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智慧服务:逻辑、模式与挑战

2022-04-22 01:45冯昌扬
图书与情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继全面脱贫之后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战略,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由它的特性和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智慧服务”已逐渐成为图书馆面向智慧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理念。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本逻辑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图书馆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要求;凝练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包括协同联动、开放跨界、服务融合;最后总结出实现这些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投资与预算、人力资源与技术、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服务;乡村振兴;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11

Library Intelligen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ogic, Modes and Challenges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rural areas after comprehensive poverty eradication.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libraries. "Smart servi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libraries to build a smart socie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 is a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for the futu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asic logic of library smar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requir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or library services i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Then the service modes of library smart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re condensed, including collaborative linkage, service integration and openness across borders; Third, to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to realize these models;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realizing these models and paths: investment and budget, human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risks, and management system obstacles.

Key words library; smart servic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mart library; service mode

1   引言

2021年1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继全面脱贫之后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战略,作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重要参与力量的图书馆,也进入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阶段[1]。乡村振兴战略需借助多元力量,如政府、村委会、村民、企业、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各参与主体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服务,而是感知用户需求,解决特定问题,满足特殊需求的个性化精准服务。同时,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这些参与主体对图书馆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获取的便捷性、及时性要求必然会提高。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已很难满足用户日益多样的需求,而以互联、高效、便利為主要特征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2]。可见,图书馆智慧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驱动下,图书馆走向智慧化是必然趋势[3]。2021年3月23日,《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和管理架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智慧服务也是图书馆实现自我完善、功能拓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4],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契机。它有助于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5],有助于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知识服务体系[6],有助于更好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均等性、普惠性的要求[7]。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了机遇。

图书馆只有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一致,才能科学确定发展方向,融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才会在国家重大规划中被纳入视野[8]。与其他文化机构相比,图书馆的社会关联度更突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由图书馆的特性和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是图书馆事业站在中国大地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应需之举、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图书馆智慧服务指的是图书馆应该能够具备类人的智慧,用以感知用户的需求,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9]。如今,图书馆智慧服务已逐渐成为图书馆面向智慧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理念。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开展智慧服务,有利于明确图书馆智慧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供给侧改革理论导向及其内涵与价值,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精准供给,满足乡村振兴的深度需要;有利于充实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类型,延伸公益性服务范围,促进图书馆服务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强图书馆系统内部和区域间统筹和联通,激发图书馆知识创造活力,推进“大图书馆”智慧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图书馆在文化共同体中承担起中坚和协调的角色,提升竞争力和话语权,提升社会责任承担能力,保障其主流文化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本逻辑

2.1    历史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也是历史逻辑的体现和必然要求。这一点,无论从我国古代藏书楼推动农业生产的历史逻辑看,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农村图书馆发展的历史逻辑看,都为我们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历史经验和证据。以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为例,早在北宋天圣(1023-1031年)年间,当时的皇家藏书院“崇文院”就已将其正式刊印,颁发各地劝农官员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10]。而在美国,图书馆是包括美国农村地区在内的所有全美人获取资讯、了解项目活动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渠道。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发布的《美国农村图书馆:以信息图表呈现方式概述》(Rural Libraries in America:An Infographic Overview)报告表明了农村图书馆作为社区通讯中心的重要作用正在扩大,无论是在推动教育、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宽带接入方面[11]。

2.2    现实逻辑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最为靠近乡村、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例,其存在的人员短缺、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使得面向乡村振兴的公共文化服务重任向上一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上移,基层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站在了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位置[12]。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2397个县(市、区)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建成分馆数量超过2万个[13]。但以贵州基层公共图书馆为例,2018年每万人口拥有图书不足4000册,年人均到馆量0.22人次,年人均书刊外借0.154册次[14]。而根据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的统计,美国现有大约4000个乡村图书馆为大约3千万美国人提供服务。2017年,美国乡村图书馆开展了将近75万个项目,参加人次达到1250万。2008年至2017年,图书馆电子书和可下载音频材料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11]。

与国外相比,我国城乡阅读水平差异仍然较为明显。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差异明显,尤其在传统的纸质书报刊阅读方面,城乡差别大,城乡阅读鸿沟明显。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方式逐渐兴起,城乡居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攀升[15]。

2.3    制度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以5G网络、国家大数据体系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部署。如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明确提出“数字中国”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列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发展智慧图书馆”作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   乡村振兴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

乡村振兴是多项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文化振兴则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多方力量汇聚协同,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图书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图书馆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为乡村居民传播文化和科技的载体,可以向政府部门、各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农业科研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科学普及、现代农技、市场经济等各类知识信息,成为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基地,农业、林业、牧业类高校图书馆在开办农业讲习方面更具优势,可以组织校内专家定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讲习,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提升;作为乡村振兴主要参与力量的乡村图书馆可以利用其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结合虚拟现实、机器学习、情境感知等新兴技术,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业态体验”等发展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的协同发展;图书馆可以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融合实现创意农业产业的发展,延伸创意农业产业链,让乡村地区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结合地方乡土人情,针对特色产品开发系列文化活动推广项目,让创意农业产品具有“文艺范儿”,提升产品附加值;图书馆可以积极搭建或借力文化产业博览会或非遗博览会等会展平台,扩大非遗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使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与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

3.2    图书馆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图书馆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现有的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又远远不能适应这方面的需要。这里所指的乡村振兴人才,不单纯是农业方面的人才,还包括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尤其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村镇建设、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短缺比较严重[16]。图书馆可以助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图书馆可以通过挖掘劳务群体的地方特色,建立技能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创业扶持、品牌培育政策,通过联合高校图书馆建设专家工作室、邀请专家下乡授课等方式,提升农村从业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培育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图书馆可在商业计划、市场研究、资本投资、知识产权、企业运营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源援助[17]。如为农村创新创业者提供数据资源服务,通过开设“创客空间”,供乡村公众进行交流,产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机会。与涉农企业、单位合作,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培训、研讨会和商业座谈,传授农村创新创业者所需的知识。

3.3    图书馆服务乡村生态振兴

图书馆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利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图书馆可以挖掘、整理、推广相关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唤醒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使乡村居民学习、接受、践行生态文化,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文化思想的萌芽带动村庄面貌的改善,图书馆为乡村干涸的文化土壤注入活力源泉,图书馆可以联合生态文明单位,举办包括讲座、展览、读书会等各类公益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路径和成果,及时总结推广推动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典型事迹和技术模式,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空间设置上,乡村图书馆内可以设置植物生态园,与社区书院结合,开展亲子绘本、周末影院、生态小组等相关趣味课程活动,积极倡导农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打造乡村居民健康、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可以助推生态农业发展,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协助相关单位、部门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优势区,推广宣传特色产业品牌,培训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相关人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生态产业化实现乡村自然资本增值。

3.4    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图书馆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阵地。通过深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道德规范约束作用,培育形成良好的乡风、家风和民风。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化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多维挖掘、长效保存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献、地方志、当地人物传记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献资源,以保护、传播、传承区域特色文化,守护文化根脉[18];图书馆可以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围绕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促进,组织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公益广告,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网、微、端融合的推送传播,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阅读新风深入人心,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进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图书馆可以成为非遗传习主阵地,构建相关展览展示馆,通过建设“民族文化基因库”,保护和展示大量乡村的文化记录、文化场所、文化实物等文化资源和记忆;图书馆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拓宽文化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以图书馆为牵头单位,组织成立由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或公司组成的宣讲团,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法律知识等培训,推动文化下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

然而,目前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如下问题:(1)图书馆自身资源有限,需开发具有文化属性的图书馆“新服务”,并联合其他服务机构,如农业高等院校等;(2)馆内服务功能单一,不同图书馆之间存在知识流动不通畅的问题,造成知识普及困难,直接影响了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效能,如在提供涉农精准培训方面,农业、林业、牧业类高校图书馆相比乡村图书馆更具專业优势,而乡村图书馆更具地域优势,二者若联合互补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3)专业需求模糊,针对性不强,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图书馆利用新兴技术装备开展智慧服务离不开技术、设备服务商等科技企业的参与,而企业难以捕获乡村振兴参与主体的需求,难以提供针对性的产品;(4)服务重点亟待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参与主体的阅读需求从简单的知识服务转向知识创造,图书馆需精准把握各参与主体的阅读需求,优化服务观念,将服务重点转型到智慧服务,实现图书馆价值的全面传递和有效诠释。

4   面向乡村振兴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对图书馆发展提出新要求,图书馆事业必须面向各层级、各类型图书馆,研究互联互通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从而实现各图书馆服务范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构建起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网络,推进图书馆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强有力的保障。总体而言,应从资源、技术、用户、空间等关键参与要素出发,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探索构建以人为本,以基层图书馆、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主导,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感知用户需求,整合馆藏资源,提炼用户需求画像,多主体共同参与,跨界融合渗入,互联互通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4.1    基于协同联动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由于各主体在智慧服务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协同联动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需要将协同联动过程中涉及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结合个体图书馆之间需求分析数据,构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互联互通智慧服务模式,促进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分层联动。不同层级的图书馆享受到的社会资源有所差异,它们在智慧服务功能、服务内容上也有明显区别。对不同层级图书馆开展科学评估,结合图书馆之间对标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分析数据,实现各级图书馆协同联动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如在技术需求层面,省级图书馆与市县级图书馆之间虽没有权属关系,但有业务指导关系,可以向市县级图书馆提供技術支撑。通常,我们认为越是集中,越好管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县级及其下级图书馆只需提供用户服务,诸如网络安全、网络服务、服务器管理、云数据中心等技术可由市级图书馆提供,若市级图书馆无法落实,可由省级图书馆直接落实。

(2)分类联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在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政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服务目标,并制定协同联动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框架。如使图书馆馆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农业专题科普读物、“生意经”、期刊、电子书与学术论文等数字资源整合起来,将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有机连接,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送到农民、农学专家、农村发展研究团队身边,为农村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提供知识和技术保障。又如乡村图书馆可以作为农业讲习所的承办主体,定期开展有关农业方面的讲习,培训农民。农业、林业、牧业类高校图书馆在开办农业讲习方面更具优势,可以与乡村图书馆联动,定期组织校内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讲习,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提升、帮助农民增收。

4.2    基于开放跨界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采用开放跨界智慧服务模式的图书馆需要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其他机构组织或个人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从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1)由外而内的融合。所谓“由外而内”的融合路径是指图书馆在提供智慧服务的过程中融入外部的资源从而丰富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外部资源的来源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供应链中的成员,如读者、图书馆供应商(纸本资源供应商、数据库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等)、图书馆供应商的供应商(电信企业、计算机公司、出版行业)等,而且也包括跨行业价值网络中的农业情报研究所、档案馆、博物馆、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协会或其他不同类型知识服务机构(如知乎、豆瓣等互联网平台)等。如在培育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图书馆可以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进行跨界合作,将数据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整合与农村创新创业相关的政府数据、科研数据、金融数据等,并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关键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数据分析成果推送给农村创新创业者,助力农村创新创业进程。这一路径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发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效果。

(2)由内而外的分享。“由内而外”的分享路径是指图书馆通过将自身的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共享给其他机构使用,如技术转让与许可、数字资源共享、品牌特许等。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能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信息和数据资源,使图书馆成为乡村振兴有关信息和数据获取最全面、最便捷、最权威的机构。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关联政府开放数据;与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档案馆、科技馆等机构进行合作,整合公共开放数据,内容包括乡村生态环境、乡土人文、农业技术等,形成乡村振兴数字资源知识库。如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时,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和农业专业图书馆需与院系、涉农研究院所合作,帮助他们整理农业科研信息和科学数据,促进科学数据和科研成果开放和共享。

(3)内外结合的耦合。内外结合的耦合路径是指图书馆通过联盟、合作和合资等方式与互补性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智慧服务。这里,分享资源和整合资源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中,图书馆耦合的对象和方式有不同,如与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共同研发和转化;与同行建立技术联盟和品牌联盟;与跨产业的互补性的伙伴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技术的二次开发并促进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涉农专业图书馆之间或不同区域的各类图书馆之间,以合作协议、规范标准为基础,通过与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平台,在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涉农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效益提升等方面实现纵向合作。

4.3    基于服务融合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基于服务融合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从“相加”迈向“相融”,推进图书馆相关的服务融合发展。图书馆智慧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需要从产品、活动、传播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服务精准化、乡村文化传播信息化、乡村文化产品多元化、乡村文化活动多样化、乡村文化发展现代化,推动乡村文化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为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贡献力量。

(1)智能服务与人文服务融合。智能时代是人既可以被机器取代,同时又可以被机器赋能的时代。具有智能的机器,依然是一种工具,是人类能力的延伸。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机器人的服务比人工服务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另外,馆员(尤其是基层馆员)在智能机器的赋能或辅助下,可以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智能服务与馆员的人文服务都是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并不矛盾。巴特勒、谢拉早就明确强调了图书馆学的人文性质,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前四条都与人直接有关,人文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19]。如果过分偏重于智能服务,就会有悖于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目的;反之,如果过分偏重于人文服务,也无法更加广泛、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以满足乡村振兴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总之,智能服务不可能取代人文服务,智能服务的对象既包含读者,又包含馆员。智能服务与人文服务应该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在延续传统图书馆主要职能的前提下,利用先进技术和谐地、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发展。

(2)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融合。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文旅融合不仅体现在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融合,也体现在图书馆的文化地标、景点观光、旅游购物、文化休闲等功能之中[20]。旅游业界普遍认为旅游六要素“住、食、行、游、购、娱”[21],对赋能乡村振兴的图书馆智慧服务而言具有重要价值。以“住”为例,图书馆可以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通过开展圖书馆+民宿新模式,搭建适宜的文化交流平台,使来自城市的游客体验书香濡染下乡村之美,乡村亦可借之获得文化滋养;以“游”为例,图书馆可以依照地方特色,形成具有独特的观光和文化资源的新型图书馆,结合5G+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虚实相结合的感官体验,让游客更好地感受乡村文化、乡村特色;以“购”为例,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资源及地方特色,设计和营销文化创意产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技术通过在天猫、微信等线上平台开设旗舰店,提升销量;另一方面,打造实体卖场,结合机器人技术、情境感知技术,增强消费者的线下体验。

(3)城市服务与乡村服务融合。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信息、数据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县级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中枢,县(区)总分馆制借助城市一体化来实现更加便捷、优质、合理的均等化服务,实现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县(区)级馆不仅可加入城市通借通还、联合编目等基本业务,还可在区域性图书馆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本区域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加入区域数字资源统一采购、联合采购等。此外,还可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合从中央到省市县的财政资源,按照县、乡、村总馆、分馆和图书室的总分馆体制,实行专业化、系统化管理,确保农家书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5   实现面向乡村振兴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所面临的挑战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农村地区中坚人才队伍缺乏,乡村的资源性资产尚未盘活,多样化的融资体系亟待构建,乡村振兴的制度化建设尚未在学术层面和政策层面给予回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图书馆智慧服务要充分考虑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知识产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5.1     投资与预算

财政经费是公益事业单位各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以近三年为例,2019-2021年中央对图书馆预算数分别为6.10亿元[22](执行数6.10亿元),5.71亿元[23](执行数5.62亿元),4.32亿元[24];2019-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数分别为147.1亿元[25](执行数147.1亿元),152.1亿元[26](执行数152亿元),151.95亿元[27]。可见,中央财政对图书馆预算数在持续下降。此外,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应用正走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新阶段,但由于其行业的公益性质导致技术创新资金严重不足。

5.2    人力资源与技术

智慧图书馆是由传统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及智能化传感设备等多个模块的结合。但它绝对不是图书馆在新兴技术和设备上的简单叠加和应用,而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图书馆的资源条件和需求进行的深度融合。在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计算能力强大的处理器,云计算平台搭建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不足,相关技术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县乡村地区更加突出。大部分基层公众,尤其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不高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对新技术接受程度有限。而且,由于基层县乡村经济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中高级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

5.3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近5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公共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件过千次。部分版权代理机构对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文献传递、复制、馆藏资源数字化揭示等服务提起诉讼。目前,涉及公共图书馆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主要集中在外购数字资源服务方面,在此类案件中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因其他主体侵权而作为共同被告,图书馆的公共利益频频被私权利益挑战。在自建数字资源服务方面,如果公共图书馆拟对著作权未进入公有领域的馆藏近现代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则会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限定和约束,只有那些具备“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等条件,图书馆才能提供数字化替代服务[28]。此外,图书馆智慧服务难免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但图书馆信息分析行为无法适用传统的著作权例外规则,也存在一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

6   结语

本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主体应包含各类型、各层级图书馆;服务对象应包含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主体(政府、村委会、村民、企业、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等);服务内容应不仅限于公共文化供给,还应主动对焦农村经济、社会、治理、生态的整体变革。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同用户对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不同需求,各类型、各层级图书馆需要从不同方面满足多元主体的多样需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应该是可聚焦于不同驱动(如需求驱动、技术应用驱动、创新驱动等)、不同场景(如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文化兴农、教育兴农等)、不同价值视域(如人文价值、创新价值、服务价值等)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坦.关于图书馆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径思考[N].新华书目报,2020-06-26(2).

[2]  李玉海,金喆,李佳会,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2):17-26.

[3]  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85-90,95.

[4]  苏新宁.新时代图书馆使命与未来图书馆学教育之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1):53-62.

[5]  王世伟.关于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7):2-10.

[6]  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1): 4-14.

[7]  饶权.现代图书馆越来越“智慧”[N].人民日报,2020-11-13(20).

[8]  陈传夫,冯昌扬,陈一.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1):4-20.

[9]  李玉海,朱泽,夏红玉.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数据获取[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30-35.

[10]  何凤丽.《齐民要术》成书经过及版本流传[J].春秋,2016(3):59-60.

[11]  Rural Libraries in America[EB/OL].[2021-04-30].https://www.imls.gov/publications/rural-libraries-america-infographic-overview.

[12]  郑卫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及价值实现[J].图书与情报,2020(4):127-130.

[13]  全国已建成超2万个图书馆分馆[EB/OL].[2021-04-30].http://yss.mof.gov.cn/2021zyys/202103/t20210323_3674869.htm.

[14]  卢云辉:别让基层图书馆成“摆设”[EB/OL].[2021-04-30].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20/01/18/017489867.shtml.

[15]  第十八次全國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EB/OL].[2021-04-30].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20/01/18/017489867.shtml.

[16]  魏后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及难点[J].社会发展研究,2018,5(1):2-8.

[17]  朱华顺.纽约市公共图书馆支持大众创业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11):18-23.

[18]  邓银花.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机理和驱动因素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0(6):84-92.

[19]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5,14.

[20]  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21]  符文洋.重新审视“旅游六要素”[J].中州大学学报,2014(5):5.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9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19zyczys/201903/t20190329_3209186.htm.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0zyys/202006/t20

200615_3532234.htm.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1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0zyys/202006/t20

200615_3532234.htm.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19zyczys/2

01904/t20190402_3210773.htm.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0zyys/202

006/t20200615_3532228.htm.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21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表[EB/OL].[2021-04-27].http://yss.mof.gov.cn/2021zyys/202

103/t20210323_3674869.htm.

[28]  孙伯阳.做好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著作权保护工作[N].中国旅游报,2021-04-21(3).

作者简介:冯昌扬,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图书馆发展理论、国家文化战略、信息政策分析。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