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4-23 21:57:56张嘉桐付琦
现代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

张嘉桐 付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语言产业也迈入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稍显滞后。由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入手,在阐明语言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基础上,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水平、语言服务产品配套、产业内部发展状况、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综述,并为加快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语言经济;语言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逐渐形成并发展为经济产业。简单来说,语言产业是这样一种生产和服务活动:它主要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生产语言类产品或者提供语言服务,以满足国家或者个人对各种语言类产品或者语言服务的多层次需求[1]。根据现有语言产业的业态结构,可以将语言产业归纳为语言教育(如雅思培训)、语言推广、语言翻译(如同声传译业务)、语言艺术(如相声、小品)、语言信息化(如语音输入)、语言服务(如配音、DJ)、语言康复(如失语症训练)、语言出版(如书籍、影音光碟)八类[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语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比重[3]。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语言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稍显滞后。如何加快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步伐,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更好地造福人民,将是语言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语言产业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语言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语言与经济的关系

(一)语言的经济属性

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均具有重大意义。语言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立体性学科。广义的语言学范围包括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狭义的语言学主要是指普通语言学,即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

1965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语言,这被认为是语言经济学的起源。他认为,语言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征,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4]。受到这一观点的启发,许多经济学家提出并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在语言与经济之间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语言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格林(Fran?ois Grin)对这种人力资本概念予以进一步阐释。他指出,同其他技能一样,语言技能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形式的人力资本,人们花费一定成本投资语言,是为了获得语言收益[5]。中国学者张卫国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命题: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语言是一种原制度[6]。总的来说,语言经济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既是对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这一命题的强有力证明,也是利用语言的经济属性来发掘其更多价值的理论依据。

(二)语言在经济中的地位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能有效减少人类沟通的障碍。当语言成为一门产业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语言能直接创造生产力。例如,根据瑞士经济学家格林的调查,语言能为瑞士每年创造500亿法郎的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7]。另一方面,语言还可以解放和催生劳动者。语言服务及相关产品的推出,尤其是职业语言培训和语言服务支持软件的开发利用,不仅提升了劳动力的素质,使更多人达到就业要求,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效率。这种人力资本容量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使社会总产出量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语言产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后一阶段的发展并不是将前一阶段的成果全盘推翻,而是叠加了前一阶段发展的内容,或者说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以某种方式融入到了整个语言产业的全局之中。

1.第一阶段——传统语言产业的兴起(1990—1999)

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语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的语言产业。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引进来”与“走出去”成为当时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无论是将外国企业“引进来”,还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都离不开外语人才的语言知识,这就导致了中国语言产业第一次大的发展,其主体是传统语言产业,包括语言教育、语言测试、语言翻译和语言出版等。

2.第二阶段——语言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

(2000—2009)

这一时期,中国语言产业的发展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信息化塑造了全球产业的大致走向和趋势,语言產业也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对于语言产业的影响直接而深远,因为每一种语言技术在本质上都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是建立在语言技术这一基础学科之上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移动设备,使得纸、笔、书籍、打字机、话筒、投影仪、录音机这些传统的语言工具和载体迎来了深刻的变革。语言信息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语音技术、语料技术、语形技术和语义技术。

3.第三阶段——全方位的语言信息技术产业(2010至今)

第三阶段,也可以称为“语言信息技术产业2.0时代”,它的出现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密不可分。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发展不再体现为语言产业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而是利用新技术使前两阶段的发展成果相融合,实现了全方位的质的飞跃。这具体表现在:输入法产业、智能语音产业、智能翻译产业等信息技术产业,逐步融入语言教育、语言测试、语言翻译和语言出版等传统语言产业中。电子书、互联网期刊等数字出版,口语机考等智能语音技术,在线语言教育培训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8]。

(二)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原因

第一,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了语言需求。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社会交往需求和人际沟通频率与以往相比大幅提升,语言的交际作用愈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语言产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第二,全球化、国际化激发了外语需求。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对多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都不断增加。从个人角度来看,出国学习、工作、旅游的需求日渐增多;从国家角度来看,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急缺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之后,这种需求愈发强烈。以上因素都刺激了包括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等语言产业的兴起。

第三,市场化进程使语言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从个人角度来看,语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同时,语言能力具有生产性,多语种人才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企业角度来看,语言技能优势使企业更容易进行贸易往来,从而促进产品的跨国推广和销售。

三、我国语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语言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对外汉语产业

国家汉办自198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学习材料和教学服务,以满足海外学员学习汉语的需求,并促进了汉语的国际传播。目前,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50多所孔子学院和1100多个孔子课堂,“汉语热”席卷全球,汉语的国际推广效果显著。相比之下,相关对外汉语产业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目前仍缺少行业规范,并且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产业化进程较为缓慢。

(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水平不高

近些年来,我国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尽管取得了不少重大突破,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整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欧美发达国家掌握了先进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我国的一些中文信息处理方法也是从西方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中借鉴过来的,未能很好地结合汉语的特性。同时,在机器学习等领域,与世界顶端技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三)语言服务的配套产品比较落后

除了信息技术产业之外,语言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靠其他产业衍生产品的支持。比如,语言翻译产业需要同声传译器;语言康复产业需要助听器;语言教育产业需要多媒体设备。我国对这些技术产业的研发仍较为滞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产业的发展。

(四)语言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由于在生活中的应用人群广、应用范围大,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出版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之相比,语言康复等小众分支却不被重视,发展状况颇不理想。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语言功能衰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语言康复产业则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中国语言障碍患者众多,这一人群也对语言康复产业有很大的需求。目前,我国语言康复治疗技术的研发利用仍不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五)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语言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少数民族语言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处于濒危状态或正在走向濒危。就此而言,保护、传承并开发、利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已是迫在眉睫。

四、我国语言产业发展建议

从语言和经济的关系出发,并结合我国语言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对我国的语言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语言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才能实现语言产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应统筹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对我国语言产业的现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对语言产业中的各个行业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语言产业数据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国家层面的、具有宏观意义的语言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应针对语言产业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产权、语言产品技术研发成果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引导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语言产业技术研发。

(二)坚持汉语国际推广,重视汉语产业研发

在汉语国际推广和海外文化传播上,仍然要坚持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主渠道、主阵地,同时应考虑到语言产业的经济属性,借鉴“歌德学院”“法语联盟”等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种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不妨将汉语推广适度地产业化、市场化。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品牌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实现商业利润,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较长时间,不可一蹴而就。”[9]除此之外,还应推进汉语传播手段的多形式、多样化,推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系列文化产品,比如,可以通过语言翻译和语言出版,将我国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到国外。这不仅可以推动我国语言产业“走出去”,培育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而且可以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优化语言资源配置

李艳指出,语言需求是语言消费的基础,是产生语言消费行为的动因,也是语言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前提[10]。语言产业应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予以客观定位,注重从需求侧培育新型产品,优化语言资源配置,合理供给语言产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文化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提升语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文化产业经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

(四)建立學科联动机制,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语言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大力加强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开发体系。同时,语言产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体现在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上,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各个领域专家的积极性,建立学科联动机制,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语言研究、语言技术、语言产品的有机整合,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

(五)培养语言产业人才,突出学科专业特色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美国、英国的语言产业之所以能领先于世界,也主要是得益于其雄厚的人才实力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我国的语言产业不仅需要语言培训教师、语言翻译等传统语言人才,也需要语言测试师、语言康复师等新型语言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信息处理技术、能提高语言服务配套产品水平的高、精、尖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产业各个发展阶段已有成果的融合,推动语言信息技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已经启动了语言经济学、语言产业研究、语言智能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工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六)发挥民族多样性优势,合理开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201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合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开发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发展语言产业的特有优势。只有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开发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使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更具竞争力。二是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开发与语言翻译产业相结合。通过翻译产业的技术优势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成各国语言,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走向世界。三是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以少数民族语言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包含少数民族语言元素的文化艺术等,都可以借助旅游产业而得以推广。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新的经济来源。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自身的经济属性促使它不断与经济活动相交融,语言产业由此产生并迅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增强语言经济意识,启动语言产业调查,大力支持语言产业发展,推动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作为一种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语言产业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使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应充分挖掘并合理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对接国家语言战略需求,大力支持语言产业的发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壮大语言产业规模,提高语言产业水平,积极推动语言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的涵义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2012,(5).

[2]褚鑫.语言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及发展建议[J].税务与经济,2020,(1).

[3]康军帅.从“语言经济学”到语言产业——兼论当前我国语言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

[4]Marschak,J.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2).

[5]Grin,F.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1).

[6]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

[7]李宇明.发掘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产业引论》序[J].语文建设,2014,(1).

[8]陈鹏.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J].语言战略研究,2017,(5).

[9]王祖嫘.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名片——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规划[J].学习与探索,2013,(4).

[10]李艳.语言产业视野下的语言消费研究[J].語言文字应用,2012,(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
澜沧县冬早蔬菜现状与发展思路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06:52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