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范子烨
编 辑:张勇耀 mzxszyy@126.com
就文化传统而言,我国古代有诗,有歌,有歌诗,但是,没有“诗歌”。所谓“诗歌”,是一个从日本输入的近现代诗学概念和文体概念。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行路难》,古人或称诗,或称歌,或称歌诗,却没有称诗歌的。称诗者,可入乐,也可不入乐,称歌者或称歌诗者,则必然入乐。无论如何,音乐是《行路难》的母体,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行路难》起源于北方地区,后为江淮间的牧竖者所传唱,是建安以来在江淮地区广泛流行的歌曲。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七十“杂曲歌辞”十《行路难》三十四首解题引《陈武别传》曰:
武常牧羊,诸家牧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行路难》。
《吴志·陈武传》载: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孙策在寿春,武往修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及权统事,转督五校。仁厚好施,乡里远方客多依托之。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权哀之,自临其葬。
建安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世路艰难,生死离别是人生的常态,这就是《行路难》产生的时代背景。《世说新语·任诞》第43 条:
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
本条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
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羊昙善唱乐,桓尹能挽歌,及山松以《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
由此可知,《行路难》本是北方流行的老歌,歌词以“疏质”即松散、质朴为特色,而袁山松对歌词加以润色,对其乐曲也进行了调整——由节奏明快转为节奏舒缓,使其更富有感染力,更适合歌唱。《乐府诗集》引唐吴兢《乐府解题》说:
《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其所谓“君不见”,常见于历代的《行路难》中,这实际上是乐府歌诗的呼告语,体现了一种固定的歌诗文本程式。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十四“君不见”条:
按二字双叠实始于潘安仁《内顾》诗:“不见山下松,隆冬不易故;不见涧边柏,岁寒守一度。”明远用入长句起头,更觉飞扬尽致,至吴均、柴廓以下,则多单领。(清康熙天茁园刻本)
《乐府诗集》著录的三十四首《行路难》充分显示了“行路难”这一固定的文本程式。如唐人贺兰进明的五首《行路难》即是这一程式的文学典范: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见山上蒿,数寸凌云烟。……
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君不见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
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君不见云间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林下风,声远意难穷。……
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日夕空氛氲。……
其五首诗都以“君不见”发唱。此外,宋长白所举鲍照、吴均、柴廓,也都是创作《行路难》的代表性作家,而正如宋长白所言,“不见”二字的叠用始于西晋潘岳的《内顾诗二首》其二。潘氏的《内顾诗二首》是我国古代爱情诗中的杰作:
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芳林振朱荣,绿水激素石。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绤。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引领讯归云,沉思不可释。
独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绵邈寄绝域,眷恋想平素。尔情既来追,我心亦还顾。形体隔不达,精爽交中路。不见山上松,隆冬不易故。不见陵涧柏,岁寒守一度。无谓希见疏,在远分弥固。
全诗的意境从《古诗十九首》化出,而词意高雅,自出机杼,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第一首末二句是陶渊明《闲情赋》以下六句的“前文本”:“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而第二首“形体”二句以及末二句又开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先声。故所谓行路难,乃是人类情路历程之艰难。这是《行路难》一类歌诗主题的本质特征。
《行路难》是一首由北入南的民歌,袁山松率先使之成为文人的歌诗,由此,它在中国诗史上洪波叠起,佳作纷涌。首先是鲍照的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将这一歌行体的艺术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开篇是序诗: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行路吟》,即《行路难》,其十八曰: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大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直须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叙长篇”,正与《行路吟》呼应,是对这组诗的总结。这组诗表现了非常丰富的主题,如人生之短暂、荣华之不永、世态之炎凉、人心之难测、死亡之悲哀、远征之艰苦、思妇之哀怨、宫人之悲欢,以及把握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等等。我们试读其中的五首: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山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酤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委皇天。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可见鲍照的《拟行路难》涉及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幻灭感与悲剧感,对人类不幸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贯穿了这组诗。鲍照的这组诗奠定了后代《行路难》之作的基调,后人同题之作的基本思想内容大致上没有超出鲍诗的范围。组诗这种艺术形式,也足以表明鲍照《行路难》的歌诗性质,曲同词不同,但同样的词意,可以不断重复。经袁山松改编后,《行路难》的乐调应该是舒缓的、悠长的、充满深情的,也更适合文人的吟唱了。
在鲍照之后,南齐的释宝月、萧梁的吴均、费昶和王筠皆有《行路难》之作,总计有8 首之多。唐代诗人之作《行路难》者,有卢照邻(一首)、张纮(一首)、贺兰进明(五首)、崔颢(一首)、李白(三首)、顾况(三首)、李颀(一首)、高适(二首)、张籍(一首)、聂夷中(一首)、韦应物(一首)、柳宗元(三首)、鲍溶(一首)、僧贯休(五首)、僧齐己(二首)、翁绶(一首)和薛能(一首),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和王昌龄《变行路难》(一首),则是这首歌诗的变体之作。以上总计36 首。大致上,《行路难》属于杂言体,有三言、五言、七言乃至十言。其中,李白的三首《行路难》是古代诗史中的经典:
金鐏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腰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三首诗与鲍照《行路难》其五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实际上就是鲍照这首诗的放大,通篇摇曳着鲍诗的倒影: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碟燮垂羽翼。弃檄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当然,李白的诗笔更为浪漫,诗的意境也更为缥缈,诗人的情感也更为动人。
就《行路难》的创作而言,古代的诗僧也留下了动人的篇章,呈现了独特的审美风貌。
首先是南齐僧宝月的一首《行路难》: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行路难,行路难,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
这首诗表现了幽闺思妇的悲怨,与佛教的意旨没有任何关系,显然具有歌诗的特征。诗中“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堪称佳句,刘希夷《代悲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可能与其影响有关。但是,前人关于此诗的著作权颇有争议。钟嵘《诗品》“齐释宝月诗”:
《行路难》,是东阳柴廓所造,宝月尝憩其家,会廓亡,因窃而有之。廓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这里关于释宝月窃诗的记载是不可信的:释宝月是僧人,偷诗有何意义?受人恩惠而乘人之危,不怕下地狱乎?柴廓之子要举报其偷诗的行为,宝月又通过贿赂加以制止,所谓“厚赂”是何财物?宝月有何值钱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这首诗写的并不好,在《行路难》的同题作品序列中,它是比较差的一篇,宝月缘何窃此劣作?宋长白《柳亭诗话》卷十“偷句”条:
昔人谓诗家者流,偷句最为钝贼,况全篇作《胠箧》耶?柴廓《行路难》,俚鄙可笑,而宝月窃之,致廓子赍手本欲讼此髠,固是有目如盲,而廓子亦可谓自扬家丑者矣。
此文下有宋氏自注云:
唐人多盗佳句以登第,如杨衡“一一鹤声飞上天”,竟于阙下诘之,不止红鸾白兽以贿行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争解元”条载:
杨衡后因中表盗衡文章及第,诣阙寻其人,遂举,亦及第。或曰:见衡业古调诗,其自负者,有“一一鹤声飞上天”之句。初遇其人颇愤怒,既而问曰:“且‘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前人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辄偷。”衡笑曰:“犹可恕。”
可知偷诗的行为与唐代以诗取士的制度有密切关系,作诗乃是取得功名富贵的一条途径。既然如此,南齐时代的宝月和尚又怎会偷诗?当然,后代诗僧创作的《行路难》并不乏佳作。如僧贯休《行路难》五首: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风。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
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绠银瓶濯纤玉。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行路难,行路难,不在羊肠里。
九有茫茫共尧日,浪死虚生亦非一。清净玄音竟不闻,花眼酒肠暗如漆。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不航要津。口谈羲轩与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行路难,行路难,日暮途远空悲叹。
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无情之物尚如此,为人不及还堪悲。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我闻忽如负芒刺,不独为君空叹息。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大令人忆。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余断消息。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
僧齐己的《行路难》二首:
行路难,君好看。惊波不在黤黮间,小人心里藏崩湍。七盘九折寒崷崪,翻车倒盖犹堪出。未似是非唇舌危,暗中潜毁平人骨。君不见楚灵均,千古沈冤湘水滨。又不见李太白,一朝却作江南客。
下浸与高盘,不为行路难。是非真险恶,翻覆作峰峦。漆愧同时黑,朱惭巧处丹。令人畏相识,欲画白云看。
这些作品所表达的世俗之态和人间事象,与佛教的思想信仰没有直接关系,纯粹是鲍照作品的同题翻版。但是,这些出自诗僧之手的歌诗,揭示人间的悲苦与生活的寂灭,足以触发人们出世的情思。这或许是作者的创作目的。
名僧不废俗乐,其所创作的《行路难》也构成了华夏诗史上一道亮丽的诗学景观。
①〔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五,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289 页。
②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 年版,第406 页。
③④⑥⑦⑧⑪⑫〔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997 页,第1002 页,第999—1000 页,第1008 页,第1001 页,第1012 页,第1014 页。
⑤逯钦立:《晋诗》卷四,《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635 页。
⑨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中华书局2007 年版,第368 页。
⑩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中华书局2014 年版,第43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