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经济思想的哲学意蕴

2022-04-23 22:27房中
邓小平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济思想经济建设陈云

〔摘要〕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他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他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指出经济建设要正确处理各类重大关系;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陈云的经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的稳步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陈云;经济思想;哲学意蕴;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2-0039-10

〔作者〕房中,陈云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博士,上海 201715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陈云长时间领导经济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全面、层次鲜明的经济思想。正如有的学者指出;"陈云论著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是政策层次,第二是理论层次,第三是哲学层次。"①因此,陈云经济思想所具有的哲学意蕴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哲学视角看,陈云经济思想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展开。陈云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因此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在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他积极贯彻矛盾的统一性思想,灵活运用辩证思维,用以观察形势、分析事物、解决问题。针对中国经济工作的实际情况,陈云提出了要"按经济规律办事"②的经济工作原则。研究陈云经济思想的哲学意蕴,对于新时代推进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生产力: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

社会发展的主线就是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进步的标志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列宁曾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换句话说,没有生产的发展,就不会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生产的发展,也就不会满足人民的生活资料需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②陈云同时指出,经济建设要建立在有吃有穿的基础上,否则是不巩固的。③

陈云在领导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1933年1月,陈云到达苏区瑞金,担任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他指出,工人阶级必须把"发展苏区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看成自己解放的根本任务"①。要粉碎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1944年3月,陈云开始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他提出财经工作总方针的第条就是发展生产,"以发展生产解决财政困难"⑤。"现在革命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人民生产,促进抗战胜利。"③他还指出,有些同志看不到生产,只看到金融和贸易,而边区的货币斗争和贸易斗争,其基础是生产斗争。⑦这就是说,生产是发展金融和贸易的基础。由于边区生产的物资充足,能够满足需要,就不需要从外面进口,减少了对外依赖,从而在货币和贸易斗争中赢得主动权。陈云还特别强调"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认为"将来得天下就靠这一条"。⑧他是把发展生产上升到夺取政权的高度来认识的。

1945年9月,陈云前往东北。他在听取周保中等人的汇报后提出四点要求,其中第二点就是要"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把东北变成巩固的根据地"⑨。1948年,陈云兼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为了解决东北物价上涨问题,他仍然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个关键。在布置接管沈阳的会议上,陈云强调要发展生产。陈云的秘书余建亭回忆说;"在这次会议上陈云还指出,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把沈阳接管好,使巨大的生产力不遭到破坏,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可以有力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可以为接管关内各大城市提供经验;对夺取全国的胜利意义重大。"①在沈阳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没收了155个官僚资本工业企业,全部转为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之后经过逐步调整,截止到1949年底,沈阳的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②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面对复杂的财经问题,他强调要通过恢复和发展生产来解决财政经济问题;"建国伊始,万端待兴,必须首先发展生产,方能进而实施大规模之城市建设。"③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的各种自然灾害使"1066.6万公顷农田受灾","导致1950年春荒人口高达4920萬"。①1950年9月,陈云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在老解放区,我们提倡精耕细作,改进技术,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在新区,我们集中力量,剿灭土匪,安定秩序,实行奖励生产和合理负担的政策。这样,我们就用发展生产的办法,战胜了去年的严重灾荒,争取了今年两季丰收,使长期战争之后的人民开始松了一口气。"⑤由此可以看出,陈云还是用发展生产的办法来应对灾荒问题。

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其目的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③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陈云主要负责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同时他还非常重视重工业的建设,通过推动工业的发展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来改变中国农业、铁路交通,以及其他方面落后的状态。1953年开始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陈云为"一五"时期我国重工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培养和寻找技术人员,规划工厂选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到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起来"⑦,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大跃进"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大跃进"运动后,陈云主持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在调整中,陈云仍然强调通过发展生产来克服困难的形势。只是在这时,陈云更加注重农业生产发展。他提出,要"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这一条是根本大计"。⑧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他指出,为了农业,"其他的方面 '牺牲'一点,是完全必要的",要对工业进行伤筋动骨的调整。①通过多种途径,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1965年农业总产值达590亿元,比历史上最高的1958年增长7.2%②

"文化大革命"中,陈云被下放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劳动。当时厂里正在批判"唯生产力论""专家治厂",学习会上只讲"政治挂帅",怕谈生产问题。对此,陈云尖锐地指出:"一个工厂只讲突出政治,不研究生产,这样行吗?""工厂就是要多研究生产问题,只讲革命,不讲生产,那我们吃什么呢?"③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揭示了筑牢经济基础与巩固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在1978 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恢复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职务,再次成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继续领导财经工作的实践中,他仍然强调要发展生产,并指出,发展生产的重点应该放在国内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上,"要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④。由此可以看出,陈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条扩大再生产的新路子,那就是在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和途径的选择上,应以挖潜、革新、改造为基本方式,即以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的有机结合。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陈云重视发展生产力,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是站在哲学高度对经济发展整体方略的总结,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集中体现了其经济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鲜明特征。

二、辩证思维:经济建设要正确处理各类重大关系

辩证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是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化。在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坚持"交换、比较、反复"⑤的辩证法,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971年4月,陈云在跟女儿的谈话中指出,学好哲学尤其重要。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就有了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⑧综观陈云各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可以看出;他在实践中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⑦。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还需不需要市场?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紧密相连的,而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对此问题,列宁提出要"按商业原则办事"①,学会"做文明商人的本领"②。可以说,列字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理论的奠基人。③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向苏联学习,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较早注意到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他就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①的经济体制构想以减少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也说明了计划与市场并不是对立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1979年,陈云撰写了《计划与市场问题》的研究提纲,对于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问题的关键是,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是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两种经济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⑤在提纲中他还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③这里讲的市场调节,其实就是市场经济。这一时期,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二,在吃饭与建设的关系上,陈云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⑦。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6年11 月,陈云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⑧改革开放后,陈云强调:"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③党的十二大把陈云提出的"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思想明確规定为"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①"吃饭"与"建设"是对立统一的,两者关系处理好,就会相互促进;处理不好,就会两头受害。

第三,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陈云提出局部服从全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要坚持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陈云指出;"不顾局部、眼前而只谈全局与远大是空谈","只顾局部与眼前而不顾全局与远见就不能适合于自己的任务"。①他反复强调,搞财经工作的同志要有全局眼光,"在处理金融问题时,必须有全局观点。一个地方物价上涨,必然会影响其他地方,抱怨是没有用的"②。在全局与局部发生矛盾时,必须局部服从全局,正如陈云所说,"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顾全大局"③。当然,不注重局部、束缚局部积极性的发挥,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应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地方的积极性,高度动员各地方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各种可能的办法来进行工业建设,是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④。

第四,在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上,陈云主张"收入第一,支出第二"⑤。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提出了这一财经方针。收入第一,就是广开财源,尽可能多增收入,开源的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收入,二是靠税收;支出第二,就是厉行节约,节流资金,保证重点。1949年8月,陈云在上海财经会议上指出:"眼光要放在发展经济上。要注意节省开支,但更要注意增加收入。节流很重要,开源更重要。所谓开源,就是发展经济。"③针对抗美援朝开始后财经工作的方针,陈云提出:"对支出用'削萝卜'的办法,对收入用'挤牛奶'的办法。"⑦"削萝卜"就是尽量减少支出,"挤牛奶"就是尽力增加财政收入。1953年9月,陈云在总结当时的财经情况和工作要点时指出;"为了弥补赤字,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工作:一方面是增产、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减少支出。"⑧这就是说,抓收入是财经工作的首要任务,收入增加了,财经工作才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第五,在快与慢的关系上,陈云指出"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大家都想把工作搞得快一点,但往往欲速则不达。比如1957年的反"反冒进",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量"三突破"等问题。陈云对此总结说:"搞建设,真正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搞下去就快,急干求成反而慢,这是多年来的经验教训。"①针对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上出现的新一轮"大跃进"苗头,陈云指出:"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这样做,才是最快的速度。否则,造成种种紧张和失控,难免出现反复,结果反而会慢,'欲速则不达'。"①当然,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稳"就故意降低发展速度,"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①。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高速发展,也就是陈云所说的"前进的步子要稳"②。

第六,在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的关系上,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陈云说:"只有确立自力更生的方针,才是对国家大规模建设负责的态度。"③1952年5月14日,陈云出席全国机械工业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在机械设备供应的问题上,"既要力争外援,又要依靠自力更生"①。力争外援,就是争取苏联的援助。但是苏联如果有困难,中国就要靠自力更生。"文化大革命"期间,陈云从江西回到北京,协助周恩来抓外贸,他强调,要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统一起来考虑,"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⑤。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靠自力更生。③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借一些不吃亏的外债是必要的。针对有人主张多借外债,陈云又提醒大家,对外债要进行分析,所谓借外债,绝大多数不是借给我们现金;对可能借到的有些带援助性质的外债,将来要十分谨值地使用,只能用在最关键性的项目上。⑦对待利用外资,关键是头脑要清醒,"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因。

三、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按经济规律办事"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延安时期,陈云就曾提出支持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放款原则,要求银行在支持生产时,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1980年12 月,陈云又指出:"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一种好现象","从最后的经济结果看来,现在的办法,小的方面不合理,但是大的方面还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⑨1982年7月,针对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工资收入上高一些的问题,陈云认为:"这是合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也是合乎人民长远利益的。"④可以说,这是真正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陈云十分重视研究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他的经济思想之所以正确且经受住历史的检验,就是因为它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实践证明,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①

"按经济规律办事"就要避免单纯地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在西北财经办事处工作时,陈云就强调用经济手段、按经济规律解决经济问题,有效解决了棉花按有利于边区的价格进口和食盐走私出口的问题,保证了边区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如何做好财贸工作,陈云指出:"财贸工作应该当作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去做,按经济规律办事,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单靠行政权力做财贸工作,是做不好的。"②

为了更好地把经济规律运用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陈云强调弄清事实的重要性。他反复提醒大家,搞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③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陈云对经济规律的运用与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要运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陈云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价值规律对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它所起的作用,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同,没有破坏性。我们能够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用它来刺激增加更多的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适应人民需要。"④这就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我们要灵活地运用价值规律这个指挥棒,让其对生产的发展和平衡起到作用。同时,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不同,价格也就不同,正如陈云在谈到价格政策时说:"统一价格已产生不好的影响,今后应该采取好货好价、坏货坏价、优质优价的政策。否则事情不好办。"⑤这就是以价格刺激工厂提高质量,生产名牌货。针对工商业调整中有人提出取消名牌货,陈云指出:"对名牌货不应该打击,应该鼓励。"⑧

1956年9月,陈云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中说:"必须使我们的价格政策有利于生产。··…目前在我国物价政策上存在着一种不利于生产的现象,就是在出售价格方面,把稳定物价简单地看成是必须'统一物价',或者'冻结物价'。因此不同品质的产品差价很小,优质得不到优价。这种价格政策,不能鼓励产品质量的提高,只能助长产品质量的下降。"⑦1957年7月,他在全国蔬菜会议上指出: "要合理规定价格,不能 '菜贱伤农'。农民无利可得甚至亏本,是不行的。"①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要讲求经济效益。在领导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陈云是较早关注利润和经济效益问题的领导人。他认为:"搞经济工作,没有时间概念,没有利润概念,是不行的。"②"思想上没有'利润'这个概念。这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③早在"—五"時期,陈云分管和主持经济工作时,就认为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他指出:"有的同志说,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大范围不合理,但小范围合理;我们现在是大范围合理,小范围不合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道理。"④这就是说,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想方设法追逐利润,在"小范围"是合理的;而社会主义企业为了社会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会存在少数不重视经济效益的现象,但这是"小范围"的不合理。然而不计成本、不讲利润、经济效益低等并非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应予以改革。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供给制",陈云明确提出一定要实行经济核算。⑤

198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不能再吃"大锅饭"》的社论。社论指出:"任何形式的'大锅饭'都不能再吃了,十二大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六五'期间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各种'旱涝保收'、平均主义的现象,都应该逐步地加以解决。"③社论发表后,立即引起了陈云的注意。陈云把这一大段用铅笔圈起来,旁边批了两个大字:"很好。"⑦1994年2月9日,陈云在与上海负责同志谈话时,又再次强调经济建设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⑧。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要注重综合平衡。陈云曾指出:"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⑨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它要求社会总需求及其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总生产及其相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平衡。陈云关于综合平衡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扩大再生产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在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陈云系统地阐述了综合平衡的思想。1954年6月30日,陈云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计划编制情况向会议作汇报。在汇报中,陈云根据领导编制五年计划的实践,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大比例、三大平衡的思想、即农业与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重工业各部门之间。工业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要按比例发展,财政收支、购买力与商品供应、主要物资供需之间必须平衡,此外,技术力量的供需之间也要平衡。1956年3月6日和4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讨论本年度国家预算与基本建设和物资平衡问题。在这两次会议上,陈云对经济建设必须注重综合平衡进行了论述。在讨论1956年基本建设和物资平衡问题时,陈云说:"基建首先决定于生产、材料,而不是决定于财力。钱是用来买材料的,如果材料买不到,钱又有什么用?"①也就是说,如果只考虑钱,不考虑物,只顾财力,不顾物力,基建规模就会脱离国情。听了陈云的发言,周恩来也明确指出;"一定要为平衡而奋斗。"②党的八大坚持并阐述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陈云仍然强调综合平衡。1979 年6月1日,他指出;"经济工作,我们搞了 ''四朝',即中财委、大计委、小计委、现计委。有一条教训,就是综合平衡都未搞好,说明我们本领不够。……综合平衡,就要研究比例关系。比例是客观存在,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自觉地去研究、认识。"③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形势,他指出:"现在的国民经济是没有综合平衡的。"④陈云还指出了国民经济比例存在着一系列失调的情况,如工农业的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等。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我国国民经济中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极大好转,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持续向前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陈云的经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的稳步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我们要从陈云的经济思想中汲取经验与智慧,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梁灏)

猜你喜欢
经济思想经济建设陈云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