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荣,马卫芳
(1. 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2.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糖尿病(DM)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相关国际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 年全球20 ~79 岁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达到了4.63亿,预计到2030 年将达到5.784 亿,2045 年将达到7.002 亿[1]。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于此病目前临床上并无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手段。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此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微血管或大血管损伤的情况。中医“伏邪理论”是一种温病学理论体系。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4 例糖尿病大血管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伏邪理论用自拟方治疗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84 例糖尿病大血管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诊断标准;存在脑血管、心血管或颈动脉的损伤;年龄在35 ~65 岁之间;病程在6 个月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无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近1 个月内出现了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或其他急危重症;合并有严重感染;合并有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有精神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其本人或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应用DASver 2007 统计学系统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自拟方组。常规治疗组42 例患者中有女性18 例,男性24 例;其平均年龄为(57.41±2.36)岁,平均病程为(10.32±1.42)个月。自拟方组42 例患者中有女性19 例,男性23 例;其平均年龄为(57.75±2.35)岁,平均病程为(10.28±1.36)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用法是:口服,每日1 次,每次100 mg。羟苯磺酸钙胶囊的用法是:口服,每日3 次,每次0.5g。治疗4 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2.2 自拟方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为自拟方组患者采用基于伏邪理论的自拟方进行治疗。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茯苓25 g,丹参20 g,昆布、泽泻、姜黄、决明子各15 g。水煎服,每日1 剂,分3 次服下(餐后温服)。若患者存在血瘀的症状,可在上方中增加川芎、当归。若患者存在痰浊的症状,可在上方中增加陈皮、半夏。治疗4 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3.1 中医证候积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1.3.2 炎性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测定。
1.3.3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临床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 ~94%。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 ~6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45.63±4.69)分,自拟方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45.71±4.72)分;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33.48±3.38)分,自拟方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25.41±3.11)分;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方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s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n=42) 45.63±4.69 33.48±3.38*自拟方组(n=42) 45.71±4.72 25.41±3.11*t 值 0.078 11.387 P 值 0.999 0.022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SOD、hs-CRP、IL-6 的 水 平 分 别 为(158.63±43.71)U/L、(65.36±12.33)U/L、(222.68±81.36)pg/mL,自拟方组患者血清SOD、hs-CRP、IL-6 的水平分别为(158.55±42.68)U/L、(65.41±12.41)U/L、(223.15±80.81)pg/mL;两组患者血清SOD、hs-CRP、IL-6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SOD、hs-CRP、IL-6 的 水 平 分 别 为(186.39±52.63)U/L、(55.42±10.84)U/L、(186.36±53.42)pg/mL,自拟方组患者血清SOD、hs-CRP、IL-6 的水平分别为(223.42±60.48)U/L、(46.93±10.17)U/L、(162.26±46.31)pg/mL ;两组患者血清SOD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血清hs-CRP、IL-6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方组患者血清SOD 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血清hs-CRP、IL-6 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比较(± s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别 SOD(U/L) hs-CRP(U/L)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n=42) 158.63±43.71 186.39±52.63* 65.36±12.33 55.42±10.84* 222.68±81.36 186.36±53.42*自拟方组(n=42) 158.55±42.68 223.42±60.48* 65.41±12.41 46.93±10.17* 223.15±80.81 162.26±46.31*t 值 0.008 2.993 0.019 3.702 0.027 2.209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自拟方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2%。自拟方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灵枢·五变》中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脏腑亏虚的情况,极易受到外邪侵袭。经脉是气血运行主干,络脉是其支流,二者相通,构建起人体气血循环脉络,但二者均易成为外邪蛰伏之处[3]。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机与痰瘀伏络证高度吻合,故可基于伏邪理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本研究中所用基于伏邪理论自拟方中的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影响机体代谢,控制血糖,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丹参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有效缓解局部瘀血的情况,促进血液循环;昆布可利水消肿、祛痰散结,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促进人体内水分的排出,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力[4];泽泻可利水、渗湿、泄热,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5];姜黄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决明子可通便润肠,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使脾脏受损程度加剧,气机、运化问题加重,进而可导致内生邪气,痰瘀阻滞,引发血管病变[6]。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应从健脾化浊等方面入手[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自拟方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62%)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自拟方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hs-CRP、IL-6 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血清SOD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伏邪理论用自拟方治疗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其体内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