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燕CAI Yan-yan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互通式立交作为当前城市的重要建设之一,可以很好地解决交通运输不畅的问题,正确选择互通式立交的位置和形式,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但可以加快道路的运行效率,减少资金投入,还可以节省土地资源,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运行。
2020年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轿车、出租等,物流业、电商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带动了运输业的进步,所以交通拥挤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虽然近几年立交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但人们对于交通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互通立交特殊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交通转换的效果,使汽车能够平稳运行、减少拥堵现象。此外,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周围建筑环境情况进行合理的立交设计,还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工程造价的费用,给城市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所以,合理设计互通式立交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方案需要先了解当地城市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行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掌握规划区域内交通流量、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进行记录、分析和统计,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恰当选择合适的立交桥位置是工程师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也是城市建设的关注目标。明确工程建设的目的,仔细观察周边水文地质、环境、交通通行能力、汽车流量等因素,进行明确的记录、分析和统计,以科学地确定立交位置。当位置无法选择在交叉口时,或者不能满足功能要求时,需要借助位移、合并、分离等技术手段,以保证立交建设更合理更科学[2]。
互通立交的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优势,根据交通运行情况合理选型或互相组合,可以使交通运行更安稳、更顺畅[3]。实际设计时主要用到的立交形式有6种,见表1。
2.3.1 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设计包含主线平面线型和匝道平面线型。互通立交的由于交通的复杂性,其设计思路要比普通的桥梁设计更困难,涉及到影响因素更广泛,所以对于线型设计也有一定的压力。平面线型首选较大值,圆曲线半径选择略大值,超高横坡度选择稍小值,这样可以保证车速,使车辆顺利运行,更能提升道路的交通服务能力[4]。
2.3.2 纵断面线形
对于新建道路的互通立交设计,如果土地占用受限,建议采用高架桥或隧道的方案进行纵断面的设计,如此更能达到设计目的和要求。
就改扩建的道路来看,由于有跨线桥的控制,很难对原始道路的纵断面线型进行更改,这时可以借助纵坡和竖曲线结合的思路,来优化线型设计。如果原始的纵断面指标不能达到改扩建的要求,就要以标高为根本,根据周边道路的地形、地质等,进行改变和调整,以达到目标要求[5]。
2.3.3 平纵组合
互通式立交的立体交叉部门的线型组合最为复杂,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位置,该范围内通行的汽车容易出现变道、加减速的现象,所以保障该区间车辆的安稳、顺畅行驶,就要加强对平纵组合的设计。在设计时需要注重以下内容:首先,平纵线的设计要有连续性、平稳定,保持视觉的连续性,这样在视觉上可以带动司机的视觉,保证车辆的平稳驾驶;其次,平纵断面设计的各项指标数值要互相协调,避免出现较大差距,这样可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另外,合成坡度的选择要得当,这样便于道路排水和安全;最后,注重与周边环境、景观的结合设计,可以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集中注意力。
表1互通式立交选型分析
2.4.1 匝道型式
匝道的型式包括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两种。左转弯匝道是为了实现车辆的左转功能,要求该角度在270度,而且要超过对面车道,中间会设置跨线结构,左转弯匝道主要分为三类。其一直接式匝道,这属于左出左进形式,由于有很多缺陷,比如跨线构造多、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中型卡车等的形式,所以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少遇到。其二,半直接式设计,它解决了从左侧进入的风险,提高了行驶安全性。其三,间接式设计,它是汽车通过跨线结构,先右回转270度,以实现左转功能,这种右出右进提高了安全性,工程造价低,但是占据较多的土地资源,而且绕行时间长。所以在实际设计时,通常会结合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最合理的设计型式。右转匝道是为了实现车辆的右转目的,角度设置在90度,汽车可直接进入相交道路的右侧,中间没有跨线结构,这种设计更简捷,行驶更便利。
2.4.2 匝道速度的选择
不同级别的道路对速度的要求有所区别,所以匝道速度的设计是根据交通量、路况、主线速度等综合考虑。同一立交中的每条匝道的速度还受到匝道的型式的影响。直接式左转匝道的速度一般设定上限值,半直接式匝道设定中间值,间接式匝道设定下限值。右转匝道速度设定中间值或上限值[6]。
2.4.3 匝道纵坡
匝道的纵坡要求连续、平整,国际惯例指出,在山区环境下,匝道纵坡要低于限制坡度的百分之六,冰雪环境下,要小于限制坡度的百分之五,承重较大的匝道上坡坡度要超高限制坡度的百分之四。
G324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位于现状仕公岭立交北侧,主线上跨G324,在K2+279.171处与G324成、东湖街、坪山路组成五路交叉。这个交通位置对泉州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的快速路,更是环泉州湾快速路二环的核心结构,属于“田”字型骨干路网的一纵。二该项目属于“田”字型骨干路网的一横,所以G324节点就成为了路网体系中的交通枢纽,即枢纽式交通[7]。
图1为2039年改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预测图,图中可以看出G324和研究通道的直行交通是主要交通流向。转向交通方面,324国道(西南)转向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东南)和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东南)转向324国道(东北)方向交通流较大。
图1 G324节点交通流量示意图
方案一:
综合考虑交通量和区域地形,本方案采用半定向+部分苜蓿叶型互通,解决全部方向的车辆转换(见图2)。主线为第三层,三个半定向左转匝道上跨G324下穿主线,为第二层,一个环形匝道解决东海至丰泽区方向交通,地面层为G324。
图2 G324互通方案一平面图
由于丰泽区方向车辆驶入互通,需与原G324车辆汇流后再进入互通,交织段长度仅为180m。本次对原老路需进入互通车辆提前分流,设置A匝道下穿原互通桥后右侧并入G324右半幅,再驶入本互通。
根据现场情况,驶出本互通进入丰泽区车辆不具备提前分流条件,本次将原G324分流鼻端往市区方向改造130m,增大交织段长度,以满足车辆变换车道需要,同时加强安全措施。
优点:解决全部交通流方向车辆转换,符合枢纽互通的功能定位。缺点:占地较多,拆迁量较大,环形匝道的运营速度较低。
方案二:
综合考虑交通量和区域地形,本方案采用半定向型互通,解决大多数方向车辆转换(见图3)。主线为第三层,三个半定向左转匝道上跨G324下穿主线,为第二层,地面层为G324。对现状互通的改造方案与方案一一致。
图3 G324互通方案二平面图
优点:解决主要交通流方向车辆转换,匝道标准较高,车流顺畅,线型较好;占地较小,拆迁较少,对泉州市水利水电工程局等周边建筑物影响较小。
缺点:东海→丰泽区方向左转车辆需通过周边路网转换,绕行较远;桥梁为二层,桥梁较长,交叉较多,布孔较复杂;烈士陵园外围占地较大,需拆除福泉机运油库部分围墙。
综上所述,考虑到该节点为两条快速路相交的枢纽立交,宜设置为全互通立交,故采用方案一(半定向+部分苜蓿叶互通立交),立交层次为地上三层立交。地面辅道及G324为第一层,主线上跨G324为第三层,匝道均为第二层。主线为双向6车道快速路+两侧双车道辅道,G324为双向6车道+两侧双车道辅道,该立交为快速路与快速路的沟通,辅道通过地面绕行进行沟通。
互通式立交的科学设计,不仅可以改善交通拥挤的现状,提高安全驾驶系数,还能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工程师,在设计前要根据施工的周边环境、设计要求、影响因素,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设计原则和建筑美学,科学合理地提出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