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对格雷厄姆·格林的影响

2022-04-22 19:37夏宗霞
世界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康拉德刚果格林

夏宗霞

作为伟大的小说家,英国作家康拉德(约瑟夫·特奥多·康拉德·科尔泽尼奥夫斯基,1857—1924)的影响是巨大的。康拉德对同时代的以及后来的、英国本土的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作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受康拉德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继承了康拉德的文学遗产。格林一直视康拉德为自己的偶像,“格雷厄姆·格林是康拉德遗产最明显的继承者之一,他和康拉德一样,游历了许多偏僻的地方,目睹了满怀愧疚的殖民官员为了寻找一个失落的宗教或政治 ‘理念’ 而在道德上的绝望。”格林挑选了康拉德的传记作家诺曼·谢里为自己的传记作家。

康拉德对格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多部小说受康拉德的影响。格林的《布莱顿硬糖》(1938年)模仿的是康拉德的《特务》,对格陵兰的描写借鉴了康拉德对伦敦的描写。此外,《密探》(1939年)、《人的因素》(1978年)、《恐怖之部》(1943年)都继承了康拉德《特务》(1907年)的传统。康拉德到过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格林同康拉德一样,也游历了非洲、东南亚和南北美洲等地。这两位作家不仅游历的地方有交集,他们描写的内容也相似,甚至标题都显得雷同。如康拉德的一部小说名为The End of the Tether(1902年 ),格林则有一部小说名为The End of the Affair(1951年)。在《此乃战场》(1931年)中主角的名字干脆叫康拉德·德若弗(Conrad Drover),同康拉德一样,也是一位水手,一艘商船上的船员。格林的小说 《人的因素》《密探》《行动的名字》(1930年)等似乎都有意仿写康拉德的人生经历,并继续表现康拉德在《黑暗的心》《吉姆爷》《特务》《在西方人的眼中》等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有研究者指出,格林的《暮色流言》(1931年 )以康拉德的《金箭》为摹本;《喜剧家》(1961年)是对《诺斯特诺莫》的模仿;《灰飞烟灭》(1961年)则融合了《胜利》的情节和《黑暗的心》的地域背景。康拉德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格林本人觉得这种影响成了一种灾难,他从1932年开始就发誓不再读康拉德的小说,一直恪守到1959年。

无独有偶,两位作家都对非洲充满了兴趣。纵观英国文学史,英国作家对非洲向来具有浓厚的兴趣。20世纪以来,从殖民时期的康拉德,到后殖民时期的格雷厄姆·格林、多丽丝·莱辛、奈保尔等作家,更多地关注白人在非洲的心路历程。1935年,格林穿越利比里亚,回国后写成其最早的游记《没有地图的旅行》。格林的这次非洲之行是受到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的影响。“在《没有地图的旅行》中,格林共三次提到《黑暗的心》。《黑暗的心》显然启发了格林的非洲之旅,并影响了格林对文明的矛盾态度和对原始记忆的追求。”《没有地图的旅行》和《黑暗的心》既有对非洲异国情调的再现,也有对内心自我的探寻。

两位作家对非洲情有独钟。“非洲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大陆,但在欧洲人心目中,它是迥异于自身的最遥远的所在,完全是欧洲的对立面。”“对于格林和康拉德来说,非洲这片充满史诗神话和神秘丛林的大地,无疑改变了他们的整个人生。”他们都曾深入非洲的腹地——刚果河。刚果河,是仅次于尼罗河的非洲第二长河,其流域面积广阔,拥有着仅次于亚马孙雨林的世界第二大雨林,生物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算上支流,共流经非洲中西部的六个国家。其中,以在刚果流经的区域最长。1482年,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康(Diogo Cao)首次“发现”刚果河河口。美籍探险家亨利·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是第一个沿河走完全程的西方人。其所著的《穿过黑暗大陆》一书畅销欧美,并在欧洲成功掀起了一股“刚果探险热”。1879年到1884年,斯坦利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资助下,开始在刚果河全流域进行考察。在1884年柏林会议之后,刚果流域成了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采邑。两位作家基于在刚果河的旅行为基础,分别写出了小说《黑暗的心》和《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1890年康拉德去剛果旅行。康拉德将此行称为灾难性的。从刚果回到英国不久,康拉德精神萎靡,饱受疟疾、神经痛、痛风折磨。“在这次旅行中,他注意到了暴行、剥削、低效和虚伪的证据,这使他充分相信帝国主义的言辞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差异。”康拉德依据此次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小说以书中人物马洛的讲述铺展开来。马洛坐在甲板上,向水手们追忆了一段其前往刚果河流域寻找白人贸易站长库尔茨的传奇经历。小说展现出白人殖民者由誓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演变为贪婪腐朽的殖民者的经过。《黑暗的心》出版后,引起欧洲人探索非洲的热潮。

在着手写《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之前,格雷厄姆·格林已经去过塞拉利昂、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利比里亚等地,对非洲已有初步的了解。但为了创作这部小说,为了寻找作品中的人物,格林仍然千里迢迢地从欧洲飞到刚果利奥波德维尔(现名金沙萨),又深入内地到一个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名叫庸达的小镇。格林在刚果旅行时,手里抱着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这是自从1932年我放弃读这位作家以后第一次又重新捡起他的作品。那时候我不敢读康拉德,因为我觉得他对我的影响过于巨大,几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他乘坐破旧不堪、密不透气的小火轮在刚果河上航行,生活在失去足趾和手指的畸形人中间。整整两个月一直在蛮荒异地、在热带丛林里追寻。据此经历,格林写下了《刚果日记》和另外一篇《西非之旅》,把这两篇合并编入《寻找一个角色》的集子里。从刚果归来4个月后,格林着手写一本以非洲刚果河和麻风病院为背景的小说,即《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的主人公奎里对生活感到绝望,厌倦了事业和女人,沿着刚果河漂到一个麻风病院。在这里,他慢慢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可恰在这时,因为女人,他死在他的崇拜者的枪口之下。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和格林的《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的描写对象是非洲中部的刚果河。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首先在小说的故事结构上,两部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很相仿,并采用了相似的叙述模式。它们都是以一位主人公在大河流域游历的经历,来串联整个作品情节,并通过他们的叙述交代,逐渐展开情节。无论是马洛还是奎里他们都是沿着刚果河,逆流而上,沿途展现愚昧、落后的非洲。其次,从表面上看,两部作品似乎都很像传统的探险小说,然而,它们的实际内涵都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探险故事。在探险小说的表面之下,是对人心的探秘。两位主人公所进行的历险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他们追寻的不是什么财富或奇迹,而是想深入地了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但格林并不是完全继承了康拉德的遗产,格林并不是简单模仿了康拉德。可以说,格林的《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已经将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做了新版的解释,从而使得这两部看似很相像的作品,实际上蕴含的是两种很不一样的主题。康拉德《黑暗的心》的主题,在于它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作品中描写了欧洲殖民者对非洲土著的欺压、掠夺、奴役和残杀。欧洲殖民者库尔茨是一个贪婪的象牙掠夺者,他的人性已经泯灭在对土著人的屠杀中。而《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中则丝毫没有涉及西方殖民强权对殖民地的直接控制,如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掠夺,而是突出西方白人对西方文明的厌倦和白人对土著人的帮助。

英国人奎里是对西方文明感到厌倦的人,他自绝于事业和女人,孤身一人来到非洲,只为找到一个叫“潘戴勒”的地方,一个有希望和青春的地方。另外一个白人——柯林医生留在非洲,是为了治疗患麻风病的土著人。

两位作家对非洲的不同描写,源于两位作家不同的生活年代。康拉德生活在英帝国的“日不落”的辉煌时代,对其他民族充满了鄙视。康拉德虽然出生在波兰,但他受到的教育却是欧洲的主流文化,并用英语从事写作。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欧洲的“养子”和帝国主义事业的“雇员”。格林则经历了“二战”和冷战,战争让人怀疑西方文明,也削弱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格林的作品是对西方文明的一首挽歌。

猜你喜欢
康拉德刚果格林
康拉德小说中的真实焦虑
名人名言
麻辣老师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我喜欢小狼格林
四方联动将刚果(布)打造成木薯全产业链提升的案例国
绿毛怪格林奇
失落中的真实:康拉德小说《阴影线》中的有机共同体思考
神秘的刚果恐龙
格林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