市场价值的魅力和能量。农民的收入确实提高了,通过在旅游项目中工作、自己开设农家乐项目或者把自己的房作为民宿出租出去。很多乡村旅游做得十分成功,如北京市的古水北镇,浙江省的乌镇、西塘等。农民开始重视乡村旅游项目的重要性,意识到乡村旅游项目的经济价值。
2.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过去一直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的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一方面,农民可以在规模化的旅游项目中从事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农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设民宿、农家乐、运输、超市、商店和浴室等相关的项目。并且,很多游客在旅游后都会带一些当地的特色原生农作物,对于当地农民来说也是一项比价重要的经济收入。在旅游旺季,农民们主要从事旅游相关的行业,在旅游淡季,农民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民们也不用常年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或者留守老人的社会现象。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会得到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较大提高,幸福感自然就会增加。
3.直接或者间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人十分热衷于乡村旅游,但乡村不同于城市,其交通主要依赖于公路交通,加上游客对乡村旅游普遍热衷于自驾游,从而更要求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很多乡村道路没有进行混凝土硬化,有的虽然进行了混凝土硬化,但是路幅较窄,两车会车时无法通行。有的农村通信设施条件较差,现在的人们对网络依赖十分严重,对于这些网络通信条件较差的农村游客們的选择可能性都会大大降低。农村的其他相关配套是否齐全完善,对于游客是否会选择旅游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乡村的住宿条件、购物的商业配套、餐饮的配套等。这些所涉及道路、电、网络、住宿、餐饮等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民们对这些会更加珍惜的,也会更用心呵护当地的乡村旅游项目。
4.有利于完善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
现代的农业经济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农业经济模式,乡村旅游业同时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和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将三种产业有机结合,使农村出现了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以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联合开发旅游风景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乡村旅游根植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使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业虽然前景较好,但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缺少统一规划、开发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我国幅员辽阔、乡村众多,前期调研和整体规划不够导致乡村旅游模式相似,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地域文化内涵挖掘,同时面临粗放经营不注重延长产业链、增长经济效益等问题。其次,经验管理水平有限,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数是村民和家庭成员,对乡土人情比较在行但是在服务规范、菜品价格、住宿标准有时很随意,不注重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另外,乡村特色旅游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不完善。乡村地区地处偏远地域,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使得乡村旅游出现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最后,原生自然资源会受到影响,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负荷。一旦旅游区域开放,便会有大量的游人涌入,将会对区域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乡村旅游的开发会加重区域生态环境的负荷。
二、乡村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加强科学规划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精品品牌
乡村旅游开发要找准定位,注重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打造出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品牌,避免盲目开发和模仿;依托农业基础,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品牌,丰富农业产业链条,注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游、玩、吃、住、购”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
(二)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经营和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引进人才和外部先进的乡村旅游管理经验、发展模式;二是做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对从事管理、技术和服务人员进行旅游服务技能和安全等专业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经营和服务能力,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业监管和引导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旅游和环保部门要对乡村旅游业负责人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同时提供科学的规划来帮助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确保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对餐饮、住宿、物价以及服务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提高游客游玩体验和满意度。
(四)注重旅游生态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注重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首先,要树立全面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乡村旅游业进行保护性开发,将文化特色和绿色生态作为主线。同时规范游客行为,及时清理游客垃圾,保护动植物和历史文化古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打造特色,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开发双赢。
(五)完善乡村特色旅游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并且对于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于农村道路、医疗、安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保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政府部门可以开通专门的客运班车和观光公交车,并且这些交通工具能够直达各个乡镇,这就解决了农村路况复杂、容易迷路的问题;第二,当前骑行旅游的趋势逐渐盛行,政府部门可以借此机会开通农村旅游风景观光大道,并在其中设置交通驿站和功能完备的乡村主体休闲服务区,使游客充分感受到乡村旅游的乐趣;第三,针对目前自驾游的趋势不断增长的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车辆的规范管理,并积极建设容量较大且配备查車系统的停车场,使车辆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常晓芳.关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分析与对策探讨.中国市场,2021,第28期
[2] 陈立兴.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措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第28期
[3] 张鹏.浅谈新常态下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第28期
[4] 常红旭,张珂.乡村振兴视角下泗张镇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市场,2021,第28期
[5] 叶翼.浅谈数学期望在农业经济生产中的应用.科技视界,2021,第28期
[6] 王皓宇,王帼眉,江雨轩,骆培玲,李煜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以安徽黄山太平湖镇为例.科技风,2021,第28期
[7] 王萍.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思考.中国市场,2021,第27期
[8] 肖雪.地域性“互联网+”乡村民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乡村科技,2021,第12卷,第27期
[9] 何唯.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中国市场,2021,第26期
[10] 邓茜.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发展对策研究.营销界,2021,第26期
作者简介:
王艺霖,2000.05.26,女,满族,辽宁省营口市,旅游管理
张鹏啸,2001.09.22 男 汉族 辽宁省大连市 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