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4-22 16:57郑月
体育时空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卒中

郑月

摘  要  等速肌力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高安全性的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使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等速肌力训练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效果显著,可改善增强肌肉功能,改善其运动能力。因此,文章对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死亡率较高。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

一、等速肌力训练技术

等速肌力训练又称“调节抗阻运动”,其是利用仪器检测关节在训练中肌力的大小,相应调节所施加的阻力,使肌肉收缩充分、张力和收缩力平衡,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高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1-3]。它是在速度恒定、阻力可变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运动方式,保证肌肉在各个角度能承受最大阻力和力矩输出。当患者出现病变或疼痛加剧时,其肌力较弱,等速肌力训练仪器提供的阻力较小,避免加重关节病变。等速仪器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等速向心训练、多角度等长训练、等速离心训练及CPM等,还可提供不同运动速度的肌力训练,以更好地适应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需要,因此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4]。此外,等速运动可以通过神经和生化调节两个途径来提高肌力,神经调节途径可以兴奋神经的活动,使得运动单位的募集增多。生化途径是通过增加肌糖原和线粒体酶的数量和活性来提高肌细胞性能。

峰力矩值能反映肌肉收缩最大力矩输出,代表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信度,是等速肌力测试的黄金指标[5]。同时,等速肌力测试在不同角速度下测试的结果反映肌肉不同性能,慢速测试如60°/s主要反映最大肌力水平,而快速测试如180°/s则体现肌肉耐力[6]。

脑卒中患者出现肌肉功能下降时的表现多为肌张力异常、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强脑卒中患者患侧肌肉力量,能够恢复其日常活动能力。等速肌力训练与等速肌力测试可弥补传统肌力训练的不足,在进行等速肌力训练与测试中,脑卒中患者的肌肉能够承受最大的负荷,产生最大力矩输出,提高患者训练效率[7]。等速肌力训练与等速肌力测试中的运动速度相对稳定,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加速运动,进而避免了脑卒中患者的肌肉关节损伤,同时不会加剧肌肉痉挛。

(一)单一等速肌力训练效果

许多学者对等速肌力训练技术应用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证明了等速肌力训练在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优势。袁少印[8]选取了6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分别在180°/s、150°/s、120°/s、90°/s、60°/s连续训练6周后,发现观察组的下肢肌力、下肢肌肉功能(屈、伸肌峰力矩、总功率)和步行能力均比训练前有进步且大于对照组,证实了等速肌力训练技术的有效性。李淑杰[9]等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康复组和等速肌力训练组,等速肌力训练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且优良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但不足之处是只设置了快速和慢速,没有对中速进行研究。聂志强[10]也通过对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加等速肌力训练(患侧下肢髋关节和躯干的屈伸肌)训练六周后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观察组的下肢髋关节和躯干的屈伸肌峰力矩、屈伸肌总功髋、膝、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步长、触地时长均优于观察组,证明等速肌力训练技术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二)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其他训练

郭凯峰[11]等在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引入了情景互动康复训练,通过对互动组增加30分钟虚拟情景互动下引导的等速肌力训练,最终发现情景互动下等速肌力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且互动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它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实时获得肌肉力量的视觉和听觉反馈,從而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自信心,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训练;另一方面情景互动下计算机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生成多种训练环境如膝关节屈伸图像、游戏等。通过在游戏中获得了运动技能控制和使用的方法,不断学习将大脑水平反馈的动作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舒国建[12]等也发现常规康复下增加下肢体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方面较两者单独应用效果更加。还有学者设置研究组实施Thera-Band抗阻肌力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康复比只进行常规康复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方面疗效更佳。

二、结语

等速肌力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高安全性的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康复,它的疗效毋庸置疑,但研究发现单一的等速肌力训练的康复效果不如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其他训练产生的效果更佳,在目前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的被动训练模式较多(如运动想象疗法或CPM)并且都比较枯燥乏味,一些新的康复理念提倡在任务引导下进行,应该以功能性动作为目的,通过重复的、密集的练习、多种感觉刺激的运动形式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和患者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患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治疗中。因此未来应转变思维模式,由单一等速训练转向等速联合其他训练的康复,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疗效,增强患者康复的欲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Abdel-Aziem AA,Soliman ES,Abdelraouf OR.Isokinetic peak torque and flexibility changes of the hamstring muscles after eccentric training: Trained versus untrained subjects[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8,52(04) : 308-314.

[2]董仁卫,郭琪,刘诗琦,等.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2):207-210.

[3]杨华中,吴莹莹,周永生,等.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02):94-97.

[4]Hsu A L , Tang P F , Jan M H .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2, 83(08):1130-1137.

[5]桑德春,纪树荣,张缨,等.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03):264-265.

[6]Green B , Bourne M N , Pizzari T . Isokinetic strength assessment offers limited predictive validity for detecting risk of future hamstring strain in 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7, 52(5):bjsports-2017-098101.

[7]王原原.等速肌力訓练与测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1):53-54.

[8]袁少印,齐抢.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24):1561-1564.

[9]李淑杰,徐彦辉,陈科丹.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对其患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0):113-114.

[10]聂志强,张灵虎,门艳军,等.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0,35(06):299-302.

[11]郭凯锋,黃臻,钟陶,等.情景互动下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5):163-166+195.

[12]舒国建,刘家庆,向云,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2020,35(07):339-342.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