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瑶
音乐对运动疲劳产生和恢复的影响
吕 瑶
(天津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天津 301617)
目的:探究音乐对运动疲劳产生和消除的影响。方法:以8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在伴有或不伴有音乐的情况下分别完成3次台阶运动,运动前、中、后记录受试者的心率、血压、主观用力感觉、下肢肌力(跳远、纵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中、运动后即刻、恢复期的心率、RPE、血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运动时听快节奏音乐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的产生,恢复期慢节奏音乐或进行音乐心率训练均能有助于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
音乐;音乐心率训练;运动疲劳;恢复
运动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对运动负荷的正常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内分泌被抑制、反应变慢等。疲劳产生后,若不及时恢复而是任其发展会导致过度疲劳,给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危害健康,因此及时采取一定手段促进机体从疲劳中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具有调节运动员的情绪,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发生、促进疲劳恢复等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运动后的恢复方法来使用。但音乐对运动疲劳的影响是有限的,其作用效果会受到运动强度、音乐节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听音乐能降低中低强度运动所引起的疲劳,但是难以减轻大强度运动带来的疲劳感;不同节奏的音乐产生效果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运动中听慢节奏音乐可以降低运动中RPE、显著减缓运动疲劳,但在运动中听快节奏音乐则会显著提高运动者的运动表现。
音乐心率训练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是利用音乐节奏和音量变化来模拟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同时利用语言引导受试者配合音乐进行缓慢、有节奏的呼吸。与静息恢复相比,其能更有效促进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基于过去的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普通大学生施加运动中音乐刺激结合运动后音乐放松或音乐心率训练,探索音乐对运动疲劳产生及恢复的影响,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普通大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身理论指导。
选择非体育专业大学生8人(男女各4人),受试者身高、体重无显著差异,进行自身对照。
1.2.1 实验方案
受试者分别完成3次运动,第一次为无音乐运动,记为对照组;第二次运动时播放快节奏音乐,恢复期播放慢节奏音乐,记为实验组A;第三次运动时播放快节奏音乐,恢复期进行音乐心率训练,记为实验组B。要求每次运动间隔至少48h,实验前48h受试者不进行任何大强度运动,没有运动疲劳,身体状况良好。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进行6组3分钟台阶运动,其中男生台阶高度在30cm,女生台阶高度在 25cm,组间间歇30s,运动频率为25次/分。
运动前测试并记录下受试者运动前的心率、血压、主观用力感觉(RPE)、跳远、纵跳数据,记为静息值。运动中,每结束一组3台阶运动测试并记录心率、血压、RPE,运动后即刻、运动后间隔3分钟进行一次测试,记录心率、血压、RPE、跳远、纵跳数据。
实验组运动中播放快节奏音乐,节拍在120~160次/min,主要包括《One More Summer》《韩江春》《欢乐歌》《Call Me Baby》《采茶扑蝶》《我的未来不是梦》《花好月圆》《克鲁伦河》8首纯音乐,按顺序循环播放。运动后恢复期实验A组听慢节奏放松音乐,实验B组听由张鸿懿制作的音乐《耳界》。对照组运动中、运动后均无音乐。
1.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1)心率
τi(t)是指蚁群第t次循环区间i上信息素浓度,Δτigb(t)=1/Fgb,其中Fgb是本次循环中整条染色体区间中适应度的最优值,ρ是指信息素浓度挥发系数。
测试仪器及方法:通过佩戴在腕间的心率表记录受试者心率。
(2)下肢肌力
测试仪器及方法:令受试者进行三次立定跳远,取最高值。让受试者进行三次纵跳摸高减去身高,取最高值。
(3)主观用力感觉量表(RPE)
测试仪器及方法:使用Borg量表,询问受试者的主观感觉,选择对应的级数。
(4)血压
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对3个组组内各指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各项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测指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此来判断每组受试者的运动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情况是否存在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受试者身高体重结果显示男生身高为175.5±4.4cm,女生为168.3±4.1cm,男生体重为69.7±1.5kg,女生为56.3±4.6kg。经分析男女生身高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表1 实验过程中心率的变化情况(次/分)
**,*分别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
实验过程中,从运动中12min开始到运动后6min时间段内,两个实验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运动后恢复期实验组A和实验组B心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表2 实验过程中收缩压的变化情况(mmHg)
**,*分别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
表3 实验过程中舒张压的变化情况(mmHg)
**,*分别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
两个实验组收缩压在运动中15min到运动后3min时间段内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A舒张压在运动中15min到运动后即刻时间段内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B舒张压仅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恢复期血压无显著差异。
表4 实验过程中RPE的变化情况
**,*分别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
实验组RPE从运动中9min开始到运动后6min时间段内显著低于对照组。运动后恢复期实验组间RPE无显著差异。
表5 实验过程中跳远距离的变化情况(cm)
表6 实验过程中纵跳高度的变化情况(cm)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对照组的跳远距离、纵跳高度均无显著差异。
心率能反应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是评定运动疲劳最常用、最便捷的指标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心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受试者出现了运动疲劳,表1的数据显示实验组心率从运动中12min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音乐延缓了运动中心血管疲劳的发生,既往国内外研究也表明音乐能延长运动的时间、降低呼吸频率、加快心率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音乐延缓运动疲劳产生可能是因为音乐对大脑的边缘系统有调节作用,从而间接地调节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人的躯体、内脏活动,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功能。
运动后即刻到运动后6min内恢复期实验组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音乐促进了运动后心率的恢复。运动后9min时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心率没有显著差异,或许是因为此时受试者已经恢复到安静状态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显示音乐能加速心率和收缩压的恢复。由此,可以判断运动后听音乐能促进心率的恢复,加快心血管系统的恢复。
血压与心率一样都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在本实验中,两个实验组运动中的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三个组运动后的血压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与心率的变化相比,血压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这可能是因为心率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血压不受情绪影响的原因。在音乐的镇静作用下,运动过程中人的情绪趋于平静,使得心跳减慢,血压却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才表现出血压变化不明显,心率差异显著的现象。
RPE是评定运动疲劳的最简单方法之一,主要反映受试者的用力程度和主观疲劳感觉,是用心理的形式来反映生理的内容,也正是因为此,RPE容易受到受试者本人心理状态的干扰,因此它一般要和生理指标结合着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从运动中9min开始直到运动后即刻,实验组RPE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音乐能显著减轻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疲劳程度,有助于帮助受试者延长运动时间、提高训练效果,此结果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高度相似。
从恢复期各组RPE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RPE值显著降低,说明运动后听音乐能更好地促进心理状态、神经系统的恢复,与国内李靖、陈平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国外学者Eliakim M等人的研究也显示运动后恢复期听动感音乐可以加快体内乳酸的清除,促进疲劳消除。本实验提示音乐对于运动后主观疲劳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这可能与音乐能改善人的情绪有关,运动后由于心理疲劳可能使人产生不良情绪,而音乐恰巧能作用于大脑,调节情绪活动。
随着运动过程中肌肉的不断做功,肌肉中储备的肌糖原的不断消耗,肌肉力量也会随着运动的不断进行而下降。肌肉力量下降导致不能维持原本的运动强度时,此时运动疲劳就出现了,因此,通过判断肌力也能判断运动疲劳。从表5、表6可以看出运动使得下肢肌力出现了降低,下肢骨骼肌出现了疲劳,但是对比三个组运动后即刻、恢复期的数据,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音乐可能不具备减缓运动中肌肉疲劳和促进运动后肌肉疲劳恢复的作用。这或许是因为音乐主要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但肌力是体现生理机能变化的反应指标。
综合既往研究结果和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运动中播放快节奏音乐对于降低运动时的心率、RPE、血压是有帮助的,而在运动后听音乐或进行音乐心率训练能有效促进心血管系统和主观疲劳的恢复。通过比较实验组A和实验组B恢复期的数据可以看出二者对于恢复过程中心率、血压、RPE恢复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恢复方法的作用差距不大。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在运动中听音乐是有积极作用的,也是非常经济、可取的一种方法,是值得推荐的。
运动时听快节奏音乐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的产生,恢复期慢节奏音乐或进行音乐心率训练均能有助于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
在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时建议听节奏较快的音乐,有利于调动运动者的情绪,使人更快、更投入地参与到运动中去,同时还能有效延缓运动疲劳的出现,提高运动表现和效果;而在运动后则建议听一些节奏较为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快速消除运动后的心理疲劳,加快心率、RPE的恢复。
[1]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Szmedra L,Bacharach D W.Effect of music on perceived exer-tion, plasma lactate,norepinephrine and cardiovascular hemodynam-ics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J].Int J Sports Med,1998,19(1):32-37.
[3]Victor B White,Jeffrey A.Potteiger.Comparison of passive sensory stimulations on RPE during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96,82(3):819-825.
[4]Nethery VM.Competi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during exercise: influence on RPE and the impact of the exercise load[J].Sport Med Phys fitness,2002,42(2):172-178.
[5]佟胜志.音乐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14,36(6):20-22.
[6]Damiano Macone,Carlo Baldari,Arnaldo Zelli,et al. Music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6,103(1):285-295.
[7]Marcelo Bigliassi,Costas I. Karageorghis,Michael J. Wright,et al. Effects of auditory stimuli on electrical activity in the brain during cycle ergometry[J].Physiology & behavior,2017,177(8):135-147.
[8]王法涛,李时慧.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08-112.
[9]杨菲菲.运动中音乐听觉刺激对有氧跑台运动疲劳的影响[D].南京体育学院,2013.
[10]王铁栓.音乐类型和运动强度对低心肺耐力大学生运动疲劳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8.
[11]Maddigan Meaghan E,Sullivan Kathleen M,Halperin Israel,et al.High tempo music prolongs high intensity exercise[J]. PeerJ,2019,6(1):6164.
[12]Shahin N J,Anuradha S,Irshad A,et al.Effect of music therapy, aerobic exercise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collegiate athletes:A comparative study[J].Int J Curr Res Med Sci,2016,2(10):65-75.
[13]王艳,崔万军.适当快节奏的音乐对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影响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4):38-39.
[14]R.L.Gomes,L.C.M. Vanderlei,D.M.Garner,et al.The effects of musical auditory stimulation on cardiorespiratory variables after aerobic exercise[J].Science & Sports,2018(4):221-227.
[15]张宁.音乐聆听法对运动疲劳的干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8):19-20.
[16]Karageorghis Costas I,Mouzourides Denis A,Priest David-Lee,et al. Psychophysical and ergogenic effects of synchronous music during treadmill walking[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9,31(1):18-36.
[17]Szabo Ainsworth,S.E.Danks.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psychology benefits of aerobic exercise,humor and music[J].Humor-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2005,18(3):235-246.
[18]李靖,蒋丰,王旭东.音乐节奏的快慢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疗效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4):35-37.
[19]陈平,刘文景,阴乃应,等.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3):27-29.
[20]Eliakim Michal,Bodner Ehud,Eliakim Alon,et al. Effect of motivational music on lactate levels during recovery from intense exercise.[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1,26(1):80-6.
On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covery of Fatigue
LV Y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1617, China)
吕瑶(1998—),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