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玲
摘要:皮影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还融合了诸如音乐、美术、说唱等多类艺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现代文创作品也有不少属于综合艺术体,而且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其实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本文将以现代文创作品中的动画艺术为例,探究皮影戏与现代文创作品之间的深层关系。
关键词:皮影戏;现代文创作品;关系
引言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艺术,在经济与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逐渐淡出了社会舞台,被与之相似的现代数字传媒艺术所取代,比如动画。动画艺术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在我国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大量海外动画作品的涌入,使我国部分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那么如何在现阶段做好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的基础上,推出现代文创艺术的发展,便成为现代艺术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1皮影戏与现代文创作品(动画)的由来
1.1皮影戏
皮影戏也被称作影子戏、灯影戏,主要是通过兽皮与纸板制作的各种剪影,辅以灯光照射进行民间故事的讲演,并且用料十分考究,需要经过仔细的雕刻与上色涂漆后才能用于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操作者不需要露面,只要在幕后操纵着人物,同时用对应的曲调哼唱表达的故事即可,有时也会也能够一些管弦乐器进行配乐,过去在很多地方都十分流行,尤其是河南和山西这样的农村地带,因为皮影戏带有明显的乡土气息,那种淳朴的表达形式备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喜爱,也是无数先辈们广为认可的娱乐消遣形式,这种幕影的表演形式,也为现如今的电影的诞生创造了基础,所以说皮影戏其实是影视艺术的鼻祖[1]。
1.2动画
动画艺术具有浓厚的综合性,它包含了绘画、电影以及数字媒体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刚刚发源的时候,也常常被称作美术片,毕竟当时的动画基本都是以剪纸或是木偶等工具制作而成,带有明显的艺术之美[2]。我国动画的发展历程虽然不及皮影戏久远,但是最早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其实在上世纪初期就衍生了,距今已将近9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动画的发展要从万氏四兄弟说起,他们受到国外动画的影响,对动画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闹画室》便是出自他们之手,随后又制作出了多部动画作品,比如轰动一时的《铁扇公主》,震惊了全亚洲,这些动画中都融入了许多美术元素。
2皮影戏与现代文创作品之间的关系
2.1相同点
无论是皮影戏,还是现代文创作品中的动画,都在其中融入了美术、音乐这类艺术元素,皮影戏中看似简单的剪影,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材,并且要在雕刻的基础上完成必要的缝缀,最后涂漆上色,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表演工具,然后表演者要通过合理的操纵技术,配以演唱或是音乐的方式配合;而动画则是需要在绘画与数字媒体以及音乐等多类艺术的基础上制作,并且对于人物的刻画也需要通过雕刻与剪纸等的辅助,结合音乐或是文学语言讲述整个故事,为人们带来强烈的感官盛宴。同时,皮影戏中传达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或是民间故事,动画内容则是在本土艺术的基础上,不斷进行创新与丰富,从发展至今,诞生了众多题材新颖、观点独特的动画作品[3]。所以说,皮影戏与动画两者具有很多相同点,比如技术手段,比如内容。
2.2不同点
2.2.1皮影戏
皮影戏使用的造型,大多是以衬托忠良与邪恶的形象对比为主,并且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的美术艺术和雕刻手法都不尽相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它的美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值得称道的[4]。
比如,大漠的飞天、山区的佛雕、石庙的神像,抑或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或是人物,都能够通过皮影戏的形式呈现到观众面前,这些独特的造型中不但融合了民间传统艺术的美感,同时也汇聚了各个年代带有的生活气息,包括白描和工笔画,并且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精炼性。皮影的造型艺术灵感主要来源于窗花,除此之外,剪影作品中的衣着与布景设计方式主要取决于所在地的地方特色。
事实上,在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不但要将大量人物与动物完整地呈现在布景当中,同时要串联起所有故事的场景,对于很多人而言简直难以想象,但是那些表演艺人们却还是运用自己专业的态度与独特艺术手法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这样的艺术实践形式,早已成为世界戏剧艺术宝库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页。随着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艺术文化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学者对我国皮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已经有不少皮影中的造型被应用于刊物或是教科书当中[5]。
皮影戏从宋朝时期就用它独特的表演形式与灵活的流动性,让广大观众为此倾心,并扎根于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中,同时因为皮影戏自编自演的难度不高,所以后期出现了不少皮影团体并展开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皮影艺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更重要的是,由于皮影戏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的繁荣与昌盛也为后来的民间戏曲等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动画
我国的动画艺术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在苏联与南斯拉夫这两个国家的影响之下,我国的艺术者也在动画制作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并且还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制作了许多带有创新风格的动画作品,例如《小猫钓鱼》与《野外的遭遇》等,从中都不难发现苏联动画的印迹[6]。
随后,在美术厂长探究民族风格的创作指引下,我国的动画风格开始朝向民族化的方向演进,在作品中增添了许多民族元素,争取能够将我国独特的传统习惯呈现出来,很快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在《骄傲的将军》这部作品中,不难发现它的民族气息浓厚,对于主要人物的造型创意来源于京剧脸谱,并且人物动作也沿用了京剧的特点,配乐也采用了民乐,一首“十面埋伏”让无数观众叫好,画面与音乐之间完美地契合,使画面效果十足,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人们对于民族化精神的探索动力。
我国的动画作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演变,从20世纪中期开始,第一部剪纸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面世,融入了浓浓的民间特色;在动画作品《渔童》当中,则是借鉴了皮影戏与窗花的艺术特征,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显得十分生动而饱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传统文化艺术;著名动画导演在其导演的多部作品中融入了童趣与童心,比如《拔萝卜》、《鼓博士的新发现》。到了上世纪末期的时候,我国剪纸文化艺术越来越成熟,并且还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工艺技术——“拉毛”,自此带有水墨艺术的《鹬蚌相争》诞生,可以说非常具有我国民族风格,不仅情趣盎然,并且更加活泼生动,很好地将水墨画和动画联结了起来,将我国特色的笔墨艺术展现给了全世界,推动了动画艺术走上了全新的境界。
总体上来看,20世纪中期可以说是我国动画发展的高潮时期,更是作品之中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时期,随着艺术手法的逐渐成熟,许多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被津津乐道,比如《大闹天宫》,无论是它的人物造型还是场景的设计,甚至是用色的安排,都将孙悟空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将无形化为有形,可谓是将民族风格与艺术技巧融为一体。有国外学者表示,虽然《大闹天宫》中的美感不及迪士尼的动画作品,但是它的造型艺术也是迪士尼无法比肩的,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形式。
其实动画艺术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朝着我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方向前进,即便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核心都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还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活泼和清新的当代元素,为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持此之外,我国动画艺术中也包含了一定的教化意义,在作品当中基本都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人们带来启发,所以我国动画并非单纯是为了娱乐。
2.3传承性
皮影戏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皮革,带有较强的坚固性与透明性的特点,所以最常用的材料就是牛皮与驴皮,在上色环节当中则重点应用红色、黄色、青色、绿色以及黑色,并且要求是透明的颜色,这样才能保证演出的时候投射出的人物形象晶莹剔透,富有美感。按照过往先例,皮影戏中人物往往会分为五种,分别是生旦净末丑,不同类别的人物形象构成都是相同的,比如上半身、下半身、手臂等十一个组件连接而成,在表演的时候,操纵者主要是控制人物脖领处系着的主杆以及手臂处的耍杆根据不同的动作需要,完成人物动作演示。我国有很多地方自行发展的戏曲也是因为受到皮影戏的启发而衍生出来,而皮影戏表演使用的幕影以及演出的道具,甚至是表演艺术方式,都是近现代美术片与电影艺术的前身。
虽然现在皮影戏几乎已经消失在人们的娱乐生活当中,但是我国皮影戏的艺术地位从未被动摇,现已被各大国家当作藝术收藏品,更是我国政府向其他国家领导者表达友好时的最佳选礼,这足以说明,皮影艺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具有着一定的艺术价值。
而现代数字化动画艺术也正是传承了这一优秀艺术形式,并且还打破了其在现代的局限性,在保留传统艺术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简洁化的制作,并且能够做到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和修改内容,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繁杂,现代文创艺术更具流行性,也更易于被现代人接受。例如,可利用皮影戏的表演方式讲述现代故事,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在电影当中利用长镜、短镜、长短镜结合或是蒙太奇的方式,带动传统艺术皮影戏的流传,使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如何高潮的雕刻与表演技术,只要心中拥有对艺术足够的追求与热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即可,事实上这也是现如今艺术家们要将皮影戏这种传统艺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的根本目的,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为皮影戏带来新的生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艺术对于现代文创作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民族文化同样是属于世界的财富,要想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价值,就需要培养更多皮影艺术的新时代传人,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向全世界树立和传播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推动现代文创作品如动画产业的发展,以本土文化委核心,不断提升认知,促进市场化的稳定运作,从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相信在补救的以后,我国现代文创作品一定能够承担起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孙永平.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J].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02).
[2]凌晓尧.中国动画与皮影戏之间的关系[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7):11-13.
[3]刘定邦.皮影戏概论[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6):10-15.
[4]彭一象.皮影戏对后现代艺术创作的影响[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辰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看现代艺术作品设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9(07):12.
[6]唐清.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9)