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2022-04-22 07:16:04王婷
幸福家庭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绘本阅读教学

王婷

儿童绘本色彩丰富、人物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利用儿童绘本对幼儿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能力有限等常见问题,提升儿童绘本的使用效果。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实践,在幼儿阅读教学中优化开发和应用儿童绘本的方法。

一、开发与应用儿童绘本的意义

儿童绘本以丰富多彩的图片为主,故事情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有效利用儿童绘本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其未来的小学阅读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绘本中一些比较直观的图片,可以丰富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开发与应用儿童绘本,能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读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幼儿园应用儿童绘本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的绘本不合理

目前,部分教师在选择绘本时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导致幼儿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此外,少数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只根据成人的眼光选择绘本。教师选择超出幼儿阅读能力的绘本,会降低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加大绘本教学的难度。

(二)绘本教学中家长的配合度不高

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很重要,能促使幼儿健康地成长,从而获得全面发展。但据笔者观察,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家园配合度并不高。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置之不理或者任由幼儿自己阅读。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有时间陪伴幼儿阅读,但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以识字为主,忽略了繪本中的图片,没有带领幼儿深层次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导致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无法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应该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幼儿探索绘本中的世界,在幼儿无法理解绘本故事时进行答疑解惑。但在实际的绘本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直接将绘本内容灌输给幼儿。这种绘本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乐趣,会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部分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绘本教学,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幼儿园阅读教学的效果既与绘本的质量有关,也与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关。在幼儿园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无法得心应手地开发和应用绘本资源,存在绘本开发不足、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不丰富、绘本教学方法不灵活、师生配合不默契等问题。

三、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和应用儿童绘本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儿童绘本

在幼儿阶段,个体认知水平发展得很快,年龄相差一两岁的幼儿,其认知水平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教师应根据任教班级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选择绘本。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要选择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儿童绘本;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就绘本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有较强教育意义的绘本。此外,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日常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行为特征,并综合相关知识科学地选择儿童绘本。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选择符合幼儿阅读能力的绘本,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月亮的味道》《小黄和小蓝》等;给中班幼儿选择《蚯蚓日记》《生气汤》《爱心树》《别再捉弄人》等;给大班幼儿选择卡瑞吉特绘本6册、蒲蒲兰绘本系列等。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教材时,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例如,笔者班内的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笔者就为他们选择了以小动物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绘本。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实际的阅读教学目标选择难易度适中的绘本作为教材。

(二)加强家园合作

为了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家园双方要达成共识,协作努力。在儿童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组建班级群、推送文章等方法,帮助家长了解阅读对幼儿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儿童绘本或者将选择好的绘本故事上传到班级群,供全体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应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或建议,引导家长为幼儿合理规划阅读时间,陪伴幼儿阅读儿童绘本,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给予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绘本《小熊不爱刷牙》中,由于小熊不爱刷牙,导致所有牙齿全部掉落,无法再吃喜欢的零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向幼儿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每天刷牙?”将幼儿引入绘本故事的情境中,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在阅读完绘本后,家长可以问幼儿:“如果不刷牙会怎样?”强化幼儿对于绘本故事的理解。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故事,发展幼儿自主创编故事的能力。

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提醒家长关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园与幼儿一起参加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亲子互动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相互配合,幼儿才能在这一时期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对幼儿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图片生动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理解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绘本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涵和立意。教师在布置教室时要结合绘本故事的内容,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绘本故事阅读活动。例如,绘本《在森林里》讲述了森林中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惯,教师在利用这个绘本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按照森林的环境布置教室。教师创设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语感,为幼儿后期

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流,畅谈自己对于绘本故事的理解,让幼儿之间互相影响,以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

除了創设绘本阅读的活动环境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扮演绘本中的角色,以此增加绘本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如果有家长参与活动,教师还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邀请家长扮演一个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加深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置活动环节、布置活动场景时,应将幼儿的兴趣、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以有效提升幼儿绘本阅读的效果。

(四)增强教师应用绘本的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应用绘本的能力,并对绘本教学有充足的认识,有效利用儿童绘本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先通读绘本故事,寻找故事中可以作为教学重点的内容,然后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阅读和理解绘本故事。以绘本《小黄和小蓝》为例,这个绘本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法,讲述了黄色和蓝色两种颜色最终融为绿色的故事,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绘本中,小蓝和小黄一起玩耍后变成了绿色,回到家后双方的父母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表演时表现出父母焦急的状态。在绘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如“黄色和蓝色融合到一起真的可以变成绿色吗?”并让幼儿自主尝试验证,以此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解读绘本中小蓝和小黄的父母找不到孩子时的焦急情绪,提醒幼儿不要贪玩,促使幼儿按时回家。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掘绘本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促使幼儿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绘本阅读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应用儿童绘本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儿童绘本,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身应用绘本的能力以及本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幼儿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黄墅江幼儿园)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绘本阅读教学
绘本
绘本
绘本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10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地理教学(2015年15期)2016-01-06 12:00:14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